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加深認識聖經
Claudio Doglio 神父的視頻及視頻的抄錄
督利奧神父是意大利人
讓我們加深認識聖經 若望福音
15. 保祿的第三次傳教行程
安提約基雅是保祿宗徒生涯中的第一個教會團體,他應巴爾納伯的邀請,開始在那裡傳教。外出傳教後,每次都會回到那裡。第二次偉大的傳教行程中,他把福音傳到了歐洲,然後離開格林多,在厄弗所短暫停留後,返回安提約基雅,在那裡默默無聞地住了大約兩年。也不是說保祿在那裡休息,但至少沒有開展大的傳教活動。但休息的時間並不太長,第三次偉大的傳教行程就要開始。第二次行程開始時,保祿已經穿過安納托利亞,打算到亞細亞省的首府厄弗所,但途中節外生枝,他便去了其他地方,《宗徒大事錄》的作者路加沒有明確指出什麼原因。這一次,宗徒到了那裡,並停留了三年之久,大約從公元54年到57年。
在厄弗所傳教頗有成效。厄弗所城是非常重要的古典文化城市,也是亞里斯多德學派的第一批哲學家的所在地,我們今天在哲學史中還在學習這些知識。因此,厄弗所非常繁華。這裡不僅是文化的中心,也是宗教的聖地;在厄弗所城,矗立著阿爾特米女神的神廟,這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有一尊阿爾特米女神雕像,人們認為來自天上,因此特別神聖,受到地中海沿岸所有希臘人的敬禮和膜拜。這意味著,厄弗所的阿爾特米,一尊希臘銅像,是古代世界所有信徒朝聖的地方。宗教旅遊和宗教物品銷售非常興盛。
阿爾特米神廟(相當於羅馬的女神)的環境也成了崇拜和研究的場所,處於哲學和神學之間,我們可以稱之為“通神文化”,或者更簡單地說,是魔法。在希臘文化圈裡,阿爾特米女神,阿波羅的妹妹、獵人、森林中的少女,被奉為自然之神,希臘語叫“φύση”。代表自然界的一切力量,魔法追求、研究這些自然力量,尋求方法,控制、支配這些力量,利用這些力量為自己謀取利益。尋求使用自然界中的力量,是科學的雛形,但仍處在迷信的層面,認為自然界中的力量是為魔法服務的。
厄弗所是研究魔法的地方,有思想的人尋求通往神秘力量的方法。在這種環境中,一種“混合”的態度佔主導地位,,也就是想把所有的事情、所有不同的宗教元素,混合在一起。這種態度,使厄弗所人特別熱情。因為他們對宗教朝覲者特別感興趣,所以就特別熱情,因為那些從外面來的人帶來了金錢,並且混合不同宗教信仰,會豐富對自然的崇拜,把所有的元素都混合在一起。保祿馬上就看清了這個危險;起初他對厄弗所人的熱情感到驚訝,因為他的宣講很容易被接受,不同立場的思想家,從自然哲學家到魔法師和術士,都願意接受耶穌的道理。
後來保祿意識到,這種接受是很局限的,有前提條件。他們把耶穌看作一種能力,所以和其他能力混合在一起。如果耶穌能為自己帶來利益,就接受祂,利用祂,讓自己得到好處。認為耶穌是自然能力中的一種,可以認識、崇拜,並加以利用。《宗徒大事錄》第十九章敘述了在厄弗所傳教的開始,保祿宗徒在那裡相當的成功,受到異常熱烈的歡迎。
這裡講述了一個事件,一些猶太驅魔師,進入這個希臘化的氛圍中,實施驅魔儀式,使被這種問題的困擾的人獲得自由。聽到保祿的宣講,這些猶太驅魔師就開始使用耶穌的名字。如果這個名字起作用,就使用這名字驅魔。
“有幾個周遊的猶太驅魔者,擅自向附有惡魔的人,呼號主耶穌的名,說:我因保祿所宣講的耶穌,命你們出去!有個猶太司祭長,名叫斯蓋瓦,他的七個兒子都作這事。惡魔回答他們說:耶穌我認識,保祿我也熟悉;可是,你們是誰呀?於是那個身附惡魔的人,便撲到他們身上,而制伏了他們,勝過了他們,以致他們赤著身子,帶著傷,從那屋裡逃走了”。附魔的人把他們七個人打了一頓,扒光他們的衣服,扔到門外。
這一幕很有意思,看起來很可笑,但他們不覺得可笑。他們在使用耶穌的名,濫用耶穌的名。這些在厄弗所的猶太人,學習了一些技藝,以猶太人的身份驅魔,認為耶穌的名是學到的技藝之一,想得到效果。邪魔認識耶穌,認識保祿,但不認識他們。也就是說,這些人與耶穌的名沒有關係,他們只是出於自私的目的,表面上用祂的名,結局很悲慘;他們被義怒打擊。
保祿的宣講產生了明顯的效果,以至於“凡住在厄弗所的猶太人和希臘人,知道了這事,就都害怕起來;主耶穌的名字也傳揚開了。信教的人中,有許多來承認,並報告自己以往所行的事;其中有好些曾行過巫術的人,把書籍一起帶來,當著眾人的面燒毀了”。開始產生效果了,在別的時候是消極的,但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拒絕以前的文化,燒掉自己的魔法書,承認自己錯了。這標誌著轉變。燒掉的不是別人的書,而是自己的書,現在否定這些書的價值。
