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1.上主賜予食物
2.小男孩的微薄禮物
3.他拿起餅並祝謝
備註:由於馬爾谷福音的篇幅較其他對觀福音的短,很難於乙年加入足夠的重要的段落。因此,加入若望福音第六章有關增餅奇蹟及聖體的論述。由第十七至二十一主日的五個星期,將講述聖體這個豐富而重要的主題。主禮及講道者 - 應該預先計劃,避免在一次感恩祭中講述聖體的所有重點內容。
致候詞 (參閱讀經二)
我們聚集在一起,是藉著聖神,在同一的主,同一的信仰、同一的洗禮中結合成一體。願呼叫我們在一起的主耶穌,常與你們同在。
答:也與你的心靈同在。
導言
在聖經的傳統標記中,上主愛我們並關心我們,賜予麵包給祂的子民作食物,這是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的主食。當有這麼多人挨餓時,我們能相信嗎?讓我們先問問自己是否食物缺乏,或者是分配和分享出現問題。聖經中的麵包不僅代表身體所需的食物,也代表上主的說話、愛、關懷和臨在。聖體聖事是最能深刻的標記,顯示出上主對我們的關心。耶穌一直將自己作為我們生命道路上的食糧和飲料。讓我們感謝天父。
2.小男孩的微薄禮物
在上主的眼中我們是誰?上主能為我們做什麼?畢竟,我們只不過是世界中的小人物。今天的禮儀告訴我們,上主可以透過我們付出的很小,而祂能做出很多。當我們把時間、生命、才能和我們能做的一切都給祂時,祂就會把它們成為許多人的祝福。祂可以和我們一起做偉大的事情,但我們必須把一切交給祂。福音告訴我們,耶穌可以用一個男孩的小禮物來滿足大群人的需要。我們祈求上主使我們能慷慨地奉獻自己微小的擁有。
3.他拿起餅並祝謝
每當基督徒來到感恩祭時,他們就會聽到耶穌為人們所做的事。他拿起麵餅,祝謝了,然後把麵餅分給在場的人說:「你們大家拿去吃,這是我將自己給你們吃的。」我們在今天的福音中聽到,有一天耶穌給飢餓的人群提供食物,祂能夠安撫我們世上所有飢餓者。祂希望我們與所有人分享祂,如同我們的主一樣,能將我們自己彼此分享。我們祈求衪在這個感恩祭中教導我們如何去分享。
懺悔禮
我們是否渴望聽到上主的話語和得到衪的照顧?或是我們因犯罪而對祂的愛感受到冷漠?讓我們在上主面前審視自己。
(默想片刻)
主耶穌,你憐憫眾人,讓他們温飽:
上主,求祢垂憐。 答:上主,求祢垂憐。
耶穌基督,你憐憫我們,用你的身體和血來滋養我們:
基督,求祢垂憐。 答:基督,求祢垂憐。
主耶穌,你要我們憐憫飢餓和渴望愛的人:
上主,求祢垂憐。 答:上主,求祢垂憐。
慈悲的上主,請憐憫我們,我們仍然渴望得到寬恕。請用耶穌的身體滋養我們,及帶領我們走向永生的宴席。 答:亞孟。
集禱經
我們向天父祈禱,讓祂賜給我們在基督內所需要的一切。
(默想片刻)我們的天父,你把最美好的禮物送給各處的孩子,讓他們得到豐盛的人生。讓你的兒子的說話能滋養我們的信仰,使我們得到平安,給予我們希望和喜樂的安慰,直至能通往上主那裡,並讓我們與其他人分享這份食糧。這是你在天堂為我們準備的盛宴。因主耶穌基督之名而求。
答:亞孟。
讀經一: 給飢餓者麵包
在飢荒的時候,先知厄里叟下令將用於獻祭的麵包送給飢餓的窮人。由於數量不足夠,上主知道需要更多的食物才能滿足所有人的需要。
列王紀下 4:42-44
有一個人從巴耳沙里來,在自己的行囊裏,給天主的人帶來了初熟大麥作的二十個餅和一些新麥穗。厄里叟說:「分給眾人吃罷!」
僕人說:「我怎能將這一點東西擺在一百人面前呢﹖」厄里叟說:「你儘管分給中人吃,因此上主這樣說:眾人吃了,還有剩餘。」
於是僕人將食物擺在眾人面前,他們都吃了,並且還有剩餘,全應驗了上主的話。
【答】:上主,你伸出雙手,滿足眾生的需求。
