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加深認識聖經
Claudio Doglio 神父的視頻及視頻的抄錄
督利奧神父是意大利人
讓我們加深認識聖經 若望福音
1. 天主聖言的道路
“德敖斐羅!我在第一部書中,已論及耶穌所行所教的一切,直到祂藉聖神囑咐了所選的宗徒之後,被接去的那一天為止”。
這就是《宗徒大事錄》的開頭,傳統認為作者是路加、第三部福音的作者。本書的開頭明確地提到上一部作品。在希臘語中,這被稱為“logos”。這是作者創作的第一部“logos”。“logos”的意思是演講。這是一篇敘事性的記述,其中介紹了耶穌在世間的歷史,從天使報喜到死亡和復活,以及宗徒們的普世使命。
其他聖史只記載到這裡。然而,路加決定寫第二部“logos”,另一部長篇敘事性記述,繼續他們的傳教工作。像第三部福音一樣,《宗徒大事錄》也獻給德敖斐羅。他可能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生活在路加的時代,作者確實將此書獻給他。也許他是希臘-羅馬體制內的官長。在第三部福音的開頭,給他加了一個形容詞“κράτιστε”,這是一個榮譽頭銜,在某種程度上相當於現在的“閣下”,是對重要人物的尊稱。他一定在成年後接觸過福音,路加決定把兩部獨特的作品呈獻給他,説明他認識到在慕道中聽到的宣講內容都是有真憑實據的。
然而,德敖斐羅也是一個象徵性的名字,在希臘語中,意思是“天主的朋友”,無論是誰,在某種程度上認為自己是天主的朋友,就是理想的接受福音的人。在希臘,哲學備受推崇,智者被稱為“知識的朋友”,現在路加用聖經語言說,理想的接受福音的人是“天主的朋友”,尋求從上而來的智慧,而非世俗的道理。
路加提出的神學論點都有歷史基礎,不是編輯在一起的寓言故事。基督徒團體向世界宣講的教義,不是人的發明,而是天主通過天主子耶穌本人啟示的,然後通過耶穌門徒的見證,他們從耶路撒冷開始宣講福音,直到地極。
我們要在這一期的視頻中閱讀並解釋路加的第二部作品,目的是為表明,天主的聖言,通過第一批門徒的見證,從耶穌傳到全人類。從耶路撒冷開始,像火藥一樣,他們的宣講就傳開了,通過猶太,到撒瑪黎雅,直到敘利亞的安提約基雅,傳到歐洲,最後到了羅馬。
本書一共28章,最後保祿到達帝國的首都,被囚禁在那裡。路加沒有計劃講述教會的歷史,也不想記載那些年發生的所有事件;他甚至沒有寫伯多祿和保祿的生平簡介,當然第一部分首先記述的是伯多祿,並不完整;而第二部分,保祿絕對是主角,但也不完整,因為沒有記述到結束,像一部未完成的作品。保祿到了羅馬,等候審判,作者說,他等了兩年。記述到此為止。
很明顯,作者知道保祿被宣佈無罪的過程,隨後他自由了,重新投入工作。保祿繼續傳教,但《宗徒大事錄》並沒有再記錄什麼,所以我們必須清楚以下幾點:這不是整個教會的歷史,也不是所有宗徒的工作,更不是伯多祿和保祿的傳記,而是記載了宗徒們的行為、行動和姿態,特別是伯多祿和保祿,但也有其他門徒,比如,斯德望、斐理伯和巴爾納伯等。
路加基於他的希臘文化傳統,收集了大量史料,並以文學技巧重新編排,描述場景,用圖像講述傳播福音的故事,路加所做的是神學論述,都建基於歷史依據,他是歷史學家,重新構建資訊。用數字、地理位置、詳實的地方文化史料有力地重新構建,但他並不想羅列事實;他感興趣的是,通過圖像傳達神學資訊,運用宣講的藝術,使宣講具有權威。
這是經典的希臘歷史學體系,通過介紹主角的演講,作者呈現不同人物的思想,對所敘述事件的意義加深思考。在《宗徒大事錄》中,我們會發現許多演講,先是伯多祿,然後是保祿;這些演講在某種程度上,概括了宗徒團體的福傳行動。
這些肯定不是逐字逐句記錄的。路加設想這個人在那個特定的情況下,可以講什麼。現在讓我們按照紀錄的順序和敘述的框架閱讀,必要的地方加以解釋,以便閱讀後有所收穫。
在我與你談話的同時,作為聽眾,您最好開始閱讀,拿起你的聖經,新約中,四福音之後,就是《宗徒大事錄》,如果你手邊有聖經,就一起閱讀,能獲取這個寶藏,聖史路加想把這明智的經驗傳給德敖斐羅,也是給我們的,讓我們能夠認識到,我們接受的教導具有何等力量。
因此,第一章是福音的結尾,承前啟後,重複前邊的,然後繼續展開。承前啟後會有重複的部分,路加記述了基督復活後顯現的故事,以耶穌升天後宗徒們所做的事結束記述。
所以,他首先簡單地敘述了復活的基督與宗徒們相遇。路加指出,他們經常聚在一起吃飯,這個細節非常重要。宗徒團體在餐桌上遇見了復活的主。他們聚集在一起吃飯時,復活的主來了,晚餐中給他們親切的、兄弟般的訓導。這就是舉行彌撒的起源;基督徒團體延續了與主共進晚餐的傳統,舉行“Kyrios”-主的晚餐,重行耶穌在死亡前夕、在最後的晚餐中做的事,耶穌從死中復活後,也與門徒一起重行晚餐中的行動。
後來他們不能再用肉眼見到祂了,宗徒們繼續與主一起吃飯,記起主說的話、主做的事,於是彌撒誕生了,包括聖道禮儀——讀經,和聖祭禮儀——成聖體。
