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加深認識聖經
Claudio Doglio 神父的視頻及視頻的抄錄
督利奧神父是意大利人
讓我們加深認識聖經 若望福音
13. 保祿的第二次傳教行程
耶路撒冷會議之後,保祿和巴爾納伯準備新的傳教行程。在耶路撒冷,宗徒和司鐸們開會,討論保祿和巴爾納伯遇到的非常重要的問題。開始向非猶太人宣講基督福音之後,出現了一個問題:成為基督徒之前,是否應該先成為猶太人、要求新皈依的人完全遵守梅瑟的法律。
耶路撒冷的宗徒們充分地評估了當時的情況,鄭重地決定:為得救,耶穌基督就足夠了,因此,只要堅信耶穌,承認祂是默西亞、天主子、是主,就足夠了。有了宗徒們的贊同,保祿得到支援,準備開始新的傳教行程,但與巴爾納伯之間產生了一點分歧。我們記得,在第一次傳教行程期間,稱為馬爾谷的若望與他們同行,他就是聖史馬爾谷,巴爾納伯的親戚。但這位來自耶路撒冷的年輕人,到達阿塔里雅時,心生恐懼,沒有繼續穿越托羅斯山脈,決定返回耶路撒冷。現在巴爾納伯要帶馬爾谷一起去,保祿不同意,認為他既然上次半途而廢,不利於傳教。兩人商量後,決定分開。保祿與息拉一起啟程,巴爾納伯和馬爾谷去了塞浦路斯。保祿想回到安納托利亞的中心——今天叫土耳其。《宗徒大事錄》的作者路加已經介
紹過,在那裡已經建立了一些基督徒團體,即在丕息狄雅的安提約基雅、依科尼雍、呂斯特辣、德爾貝等城市。幾年前保祿曾在那裡宣講福音,他想看望這些團體,並繼續培育信徒。他經過塔爾索,他的家鄉;他總是從安提約基雅啟程,因為那裡是保祿最初的教會。穿過西里西亞大路,一個狹窄的峽谷,今天風景優美的旅遊勝地,保祿和息拉到了安納托利亞高原,弟茂德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
弟茂德是一個年輕人,他母親在保祿保羅第一次傳教時成為基督徒,也許他母親成為基督徒時,弟茂德還是個孩子,現在他已經是青年了,他在基督信仰氛圍中長大,保祿帶著他。弟茂德將成為他最賞識的弟子。他們繼續前行,穿越安納托利亞中部地區,有時會因為意料之外的事件改變方向。
有意思的是,在《宗徒大事錄》第十六章開始,敘述改變行程的例子時,作者給出了神學動機。有一次他說:“聖神阻止他們”,另一次說:“耶穌的神不許他們去”。好像是說,由於一些不可預料的事,決定改變行程,他們理解為天主的干預,引導宗徒們的行程,讓他們去特洛阿,一個希臘化的城市,靠近荷馬作品中提到的特洛伊古城遺址。在這座城市裡,保祿、息拉和弟茂德遇到了本書的作者路加。
在這個地方,他出現了,第11節,從第三人稱變成了第一人稱。敘述從第三人稱轉為第一人稱複數。“我們從特洛阿開船,一直航到撒摩辣刻,第二天到了乃阿頗里”。早晨,他與同行者討論當晚的夢,他們明白這是邀請他們渡海,去馬其頓,希臘北部。這裡就到了歐洲。這段話特別重要,福音傳到了歐洲,作者說:“保祿既見了這異象,我們便推知是天主召叫我們給他們宣傳福音,便立即設法往馬其頓去”。
這裡的“我們”,說明也包括作者在內。學者們稱這些章節為“我們小節”。在《宗徒大事錄》中,有好幾處這樣的小節,把這些連在一起,我們就會得到路線圖。也許路加,保祿的合作者、忠信的同伴,當時寫了日誌,記下了航行中的各個階段,若干年後,到了老年,回顧這些經歷時,他翻開這些筆記,使用了那本日誌,給我們提供詳細而準確的資訊,旅行的時間、停留的地點等等。
這是一艘典型的老船,是小帆船,在特定港口之間航行。白天航行,下午必須停泊在安全的港口,第二天早上繼續航行。於是,他們離開特洛伊,駛往愛琴海北部的一個小島——撒摩辣刻,第二天早上繼續航行,在乃阿頗里上岸,這是斐理伯城的港口,斐理伯城緊靠內陸的大平原。到了斐理伯,四位傳教士發現這是一座希臘化的羅馬城市,居民主要是外國人,只有極少數猶太人。斐理伯沒有會堂。保祿過去總是從會堂開始宣講,有機會向猶太人宣告基督的來臨。沒有會堂的地方,猶太人也習慣在安息日聚會,在靠近水邊、河邊、海邊、泉水、噴泉等地方聚會。
然後,保祿和他的同伴,既知道了安息日聚會的地點,去了之後,發現只有婦女。根據以前的規定,安息日在會堂裡祈禱,至少要有十位成年男人,如果達不到這個最低要求,就不可以做正式的安息日祈禱。當時只有婦女,所以不能做祈禱。來了四位男士,但只有四位。保祿並沒有因為只有婦女在場而錯過這個機會,他同樣全身心投入,向這幾位婦女宣講福音。其中,有一位名叫里狄雅的婦女,來自內陸的厄弗所的提雅提辣城,是賣紫紅布的商人,可能從事紡織業、企業家,她在富庶且充滿活力的斐理伯城做生意。
