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聖三節
天主在你心中的形象是什麼?
只相信天主的存在是不足夠的,還必須明白,天主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
伊斯蘭教相信,認為安拉就是創造天地的主宰,並從高處掌管著大地。安拉給人規定了什麼是正義的事,也禁止人做某些事;獎賞行善的人,處罰作惡的人。但是,他們不明白安拉如何從高處俯視諸天和大地,與人相遇,並可以與人交談。這就是我們所相信的神嗎﹖洲的一個部落生活過。他們只在天旱時祈求天主,因為他們相信,下雨是取決於天主的能力,而其他事情則呼求祖先的助佑;甚至他們相信天主對人類的疾病、不幸與災禍、人類生活的規律、人類的活動等,都漠不關心。難道這就是我們的天主嗎?
作為基督徒,我們當然不同意這種認識,天主的形象當然不是這樣。現在我們捫心自問:在我們各自的信念裡,天主的形象究竟是什麼?也許有的人還很模糊;或者我們是否認為,在審判的日子,天主會按照各人的行為給予審判呢?是不是基督徒習慣了只在困難與需要幫助時才向天主祈求恩寵呢?我們所認識的天主是:祂是唯一的,但祂為我們還有多種不認識的面貌;有時甚至懷疑天主的存在,或者祂一個很嚴厲的天主,離我們很遙遠。
今天的節日是教會大約在公元1350年定的。今天天主對我們所說的話,為我們提供了反思天主形象的機會,幫助我們淨化自己心中的天主形象,發現我們還不認識的天主形象,為我們帶來驚喜。
為了更好理解今天福音的信息,讓我們重複以下句子:
天主,求你向我們顯示你的聖容!
讀經一 出34:4-6、8-9
梅瑟便鑿了兩塊石版,和先前的一樣;照上主的吩咐,清早起來,上了西乃山,手中拿著兩塊石版。上主乘雲降下,站在梅瑟身旁,他便呼喊「雅威」名號。上主由他面前經過時,大聲喊說:「雅威,雅威是慈悲寬仁的天主,緩于發怒,富於慈愛忠誠。」梅瑟急忙俯伏在地朝拜,說:「吾主,若是我真在你眼中得寵,求吾主與我們同行;這百姓固然執拗,但求你寬免我們的過犯和罪惡,以我們為你的所有物。」
那些沒有認識天主的外邦人認為,天主是非常有能力、是嚴厲且可怕的神;常常對不祭獻的人、或者不遵守誡命的人發怒,並降災或用疾病懲罰他們。但是以色列的天主卻向梅瑟顯示了一個新的面容:天主並不是隱藏和易怒的,不是常常威脅別人,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統治者,嚴格和多變,在天主前也並沒有必要感到害怕和不安。天主用溫柔的眼光看人,理解人所犯的錯誤;即使人在犯罪之後,天主也常常愛人。
天主給人的第一個形象就是仁慈,這樣的形象對我們來說也許不容易理解。因為自然想到,天主從高處有如一個賞賜人一切所需,並寬恕人的一切過犯,但對人所犯的罪卻視而不見,覺得天主根本不懲罰罪人。在希伯來文化中,人的內心深處和思想的最高境界,以及表示人所有的中樞活動中心在「腹部」。對於這樣的思想也可以理解為:一個媽媽懷孕,就是腹中孕育自己的孩子;天主也這樣安慰那些因犯罪而害怕失去天主慈愛的人:婦女豈能忘掉自己的乳嬰?初為人母的,豈能忘掉親生的兒子?縱然她們能忘掉,我也不能忘掉你啊?(依49:15)
天主與人的形象也一樣。歐瑟亞就是用這樣的形象,向天主不忠的新娘以色列說:厄弗辣因!我怎能捨棄你?以色列!我怎能拋掉你。我怎能使你如同阿德瑪,待你如同責波殷?我的心已轉變,我的五內已感動(歐11:8)。天主的仁慈可以戰勝因著人類的罪過而帶來的影響與後果。人往往憑著衝動急躁地行事,而天主卻是緩於發怒,充滿慈祥、忍耐、寬恕,祂並不是憑自已的衝動行事,從不報復。
天主這樣的形象改變了希伯來人和伊斯蘭教對天主的認識。天主的仁慈在聖經中也時常被提到,正如在飽含天主慈愛與良善的聖詠中所提到的一樣:上主,你是良善又慈悲的天主,你緩於發怒,極其寬仁又極其忠信。 求你回顧我,求你憐憫我,將你的能力賜給你的僕役,救拔你婢女所生的兒子(詠86:15-16)!
