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年傳教節的福音與乙年耶穌升天節的福音是一樣的
耶穌與我們同在的另一種方式
福音(谷16:15-20)
耶穌顯現給十一個宗徒,對他們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傳福音,信而受洗的必要得救;但不信的必被判罪信的人必有這些奇蹟隨著他們:因我的名驅逐魔鬼說新語言,手拿毒蛇,甚或喝了什麼致死的毒物,也決不受害;按手在病人身上,可使人痊癒」。
主耶穌給他們說了這些話以後,就被接升天,坐在天主聖父的右邊。
他們出去,到處宣講,主與他們合作,並以奇蹟相隨,證實所傳的道理。
在每一個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些時刻是決定性的,這些過渡時刻非常微妙,在其中隱藏著未來。它們是危機時刻,有時是不確定的焦慮,內在的困惑和混亂,常常還有痛苦,如同每一個出生一樣。
在教會的歷史上也有一些是歷史轉變的時刻,但都不會像耶穌臨在方式的改變所產生的影響那麼大。耶穌復活前,祂以肉體的方式臨在於世界上,弟子們在祂的耳濡目染下一步步成長;在耶穌復活後,祂繼續臨在於弟子們中間,但卻是感官不能感覺到的,弟子們陷入孤獨和猶豫,他們知道自己面對一個尚未完成的使命,它遠遠超出他們的力量。
如何繼續師傅的工作呢?他們有能力這樣奢望給世界帶來一個新開始嗎?很難想象祂把如此重要的偉業,交託給一群由加里肋亞的漁夫組成的普通人團體。
生命中重要的決定性時刻需要很大程度上的清晰。同樣,耶穌由可感可觸的臨在,過渡到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臨在方式,也需要強光照耀我們去理解,所以福音書作者嘗試以各種方式為我們說清楚。
今天給予我們的光明是來自馬爾谷福音最後一部分。
場景以一個偉大輝煌的方式展開(15-16)復活的耶穌顯現給十一位宗徒,向他們指出他們被召叫所擔負的使命:「你們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傳福音,信而受洗的必要得救;但不信的必被判罪」。
讓我們驚訝的是福音需要向「萬物」宣告,當然這首先指的是「每一個人」,但是也把目光和救恩擴展到了全宇宙;每一個受造物,事實上都被天主所鍾愛(箴8:22-31)
由於罪惡,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常常不正確。
被無度的慾望和貪婪所推動,人常常不理解或者有意背叛天主的旨意,不是做世界的園丁和守護者,而是成為侵犯者和掠奪者。不是把科學技術與創造者的計劃吻合,而是為了一時的利益輕率自主濫用。人們為了自己的喜歡操縱大自然,滿足自己的私慾和瘋狂。當人類這樣做的時候就是在把萬物返回到混沌。
因此,如保祿所意識到的,萬物都在期待救恩,「凡受造之物都熱切地等待天主子女的顯揚,因為受造之物被屈伏在敗壞的狀態之下,並不是出於自願,而是出於使它屈伏的那位的決意;但受造之物仍懷有希望,脫離敗壞的控制,得享天主子女的光榮自由」(羅8:19-21)。
福音的宣告,推翻了人類自以為是宇宙絕對主宰的信念,讓人類明白沒有權力以自己的喜好操縱大自然,同時給人類指出一種新的關係,不只是人與人之間,同時包括環境,植物和動物之間的關係。
救恩或者定罪,取決於人對於福音訊息和洗禮的接納或者拒絕(16)。
教會,作為攜帶救恩的工具,不能有意的忽視。在天主聖言的宣告中,是基督自己在啟示;在施行的聖事中,是基督通過可見而有效的象徵傳遞祂的生命。拒絕這些恩賜就是選擇自己的喪失,這雖然不是永恆的定罪,卻是愚蠢的選擇,是自絕於天主的計劃之外。
瑪竇提醒我們復活的主告訴我們的最後幾句話:「看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瑪28:20)耶穌留給我們的不是一張供紀念的照片,一個紀念碑,一個聖髑;祂願意時時刻刻與門徒們在一起,即使是感官無法感到的。
讀經的第二部分(17-18),馬爾谷列舉復活的耶穌表達自己臨在的五種記號:「因我的名驅逐魔鬼,說新語言,手拿毒蛇,甚或喝了什麼致死的毒物,也決不受害;按手在病人身上,可使人痊愈」。
給我們強烈印象的是耶穌談到許多特殊的奇蹟,甚至是極其罕見而且難以確證,祂承諾這些奇蹟可能是為了擔保福音的持續傳播。
耶穌一向非常反對對展示奇蹟的要求(路11:29-32),然而,公元二世紀末期,奇蹟作為護教要素之一已經非常流行,包括今天我們也繼承了這種思想,如果我們不認真注意,可能會誤解這位復活主的話。
確實是,福音的宣講一直由奇蹟伴隨,有時是非常特殊的,然而這不是證據。宣講和福音訊息的傳遞才是證據,這表明救恩在行動,儘管有無數的反對,天國一定會圓滿實現。宗徒們施行了很多奇蹟,不是為了與法術和算命競爭,而是為了見證那位復活的主耶穌仍然繼續在世上工作!
