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年常年期第十二主日
耶穌在暴風雨中睡覺
一個經歷個人和家庭劇變的基督徒該說些什麼呢?被飢餓和貧窮蹂躪的地區,災民被流行病、地震、龍捲風襲擊,給信徒帶來了嚴重的問題。戰爭、暴力、不公正、背叛,確實可以歸咎於人,但由於人是如此的壞,難道天主不能讓它變得更好嗎?
在過去,解決邪惡的解釋,是將責任歸於魔鬼、自然法則或使用神奇的公式。天主不希望,但祂允許。但如果天主能夠干預人類歷史,祂什麼不干預呢?邪惡之謎不能用推理來解釋;否則,耶穌會澄清它。有一天,當世界的歷史有了結果,我們會明白它的意義。然而,與信徒們一起,我們問耶穌:"祢不關心我們淹死嗎?" 祂就上了我們的船。暴風雨衝擊着我們,但祂和我們在一起。與窮人一起,祂經歷了貧窮;與被排斥者一起,祂經歷了被拒絕和被邊緣化;與失望者一起,祂分享了痛苦和眼淚;與被出賣者一起,祂經歷了孤獨和被拋棄的痛苦;與被壓迫者一起,祂忍受了不公正,與被判處死刑者一起,祂經歷了震驚和恐懼。
然而,祂沉睡的印象依然存在。用我們的呼喊,用我們的祈禱,我們想把祂喚醒,迫使祂介入。但祂已經醒了;祂對危險和如何處理危險有不同的看法。祂要求我們無條件地信任祂。是的,我們被海浪翻騰着,但即使我們沒有意識到,祂也伴隨着我們。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樣的訊息,現在讓我們重複以下的話:
「風暴肆虐,但我不害怕:祢也在我的船上。」
讀經一: 約38:1.8-11
上主由旋風中,向約伯發言,說:「當海水洶湧如出母胎時,是誰用門,將海關閉?是我用雲彩,作海的衣裳,用濃霧,作海的襁褓。是我給海劃定了界限,設立了門和閂,並下令說:『你到此為止,不得越過;你的狂潮到此為止。』」
所有中東地區的創世神話,都講述天主--秩序和生命的推動者,與亞姆—這可怕的海怪物釋放著極大的力量並試圖令世界混亂直到死亡。海水上漲是對立力量的象徵,與生命相悖,對人類充滿敵意。
難怪在這種文化環境中誕生的《聖經》,在某些篇章中保留了對這個神話的記憶。創世紀》第一章已經提到了一個沒有形狀、無人居住的地方,一個黑暗的深淵(創1:2)。神的介入恢復了秩序,將光明與黑暗、水與陸地、甜水與鹹水分開。
關於美索不達米亞人故事中涉及的神,《聖經》中的神保留了一種原始行為。祂從不參與與海龍的激烈戰鬥,沒有暴力,祂通過訴諸於祂的話語來實現。祂 "說了就成了,祂 吩咐了,一切就穩固了"(詠33:9)。
詩人對這神奇的勝利感到驚訝,他唱道 "祢用海洋像衣服一樣覆蓋它,水漫過山。但祢一斥責,水就逃走了。祢設置了它們不能越過的界限,再也不淹沒大地"(詠104:5-9)。
天主對受造物的統治完全及完美地顯現出來,因為 "祢統管洶湧的海洋;祢平息它洶湧的波浪"(詠89:10)。祂無可質疑的力量主要出現在從埃及獲救的那一夜,當時祂 "使大風吹了一夜,把海吹乾。水為以色列人分開......在他們左右形成一道牆"(出14:21.29)。
關於這個主題,今天的讀經為我們提供了一段令人難忘的經文,取自天主對約伯的回答,約伯要求對痛苦的巨大謎團作出解釋。