這位婦女聽了保祿的講道,正如作者說的:“主開明了她的心,使她接受保祿所講的話”。她接受了宣講,並為這四位傳佈福音的人提供住處。路加略帶諷刺地記述到:她“便請求說:你們若認為我是忠於主的人,就請到我家去住。遂強邀我們去了”。他們可能對這種款待非常滿意,因為他們沒有住處;可能睡在橋下,因此在這位婦女家裡作客,是相當便利的條件。
里狄雅的家成了“教會之家”。信徒就在這裡聚會;她要求受洗,與家人一起受洗。這裡沒有提到丈夫和孩子;也許員工的家屬也在。她是一位女士,周圍有一群人;她決定以後,員工也接受了保祿的宣講,成為基督徒。保祿從這個地方開始宣講,並解救了一位被欺壓的女孩,一個奴隸,因為她附有邪魔,可以占卜。可以說她有超自然的能力。作者明確指出,她被魔鬼控制,讓她有超自然的能力。作為奴隸,一個幼童,她被主人欺壓,她能看手相、占星、預測未來,賺到的錢直接進入主人的口袋。這個女孩看到保祿等人經過,認出他們是真天主的宣講者。幾天來,保祿允許她說話,後來保祿干預,解救了她。
回想起這件事,很有意思。這個女孩在為保祿做正面宣傳,她告訴人們,這個人和他的同伴是真天主的宣講人,因為女孩的主人利用魔鬼的力量由她獲得利益,但保祿不贊同那人欺壓這個女孩,就把女孩從魔鬼的勢力中釋放出來,女孩擺脫了魔鬼的控制,不能給主人帶來利益了,主人看到不能獲得利益了,就指責保祿是一個危險人物,擾亂社會。
城裡住的主要是羅馬人,主人肯定是羅馬人,羅馬的官長沒有經過充分的討論,就逮捕了保祿和息拉。士兵對他們態度惡劣,毆打他們,把他們扔進監獄最深的牢房裡。當天晚上,因遭受毆打和虐待而痛不欲生的時,保祿和息拉卻一直祈禱,他們根據記憶誦唸聖詠、唱讚美詩。我們想象一下,在陰暗的監獄裡,你聽到兩個人 微弱的聲音,他們在祈禱,突然,發生了地震。監獄在搖動,大門也開了,士兵都嚇壞了,負責的獄警怕犯人趁亂逃跑,點起火把進去察看,保祿阻止他自殺,向他保證說:“我們都在這裡”。那人對保祿的鎮定和安全感到驚訝、詫異。他跪在保祿面前,問他怎麼做才可以得救。這明顯是被動的機會,保祿卻使之成為傳福音的好機會,他向獄卒宣講福音,有一個羅馬人把囚犯帶回家,給他們清洗傷口,提供必要的治療;擺了盛宴,受洗,成了基督徒。
這是命運的反轉,這是一個逾越節的夜晚,解救人的夜晚,光從黑暗中照耀。黑暗中,士兵消極和暴力的態度,遇到了仁慈的光輝。受傷的人,成了醫治者;囚禁宗徒的人,成了解救者;實際上,他也被解救了。我們還看到另一件矛盾的事:保祿把女孩從魔鬼的勢力中解救出來,自己卻被囚禁了,因為解救者讓這個墮落的世界感到不安。
被囚禁的解救者仍是解救者,他釋放了獄卒,獄卒由暴力轉向慈悲。跪下為宗徒洗腳。出現了洗腳的場景,斐理伯的獄卒當時對耶穌一無所知,因為保祿在他身上激發出崇敬、驚奇,他便成為效法基督的人。一旦受洗,他就分享基督的生命。他發現保祿是羅馬公民,他們不可以這樣對待他。城裡的官員們發現了這件事,想悄悄地釋放他,但保祿卻堅定地說:“你們公開地帶走我們,現在要秘密地釋放我們。不可以。讓官長過來,公開釋放我們,承認他們的做法是錯誤的”。保祿很謙虛,他被打了,但是他知道法律,他要他們承認這個做法是錯誤的,這有教育意義。
斐理伯是傳福音的好機會,在那個城市誕生了優秀的基督徒團體,這個團體很長時間與保祿保持著聯繫;多年以後,宗徒將給斐理伯人寫信,也就是給住在斐理伯城的基督徒寫信。至少我們知道這位里狄雅女士,還有那位獄卒,因為他也和他家裡的人一起受了洗。已經有兩個家庭,兩個“教會之家”,兩個基督徒團體,後來可能會增加,《致斐理伯人書》就是寫給這些團體的。保祿離開斐理伯城,沿著大路,也就是連接羅馬各地的大路,叫厄納齊雅( Egnatia),到達馬其頓的首都得撒洛尼城,在那裡開始宣講福音,從會堂開始;遇到困難;同樣遇到了反對和迫害。
他沒有被逮捕,因為沒有找到他,但他們逮捕了給他提供住宿的人;他叫雅松,他交了錢,被釋放了;好像是說,如果雅松把保祿交給他們,就可以拿回他的錢。雅松寧可失去那筆錢,也要讓保祿逃走。保祿很快離開了得撒洛尼,沒有再回到那裡,因為那裡懸賞緝拿他,所以,回到得撒洛尼很危險。他去了貝洛雅,然後決定南下。
路加留在了斐理伯。怎麼知道的呢?在某一時刻,敘述又回到第三人稱;他沒有說“我們去了”,而是說“他們去了”。意思是說,保祿、息拉和弟茂德繼續他們的旅程。路加留在了斐理伯;弟茂德和息拉留在了得撒洛尼。而保祿獨自前行,獨自去了雅典。他讓他的同伴扶持剛剛在馬其頓的城市中誕生的團體。福音傳到了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