馬爾谷列舉的特殊奇蹟,需要我們在聖經象徵符號背景下閱讀;還有一些其他圖像,已經由先知們用來預言默西亞時代和新世界的到來。比如依撒意亞先知的預言:「豺狼將與羔羊共處,虎豹將與小山羊同宿;牛犢和幼獅一同飼養,一個幼童即可帶領牠們母牛和母熊將一起牧放,牠們的幼雛將一同伏臥;獅子將與牛一樣吃草吃奶的嬰兒將遊戲於蝮蛇的洞口,斷奶的幼童將伸手探入毒蛇的窩穴」(依11:6-8)。依撒意亞當然不是講述大自然界野生動物本性的奇蹟變化,而是宣告世界上鬥爭和敵意的結束。通過動物形象來肯定在天國將不存在仇恨,敵對,人與人之間的侵犯。
復活主的話語也需要在這個聖經語言背景下來理解。
「魔鬼」,代表影響人的一切死亡力量,以及促使人選擇反對福音的力量。例如驕傲、對金錢的貪婪、仇恨、自私,這些魔鬼不是依靠驅魔術就能夠祛除的,而是需要依靠基督話語的力量,和祂給予我們的聖神的力量。福音的宣講祛除這些魔鬼,是聖體聖事和其他聖事溝通神聖力量抵擋它們的攻擊。如果今天這些死亡力量被控制,那就是復活的主仍然繼續臨在於世界的標誌!
「新語言」,指的是一種神魂超拔現象,在初期教會非常普遍,並以不同的方式。今天這個奇蹟仍然需要流行在教會:人類需要一種全新的語言;那些侮辱,傲慢,暴力的話語我們已經聽了太多,我們需要愛的話語、需要寬恕、無償和無條件付出的話語,基督的弟子們應該懂得宣講這些話語。
「蛇和毒素」,在聖經中使用很多,代表人類和生命的敵人。很難簡單確認它們到底代表什麼,因為非常隱諱,有些死亡毒素也可以作為興奮劑。義人被邀請不要害怕陷阱(詠91:13),基督徒也不應該害怕,耶穌給予的力量足以使他們百毒不侵:「看我已經授予你們權柄,使你們踐踏在蛇蠍上,並能制伏仇敵的一切勢力,沒有什麼能傷害你們」(路10:19)。
「治愈」,是耶穌自己也常常使用的奇蹟。如果福音的宣講能夠奇蹟地恢復生命,那就證明基督徒團體是神聖力量的攜帶者,有能力重新創造世界!
第19節,是今天節日主題的重點:「主耶穌給他們說了這些話以後,就被接升天,坐在天主聖父的右邊」。
這是神學語言。天主,既沒有左又沒有右,在天堂裡也不需要坐著。這些圖像來自東方社會的宮廷生活,下屬成員被證明對君王忠勇慷慨後,被召來到皇宮,面對宮廷顯貴被賜予座位坐在君王的右邊。聖詠中奉獻給新王登基日的頌歌表現了這個場景:「上主對我主起誓說:祢坐在我右邊,等我使祢的仇敵,變作祢腳的踏板」(詠110:1)!
福音書作者在這裡希望告訴我們,根據人的思維方式,耶穌失敗了,但是天主卻宣告祂為「忠實的僕人」。不是重建以色列人民期待已久的地上王國,也不是靠刀劍屈服敵人,而是為天國揭幕,為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奉獻出自己的生命和鮮血的忠勇,天主舉揚了祂(斐2:6-11),將祂升天(弗4:8-9),把一切受造物歸屬於祂管轄(格前15:27)。引用默西亞登基的圖像,新約作者們重複:天主「讓祂坐在自己的右邊」(伯前3:18-22)。
馬爾谷福音結尾句:「他們出去,到處宣講,主與他們合作,並以奇蹟相隨,證實所傳的道理」(20)這就是初期基督徒的見證,他們感覺到不是孤獨的,主耶穌一直陪伴著他們,與他們在一起,施行救恩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