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期第六主日
1.耶穌的臨別贈言
2.聖神將會教導你
致候詞 (參閱福音)
正如聖神提醒我們耶穌的教導,
願聖父、聖子和復活的主基督的愛常與你們同在。
答:也與你的心靈同在。
導言
1.耶穌的臨別贈言
你經常會聽到一位老人家的話,當他意識到死亡並不遙遠時,他會建議他或她的子女說:當我離去時,為了你們的好處與幸福,要做這些和做那些。耶穌離別的贈言也適合我們;那是一種盟約。耶穌說,如果我們想尋找只有祂才可給予的真正平安,我們就必須愛祂和天父,以及彼此相愛。我們必須繼續聆聽聖神,提醒我們有關耶穌和祂的教導。
2.聖神將會教導你
在我們的個人和教會的生活中,有時會面對新的難題。我們如何解決呢?耶穌今天提醒我們,天父會派遣聖神來提醒我們耶穌的教導,並讓我們明白。聖神會幫助我們和教會在信仰的光照下,看看甚麼要去做的事。我們請求耶穌賜給我們這位聖神。
懺悔禮
我們的平安會因我們的罪過而不安。
讓我們尋求上主的寬恕和平安。
(默想片刻)
主耶穌,你要求我們保存祢的話語,
並向我們保證你會住在我們內:
上主,求你垂憐。 答:上主,求你垂憐。
耶穌基督,你向我們承諾,
聖神會提醒我們祢的話語和行為:
基督,求你垂憐。 答:基督,求你垂憐。
主耶穌,你賜給我們祢的平安,
這種平安是世界上無法給予我們的:
上主,求你垂憐。 答:上主,求你垂憐。
上主,求祢憐憫我們,
並賜給我們祢赦免的平安。
不要使我們感到害怕,
並帶領我們走向永生。
答:亞孟。
集禱經
讓我們祈禱,
願基督的聖神引領我們。
(靜默片刻)
慈愛的天父,
讓我們能忠於祢兒子的話語。
請求祢賜給我們聖神,
提醒我們耶穌對我們所說和所做的一切。
讓聖神保護我們,免於恐懼和怯懦;
並賜給我們勇氣去建立一個充滿和平和有耐心之愛的教會。
因主耶穌基督之名,求祢俯聽我們。 答:亞孟。
讀經一:聖神開放教會給所有人
教會不屬於任何黨派團體。在聖神的引導下,門徒們同意教會必須對所有人開放。
宗徒大事錄 15:1-2,22-29
那時候,有從猶太下來的幾個人,教訓眾弟兄說:「如果你們不按梅瑟的慣例,接受割損,不能得救。」保祿和巴爾納伯,於是同他們發生不少爭執和辯論。大家就指定保祿和巴爾納伯,與他們中的幾個人,上耶路撒冷,去見宗徒和長老,討論這問題。
當時,宗徒和長老同全教會決定,從他們當中選幾個人,派他們同保祿和巴爾納伯,去安提約基雅。所派的,有號稱巴爾撒巴的猶達和息拉,是弟兄中的領導人物。
他們帶去的信如下:「宗徒和眾長老弟兄,問候在安提約基雅、敘利亞和基里基雅,由外邦歸化的眾弟兄。我們聽說,有幾個從我們這裡去的,而並非我們所派去的人,講話擾亂你們,混亂了你們的心。我們取得同意後,決定揀選幾個人,派他們同我們可愛的巴爾納伯和保祿,到你們那裡去。他們兩人,為了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已付出了自己的性命。我們派猶達和息拉去,他們要親口報告同樣的事。因為聖神和我們決定,不再加給你們什麼重擔,除了這幾項重要的事:即不要吃祭過邪神的食物、血和窒死的牲畜,並戒避姦淫。如果你們戒絕了這一切,那就好了。祝你們安好!」
答唱詠 詠67:2-3, 5, 6,8
【答】:天主,願萬民都稱頌你,願列邦都讚美你!(詠67:4)
或「亞肋路亞」
