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加深認識聖經
Claudio Doglio 神父的視頻及視頻的抄錄
督利奧神父是意大利人
讓我們加深認識聖經 若望福音
9. 安提約基雅的基督徒團體
“宗徒和在猶太的弟兄聽說了,連外邦人也接受了天主的聖道。”伯多祿去了凱撒勒雅,在百夫長科爾乃略家裡,向一群外邦人宣講福音,並給他們施洗。這個消息傳到耶路撒冷,看到新開啟的傳教狀況,基督徒不但沒有為之歡欣鼓舞,反而責備伯多祿;他回來後,遭到指責,因為他進入了未受割人的家。伯多祿說:“我做了更壞的事,我不但進了他們的家,還為他們施洗了。”他需要為自己辯護。
在《宗徒大事錄》第十一章的開頭,我們讀到伯多祿的一篇講道,總結了有關科爾乃略的事。有意思的是,《宗徒大事錄》的作者認為這個故事非常重要,以至於提到了三次。第一次,詳細描述了整個事件的細節,然後路加又記載伯多祿的兩篇講道,一次在第十一章,另一次在第十五章,敘述了同樣的事件,據理力爭:天主的旨意是要開闊視野,跳出以色列人這個小圈子,把福音帶給萬民。
耶穌基督的復活已經過去了好多年,實際上,這些年宗徒們留在耶路撒冷,滿足於向耶路撒冷的居民、向可能來自古代世界不同地方的猶太人、還有那些講希臘語的猶太人宣講福音,始終在猶太傳統內宣講福音。基督徒團體在發展,甚至到了大馬士革。在里達和約培也有一些小團體。
斐理伯下到撒瑪黎雅,向撒瑪黎雅人宣講福音,並在該地建立的團體;他給厄提約丕雅人施洗。現在隨著科爾乃略正式加入基督的教會,伯多祿宗徒告訴整個團體,要開闢一條新路,福音要傳給所有的人。花了幾年的時間,他們才明白天主的旨意,和教會的發展方向。認識到這一點特別重要,必須反覆思考。因為在歷史上,教會一直在尋求主的道路和要應用的方法;面對新情況需要分辨,需要研究,尤其需要基督恩寵的光照。
早期的宗徒團體有自己的看法,但通過一些標記,他們能夠改變觀點。懷著信德觀察時代的徵兆,改變了信眾的心態,隨從主的指引。完整地介紹了科爾乃略的故事之後,從《宗徒大事錄》第十一章19節,繼續接著前面的線索敘述。
我們記得,在斯德望時代,也就是公元36年,對基督教團體、特別是對講希臘語的猶太基督徒發生了嚴厲的迫害,這些講希臘語的猶太人跟隨耶穌,認為祂是默西亞。在那一年,公議會擁有全面代理權,他們趁機消滅認為危險的人;他們認為斯德望是權威人物,因此也是最危險的,便殺死了他。把其他人都趕出城。他們到哪裡去了呢?