主問他:"我創造地球的時候,你在哪裡?回答我,讓我看看你的知識"(約伯傳38:4)。這是一個邀請,讓我們意識到自己被造物的地位,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性,無法穿透宇宙的偉大奧秘。然後,天主總是指着約伯,回顧祂如何幾乎是為了好玩,完全控制了可能會淹沒其他物質----水。祂說,我把海放在它的位置上,為它確定了不可逾越的邊界,用門閂關上,使它不能再出去製造混亂(第8節)。我剝奪了它所有可怕的死亡力量,使它不能動彈,用雲彩作為衣服包圍它,用濃霧的帶子包裹它,彷彿它是一個新生的嬰兒(第9節);然後我迅速給它下了一個命令。"你不能超越這些界限;這裡是你驕傲的波浪必須停止的地方"(第11節)。
它們是出自一位無與倫比的詩人的思想,和心靈的引人注目的圖像。它們傳達了完美的感覺,即天主對所有威脅人們的創造,和生活秩序無可爭議的統治權。這些圖像使我們能夠理解,當門徒們意識到耶穌甚至命令海浪,而他們也服從祂時,他們感到驚訝的原因。
讀經二: 格林多人後書5:14-17
弟兄姊妹們:
因為基督的愛,催迫著我們,故此,我們斷定:既然一個人替眾人死了,那麼眾人就都死了;他替眾人死,是為使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生活,而是為替他們死而復活了的那位生活。
所以,我們從今以後,不再按人的看法,認識誰了;縱使我們曾按人的看法,認識過基督,但現在,不再這樣認識他了。所以,誰如果在基督內,他就是一個新受造物,舊的已成過去,看,都成了新的。
保祿總是以他所宣講的訊息與生活一致的。然而,有時候,他表現出自己過於強硬和不願與人妥協。他的性格常常與信仰中的許多弟兄格格不入。在格林多,首先,一些基督徒無法忍受他。他們批評他的承諾,詆毀他的教義,指控他為贏得社區的信任。他們在神秘的經歷、狂喜的狂歡、異象上做文章,確信他們能夠無可辯駁地證明他們的宣講和生活得到了天主的認可。
正如他在其他場合所做的那樣(格後12:1-6),保祿本可以回答說,就高超的屬靈經驗而言,他不覺得比任何人差。然而,他並沒有接受這種比較。非凡的事件並不能讓人被認定為真正的門徒,也不能證明訊息的真實性。一個基督徒的資格是無私地奉獻給社會服務,效法基督,他不為自己而活,而是為所有人獻出生命(第14-15節)。保祿知道他在這種宣講中沒有對手;因此,他以某種大膽的方式向格林多人建議:"以我為榜樣,如同我效法基督"(格前11:1;4:16)。
在信主之前,他承認我是 "按照肉體 "來認識耶穌的,也就是說,我是按照從拉比那裡學到的標準來判斷祂的。我相信祂是 "被神咒詛的",因為祂被我的人民合法當局定罪了(迦3:13)。在通往大馬士革的路上,我得到了來自天上的光,現在我以另一種方式看待祂(第16節);我明白祂 "為我們的緣故,自己成為被咒詛的人,把我們從律法的咒詛中救出來"(迦3:13)。
從耶穌受難日開始,一切都改變了。一個新的世界開始了,在這個世界裡,任何一個人都不再考慮自己,而是敞開自己,對他人進行無私的愛。因此,"在基督內的人是一個新造的人。舊事已過,新世界已經來到"(第17節)。
福音: 谷4:35-41
有一天傍晚,耶穌對門徒說:「我們渡海,到對岸去吧!」門徒於是離開群眾,載耶穌走了;與耶穌一起的,還有其他小船。
忽然狂風大作,波浪打進船裡,以致船已積滿了水。耶穌卻在船尾,依枕而睡。門徒叫醒耶穌,給他說:「師父!我們要死了,你不管嗎?」耶穌醒來,叱喝了風,並向海說:「不要作聲,平靜吧!」風就停止了,於是風平浪靜。
耶穌對門徒說:「你們為什麼這樣膽怯?你們怎麼還沒有信德呢?」
