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年復活期第四主日
天主通過付出生命的牧人顯現
即使在宗教危機的時候,大多數人仍然相信天主;但是確認這位天主的身份,往往與耶穌啟示的天主截然不同。一般入所信仰的天主是適應人類的正義觀,按照功德給予獎懲,喜歡祭獻,祝福對祂虔誠的信徒,禁止姦淫;允許積聚財富和自由投資;其實,有時甚至成為生意夥伴。這位天主允許為了自衛而合法殺人。除此之外,祂是無限偉大、無所不能、並能夠獲得尊重。
這位合理性的天主,在天主教教理講授課中被接納,確實對一般人來說亦容易接受。
不過,有一天,真正的天主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在耶穌內顯現了。祂與罪人和被排斥的人在一起。祂任人唾自己的臉而不回擊,祂愛那些把祂釘死在十字架上的人,祂表現出既不是無所不能,也不是無限的。面對這樣一位脆弱、無法自衛的天主,所有人的信心都動搖了。我認為:當伯多祿發誓不認識祂時(谷14:71),他是以大多數基督徒的名義說話。
相信一位這樣的天主是很困難:意味著要卸去一切榮耀,為了愛而甘願成為一個細小而卑微的人。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樣的訊息,讓我們重複以下的話:
「縱使需要經過死蔭的幽谷,我也不會害怕,因為我相信牧人會引領我。」
讀經一 (宗4:8-12)
那時,伯多祿充滿聖神,向他們說:「各位百姓首領和長老!如果你們今天詢問我們有關向一個病人行善的事,並且他怎樣痊愈了,我很高興告訴你們和全以色列百姓:是憑納匝肋人耶穌基督的名字,即是你們所釘死,天主從死者中所復活的;就是憑著這人,這個站在你們面前的人好了。這耶穌就是為你們『匠人所棄而不用的石頭,反而成了屋角基石。』
除祂以外,無論憑誰,決無救援,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字,使我們賴以得救的。 」
這是伯多祿的另一篇講話。宗徒大事錄記載了伯多祿八篇講話,這是第三篇。是上一個主日,我們聽到的那篇演講發表之後不久的一篇。
這篇講話的背景與上一篇一樣。伯多祿和若望醫治好了一位在聖殿麗門前乞討多年的天生瘸子,面對驚訝的人們,他們就宣告說:「因我們信仰祂的名,祂的名就強壯了你們所看見,所認識的這人:即由祂而來的信德,在你們眾人面前賜這人完全好了」(宗3:16)。他們正在講話的時候,來了幾位首領,看到當時的情況,這些人「大為惱怒,因為他們教訓百姓,並宣講耶穌從死者中復活,遂下手拿住他們,押在拘留所裡」 (宗4:2-3)。第二天,把他們押上法庭,審問他們:「你們憑什麼能力,或以誰的名義行這事﹖」(宗4:7)。
今天的讀經是伯多祿在法庭上對首領和百姓的回答:我們的治愈「是憑納匝肋人耶穌基督的名字,即是你們所釘死,天主從死者中所復活的」(宗4 :8-10)。
伯多祿接著引用了聖詠,「匠人所棄而不用的石頭,反而成了屋角基石」(詠118:2)。伯多祿把它解釋為指向耶穌的寓言,再次把人的工作與天主的行動作鮮明的對比。他把議會成員比喻作建築工人,手中有一塊堅固可作基石的石頭,可是他們不把它納入建築的計劃中,反而擔心它會讓他們的建築物不穩固,因而丟棄它,遠遠的扔開。天主,卻非常珍視這塊石頭,去把它撿起來,拿來作為天主新建築物的基石。
這塊石頭就是耶穌。祂以自己新穎的教導,推翻了舊建築的秩序,動搖了「聖地和民族」(若11:48)。耶穌作為一個平信徒,沒有權威,持續不斷地挑戰猶太宗教體制,這是無法容忍的。大司祭蓋法對他的同事們非常合乎邏輯地指出:「你們什麼都不懂,也不想想 : 叫一個人替百姓死,以免全民族滅亡;這為你們多麼有利」(若11:49) 。
天主與那些聲稱在地上代表天主的宗教領袖的想法不一樣。對於天主來說,耶穌是忠誠的僕人,因此在逾越節那天,祂從墳墓中把自己的僕人救出、給予祂榮耀,把祂樹立為天主新聖殿的基石。
在講話的結束部分(12節),伯多祿肯定的說:「除祂以外,無論憑誰,決無救援,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字,使我們賴以得救的。」耶穌是唯一救世主。誰把生命建立在耶穌和耶穌的話語上,才可能在堅固的基礎上建設穩固的建築物。他不必擔心新教義,新宗教,新意識形態,新人文主義,新科學發現的出現,可能有一天會顯露出一些脆弱性。