這裡繼續講述前邊的故事。“在斯德望受害時,那些由於窘難而四散的人,經過各地,來到了腓尼基、塞浦路斯和安提約基雅,他們只向猶太人講道。”基督徒流亡各地,信徒們分散到耶路撒冷周圍的地區。這說起來容易,但實際上,我們想象一下,這些人失去了家園、失去了工作,失去了他們成長的環境,離開他們一直生活的地方,被強行流放、被驅逐,因此失去了他們原來生活中的一切;他們必須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重建家園,尋找新的工作機會,重建人際關係和社會網路。
所以,他們長年累月生活在痛苦和勞累中,他們必須重建家園。在耶路撒冷得到的信仰已經成熟,他們帶著基督教信仰出逃,作為猶太人,他們保持著以前的習慣,只與猶太人交往,他們談論有關默西亞的宗教問題,只和猶太人討論,也就是說,他們並沒有刻意找別人傳福音。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肯定會談及自己的處境。試想一下,與鄰居或同事交往時,這些來自耶路撒冷的基督徒,會告訴別人自己為什麼離開,受到了迫害,為什麼會受到迫害?因為宗教原因,因為他們相信耶穌就是基督。
所以,有可能同事和鄰居都不是猶太人,“基督”這個稱號對他們來說毫無意義。一定會問這是什麼意思,並沒有帶著傳教的意向,他們就宣講了耶穌這個人,祂的歷史,祂的神學資訊。這些非猶太人,沒有受過聖經的薰陶,沒有傳統的宗教知識,產生了對福音的興趣。被福音的宣講所吸引,要求多知道一些,而基督徒也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事實上,在沒有明確計劃的情況下,他們開始了真正的福傳。
“但其中有些塞浦路斯和基勒乃人到了安提約基雅,也向希臘人講道,宣傳主耶穌的福音。主的手同他們在一起,信而歸主的人,數目很多。”大家注意到一個城市,安提約基雅,敘利亞的首都,非常大的城市,羅馬的主要都市之一。
安提約基雅是通往東方的門戶。整個敘利亞的東部世界,從美索不達米亞,到地中海,再到安提約基雅;這是一個國際大都市,講希臘語,儘管幾個世紀以來農民們一直講敘利亞語或阿拉美語。在這大都市里,有各種種族、語言和宗教的人,從耶路撒冷來的猶太人建立了一個新的基督信徒團體。
路加是安提約基雅人;《宗徒大事錄》的作者可能就在這種情況下遇見了耶穌。我們現在是在40年代;迫害從公元36年開始,已經過了幾年,在這段時間,建立了基督徒團體。很有可能,醫生路加就是這些非猶太人、希臘人中的一位,他們聽到了福音,產生了興趣。作為文化人,路加對聖經產生了興趣,讀了七十賢士譯本的希臘語聖經,信仰日趨成熟。主的手與他同在,儘管宗教知識不多,但這簡單的宣講卻結出了果實。“這事傳到了耶路撒冷教會的耳中”。
有消息說,許多希臘人成了基督徒。這是一件新鮮事。從撒瑪黎雅開始,然後厄提約丕雅人,再有科爾乃略的家庭,但現在出乎意料的是,在像安提約基雅這樣的希臘城市裡,建立了由非猶太人組成的大型基督徒團體。耶路撒冷團體派了一位巡視員,一位主教。他的任務是觀察並核實情況。巴爾納伯原是塞浦路斯人,根據路加的記載,我們知道他變賣了田地,並把收財物交給了宗徒。
這位巴爾納伯,是肋未人,生長在撒杜塞人的環境中,希臘化,又富有,已經成為基督徒。因為安提約基雅與塞浦路斯隔海相望,來自塞浦路斯的人可以更妥善地處理這個情況。巴爾納伯來到安提約基雅這個有70萬居民的城市,找到那群人,參加他們的聚會或慶祝活動。
“他一來到,看見天主所賜的恩惠就很喜歡,並勸勉眾人要決心堅定於主。因為他是好人,充滿聖神和信德”。巴爾納伯看到了天主的恩寵。他看到了什麼?他看到了喜樂而熱情的人;他看到一些希臘人樂意接受天主的話、希伯來聖經中的話;他看到男男女女都渴望將主的教導付諸實行。他發現這些相信耶穌的人,把自己的生命交在基督手中。他認識到這是天主的恩寵。如果沒有主的引導,這一切不可能發生。他是一個充滿聖神和信德的人,有德行的人,因為他看到了與自己的想法不同的事,並且承認這是好事、善事。