天主向人啟示自己的仁慈,這樣說:對於恨我的人,我必在子孫身上追罰他們祖先的罪惡,直到第三代,第四代;對於愛我,守我誡命的人,我對他們施行仁慈,直到千代。天主好像並不是賞罰分明,祂從來不懲罰人,而對人只是愛與拯救。聖經中常用希伯來人的思想與語言描述天主怎樣懲罰人。實際上,如果用今天的語言來說,就是一種比喻的寫法。所謂「天主的懲罰」,就是人犯罪後所帶來的後果。
詞語「犯罪」或「罪過」來自拉丁語,意思是指一個人的腳有缺陷,走路不穩;且走在偏離正道的路上,因此而走了彎路,走在錯誤的路上,在磚頭上摔跤,並骨折了,或將腳扭傷。當然可以肯定的是,沒有人願意這樣。所有的人都希望幸福與喜樂。如果有人失去了目標,不知道自己所做的是什麼(路23:34),就會帶來災禍與不幸、悲劇,傷害自己與他人,這樣帶來的後果會不斷地重複,一次又一次,也會為未來的世代帶來不幸。
天主不處罰犯了錯誤的人,不在人類的不幸上增加別的痛苦,祂不會在人的傷口上撒鹽。天主介入的行動只是為了拯救人類的不幸,治療因人類的罪惡所帶來的創傷。天主用來治療人類罪惡的名字是「耶穌」。因為正如瑪竇所描述的那樣:「因為衪要把自己的民族,由他們的罪惡中拯救出來」(瑪1:21)。
這段經文的結束部分是向天主祈求寬恕。以色列人民違反天主的命令,崇拜偶像。他們建造了一隻金牛並向它朝拜,卻遠離了將他們領出埃及的天主。然而,梅瑟為他們求天主的寬恕:「吾主,若是我真在你眼中得寵,求吾主與我們同行;這百姓固然執拗,但求你寬免我們的過犯和罪惡,以我們為你的所有物」(出34:9)。梅瑟向以色列子民顯示他與天主如此接近;天主通過梅瑟,與以色列子民訂立盟約。
今天這個節日給我們的第一信息就是:重新認識我們的天主的形象。天主對我們來說,是一位正義的法官,還是一位充滿慈愛與憐憫的父親?我們是不是可以肯定:「富於慈悲的天主,因著他愛我們的大愛,竟在我們因過犯死了的時候,使我們同基督一起生活──可見你們得救,是由於恩寵」(弗2:4-5)?
讀經二 格後13:11-13
這段經文是保祿《致格林多後書》的最後幾句話。這裡有一個非常溫和的畫面,天主充滿了親切感,就像基督徒團體所必須擁有的美德一樣。喜悅,是天國在人心中臨在的第一與最美的標記,也是發現天主公正(正義)面容的果實。就像保祿所說的,基督徒團體內的弟兄姊妹們應該充滿喜悅,要努力成全自己,並且要互相鼓勵,共同培養同一的心情,在平安與天主的愛內生活(11節),這也是天主聖三內在有福生命的內涵與外在表達,在信友團體中的互祝平安禮也是天主聖三內臨在的標記,並與天主聖三聯合的記號。通過這個記號,所有信徒都表達與天主聖三的共融。
在做了簡單的介紹後,保祿問候格林多教會,問候的格式就是我們今天在主日彌撒中所用的話語:「願主耶穌基督的恩寵,和天主的愛情,以及聖神的相通,常與你們眾人相偕」(13節)。很可能當時在格林多的團體中用這樣的言語來互相問候,互祝平安。保祿用這樣的問候提醒格林多教會,讓他們記得天主已經開始了救恩的工程,天主希望在天父家裡讓所有的人都擁有幸福與永恆的生命,而這個生命是聖子通過他的逾越奧跡完成的,就是耶穌來到這個世界,並對天父的忠信致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聖神就是聯繫父與子的愛的力量,藉著洗禮已經住在每個信友的心中;而從領受聖神的那一刻開始,信友就已經進入與天主聖三共融的家庭中,並成為其中的一員。
這就是為什麼天主聖三是平安的標記,並在天主聖三內互助平安:因為基督徒團體中的每一人都是天主聖三的家庭成員,都是同一天父的子女,都是同一聖子的兄弟姊妹,並由同一聖神所祝聖。
福音 若3:16-18
今天的福音只有短短的三句話,但意義卻非常深刻。這段經文可以幫助基督徒糾正腦海中對天主不正確的認識:天主只是一個嚴厲與無情的判官。天主的這種形象阻止人們信賴天主的勇氣。「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永生」(若3:16),這是在聖經中天主對整個受造物、生命與人類命運最高的啟示。