領:願天主憐憫我們、降福我們,並以自己的慈顏容光,照耀我們!願世人認識他的道路,萬民得知他的救贖。【答】
領:萬民都要踴躍歡欣;你以正義統治世人,且在地上領導萬民。【答】
領:天主,願萬民都稱頌你;願列邦都讚美你!願天主降福我們;願萬民都敬畏天主!【答】
讀經二 :教會,天主臨在的聖殿
聖若望將教會描述為上主居住的城市。它建立在門徒之上,並對所有人開放。
默示錄 21:10-14,22-23
天使使我神魂超拔,把我帶到一座又大又高的山上,將那從天上,由天主那裡降下的聖城耶路撒冷,指給我看。這聖城具有天主的光榮;城的光輝,好似極貴重的寶石,又像水晶那麼明亮的蒼玉。城牆高而且大,有十二座門;守門的有十二位天使。門上寫著以色列子民十二支派的名字。東面三門,北面三門,南面三門,西面三門。城牆有十二座基石,上面刻著羔羊的十二位宗徒的十二個名字。
在城內,我沒有看見聖殿,因為上主全能的天主和羔羊,就是她的聖殿。那城也不需要太陽和月亮的光照,因為有天主的光榮照耀她;羔羊就是她的明燈。
福音前歡呼
領:亞肋路亞。
眾:亞肋路亞。
領:主說:誰愛我,必遵守我的話,我父也必愛他,我們要到他那裡去,並要在他那裡,作我們的居所。(若14:23)
眾:亞肋路亞。
福音:聖神必要教訓你們一切
我們按照福音生活以表達我們對耶穌的愛。祂通過聖神與我們同在,並使我們了解福音對我們的要求 - 以及相應生活的力量。
聖若望福音 14:23-29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說:「誰愛我,必遵守我的話,我父也必愛他,我們要到他那裡去,並要在他那裡,作我們的居所。那不愛我的,就不遵守我的話。你們所聽到的話,並不是我的,而是派遣我來的父的話。
「我還與你們在一起的時候,給你們講論了這些事;但那護慰者,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派遣來的聖神,他必要教訓你們一切,也要使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
「我把平安留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給你們的,不像世界所賜的一樣。你們心裡不要煩亂,也不要膽怯。你們聽見我給你們說過:我去,但我還要回到你們這裡來。如果你們愛我,就該喜歡我往父那裡去,因為父比我大。現在,在事發生前,我就告訴了你們,為使你們在事發生時,能夠相信。」
信友禱文
藉著聖神的啟發,讓我們向上主祈禱。願祂在愛與平安中團結我們和世界。讓我們同聲祈禱:上主,請與我們同住。
上主,求祢與我們同在。派遣祢的聖神並給我們顯示天父,因你是天主,永生永王。 答:亞孟。
獻禮經
仁慈的天父,
因為我們圍繞這些恩寵而聚集。
聖神提醒我們耶穌的話語:
「你們這樣做,是為了紀念我。」
請把祢的愛展示給我們,偕同祢的兒子,
使我們每一個人和我們的團體都與祢同住。
不要讓我們感到困擾或害怕,
賜給我們祢的平安,讓我們能在分裂而和在受苦的世界中彼此分享。
因主基督之名,求祢俯聽我們的祈禱。
答:亞孟。
頌謝詞
因主耶穌的復活,我們感謝天父。
衪生活在我們和教會中,
藉著祂將我們的感謝帶到天父前。
天主經
藉著理解和愛的聖神,
讓我們用主耶穌的禱文向天父祈禱:
答:我們的天父...