他來自司祭家族,因此,自然會區分或排斥非猶太人。看到他認為不潔的希臘人信了耶穌,便認為這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雖然與他的直覺不一樣。我們要知道,這很不容易。如果一個人有自己的想法,看到不同的狀況,很難認為這是好的。但巴爾納伯是有德行的人,充滿聖神和信德,因此,儘管與他自己的品味不同,他能夠衝破頭腦中既定的框架,在實際情況中認出天主的恩寵。
巴爾納伯勸勉大家要決心堅定於主。他自願留在安提約基雅。他認為這件事是積極的,他意識到許多人發自內心地想認識耶穌。他沒有多少資料,也許他帶了一本用希伯來語寫的福音初稿。也許是一本耶穌的言行選集,作為宣講的基本材料。他沒有別的東西,不可能對許多人講道。他意識到他需要幫助。
他想了想,有了主意,一個好主意。在附近,也不是太近,大約200公里,但在這個地區,是塔爾索,掃祿成為基督徒後,就隱居在那裡。我們記得,第九章講過他的故事。成為基督徒後,他退居到阿拉伯,然後回到大馬士革,但受到迫害;然後他去了耶路撒冷。
十五天的時間,足以發現人們不接納他,基督徒不信任他,猶太人認為他是叛徒,他必須乘船回家,無事可做。但巴爾納伯認識保祿,推崇他,他向宗徒們保證,這個人不是叛徒,而是真正尋求天主的人,找到了默西亞。但是保祿已經退隱,回到家鄉,現在是一名工匠,織布,或編蓆子。巴爾納伯認為這個人可以在傳福音的使命中發揮作用。
作者只用了幾個字,講述這個非凡的故事:“他往塔爾索去找掃祿;找著以後,便領他回到安提約基雅。”這是基督教歷史上一個里程碑。這是掃祿第二次蒙召。第一次是在去大馬士革的路上,成為基督徒;現在,通過巴爾納伯,已經皈依基督的法利塞人掃祿,蒙召成為宣講者、福音的使者。我們可以說,一位“司祭”,皈依了基督教,通過巴爾納伯這個仲介,成為司鐸。作者沒有告訴我們這是如何進行的,只記載了核心:巴爾納伯去找掃祿,找到了他,可能這樣說:我們需要你,放下你的工作,宣講基督吧。你有足夠的能力。耶路撒冷給你製造了難題,但安提約基雅不是耶路撒冷。安提約基雅有廣闊的天地;在那裡你可以説明許多想認識耶穌的人,你能做好。
掃祿接受了,去了安提約基雅。巴爾納伯和掃祿在安提約基雅住了整整一年,向許多人傳福音。在那裡,產生了“基督徒”(Christianos)這個稱呼。這是一個奇怪的名詞,在希臘文中很奇怪,因為是由“基督”(christos)一詞衍生出來的,意思是被傅油的人,這名字看起來很奇怪。但現在在希臘文語中已經成為專用名詞:意思是屬於基督的人。
在安提約基雅,這一群人被稱為“基督的人”-基督徒。在這裡,新團體誕生了;新歷史開始了,因為正是從安提約基雅,開始了向全世界傳播福音的使命。而安提約基雅對團結共融有直接的感受,因為:“有些先知從耶路撒冷下到安提約基雅。其中一個名叫阿加波的,因神示起來預言在普世上將有大饑荒,這饑荒就在喀勞狄時發生了。”這場席捲猶太地區的大饑荒發生在46至48年。一位來自耶路撒冷的基督教先知對安提約基雅的基督徒宣佈,耶路撒冷的母教會正遭受饑荒。他們曾募集物資,幫助窮人,現在他們發現自己陷入了困境,無法自救;來自統治者的迫害、來自饑荒的困難,耶路撒冷的團體陷入飢餓、窮困。
安提約基雅的團體決定幫助耶路撒冷的母教會。“門徒遂決定,每人按力捐獻,把救濟物資送給住在猶太的弟兄。他們都照辦了,由巴爾納伯和掃祿經手,送到長老那裡。”安提約基雅的兩位大宗徒被派去耶路撒冷,帶去救濟物資。這是教會之間主動提供幫助、團結共融的卓越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