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年將臨期第二主日
我將用一個新名字稱呼你
有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差不多98%的女人對自己的形象都不滿意,希望可以通過各種方法使自己的形象變得美好(如節食、健身、美容、手術)。在古代,名字代表著一個人的全部;因此他們通過努力來給自己一個新名字,也努力成就這個名字。天主為了賦予意義給某些人、城市和民族,就為他們改了名字。衪召喚了亞巴郎、撒辣、雅各伯、西滿,並給予他們一個新名字。天主使耶路撒冷城,從被毀之城、奴隸之城、憂傷與愁苦的寡婦變成了優雅之城、珍貴珠寶之城,正義的和平與虔敬的光榮之城。
也許我們認為,我們被一個名字束縛著,甚至這名字不是別人給的,而是我們應該得的:酒鬼、癮君子、遊戲的奴隸、作風有問題、不忠、不誠實、不可信等等。天主願意把我們從這些不幸的環境中解救出來。衪的到來是要向我們顯示祂從永遠就稱呼我們的新名字。
我們用什麼名字來稱呼我們的民族,基督徒團體及我們的家庭呢?我們是稱呼它們:和平、分享、正義、友愛之地,或者我們等待上主來給予我們一個新名字呢?給予人類自由對天主來說意味著冒險:也就是天主之愛處在了可能被拒絕的狀況之中。但既然天主決定且給了人類自由,也就很難想象祂會真的失敗。有一天,天主將會以新的名字稱呼每一個人,並向人顯示祂的愛。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樣的資訊,現在讓我們重複以下的話:
人人都將看見天主的救恩。
讀經一 巴 5:1-9
耶路撒冷!請你脫去你居喪悲傷的衣裳,永遠穿上天主光榮的華服,披上天主正義的披肩,在你頭上戴上永生者光榮的冠冕,因為天主要對天下萬邦顯示你的榮耀,給你起名永遠叫「正義的和平」和「虔敬的光榮。」耶路撒冷!請你起來,站在高處,向東遠眺,看,你的子女奉聖者的命,由西方至東方集合,喜慶天主終於想起了他們。他們離你遠去,由仇人押送步行;如今天主卻將他們給你再領回來;他們體面光榮,被人抬回,好像皇子一樣;因為天主已命令夷平一切的高山和永恆的丘陵,填平所有的山谷,使它們化為平地,好讓以色列在天主的光榮下平安前行;森林和一切香樹要依照天主的命令,給以色列散佈蔭涼;因為天主要在喜樂中,以自己本有的仁慈和正義,在自己榮耀的光輝下,親自領回以色列。
在以色列,失去丈夫或兒子的女人要穿喪服,用頭巾蓋著頭。她痛苦地坐在地上,不準備食物,不洗淨自己,也不用香料。就以這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絕望。
本篇讀經就將耶路撒冷比喻成一個憂傷的寡婦,因為受到暴力的打擊,失掉了自己懷中的子女。她沒有絲毫安慰地坐在地上,穿著憂傷的衣服,拒絕一切安慰的話語。
這裡指的是以色列歷史上最憂傷的事實:聖城被毀、它的土地被蹂躪、居民被充軍。耶路撒冷就像一位母親,親眼看著自己的子女帶著鎖鏈離開自己,被凶殘的士兵所驅趕,其心情就像再也看不到一樣。
很長時間後,也許是五十年後,天主在充軍之地興起了一位先知,派遣他去向「從前是萬民的主母,現在好像成了寡婦;往日是諸郡的王后,如今竟然成奴僕」宣講一個充滿喜悅的消息(哀 1:1)。
他宣講說:耶路撒冷,你的悲哀結束了。脫去你居喪悲傷的衣裳,永遠穿上天主光榮的華服,上主要將喜悅的王冠戴在你頭上。
從來沒有看到一個年老凋謝的婦人再次煥發青春,變成一個美麗可愛的少女。先知說,這正是耶路撒冷的命運,天主的光榮要永遠在其中閃耀(1節)。
應當明白的是,這不是我們給天主的光榮(好像天主需要我們的讚美一樣),而是來自天主的光榮。天主相幫我們是天主愛我們的表達。這就是天主的光榮:人類的生命。