讀經二 (若一3:1-2)
請看父賜給我們何等的愛情,使我們得稱為天主的子女,而且我們也真是如此。世界所以不認識我們,是因為不認識父。
可愛的諸位,現在我們是天主的子女,但我們將來如何,還沒有顯明;可是我們知道:一顯明了,我們必要相似祂,因為我們要看見祂實在怎樣。
基督徒在洗禮時所領受的天主的生命,是一個神秘的靈性現實。耶穌對尼苛德摩說,把它與「風」相比較,沒有人知道它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它不會毫無影響地存在,不會沒有動靜地掠過,不論它在哪裡都會引起關注,但是它是眼睛看不到的。(若3:8)
今天讀經首先告訴我們的是,這種神性生命的恩賜是無償的。天主的聖言時常是有效的:如果天主稱呼某人是天主的兒女,這個人肯定會真實變成天主的兒女。
天主的兒女,在聖經詞彙中,指兒女分享生育他們的父母的生命。創世紀說:「亞當,生了一個兒子,像自己的模樣和肖像,給他起名叫舍特」(創5:3)。舍特,從亞當那裡獲得生命,與他的父親相似,在許多方面留有父親的印記。所以,基督徒在世界上,也是神性生命的臨在,如同每一個兒女一樣展示與父親的相似。這就是為什麼一個不認識天主的人,甚至不知道天主所生的(第1節)。 因此基督徒不被理解是不足為奇的。
不過現在的狀況並不是最後決定性的。我們在這個世界的生活仍然被蒙著面紗,阻擋我們真實地展現自己。但有一天面紗將被解除,我們將會看到天主的樣子,然後我們就會知道我們會像祂一樣(第2節)。
這就是基督徒面對死亡的態度。死亡不是生命的結束,而是生命第二階段的開始,那是更好的一部分,在那裏天主的僕人們和羔羊一起「瞻望祂的容貌;他們額上帶著祂的名字。也不再有黑夜了,他們不需要燈光,也不需要日光,因為上主天主要光照他們;他們必要為王,至於無窮之世」(默22:3-5)。
福音 (若10:11-18)
「我是善牧:善牧為羊捨掉自己的性命。傭工,因不是牧人,羊也不是他自己的,一看見狼來,便棄羊逃跑──狼就抓住羊,把羊趕散了,因為他是傭工,對羊漠不關心。
我是善牧,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正如父認識我,我也認識父一樣;我並且為羊捨掉我的性命。我還有別的羊,還不屬於這一棧,我也該把他們引來,他們要聽我的聲音,這樣,將只有一個羊群,一個牧人。
父愛我,因為我捨掉我的性命,為再取回它來:誰也不能奪去我的性命,而是我甘心情願捨掉它;我有權捨掉它,我也有權再取回它來:這是我由我父所接受的命令。 」
以色列人民即使在客納罕定居成為農民之後,仍然無限懷念游牧生活,從來沒有放棄飼養綿羊和山羊。根據貝督因人的智慧,他們更加喜歡羊群,而不是金銀珠寶,這種價值觀通過《箴言》這本書告訴我們:「對你羊群的情況,應加注意;對你的家畜,應常留心照料;因為錢財並不能永存,寶藏也不能永留萬代。割去了乾草,青草又叢生;山間的野草,也收集起來;那時羔羊供你衣料,山羊供你地價,羊奶足以養你,維持你的家庭,養活你的婢女」(箴27:23-27)。
牧人與羊群常常在一個孤立的地方共同度過很長的時間,在牧人與羊群之間因而建立了愛的關係。牧人熟悉每一隻羊,知道和稱呼每一頭羊的名字,而羊也認識牧人的聲音。對於羊群來說最大的危險是野生動物,在舊約時代,約但河谷充滿鬣狗、豺狼、獅子和熊等等凶惡野獸,為了保護羊群,牧人常備武器有彈弓、粗大的棒子、火石 ,需要時刻做好準備與野獸戰鬥,。
這就是當時社會的現實,因此,難怪牧人的形象總是在聖經出現。達味是在「羊圈」被天主召叫來牧養以色列人民,「他以純潔的心牧養了他們,他以明智的手領導了他們」(詠78:70-72)。以色列的君王常常被比喻為惡牧人,他們不是牧養羊群,而是養肥自己,剝奪、拋棄、屠殺羊群。 (則34)
天主常常被比喻為園丁和農民(依27:3;詠65),尤其是牧人,引導、保護、餵養羊群(詠80:2,23),「把羔羊抱在胸前,耐心引導懷孕的母羊」(依40:11)。天主親自照顧被暴君強暴的以色列人民,並且承諾他們:「我要從我以前驅散牠們所到的各地,集合我尚存的羊,引導牠們再回自己的羊棧,叫牠們滋生繁殖;我要興起牧者來牧放牠們,使牠們無恐無懼,再也不會失掉一個──上主的斷語。看,時日將到──上主的斷語──我必給達味興起一支正義的苗芽,叫他執政為王,斷事明智,在地上執行公道正義」(耶23:3-5)。這是對默西亞的預言,他將成為真正的善牧,擁有天主慈悲心腸的君王。
