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加深認識聖經
Claudio Doglio 神父的視頻及視頻的抄錄
督利奧神父是意大利人
讓我們加深認識聖經 若望福音
16. 給厄弗所長老的囑託
在公元58年復活節期間,保祿開始了從馬其頓到耶路撒冷的長途旅行;他在斐理伯城慶祝無酵節後,立即動身,想在50天後的五旬節到達耶路撒冷。在這期間,他有時步行,有時乘船。旅行期間,在一些他曾建立起基督徒團體的城市稍作停留。《宗徒大事錄》第二十章記載,最重要的階段是米勒托,因為米勒托城位於厄弗所南幾公里處,厄弗所是亞細亞的首府,保祿在那裡辛勤耕耘了三年之久,成效顯著,培育了許多基督徒,因為富饒的厄弗所人與他們的故鄉一直保持著聯繫。保祿在厄弗所遇到的許多人,回到家鄉,都帶去了基督的福音,因此,有些城市,比如哥羅森、勞狄刻雅和耶辣頗里,不是保祿直接宣講的,而是通過保祿門徒的宣講認識了基督。
在這三年裡,宗徒在厄弗所認識了許多人;他建立了許多在家庭中聚會的基督徒團體。拉丁語的說法是“domusecclesiae”,即“教會之家”,其中“教會”指的是人,是在一個特定家庭裡聚會的人的團體,因此,團體的人數以房子能容納的人數為限。大概不會超過100人,聚會的地方是家庭,可能會有50——100個人,習慣每週的第一天聚會,我們稱之為星期天,但聚會的時間是在星期六下午。
當時星期天不是假日,所以必須選擇人們不需要工作的時間,因為根據猶太傳統,新的一天從日落開始,星期天從星期六下午開始,所以基督徒最古老的傳統,是星期六晚上舉行彌撒,在星期六和星期天之間的晚上,在“教會之家”、在接納團體的家庭裡聚會。
每一個“教會之家”都需要一位領袖、帶領的人,負責團結團體的人、帶領祈禱、繼承宗教教授的傳統。這是人稱為“長老”(presbyter),年長者、負責人。把presbyter翻譯為“家長”最合適。這些在家庭裡聚會的團體是真正的教會,負責人就是長老、家長。我們現在說的“司鐸”(priest),是長老(presbyter)的簡稱。
保祿在厄弗所三年的傳教期間,任命了許多長老,也就是這些團體聚會時負責禮儀、負責培育的人。58年春天,保祿途徑厄弗所附近時,想問候厄弗所的教會,又擔心花費的時間太多,因為他要趕到耶路撒冷過五旬節,路途還很遠,所以他停留在米勒托,派人把長老、這些負責人找來,不是所有的基督徒,只是各團體的領袖,給他們講道,路加記述的內容很像宗徒給他們的靈修輔導。
在這個場合,保祿展現了自己的傳教風格,並向負責教會之家的司鐸們建議,遵循同樣的牧靈方法。“你們知道:自從我來到亞細亞的第一天起,與你們在一起,始終怎樣為人,怎樣以極度的謙遜,含著眼淚,歷經猶太人為我所設的陰謀,而忠信事奉主。你們也知道:凡有益於你們的事,我沒有一樣隱諱而不傳給你們的,我常在公眾前,或挨家教訓你們,不論向猶太人或希臘人,我常苦勸你們悔改,歸向天主,並信從吾主耶穌。看,現在,我為聖神所束縛,必須往耶路撒冷去,在那裡要遇到什麼事,我不知道”;宗徒說,我感覺到,苦難、鎖鏈、監獄在等著我,“我為聖神所束縛”。很精彩的形象。
保祿是一個囚犯、自由的囚犯、基督的囚犯,讓自己被基督的聖神束縛,讓自己被帶走。走向耶路撒冷,就像耶穌走向聖城。聖史路加在《路加福音》中特別關注耶穌走向耶路撒冷的旅程,所以現在,在第二部作品《宗徒大事錄》中,路加強調保祿走向耶路撒冷的旅程,是進入苦難的旅程。
像耶穌一樣,保祿去耶路撒冷,也會被逮捕,儘管不會被判死刑,而是長期監禁、羞辱和飢餓,他將不能工作。在旅程中,保祿重複了多次:監禁在等著我、痛苦在等著我、困難在等著我。聽他講道的人難免會說——我們也可能會說:“不要去了,很多地方你都可以去,如果你知道在耶路撒冷你會被捕,為什麼一定要去呢?不要去那裡了,去沒有危險的地方吧”。
對保祿來說,去耶路撒冷意味著完成天主的計劃、效法耶穌的態度,正因為他知道耶路撒冷當局會逮捕他,他會像耶穌一樣,完全捨棄自己,他知道,他慷慨地完全捨棄自己,會為牧靈活動帶來效力。他繼續對厄弗所的長老們說:“我曾在你們中往來,宣講了天主的國,但現在,我知道你們眾人以後不得再見我的面了。因此,我今天向你們作證:對於眾人的血,我是無罪的,因為天主的一切計劃,我都傳告給你們了,毫無隱諱”。
這個特別的詞非常重要:天主的“一切”計劃。保祿宣講的是天主的全部旨意,而不是其中一部分。有時宣講者說聽眾想聽的話,這很容易,這很好。保祿向長老重複,他投身於宣講天主的一切旨意,因此,他宣佈自己不為他們的毀滅負責,因為他清楚地宣講了一切。他邀請厄弗所的長老像他一樣。