巴路克說,憂傷到喜樂的轉變將要被天下萬邦所看見。天主將要讓天下的一切受造物都感受到耶路撒冷的光榮,這就是天主給予的標記,因為為天主的愛來說,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歐瑟亞是第一位形容以色列是上主新娘的先知,他用「新娘」來稱呼以色列。天主將要與不忠的以色列重新訂婚,以祂的大愛完全毀滅以色列過去的背叛,並將恢復以色列的童貞(歐2:21-22)。
這就是改變正在來臨的標記:耶路撒冷將領受一個新名字,她將被稱為 「正義的和平」和「虔敬的光榮」(4節)。
為閃族人來說,名字不只是簡單的習慣性稱呼,而是與這個人緊密相關,代表一個人的全部。統計人口意味著可以奴役統計表上的人(撒下 24)。改變名字相當於是一個新人的出現(創 17:5)。
耶路撒冷接受的新名字意味著她的命運:她的土地將變成真正的和平,不是那種外表的和平;也不是合法性的壓迫,而是正義的結果,就是天主計畫的實現。這將是「虔誠的喜悅」,因為她的名聲不是來自政治的勢力或是軍事的勝利,而是來自虔誠,就是對天主的忠信。
巴路克繼續說,耶路撒冷!請你起來,站在高處,將目光轉向東方,你將看到你的子女們由西方至東方集合。他們曾經受過恥辱,離你而去,由仇人押送步行,現在將要帶著光榮歸來。天主要將他們給你再領回來,好像皇子一樣光榮地被人抬回(5-6節)。
這就是上主的奇妙工作。天主決定要削平所有山嶺,填滿所有的峽谷,使以色列人輕鬆地返回故鄉。甚至樹也要產生具有香味的樹脂,伸出它們的枝葉,為返回故鄉的以色列人擋住太陽產生蔭涼。天主要帶領他們,就像曾帶領了他們的祖先出離埃及一樣。
本篇讀經邀請人們要懷著喜樂與希望,因為上主已命令夷平一切的高山和永恆的丘陵,填平所有的山谷,使它們化為平地(7節)。天主已經做了一個不可更改的決定,直到所有的丘陵被鏟平,所有的山谷被填平,所有的深淵被照亮,祂才會賜下和平。
讀經二 斐 1:4-6,8-11
弟兄們,我每次祈禱,總懷著喜悅為你們眾位祈禱,因為你們從最初的一天直到現在,就協助了宣傳福音的工作;我深信,在你們內開始這美好工作的那位,必予以完成,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
天主為我作證:我是怎樣以基督耶穌的情懷愛你們眾人。我所祈求的是:願你們的愛德日漸增長,滿渥真知識和各種識見,使你們能辨別卓絕之事,為叫你們直到基督的日子,常是潔淨無瑕的,賴耶穌基督滿結義德的果實,為光榮讚美天主。
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我們轉向天主,祈求祂賜予我們所需要的一切。可以色列人卻不是這樣祈禱,他們總是以「讚美和感謝」開始他們的祈求,並列舉出他們讚頌和感謝上主的原因,然後才向上主呈現他們的祈求。例如,他們會這樣祈求:上主我們感謝你,因為你對人的痛苦是那樣充滿憐憫……可是我如今正在受苦……
今日的讀經二就是猶太人一個典型的祈禱辭,是由兩部分所組成。
在第一部分(4-6節),保祿感謝天主。感謝天主對斐理伯基督徒團體所做的一切,這是歐洲的第一個基督徒團體。他說,這個團體非常慷慨,也在經濟上幫助過宣講福音的人。度著一種聖善的生活,使保祿宗徒的心中充滿讚賞與喜悅。
在向天主祈禱前,面對如此豐厚的恩寵,保祿情不自禁地表述自己內心的感激之情。並且向他們表達了,自己也以基督耶穌的情懷愛了他們眾人(8節)。
第二部分(9-11節),在他們聖善生活的基礎上,保祿祈求天主使斐理伯人彼此之間的愛德和對福音的認識能夠日漸增長。
也許我們的團體覺得配不上保祿對斐理伯人的這種讚美,但我們應該培養彼此的信心與樂觀的精神,就如天主在斐理伯團體所做的一樣。既然天主也在你們內開始了這美好的工作,祂必會予以完成(6節)。這是天主的工作,不是我們的。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允許天主通過我們來行動,由天主的話來帶領我們。
福音 路 3:1-6