上主,願你的一切受造物稱謝你,上主,願你的一切聖徒們讚美你,
宣傳你王國的光榮,講述你的威力大能,
【答】:上主,你伸出雙手,滿足眾生的需求。
眾生的眼睛都仰望你,你準時 賜給他們糧食。你伸出雙手, 滿足眾生的需求。
【答】:上主,你伸出雙手,滿足眾生的需求。
上主在他的一切路徑上,至公至義,上主在他的一切化工上,聖善無比。
上主接近一切呼號他的人,就是一切誠心呼號他的人。
【答】:上主,你伸出雙手,滿足眾生的需求。
讀經二:一個人民,因為只有一個主
保祿宗徒勸告基督徒團體要團結成為一體。我們的團結見證了三位一體,這是所有統一的源泉和典範。
厄弗所書4:1-16
所以我在這主內為囚犯的懇求你們,行動務要與你們所受的寵召相稱,
凡事要謙遜、溫和、忍耐,在愛德中彼此擔待,
盡力以和平的聯繫, 保持心神的合一,
因為只有一個身體和一個聖神,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希望一樣。
只有一個主,一個信德 ,一個洗禮;
只有一個天主和眾人之父,他超越眾人,貫通眾人,且在眾人之內。
答:亞肋路亞,亞肋路亞。
在我們中間興起了一位大先知,天主眷顧了衪自己的百姓。」
答:亞肋路亞,亞肋路亞。
福音: 給飢餓的人温飽
耶穌在增餅奇蹟中顯示自己是給予飢餓者麵包的人。他稍後會用這個來標誌自己是聖體聖事中的生命之糧。
耶穌往加里肋亞海,即提庇黎雅海的對岸去了。
大批群眾,因為看見他在患病者身上所行的神跡,都跟隨著他。
耶穌上了山,和他的門徒一起坐在那裡。
那時,猶太人的慶節,即逾越節,已臨近了。
耶穌舉目看見大批群眾來到他前,就對斐理伯說:「我們從那裏買餅給這些人吃呢?」
他說這話,是為試探斐理伯;他自己原知道要做什麼。
斐理伯回答說:「就是二百塊「德納」的餅,也不夠每人分得一小塊。」
有一個門徒,即西滿伯多祿的哥哥安德肋說:
「這裏有一個兒童,他有五個大麥餅和兩條魚;但是為這麼多的人,這算得什麼?」
耶穌說:「你們叫眾人坐下罷!」在那地方有許多青草,於是人們便坐下,男人約有五千。
耶穌就拿起餅,祝謝後,分給坐下的人;對於魚也照樣作了;讓眾人任意吃。
他們吃飽以後,耶穌向門徒說:「把剩下的碎塊收集起來,免得糟蹋了。」
他們就把人吃後所剩的五個大麥餅的碎塊,收集起來,裝滿了十二筐。
眾人見了耶穌所行的神跡,就說:「這人確實是那要來到世界上的先知。」
耶穌看出他們要來強迫他,立他為王,就獨自又退避到山裏去了。
信友禱文 (inspired by Rene Mouret)
讓我們向上主祈禱。所有美好的事物都來自上主,作為上主的兒女,我們可以擁有生活上的豐富所需。
為此,我們同聲祈禱。 答:上主,求你賜給我們所有美好的事物。
為此,我們同聲祈禱。 答:上主,求你賜給我們所有美好的事物。
為此,我們同聲祈禱。 答:上主,求你賜給我們所有美好的事物。
為此,我們同聲祈禱。 答:上主,求你賜給我們所有美好的事物。
為此,我們同聲祈禱。 答:上主,求你賜給我們所有美好的事物。
為此,我們同聲祈禱。 答:上主,求你賜給我們所有美好的事物。
上主,我們的天主,讓我們能開放並接受你所有的恩賜,並與所有人及有需要的人分享。因我們主基督。 答:亞孟。
獻禮經
天父,這是細小的麵餅,這是我們未完全的生命。請加倍我們貧乏的奉獻,並以耶穌豐富的食糧和美味的葡萄酒代之。讓衪成為我們日常的食糧,並從祂身上學習到分享自己和我們的食物,給與呼喊需要的人。因我們主耶穌基督之名。
答:亞孟。
頌謝詞
在這個感恩祭中,耶穌會再次說:「這是我為你們犧牲的身體。這是我自己給你們的。」讓我們感謝天父給我們這份偉大的禮物。
天主經
因着信德和洗禮中合而為一,藉着聖神,讓我們以主耶穌基督的說話向天父祈禱:
答: 我們的天父...