耶穌的聲明:「我是善牧」,以這句話開始今天的福音,明確地指出是實現了先知的預言。他是天主派遣的牧人,照顧人民如同沒有牧人的羊群。 (谷6:34)
「善牧為羊群捨棄生命」(第11節),這是對於比喻的第一個解釋。
我們可能都很熟悉瑪竇和路加福音中談到的關於迷失羔羊的比喻(瑪18:12-14;路15:4-7),因此很容易把「善牧」的形象與耶穌聯繫起來,祂懷著無限溫柔和極大的同情心,去尋找那在生命中走錯路的人。
今天的福音中的「善牧」,卻不是溫柔撫摸受傷的羔羊,而是一位戰鬥者,他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保護處於任何危險中的羊群。背景不是悠閒浪漫的田園牧歌,「臥在青綠的草場,走近幽靜的水旁」(詠23:2);而是達味面對獅子和熊帶走了羔羊的場面,他追逐並與野獸搏鬥,撃倒牠們並將受害者從牠們的嘴中奪回(撒上17:34-35)。
今天的福音中所介紹的耶穌,是與土匪強盜和野獸搏鬥的勇敢男人,是強大及無畏的。
「善」不是指感情上,含意不是甜密、可愛,而是「真正的」、「真實的」、「勇敢的」。耶穌是真正的牧人,因為祂如此的愛護羊群,以至於準備隨時為牠們付出自己的生命。
為了繼續強化這個形象,耶穌與傭工對比。 (12-13)
一個村莊的居民,有時不是各自照顧各自的羊群,常常共同僱用一個牧人看守大家的羊。對他們這種傭工,法律有非常嚴格的義責任確認:若遇到一隻狼、兩隻狗、一隻小動物,他們要處理;但是面對獅子、豹子、熊和賊,他們是可以逃跑離的。在合約中沒有條款要求他們必須為羊群付出生命。他們在感情上也不是與羊群密不可分。當他們感覺到危險時,他們可以逃跑,他們感興趣的不是羊群的命運,而是自己的薪酬。
同樣「善牧」,不是僅僅指在教會裡面擔任職務的人,而是指所有的基督徒。每一個基督的門徒都應該有一顆真正的牧人的心,像我們的師傅耶穌基督一樣對人是無條件的慷慨。
誰如果僅僅限於履行合同約責任,尋找哪些義務可以逃避,服從法律僅僅是為了獲得薪水酬和逃避懲罰,這樣的基督徒就是傭工心態。
誰像耶穌那樣不計較?祂沒有問祂的權利在哪裡,祂的職責在哪裡結束; 制定了什麼規則,以及與業主的安排是什麼? 祂有一條獨特的法則如下:對人「瘋狂」的愛。 愛不分國界; 超越任何障礙,風險和犧牲,愛不會停下來。誰如果不像耶穌那樣去愛,就永遠不會明白耶穌的選擇和建議,反而會認為祂是一個夢想家、幻想家、冒險家和鹵莽的人。
讀經的第二部分(14-16節),耶穌再次強調「我是善牧」,引出第二個特徵。真正的牧人認識自己的每一隻羊,而羊也認識他。
在聖經中,動詞「認識」的含意不只是理解,當它指人與人的關係時,包括一種深刻的經驗,在愛內完全的投入。這是一個內心的問題,多於理性。
這層含意也指我們與天主的關係。保祿在給迦拉達人書信中,指出他們曾經不認識天主,曾經屬於偶像,而現在「你們認識了天主,更好說為天主所認識;那麼,你們怎麼又再回到那無能無用的蒙學裡去,情願再作他們的奴隸呢﹖」(迦4:9)如果你們已經進入與祂生命的共融,如同新娘與新郎,怎可能又離開祂的愛呢?
善牧是耶穌,誰以同樣的熱情投入於天主的愛和兄弟姊妹的愛,祂也就是善牧
整個人類將在這一天體驗到進入與天主這種互相的「認識」、互相的愛中。耶穌知道還有很多人沒有接受祂的愛,「還有別的羊,還不屬於這一棧」,但是像祂這樣的真實牧人,不會放棄尋找任何一隻迷失的羊,所以祂說:「我也該把他們引來,他們要聽我的聲音,這樣,將只有一個羊群,一個牧人。」(16節)
如果我們認真注意耶穌的這個聲明,就會意識到這是非常艱鉅的任務,任何一個人都不能脫離唯一善牧的愛。
讀經的最後部分(17-18節),在這種充滿動力的愛情中呈現自由的主題。哪裡有強迫和恐懼,就與愛不相容,害怕天主這已是罪。
耶穌向我們展示了祂的愛,這是祂白白的給予,「誰也不能奪去我的性命,而是我甘心情願捨掉它;我有權捨掉它,我也有權再取回它來。 」(18節)
「再取回它」,意味著賦予生命的人的命運不是死亡,而是生命的豐盛。 把它作為禮物是「恢復它的唯一方法」,這是一個相同的原則。在另一幅圖像中,將被採納:「一粒麥子如果不落在地裡死了,仍只是一粒;如果死了,才結出許多子粒來。愛惜自己性命的,必要喪失性命;在現世憎恨自己性命的,必要保存性命入於永生」(若1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