“聖神既在全群中立你們為監督,牧養天主用自己的血所取得的教會,所以你們要對你們自己和整個羊群留心”。在希臘文中,“監督”一詞是“ἐπισκόπους”,不能譯為“主教”,因為他們是厄弗所的長老、家長、司鐸,監護人、教會的牧者。保祿指明他們是教會的監護人和牧者,教會是天主的,是天主用祂聖子的寶血換來的,不是他們的。“寶血”,寶貴、無價之寶。基督的寶血是無價之寶,換來了屬於天主的人。現在由保祿等人管理,但屬於天主,所以長老必須先看守自己,然後看守託付給他們的羊群。
宗徒繼續說:“我知道在我離開之後,將有凶猛的豺狼進到你們中間,不顧惜羊群,就是在你們中間,也要有人起來講說謬論,勾引門徒跟隨他們。因此,你們要警醒,記住我三年之久,日夜不斷地含淚勸勉了你們每一個人”。還有危險,危險就在你們中間。
保祿是先知,意識到了這種情況,並指出團體內會出現異端和錯誤的教導,厄弗所這個地方將產生許多錯誤的教義。路加寫作時,各種錯誤的思想正在出現,就是第一世紀末,厄弗所教會非常活躍,若望宗徒批判諾斯底式的運動,這些運動有基督信仰的元素,但向錯誤的方向發展。必須留意,不要讓人們把信徒吸引到自己身邊。這是問題的根源,當司鐸、教會的牧者把人控制在自己周圍、順應追隨者的渴望、迷失方向、人云亦云、順應潮流、追求成功......這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態度,是司鐸把人引向自己,這是在錯誤的根源。為此,宗徒說,他們必須提高警惕。
他最後說:“我把你們託付給天主和祂恩寵之道,祂能建立你們,並在一切聖徒中,賜給你們嗣業。我沒有貪圖過任何人的金銀或衣服。你們自己知道:這雙手供應了我,和同我一起的人的需要。在各方面我都給你們立了榜樣,就是必須這樣勞動,扶助病弱者;要記住主耶穌的話,祂說過:『施予比領受更為有福』”。保祿親手勞作,並引以為榮。他是工作的牧者,自食其力,不成為團體的負擔,不讓人們以為,他通過傳揚福音獲得利益。
保祿不把他的使命理解為有利可圖的職業,因此他向人們表明,他白白地全身心投入傳福音,只是為了天國,不尋求個人的私利,他用福音中沒有記載的一句話,強調這一點。保祿引用了耶穌的一句話,這句話沒有記載在福音中。聖史路加從傳統中知道了這句話,但沒有寫進福音,而是在這篇精彩的牧靈講道的最後,從保祿口中說出來:“施與比領受更有福”。這是一種真福:慷慨施與的人,比領受的人得到的喜樂更多,因此,牧者奉獻自己、全身心投入宣講福音,是一種恩賜,是幸福的來源。“說完這些話,便跪下同眾人祈禱。”
他們不是在教堂裡,是在港口,在米勒托港口的一個地方,保祿召集了一些厄弗所教會的長老,10位、20位或30位“教會之家”的負責人。他們跪下祈禱:“眾人都大哭起來,並伏在保祿的頸項上,口親他。他們最傷心的,是為了保祿說的這句話:以後他們不得再見他的面了”。這是他們最後一次見面,肯定依依不捨。如果所愛的人說出這樣的話,愛他的人就開始哭泣、擁抱他;他們懷著愛,也有些悲傷,送保祿上船,與他道別。
這是動人的場景,朋友間、彼此相愛的人、因著深厚的感情團結在一起人正分別。保祿告別了這個團體,像神師的囑託一樣,將傳佈福音的牧靈工作託付給他們,重新踏上旅程。在第廿一章,路加提供了下一段旅程的詳細的資訊。從彌勒托出發,船繞行安納托利亞(今天的土耳其)的南岸,停在科斯,然後他們到達羅多島,再到帕塔辣,在米辣稍作停留,最後他們到達塞浦路斯,在敘利亞南部的提洛(黎巴嫩的著名城市,在腓尼基)登陸。在提洛,與團體見面。在黎巴嫩的那個城市也有基督徒團體,保祿與信徒在海灘上見面。
他們跪在沙灘上祈禱。“彼此辭別後,我們上了船,他們就回家去了”。他們到了僕托肋買,航行就結束了;這是海上的最後一站。從僕托肋買出發,他們繼續沿著地中海沿岸步行。他們到達凱撒勒雅海邊,住在傳福音者斐理伯家裡。就是給希臘人傳教開始時,與斯德望一起被揀選的七個人中的一個。
斐理伯在撒瑪黎雅傳福音,他為厄提約丕雅甘達刻女王的大臣施洗。然後,斐理伯沿著海岸返回,在其他城市傳福音,並住在凱撒黎雅海邊。當時是在30年代,現在是50年代末。已經過了20年,保祿在凱撒勒雅見到了基督徒團體的首領斐理伯。他有四個未婚的女兒,她們是教理老師、培育者,和父親一起傳教、宣講福音。我們注意到,這個故事是以第一人稱複數敘述的;當時路加在場,簡潔的旅行記錄來自他的日誌,注明了他與保祿行程的各個階段。從凱撒勒雅到耶路撒冷,這段路程很短,幾天後,保祿就走到了耶路撒冷。
他到了聖城,受到基督徒團體的歡迎,這個團體的領袖是雅各伯,主的兄弟,十二人之一,傳統上認為他是耶路撒冷教會的主教,猶太團體的領袖,這個團體是由猶太人組成的,他們用心保持猶太的傳統法律。受到他們的歡迎,保祿準備成為猶太人反對者的犧牲品。當局知道保祿到了耶路撒冷,就準備拿住他。
他感覺到了,他知道,他是自願去的,有意去的,正如耶穌為了完成祂的拯救計劃,把自己交到敵人手裡。保祿到了耶路撒冷,公元58年的五旬節,保祿開始被長期監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