附禱經
上主,請把我們從邪惡中拯救出來。讓我們在每一天都把食物帶到飢餓的世界。因着你的憐憫,讓我們擺脫貪婪和得到自足,使我們的心靈與你接近。請給我們帶來不會滅亡的食糧,因為我們向救主耶穌基督的榮耀中前進。
答:天下萬國…….
分餅
耶穌為我們獻上了衪的生命。衪現在獻上了自己,以滿足我們最深層的渴望。讓我們也可以向他學習與人彼誌分享我們的食物,因為在分享時它的味道更美好。
領聖體經
這是我們的主耶穌,為飢餓的人增添了麵包,並將自己獻給我們,說:這是我的身體,將為你們而犧牲。;被邀請來吃生命之糧的人是有福的。
答:主,我當不起...
領聖體後經
慷慨的天父,我們感謝祢賜給我們你的親子耶穌,作為我們走向祢及他人的道路上的食糧。請給我們意志和創造力,為飢餓的世界帶來食物和公平地分享地球的財富。幫助我們打破尊嚴和為別人帶來希望。 因我們的主耶穌基督。
答:亞孟。.
降福
我們與主有擘開的餅。這要求我們為有需要的人分享食物、公義,文化和自由。上主還邀請我們打開福音中的食糧,去滿足每個人心中最深層的渴望。願上主保守我們並祝福完成這項任務: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
答:亞孟。
回去,彼此分享上主的愛和禮物。
答:感謝天主。
釋義
福音常凸顯人性的弱點。聖史說:人們見了耶穌所行的神蹟,就宣稱祂就是那要來的先知;而耶穌看透了人們強迫祂為王的意圖,就避開了。這裡隱含一種巨大的張力:人要的和天主給的不盡一樣,甚至完全不同!瑪竇福音大篇幅地記載了耶穌關於天國的言論,而人們感興趣的卻是神蹟和地上的事。耶穌行了增餅神蹟,是眾人期待的那位像梅瑟的先知(申18:15)應當行的:供應瑪納。
對照福音中的人們反省我們自己,很多時候我們自己不也是這樣嗎?我們追求自己感興趣的,忽略天主的訊息及其意願,甚至期望天主滿足我們的意願。我該如何改善自己,以尋求天主的國和它的義德呢?
(©樂仁出版社供稿Claretian Publications, MACAU)
========================================================================
與主共享咖啡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2021年7月25 日) –創造奇蹟的男孩
若6:1-15
食物問題一直是人類歷史上最緊迫的問題之一。我們指的是物質飢餓。今天的福音告訴我們,耶穌用一個小男孩捐贈的五個餅和兩條魚餵飽了可能與家人在一起的五千人。
試圖從字面上理解這個奇蹟是有危險的。作為編年史,這是不可能的。 5000個男人和他們的家人怎麼上山去聽一個傳道人?耶穌的門徒花了多少小時才把這些餅和魚分發給一大群人?然後,他們撿起剩下的……他們去哪裡找來十二個籃子?他們帶著空的籃子嗎?怎麼可能只有一個孩子留著五個餅和兩條魚呢?通常,孩子是第一個吃東西的人。簡而言之,聖史若望並沒有告訴我們事件的編年史,而是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教理講授面,由讀者所熟知的聖經圖像組成。
聖史以猶太人的逾越節開始他的敘述——出埃及的事件:一大群人跟隨耶穌,因為他們看到了祂所行的神蹟——就像發生在梅瑟身上一樣。梅瑟帶領眾人進入曠野,在那裡得到瑪納的餵養。在福音中,耶穌在荒涼的地方為眾人提供食物。
耶穌的神蹟不僅是餵養他們。最重要的是,祂設法將這群人成為一個坐在一起吃飯的家庭。祂使他們成為兄弟。事實上,正是分享餅的男孩創造了奇蹟!在分享餅時,我們開始關心我們兄弟姐妹的幸福。耶穌邀請我們給絕望的人帶來希望,歡迎孤獨的人加入我們的家庭,給飢餓的人食物。
前段時間,我在這裡提及一個名為「母親的餐」的項目,該項目始於印度,旨在為新冠肺炎早期的人,和隨後的封鎖期間被困在遠離家園的少數工人提供食物。就像小男孩願意分享他的麵包,而餵飽5000人。分享這頓飯的簡單姿態,現在已遍布許多國家,數以萬計的窮人在那裡吃飯。麵包的倍增仍在發生,我們的使命是養活飢餓的人。我是否也有這種發起奇蹟的願望,並分享結束我周圍的人飢餓的使命?
馬浩恩神父 CM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