厄弗所文化塑造的心態產生了變化。另一個影響相當大的後果,就是宗教物品的銷售減少了;厄弗所的阿爾特米神像,有各種尺寸,由各種金屬和各種材質製造的,是主要的暢銷物品,商業和宗教方面都帶來利益。保祿宣講,要遠離偶像,減少了阿爾特米神像的銷售。銀匠們,厄弗所生產銀器的聯合會,認為受到了宣講者的威脅,認為保祿的做法不正確。銀匠聯合會的首領在城裡製造了一場騷亂,把同行召集在劇院裡,激起他們的怒氣,大聲喊叫,反對這個來自東方的外國人、猶太人、不屬於這個社會的人,他來厄弗所是為了破壞市場,肯定是罪犯......並且激發起人們的興趣,迎合民眾的口味,激發起最低級的本能,特別是挑起經濟問題,他們設法集合一批聽眾,集合起來作偽證,對付保祿。
《宗徒大事錄》的作者路加,詳細地重述了銀匠和官長講的話,官長設法平息暴動。不管是作亂,還是犯罪,我們都會對這個人做出判斷,並給予相應的懲罰。但當時,他遣散了集會,避免人們暴動。保祿被捕了,被關進監獄。我們從他自己的信中知道,他這次被處以死刑,冒著生命的危險。
在厄弗所的這三年,保祿給格林多人、迦拉達人、斐理伯人寫了信,也給費肋孟寫了信,請他釋放一位奴隸,在這次拘留期間,保祿在監獄裡認識了這位奴隸。我們不知道後來發生了什麼,但某個有權威的人介入,減輕了他的刑罰,把死刑改為流放,保祿被強行從城裡趕走。也許是阿桂拉,這位重要的猶太富商,曾在格林多接待保祿,現在他在厄弗所開了一家新工廠,可能認識羅馬當局能改變保祿宗徒刑罰的人,但這只是假設,因為《宗徒大事錄》沒有說,保祿自己在信中說,他接受了死刑,但後來由於天主的慈悲,使他獲得了釋放。
在《致羅馬人書》的結尾,他問候阿桂拉和普黎史拉夫婦,提到他們冒著生命的危險,在厄弗所救了宗徒的命;這可能是一條線索,重建我剛剛提到的那件事。保祿必須離開厄弗所,去了馬其頓,又去了斐理伯,回到幾年前去過的地方,然後下到格林多,57年到58年之間,在那裡過冬。保祿寫了《致羅馬人書》;度過了平靜的幾個月,格林多地峽氣候宜人,在加約(Gaius)家裡,保祿向一個叫特爾爵的經師口述他的傑作《致羅馬人書》,這是一篇關於信德與救恩的神學作品。基督使我們因信成義。
春天,他去了馬其頓,在斐理伯慶祝復活節,過了無酵節,和路加一起繼續前行。怎麼知道路加也在那裡呢?因為此時,敘述又回到了第一人稱複數。從斐理伯開始,作者說:“至於我們,無酵節後,才從斐理伯啟航……”前邊的部分曾提到,保祿曾在斐理伯停留,意味著路加大約在公元50年左右到達斐理伯,留那裡至少到58年,與保祿宗徒一起離開。從復活節到58年的五旬節,保祿走向耶路撒冷。
從希臘北部到耶路撒冷是一段漫長的旅程;他們多次換船,走走停停,路過許多城市,直到五旬節,到達首都耶路撒冷。前往耶路撒冷的旅程中,第一站是特洛阿,路加在這裡講述了一個特殊的事件,是少有的關於舉行彌撒的記述。在一個安息日下午,保祿和住在特洛阿的基督徒團體一起聚會,他們在一座房子裡聚會,在三樓,許多人聽宗徒講道,彌撒聖祭由宗徒主持,他的講道很長,這是牧靈性的宣講,由於時間太長,一個青年人坐在窗戶旁邊睡著了,從三樓摔下去,他的名字叫厄烏提曷,這是希臘名字,意思是“幸運”,他是幸運的人,正參與彌撒時,從窗臺上摔下去,死了。想象一下在場的人如何驚慌,他們跑到樓下,保祿扶起這個男孩,讓人們保持安靜,因為這個男孩還活著。他擘開餅,也就是說,他舉行彌撒聖祭的核心部分,然後一直和人們談話,直到早晨,結束後,這個幸運的男孩好了,他站起來,還活著。這是讓死人復活的彌撒。
這個故事很有意義,路加記述了保祿宗徒宣講賦予生命的福音,帶來生命的活力。人們全心、全意,熱情地參與彌撒聖祭,帶來了新的力量。離開特洛阿,“我們上船先行,直向阿索航去”,他們在那裡登船。路加逐個列出了與保祿同行的門徒:“有貝洛雅人丕洛的兒子索派特爾,得撒洛尼人阿黎斯塔苛和色貢多,德爾貝人加約和弟茂德,還有亞細亞人提希苛和特洛斐摩”。也就是說,這些都是厄弗所本地人。這些人中,我們還需要加上來自安提約基雅的路加。
有一大群人陪著他、協助他,與他合作,我們對這些人一無所知,只知道名字和原籍。也就是說,保祿建立團體的每一個城市,都有人加入宗徒的行列,跟隨他,分擔他的傳教工作。路加詳細地敘述了旅程的主要階段。他們沿著海岸航行,從一個島到另一個島,先到北邊的列斯伯斯島(Lesbos),然後到希約(Chios),再到撒摩(Samos),也就是厄弗所對面,保祿在厄弗所住了三年,他在那裡認識了很多人。為了不浪費太多時間,他們在米肋托(Miletus)停下,米勒托是緊靠厄弗所南邊的港口,他在那裡召見了厄弗所的長老,給他們留下重要的牧靈囑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