凱撒提庇留執政第十五年,般雀比拉多作猶太總督,黑落德作加里肋亞分封侯,他的兄弟斐理伯作依突勒雅和特辣曷尼地方的分封侯,呂撒尼雅作阿彼肋乃分封侯,亞納斯和蓋法作大司祭時,在荒野中有天主的話,傳給匝加利亞的兒子若翰。他遂來走遍約但河一帶地方,宣講悔改的洗禮,為得罪之赦。正如依撒意亞先知預言書上記載的:『在荒野中有呼號者的聲音:你們當預備上主的道路,修直他的途徑!一切深谷要填滿,一切山嶽丘陵要鏟平,彎曲的要修直,崎嶇的要開成坦途!凡有血肉的,都要看見天主的救援。』
路加以精確的時間來記載福音的開始(1-2節),這樣的敘述很重要,因為這可以使我們確定耶穌公開生活開始的時間。在巴勒斯坦,新年開始於10月1日,因此凱撒提庇留執政第十五年應該是公元27年10月1日到公元28年9月30日,這與若2:20的時間完全吻合。
路加想要清晰地表達,他不是在敘述一個故事,不是一個由幻想家的想象所編造的神話故事。他所敘述的是具體事實。天主對人類歷史的干預發生在一定的時間與確切的地方。但如果福音作者只是想告訴讀者耶穌公開生活的開始日期,那麼這一次也就足夠了。然而,作者在之後的記載中仍有其他敘述。他還記載了當時在巴勒斯坦統治者的名字,及附近地方官長的名字,還有大司祭亞納斯與蓋法。這裡一共敘述了七個人名,為了達到「七」的數字,作者還加上了曾做十三年大司祭的亞納斯的名字,雖然如今不做了,但他仍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很明顯,數字「七」具有象徵意義:就是全部的意思。所提及的這些名字與職務代表了歷史的全部:神聖與世俗,猶太人與外邦人,都將處身與這一事件中。這一事件關係到了所有的人,以及所有的社會和宗教組織。
歷史敘述之後,第一個人物——若翰洗者出現了:在荒野中有天主的話,傳給匝加利亞的兒子若翰(2節)。這些話也是舊約中記載偉大先知蒙召時所用的話語(耶1:1,4)。
一切從曠野開始(2節)。為以色列人來說,曠野是一個充滿記憶的地方,也是深深回味內心情感的地方。他們在曠野裡學會了很多:學會了應放棄所有多餘的東西,因為這是前進路途上不必要的負擔;他們學會了互相幫助與彼此分享;最重要的是,他們學會了信賴上主。
在耶穌時代,曠野是那些想在精神上重溫他們祖先經驗的地方。他們想避開宗教形式主義和專注外在行為的虛偽。在曠野裡生活著那些拒絕社會的腐敗、腐朽、不義與拒絕壓迫性社會的人。在這些「反抗的人們」中也有匝加利亞的兒子若翰(路1:80)。
路加與瑪竇不同(瑪3:4),沒有提及若翰穿什麼與吃什麼。但我們從瑪竇的記載中得知,若翰洗者沒有穿聖殿中司祭所穿的白色長袍。他與厄里亞先知一樣穿著一件粗糙的外衣(列下2:13-14)。吃的不是城市的出產,而是曠野裡自然生長的食物。若翰洗者希望在以色列的土地上成為一個陌生人。他是一個以色列人,但他的行為卻與同族人完全不同。
基督徒與若翰一樣,雖然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卻要活出曠野的精神。當世界認為暴力、壓迫、甚至戰爭也是正常的時候,他們只是宣講和平與寬恕。當世界認為積攢財富與剝削窮人就是能力的時候,他們卻宣講為窮人服務與分享。當世界在不惜一切代價尋求享樂的時候,他們宣講自我捨棄與奉獻。
若翰從他被召的曠野,走向約但地區。他長途跋涉是為了向人宣講悔改的洗禮,為獲得罪的寬恕。不要誤解他的一些表達,他宣講的是喜悅與安慰的訊息,正如路加在隨後所強調的那樣(路3:18)。
在古時,穿過荒漠地帶的約但河從來沒有起過重要的聯繫作用,既不是航海要道,也不用來灌溉;它的兩岸也沒有大城市。它的重要作用就是在不同的民族之間建立起一個分界線,由埃及出來的以色列人,為了進入福地,必須要穿過它(蘇 3)。
若翰洗者選擇在這一邊界地帶,開始自己的使命。在他施行洗禮的儀式中,他希望每一個人都重複這樣的動作,就是進入並穿過約但河,然後進入到自由之地。他要為上主準備一個聖善的子民,以接納上主的救恩,準備進入真正的福地。正是為此,他要求每一個人都要有堅定的選擇,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想法與生活方式。