這一點為以色列人來說也十分奇怪,如果我們留意歐瑟亞先知的宣講(公西元前八世紀)會發現,先知宣講天主與以色列的關係有如戀人關係。在這種關係中,彼此互愛的形象是通過二者之間的親密關係來表達的。同樣,我們也可以用戀人之間的親密關係來表達天主對以色列子民的愛護。
若望證實他曾經用眼睛看見,並用手摸過生命的聖言(若一1:4),並證實天主就是愛;天主對人的愛就是通過降成人的聖言反映出來。耶穌並不只是降生成人,更重要的是將自己的生命在十字架上交出,且在十字架上天主揭開了自己臉上所有的面紗,顯示了自己真實的面貌。
當我們想天主成為我們人類的一員,即納匝肋人耶穌時,是否覺得好像不可以理解,並感到悲傷呢?是否覺得這並不是天主的面容:天主來到人間,只在人間停留了三十三年,受苦並死在十字架上,然後回到天鄉,在天上度著一種比在地上幸福和幸運的生活?並不是這樣,天主降生成人並永遠與人在一起,沒有遠離我們的世界;祂永遠與人同在,祂是厄瑪奴耳,即天主與人同在(瑪28:20)。
在猶太人的信仰中,他們認為天主就是每個人善功與罪過的審判者;因此他們認為默西亞的使命不應該是背負人的罪過,而是天主這種判官形象的代言人。這樣的思想實際上在新約中也常常可以看到:若翰洗者宣佈那即將來臨的審判,將沒有任何一個人能逃脫天主的懲罰(瑪3:7-10);保祿宣佈,在天主忿怒和顯示他正義審判的那一天,祂要照每人的行為予以報應(羅2:5-6)。耶穌有時也用這種審判的語氣警告人:「那時我必要向他們聲明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吧」(瑪7:23)。
今天的福音信息與我們的想法也許不同。雖然所用的語言與圖像與我們所接觸到的不同,但實際上都是同樣的信息——審判人的天主永遠且只帶來救恩。這並不是在生命終結時的審判,而是天主在今天放在人面前的一份寶貴恩典,要人自己選擇。這個恩典是由天主真正的智慧所引導,並不是由現世的價值所帶領,因為現世為人帶來死亡,而基督的智慧卻帶來生命。
在這種意義下,讓我們看看今天福音的第三句話,面對天主的愛,每人都要在天主愛的感召下做一個決定:「那信從他的,不受審判;那不信的,已受了審判,因為他沒有信從天主獨生子的名字」(若3:18)。天主並不是在生命的終點宣佈衪的審判,而是在現世,在現在的時刻:人如果選擇信靠天主的話語,將自已託付於基督,就是選擇生命;如果人拒絕天主愛的建議與邀請,偏離天主的道路,就是審判。天主在今天召叫我們接受天主賞賜給我們的喜悅。我們完全可以自由地選擇拒絕祂的邀請和對天主的愛漠不關心,拒絕祂慈愛的擁抱。天主永遠希望人對他說「是」,因為當人每一次犯罪,拒絕天主的愛時,就是一個分裂與遠離天主的時候。
天主向我們提供了哪些標準,使我們在面對審判時去獲得有智慧、聖善和充滿正義的生活呢?
這並不是說天主在最後總是拒絕犯罪的人,或者那些跟隨了另外的標準與審判的人。天主不拒絕任何人,因為祂願意所有的人得救(弟前2:4)。為了證實人的想法的荒謬,以及天主與人想法的不同,保祿用了一系列的問題,來證實天主的意願:「面對這一切,我們可說什麼呢?若是天主偕同我們,誰能反對我們呢?他既然沒有憐惜自己的兒子,反而為我們眾人把他交出來了,豈不也把一切與他一同賜給我們嗎?誰能控告天主所揀選的人呢?是使人成義的天主嗎?誰能定他們的罪?是那已死或更好說已復活,現今在天主右邊,代我們轉求的基督耶穌嗎」(羅8:31-34)?最後的結論是可以預料的:「任何受造之物,都不能使我們與天主的愛相隔絕,即是與我們的主基督耶穌之內的愛相隔絕」(羅8:39)。
在我們塵世生命終結時,「各人的工程將來總必顯露出來,因為主的日子要把它揭露出來;原來主的日子要在火中出現,這火要試驗各人的工程怎樣」(格前3:13)。每個人的正確的行為或錯誤的行為,都要在天主前顯露無遺;而天主會以自己仁慈的懷抱擁抱所有的人,這其中也包括那些因為身不由已或者因為缺少自由選擇而做錯事的人,這也是天主的恩寵治療他們的一個時刻。正如聖保祿所警告的一樣:「誰的工程若被焚毀了,他就要受到損失,他自己固然可得救,可是仍像從火中經過的一樣」(格前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