平安禮
主耶穌基督,
祢在離開這個世界之前,
對祢的門徒說:
「我把平安留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
我所賜給你們的,不像世界所賜的一樣。
你們心裏不要煩亂,也不要膽怯。」
求祢不要看我們的罪過,
但看教會的信德,
只有祢通過聖神,在祢的王國裡,
賜予我們平安和團結,直到永遠。 答:亞孟。
領主詠
這是耶穌,天主的羔羊,祂繼續活在祂的子民中。
祂邀請那些愛祂的人要遵守祂的話語和吃祂的身體。
答:主,我當不起…
領聖體後經
天主聖父,
祢和祢的親子耶穌,
與那些遵守耶穌話語的人生活在一起。
祂在這裡向我們說話,
我們相信它並喜歡它。
靠着生命之糧的力量,
在我們的生活中實踐。
假如我們忘記了它,請讓聖神提醒我們,
並教導我們喜樂地在生活中實踐。
讓這些話語和祢的愛帶給我們平安。
因主耶穌基督之名,求你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降福
今天耶穌告訴我們:
「那些愛我的人會遵守我的話。」
也就是說,他們會把我的話付諸實踐,
並將盡力去生活如同我生活一樣。
願聖神引導我們,
幫助我們按照上主的福音而生活。
願全能天主聖父、聖子及聖神降福你們。
答:亞孟。
在基督的平安中回去,並在祂的臨在中生活。
答:感謝天主。
反思
耶穌說聖神的任務是「教訓」與「記憶」。「記憶」在若望福音中是一個重要的詞匯,門徒們並不是忘記了耶穌的教誨,而是對耶穌的教導認識不足,聖神的功效,是幫助門徒們在復活的光照下,對耶穌的教導產生強烈認同感的深刻認識。若沒有聖神,我們對基督的教導只能停留在表面上,正如耶穌所說的:他們聽是聽,但卻聽不懂!我們明白教會的各種道理,但卻不見靈修有所長進,那是因為我們封閉了自己的心靈,束縛了聖神在我們心靈中自由的運作,我們需要開放心靈,接受聖神的教導,以期成為一個「新受造物」。
==================
平安是給那些以愛去服務的人
若望福音 14:23-29
今天的福音是耶穌在最後晚餐其中的告別對話。為了理解祂的話語,我們必須將自己置身於樓房的場景中。
猶達斯剛剛離開他們,正前往背叛師傅的黑暗時;留在耶穌身邊的十一個人感到驚恐和不安。耶穌為他們準備了祂將不再親臨與他們的時候。告別講話中,四位門徒向耶穌提出了他們的擔憂和不確定問題。「四」這個數字表示眾人,即整個人類。當耶穌不親臨身邊時,我們就像那些困惑的門徒一樣問耶穌。
伯多祿想知道「為什麼我們現在不能跟你去呢 ?」,而多默聽起來很迷惑:「我們不知道你要去哪裡,怎會認得路呢?」 斐理伯關心的是:「請把父顯給我們看,我們就滿足了。」猶達希望主「向全世界顯示自己,而不只是向其中的少數人。」
這十一個人所經歷的沮喪時刻,也是我們遇上悲劇,夢想和希望被破滅時經常經歷的。我們很容易受到誘惑,向邪惡屈服。這就是本主日福音的背景。
當我們福傳的努力似乎沒有成果,很少人表現出有興趣認識天主時,我們會像猶達一樣問:為什麼主不向世人顯示自己,讓全世界都相信祂?今天的福音就回答了這些問題。耶穌通過愛彰顯自己,祂對世界的彰顯不是通過一些權力、統治、光榮和財富的神跡,而是通過愛、憐憫和寬恕。
當我們接受福音的話語時,我們迎接天主的生命,我們迎接聖神的到來。耶穌應許祂和天父將來到我們身邊,住在我們內。這樣,就輪到我們成為人們的解放者了。因此,我們很容易識別到耶穌和天父是否臨在我們,並在甚麼時候在我們內工作。
若望還以聖神的應許來鼓勵他的團體。那位「護慰者」「會教導你們一切,使你們記得我曾對你們說過的一切。」(26節)。今天教會面臨著複雜的問題,等待著福音的光照 — 例如:關於倫理的問題,宗教間的對話,以及道德困難的選擇。
當競爭、統治和成為第一位的欲望,被取締為最需要的人作無私的愛和服務時;耶穌所應許的平安就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