門徒非常驚懼,彼此說:「這人到底是誰?連風和海也聽從他。」
福音中敘述的一些神跡令人費解:一棵無花果樹因為不按季節結果而枯萎到根部(谷11:13),五到六百升的水變成了酒(若2:1-11),耶穌在水上行走,伯多祿試圖模仿祂他(瑪14:22-33),伯多祿用在魚嘴裡找到的銀幣支付聖殿稅(瑪17:24-27)。這些故事應該非常謹慎地閱讀,因為為了改編這些故事,福音作者使用了一些圖像,並引入了並不容易掌握的聖經引用。
今天的福音向我們提出的平靜風暴,就屬於這一類的特殊神跡。必須避免的錯誤是認為它是對一個真實故事的詳細、準確的報告。一些奇怪的事情立即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在驚險的渡海過程中,耶穌在睡覺,而門徒們則拚命地靠自己的力量來對抗海浪。然而,耶穌不可能在一艘滿是水的小船上平靜地休息,任憑海浪的打擊。然後,到了晚上,耶穌和祂的門徒們都累了,到了葛法翁就回家了。很難理解他們在湖的另一邊做什麼,在那裡他們似乎沒有朋友。事實上,下面的情節清楚地表明,他們在那個地區不認識任何人(谷5:17)。門徒們求助於主來拯救他們,因此表明他們相信主。另一方面,他們被訓斥是因為他們沒有信心。最後,在風停了之後,出現了巨大的平靜。門徒們非但沒有高興,反而 "驚惶失措"。
這些和其他細節是一個邀請,讓我們超越簡單的記錄事項,深入觀察,發現故事的真正訊息。我們面對的是一部包含眾多聖經參考的神學作品。馬爾谷目的不僅僅是表明祂能創造非凡的奇迹,而且也是為了逐步揭示祂的身份。這位福音作者想回答人們從祂公開生活開始就一直在問的問題:"這個人是誰?"
我們先來解讀一下馬爾谷使用的語言。這條船,它要去的地方,與門徒的船相伴的其他船隻,海浪,黑夜,耶穌在睡覺,風,風暴,以及抓住門徒們的恐懼,都是福音讀者熟知的形象,因為它們在聖經中反覆出現。讓我們回顧一下它們的含義。
這個故事以兩個重要的細節開始:事件發生的時間和旅行的目的地。那時是晚上。當天耶穌宣佈天主的國已經到來。門徒們和主人一起上了船,向另一邊走去。他們去了哪裡?福音的其餘部分(谷5:1)指出了目的地:革辣撒人的地方,一個外邦人的地方。作為豬的飼養者,革辣撒人只能是外邦人。猶太人不吃不潔的動物。
在古代文學作品中,船的形象表示一個社區或一個協會。在我們的故事中,在那一天結束的時候,也就是在耶穌塵世生活結束的時候,是基督徒團體被主人邀請去 "另一邊",也就是去外邦人國家。這艘船也要把基督帶到他們那裡去,但在渡海過程中爆發了一場狂暴的風暴,使旅程無法繼續;它危及到同一艘船和船上人的生命。
伴隨着耶穌和十二人的那條船,其他的船被介紹出來,以表明在馬爾谷福音的時代,有許多信徒團體跟隨宗徒們進行冒險的穿越。另一個細節強調了這項任務的難度,即夜晚的黑暗。在《聖經》中,陰森的黑暗總是有一種負面的含義。在世界之初,天主制伏大海之前,一切都籠罩在黑暗之中(創1:2)。
在夜晚,當黑暗和邪惡與死亡的力量似乎肆意地主宰時,天主通常會介入,讓生命迸發。正如《智慧篇》的作者所唱的那樣,它發生在從埃及獲救的夜晚。"當一切都在安靜中,夜色正濃時,祢大能的話語從王座上躍下"(智18:14-15)。在一個更黑暗的夜晚,即墳墓的夜晚,天主彰顯了祂救贖和生命的大能(瑪28:2-6)。
接下來的場景(第37-38節)刻意反映了約納的情況,約納是被派往尼尼微的先知,將主的訊息帶給外邦人。在風暴中,約納也躺在船底,很快就睡著了(納1:5)。