復活的基督還與門徒在一起時,給了門徒一些重要的指示。祂讓他們留在耶路撒冷,等候應許。這是重複聖神的應許,是天主的恩寵。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神學論述;聖子的工作在聖神的工作中達到高峰。聖子賜下聖神;聖子復活升天,成為中保,遣發聖神,祂將賦予生命、帶領教會。
在這種背景下,門徒問耶穌:“主,是此時要給以色列復興國家嗎?”門徒們還沒有完全明白耶穌的使命。他們想象復活的基督最終要建立地上的王國。“基督”是達味後裔君王的正式稱號,因此如果耶穌是默西亞,就意味著祂是合法的君王,是王位的繼承人;而王位的繼承人必須建立王國。
門徒們隨時等待這個新建立的地上王國。耶穌的回答和路加放在本書開頭的答案是綱領性的:“父以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和日期,不是你們應當知道的”。時節和時機是技術性的表述方式,“kairos”和“kronos”:表示時間的兩種方式:概括地表達過去的年、日、月等等,還有就是做某事的適當時機,“不是你們應當知道的”。
耶穌排除了從任何角度推理或推測的可能;路加也相應地強調了這一點。大概在他那個時代,在他寫這部書時,許多年後,也就是耶穌復活後大約50年,人們對基督光榮再來的時間和時刻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推測祂什麼時候到來,這不是教會該做的事。耶穌許諾:“但當聖神降臨於你們身上時,你們將充滿聖神的德能,要在耶路撒冷及全猶太和撒瑪黎雅,並直到地極,為我作證人”。
這種地理上的表達方式,指出了宗徒大事錄的敘述大綱。第一部分將以耶路撒冷為背景;第二部分將記載離開聖城、走向猶太和撒瑪黎雅地區,隨後在第三部分的故事中,展開保祿偉大的傳教行程,跨越許多地區,最終到達羅馬,他們認為羅馬是地極。
作者以簡練又莊重的方式,敘述了耶穌升天的過程,祂被一朵雲彩接走了,從門徒的視野中消失了,而門徒們仍舊目不轉睛地抬頭仰望;正如在復活節的早晨,兩位穿白衣的人給前來墳墓的婦女們宣佈了復活的消息,在復活節後第40天,耶穌升天的日子,兩位穿白衣的人喚醒宗徒們,說:“加里肋亞人!你們為什麼站著望天呢?這位離開你們,被接到天上去的耶穌,你們看見祂怎樣升了天,也要怎樣降來”。我們注意到,再次糾正對基督再來的猜測。“你們為什麼站著望天呢?”好像是說:“不要袖手旁觀”,不要沉迷於抽象的思考,總有一天會來......什麼時候,不是你們能知道的......你們要實踐託付給你們的使命。
他們回到耶路撒冷,因為耶穌帶著他們出去,去了橄欖山,耶路撒冷城外的一座山,在克德龍谷對面。他們回到城中,住在那所房子裡,就是接納他們舉行最後晚餐的地方,耶穌復活後他們也一直住在那裡。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晚餐廳”。這座房子可能屬於聖史瑪爾谷的家庭,基督徒團體在這裡聚會。這座私宅成了教會的發源地;團體就在這個家裡聚會。
他們一直在一起不懈地祈禱。11人都在那裡,還有耶穌的母親瑪利亞和祂的親屬。這個團體約有120人。不只是12個人,還有一百人。他們是與耶穌有聯繫的一些加里肋亞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承認耶穌是默西亞。
聖神降臨之前的這段時間,開始重新思考十二人的角色。在路加的記載中,伯多祿首先站出來,做了第一篇講道。講道中,再次對猶達斯的沉淪表示傷心,這是不久前的創傷:“我們中間的一位,對耶穌的死負責。他離開了我們,結局很悲慘。耶穌揀選了我們十二人,作為新以色列十二支派的族長,因此,必須恢復成十二個人”。
伯多祿引導團體重新思考他們的悲慘經歷,有叛徒,四分五裂,需要重建,有必要繼續討論,選擇一位新的門徒。他們提出了一些標準:必須是在耶穌公開傳教的整個過程中,從受洗到死亡都與耶穌在一起的人,而且必須見證了耶穌的復活。只有兩個人符合標準。把這兩個人平等看待......這兩個人可以繼續作見證,但只有一位應該加入十二人的團體,構成這個特別重要的數字。
這兩個人是:被稱為“巴爾撒巴”、號稱“猶斯托”的若瑟,和瑪弟亞。根據宗徒們以智慧提出的標準選擇他們;隨後在若瑟和瑪弟亞之間進行選擇,就要看機會,通過抽籤,抽到了瑪弟亞。有趣的是,領受聖神的恩寵之前,宗徒們並不覺得自己有能力作出選擇或決定,選擇第十二位宗徒,要仰賴天主的干預。猶達斯站到了耶穌的對立面,失去了他的職位。瑪弟亞將代替他,加入十二宗徒的行列。
在這個時刻,重新反省歷史,等候耶穌許諾的重大事件,完成了第一章;基督徒準備迎接第一個五旬節,標誌著向眾人敞開大門,宗徒們偉大的見證工作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