將臨期和聖誕節
為了完成使命,「在世界各地散發馨香,就是傳播福音並使人認識基督」(格後2:14)。教會把每一年的時間劃分為幾個階段,稱其為禮儀年。每一階段都以一個大節日為參考點。
每一年就這樣被一連串的節日標誌出來,目的是為了引導人們反省,一步接一步地揭示基督奧秘的不同層面:「從降孕、誕生,直到升天、聖神降臨和充滿喜樂希望的期待,及最後主的再來」(禮儀憲章102)。
聖誕節和將臨期
社會陽曆年始於一月一日,而教會禮儀年始於將臨期的第一個主日。這好像很有道理,一個人的生命應該由他出生的日子開始算起。
不過,教會如此制訂禮儀年從起初就不是這個原因。初期教會是以一周為循環來紀念耶穌的復活,沒有其他節日。直到君士坦丁大帝時代,每一周的第一天一直被稱為太陽日。基督徒並沒有停止工作的習慣,不過在這一天大家都聚集在一起,聆聽天主聖言,慶祝擘餅,更早的時候甚至是真的共同吃飯。
不久之後,教會感覺到需要在一年內確定一個特殊的日子,以此為高峰,紀念耶穌,於是確定了復活節。在第二世紀中葉,復活節已經被全部基督徒團體共同接納認可了。但是人們又覺得一年裡僅僅一天來慶祝基督復活,時間太短了,於是延長為七個七天,也就是七週,來慶祝喜樂,直到第五十天的聖神降臨節。
聖誕節進入基督徒禮儀年曆是很晚的事情了。在公元三百五十四年,教會把十二月二十五號確定為紀念耶穌基督誕生的日子。很顯然,我們沒有找到任何關於納匝肋人耶穌誕生的文件,不知道他誕生的確實日子,也不明確到底是哪一年。選定這一天來紀念耶穌誕生,是因為當時羅馬人在這一天慶祝冬至和春天的開始。這個節日的標記是喜樂,從此太陽開始變得更加燦爛,白天更長了。
最初幾個世紀,對於異教節日和禮儀,教會採取的態度一般都是重新詮釋,賦予新意,而不是拒絕或者排斥。如此,教會沒有對羅馬神祇論戰,而是把不可戰勝的太陽神節日的名字和意義給予轉化。基督徒指出:耶穌是太陽,「照亮那坐在黑暗和死亡陰影裡的人,引導我們的腳步,走上和平的道路」(路1:79);耶穌是「普照世人的真光”(若1:9 );是「明亮的晨星」(默22:16)。
創作於公元二百五十年的朱里家族的陵墓壁畫,位於梵蒂岡地下墓窟,是羅馬第一批基督徒的馬賽克藝術,其中,藝術家很有創意的把基督表現為駕駛太陽車的太陽神。
公元六百年左右,基督徒意識到聖誕節應該有一個準備時期。因此而誕生了將臨期的一系列主日,並且決定由將臨期的第一個主日開始禮儀年,也就是在十一月末或在十二月初。
將臨期的意義是什麼?
將臨,這個詞彙本來是羅馬人和希臘人用來指他們的神祇來臨。在一年的某一天,他們要把神祇的塑像供奉出來,這些神祇會在這個時候來到信徒中間,為信徒分施恩寵,廣佈惠賜。將臨,這個詞彙也指君王駕臨於自己國土上的某個城市訪問,或者是指國王登基的日子。
基督徒把所有這些含義都用在了自己的天主耶穌基督身上,將臨期就是基督徒準備迎接救主駕臨的時期。
說到這裡,有些人肯定要問:「耶穌不是已經來到了嗎?為什麼我們還要準備,似乎要迎接祂再一次來臨?」
聖誕節不是耶穌的生日,將臨期原來也不是準備迎接祂的來臨,這些節日曾經只是異教徒迎接無敵太陽神的日子。
天主的路與我們的路不同
有時會發生這樣一種情況,我們期待一位朋友,可是卻沒有遇到他。那也許是等錯了地方,或者時間不對。
這種情況也會發生在我們與天主的關係中。
天主在人類歷史上,在人的生活中已經來了很多次,也展示了在什麼地方可以與祂相遇;但是可能我們等錯了地方,到最後白白等候而沒有遇到。
列舉一些地方,我們常常在那裡等候天主:在生病的時候,我們期待天主來醫好我們;在經濟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期待天上來的好運擊中我們,從而時來運轉;在孤獨的時候,我們希望天主派人來安慰我們;在失敗的時候,我們期待天主來幫助我們,使我們成功;在遇到不正義的時候,我們祈求天主展示祂的正義;在老年的時候,我們求天主賦予我們更多的活力、熱情、聰敏等等。為此我們堅持不懈地祈禱,試圖把天主帶入我們自己的牛角尖中,讓祂按照我們個人的規劃來執行,命令祂不要耽誤時間,不要失約。我們迷茫,我們焦急地探問,而天主卻總是沒有顯現,我們幾乎總是失望、頹喪、困惑。
一個聖誕節,在奧茲威辛集中營,比克腦營區,一群婦女被帶向毒氣室,她們嘗試逃跑,但是全部被殺了。一個拉比的兒子面對這個場景呼喊:「上主啊,向他們顯示祢的威能吧!這一切都是與祢為敵的!」但是,什麼都沒有發生。那時,這個孩子高喊:「上主,祢不存在!」
我們向天主呼求祂的威能,可是祂卻向我們展示了祂的十字架;我們希望與祂一同成功、勝利,可是祂卻選擇了失敗在十字架上。
天主從來不會滿足我們的夢想,而是實現祂的計劃。與天主在約定的會晤中相見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要想見到祂需要用合適的方式、在合適的時間,以及知道祂蒞臨的目的。最重要的是讓我們自己保持警醒,時刻注意,及時辨析,甄別我們的希望,用心探究是否與天主給予我們的計劃配合。
在原始混沌的黑暗中,天主帶來光明(創1:1-2);在亞巴郎不生育的黑暗中,天主與他訂立盟約,承諾他的子孫後代會像天上的星辰一樣多得數不清(創15);。「萬籟俱寂,黑夜已奔馳一半路程時」(智18:14),天主造訪了祂的人民,把他們從埃及法老的奴役下解救出來。
天主蒞臨澄清稠密的黑暗:在我們的迷茫和痛苦中,在我們誤入歧途和頹喪失望中,在我們被侮辱和被拋棄時,祂帶領我們進入和平。尤其是在我們崇拜偶像的黑暗中,把造物神化,讓功名利祿、子孫後代、關係、友情、健康等等把我們牽制,這時只有天主能夠歸還我們自由。
索求、爭奪、討價還價、不擇手段,這些東西都阻礙我們獲得真實的生命,直到影響睡眠,讓我們心神不寧。我們掙扎、辯論、備受折磨,可是仍然不能擺脫奴役我們的枷鎖。耶穌來了,就是為把我們從這些奴役中解放,但是這需要我們準備自己,在祂習慣通行的道路上期待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