在我們的故事中,耶穌在睡覺,福音書作者指出,祂在船尾而不是舵手。如果一個飛行員在極端危險的情況下睡著了,對發生的事情不感興趣,他就應該受到嚴厲的責備。宗徒們把祂叫醒,說:"祢不關心我們是否淹死嗎?" 這句話比它看起來更密集。宗徒們把他們的狀況與主人的狀況割裂開來:他們正在滅亡;祂沒有,祂沒有滅亡;的確,祂似乎沒有危險,也不關心正在發生的事情。
還有兩個重點。第一個是關於睡眠,經常用來表示死亡(約14:12;德46:19)。甚至耶穌也是這樣比喻的:"我們的朋友拉匝祿已經睡著了"(若11:11);"這孩子沒有死,只是睡著了"(谷5:39-40)。第二個指的是墊子,在一片混亂中,奇怪地留在耶穌的頭下。如果考慮到在希臘語中,墊子被稱為proskephalaion,它也表示死人頭下的枕頭,那麼墊子的存在仍然令人驚訝。
現在,耶穌睡着的意思很清楚。它指的是祂的死亡,而整個場景的神學意義也被理解。波濤洶湧地折騰着宗徒們--生活的悲劇,迫害,緊張,以及教會團體中的分歧。主人已經結束了他在這個世界上的日子;祂陪伴着祂的宗徒,但從未直接干預過歷史。祂給人的印象是,祂想讓一切都發生,好像祂不在場一樣。
基督徒在面對問題、逆境、失敗時,有時會感到孤獨,並問:"天主在哪裡?基督在哪裡?為什麼祂不彰顯祂的能力?" 他們覺得祂遙遠或不存在;祂的沉默使他們感到困惑,並產生恐懼。他們會和聖詠的作者一樣向祂呼喊。"主啊,祢醒了,為什麼祢睡著了?" (詠44:24)。
這種困惑源於這樣一個事實,即他們希望有一個干預並改變全球權力平衡的天主,一個與那些遭受不公正待遇的人結盟,並擊敗和羞辱那些犯下不公正待遇的人的天主。
耶穌向我們揭示了一位 "睡覺 "的天主,祂讓事情保持原狀,面對邪惡暴力的爆發,祂無所畏懼,祂不害怕失去對局勢的控制。祂是一位放手的神,允許嫉妒、爭鬥、謊言、不公正的事情發生,事件可以順其自然。然後,當邪惡似乎擁有最後的話語權時,祂翻開牌,顯示祂已經獲勝。祂利用同樣的邪惡力量,來實施祂的救贖和愛的計劃。我們向祂呼喊,把祂拉進我們的焦慮中;祂回答我們,把我們引入祂的平安。
正是從這個角度來解釋耶穌對宗徒的責備。他們犯了一個錯誤,就是只有當他們處於絕望的境地時才會想起祂。有 信心的人生活在與基督和祂不斷對話中。他不會在事情出錯時才呼喚祂。宗徒們認為必須完全依靠他們的能力。他們不明白,耶穌一直在他們身邊,正如祂所應許的那樣(參看瑪28:20)。祂與他們在一起,但不同的是,祂已經睡著了......在死亡的睡眠中。
我把這段話中最重要的教訓留在最後。在故事的最後,馬爾谷指出,門徒們充滿了敬畏,彼此說:"這人是誰呢?連風和海都聽從祂!" (v. 41).
他們有理由問這個問題,因為從聖經中,他們已經知道只有天主有能力控制海浪。如果耶穌有這種神聖的權力,這意味着祂是主。這就是為什麼,像梅瑟和所有那些與天主相遇的人一樣,門徒們被 "恐懼 "抓住了。這不是恐懼,不是那些面對危險的人的驚嚇,而是那些在耶穌身上接受了能夠掌握所有威脅他們生命的力量的主的驚奇。
在破解了浸泡在其中的聖經語言之後,這段話揭示了其文學體裁。這不是一個奇迹的故事,而是一個神跡,是耶穌身上力量的顯現,是主的拯救力量顯現。它是馬爾谷和初期信仰團體對基督神性信仰的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