為了清晰地闡釋若翰的角色和使命,路加引用了依撒意亞先知的話:在荒野中有呼號者的聲音:預備上主的道路,修直他的途徑(4節)。
這裡似乎與第一篇讀經中的訊息有些矛盾。在第一篇讀經中巴路克先知說:因為天主已命令夷平一切的高山和永恆的丘陵,填平所有的山谷,使它們化為平地,好讓以色列在天主的光榮下平安前行(巴 5:7)。這是對天主的救恩充滿信心的詩歌,相信天主必會完成祂的許諾。
而在依撒意亞先知的預言中,先知卻要求以色列人去準備上主的道路。先知邀請他們要鏟平所有隆起的丘陵,填滿所有的深壑。救恩來自天主,是天主的工作;但是只有那些為了上主的來臨而除去各種阻礙的人們,才能獲得天主的救恩。
這兩個先知的說話並不矛盾,而是互相補充。巴路克先知強調天主愛的工作是不可抗拒的。天主的愛將會勝利,祂將以忠信之愛把祂的子民從為奴之地帶領到自由之地(巴5:7-9)。天主就像是一個愛得瘋狂的人:為他來說,沒有什麼障礙是不能超越的,沒有什麼可以阻止他去與自己心愛的女人相遇。沒有任何高峰,沒有任何深谷可以阻止天主實現自己愛的計畫。
依撒意亞先知強調的是人的努力。毫無疑問,天主愛的工作一定會成功。然而,人卻可以失去很多寶貴的時間和機會,而遠離天主。為此,人需要緊迫地向上主開放自己的心靈,盡早除去各種阻礙,好能與上主相遇。
與其他福音書的作者不同,他們只引用了一句依撒意亞先知的話,而路加則繼續引用:一切深谷要填滿,一切山嶽丘陵要鏟平,彎曲的要修直,崎嶇的要開成坦途!凡有血肉的,都要看見天主的救援(5-6節)。路加如此的引用,說明這些話對他而言很重要。讓我們來看其引用的理由。
深谷要填滿,山嶽丘陵要鏟平,彎曲的道路要修直,崎嶇的要開成坦途。這幾句話不應從字面意義來理解,而是另外一個現實的象徵。
在聖經語言中,山嶽與丘陵代表著人的驕傲自大、目中無人,以及想制伏並統治別人的野心與慾望(參依2:11-17)。天國與驕傲自大的態度是不相容的。天國無法在爭鬥精神主宰的地方實現,因為這種態度是想盡辦法去制伏別人。哪裡接受等級差別,哪裡就需要俯首低頭、朝拜、和尊敬。只有那些接受相反邏輯思維的人們才能進入新的世界:自我奉獻、謙卑地彼此服務,成為最小的。你們中最大的,要成為最小的;為首領的,要成為服事人的(路22:26)。
需要填平的深淵就是先知們所譴責的各種醜惡原因造成的不平衡。
彎曲的道路是狡詐、無意義的選擇、不正義的社會狀況;這些都應得到改變,並要與上主的道路保持一致。是我的作法不公平嗎?豈不是你們的作法不公平?(則18:25)
若翰洗者要求從根本上悔改。人可以做到這一點嗎?
我們需要理解先知話語的含義,這就如同是命令的語氣(鏟平、填平、修直)。就是要人通過努力,一定要完成一個巨大的工程。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將永遠不會實現。
實際上,希臘原文中的動詞所表達的是將來被動式:深谷都將被填滿,山嶽丘陵都將被鏟平,彎曲的道路將被修直。
因此,讓我們懷著喜悅的心情面對吧!因為話語改變了。這不是天主下的命令,而是天主要實現的許諾:建立在新原則之上的世界將會出現,雖然人們可能認為是海市蜃樓,但這卻是天主的工作。
引用的最後部分尤為重要:凡有血肉的,都要看見天主的救援(6節)。原文指的不是「每個人」,而是「每個有血肉的」。在聖經中,血肉並不是指肌肉,而是指人的全部,就是他的軟弱、脆弱、很多失敗的可能性。人是有血肉的,因為人會生病、會犯錯誤、要承受孤獨和被遺棄,衰老與死亡。而這正是天主的許諾:天主的救恩要在人的軟弱中彰顯出來;沒有任何罪的深淵與黑暗是天主的愛所不能填平並照亮的。
路加在福音的開始就說明了這一點。這樣的選擇幾乎就像是福音的主題,因為包含了一個隆重的宣佈:天主並沒有把救恩保留給某些特殊的人,而是給了所有人。沒有任何人被排除在外。
這也呼應了西默盎的預言:我親眼看見了你的救援,即你在萬民之前早準備好的:為作啟示異邦的光明(路2: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