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加深認識聖經
Claudio Doglio 神父的視頻及視頻的抄錄
督利奧神父是意大利人
讓我們加深認識聖經 若望福音
17. 保祿在耶路撒冷被捕
公元58年春,保祿宗徒在馬其頓的斐理伯慶祝了無酵節,也就是復活節,之後動身去耶路撒冷。他想在耶路撒冷慶祝五旬節,所以這段旅程大約用了50天,保祿借此機會,看望幾年前他建立的一些團體。
《宗徒大事錄》第廿一章告訴我們,宗徒到達耶路撒冷時,面對的情況非常複雜。保祿知道他會遇到痛苦的局面,並預見會遭到逮捕,因為在猶太人中已經流傳著對他不利的消息;他被指控為違反法律,破壞猶太傳統。實際上,保祿在會堂裡宣講,先從聖經經文開始,宣佈耶穌基督帶來的更新,因此,給猶太傳統帶來了一股新鮮氣息。他宣佈,基督帶來神聖的恩寵,這恩寵成全、完成法律。
就在之前,在57到58年之間的冬天,保祿寫了《致羅馬人書》,給羅馬的團體講解他的教義,稱之為“他的福音”,羅馬的團體不是他建立的,他渴望盡快去看看。羅馬的基督徒團體,主要是由猶太人組成的,非常重要,因為在帝國的首都,在保祿看了,讓這些人認識正確的教導,有助於消除關於他的流言蜚語。他堅稱,我們不再屬於法律權下,而屬於恩寵權下;這並不是已經廢除了法律,而是說法律不能給我們帶來實行法律的能力,恩寵卻給我們這能力。
因此,這宣講是開放的、充滿希望的、全新的,能給人帶來美好的生活,這都是天主通過耶穌基督賜給我們的。基督事件的中心,是祂死亡與復活的逾越奧跡。保祿成了效法基督的人,像耶穌一樣,去耶路撒冷完成天主的計劃。他在自己身上感受到了痛苦和苦難的預兆。他是效法基督的人,繼續勇敢地追隨基督的腳步。
在耶路撒冷,保祿見到了猶太基督徒團體,雅各伯在負責這個團體。我們知道他是小雅各伯。傳統上,被稱為主的兄弟,因為是耶穌的親戚,很可能是叔伯兄弟或堂兄弟,由於他與耶穌親密的關係,因此他在負責管理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團體。基督教傳統不認為伯多祿是耶路撒冷的第一任主教,而是雅各伯;雅各伯是耶路撒冷母教會猶太基督徒的領袖。我們今天可以說,是保守派的領袖,而保祿絕對是進步派的重要代表。
此時,在58年的五旬節,雅各伯和保祿相見,兄弟相聚,雖然雅各伯向保祿指出,流傳著很多對他不利的消息,指責他違反法律,褻瀆聖物,保祿到了耶路撒冷,就會有危險,被指責褻瀆聖殿,就是帶著非猶太人進入神聖的聖殿內殿。保祿主要是向非猶太人宣講福音,向所有的民族和文化敞開信德之門,在無數次傳教活動中,向所有遇到的人敞開信德之門,其中很多人成了他的同伴。
《宗徒大事錄》的作者一一列出了他們的名字,並介紹說,他們來自安納托利亞和希臘地區的不同城市,有些人是外邦人,也就是說,他們來自希臘-羅馬文化,不是猶太人,原則上保祿也沒有要求他們受割禮,因為他教導說,割禮不是必要的,不是得救的必要條件。他付出巨大的努力,使人明白,為得救,只有耶穌基督是必要的;對基督的信德足以使人得救。
雅各伯擔心保祿的到來被人誤解,因此要求保祿做出謙卑的姿態,以懺悔的態度進入聖殿,獻上修和的祭品,也為其他曾經許願的弟兄獻上祭物。雅各伯要求保祿對猶太傳統表示尊重。保祿不想挑釁,沒有褻聖,對於法律也毫無疑義,所以雅各伯要他做出姿態,表明他是循規蹈矩的猶太人。雅各伯要求,就像一個虔誠的以色列人來到耶路撒冷,進入聖殿行取潔禮。
保祿接受了。“於是保祿就把這幾個人帶去;第二天,同他們一起行了取潔禮,以後進了聖殿,呈報取潔的日子何時滿期,何時為他們每人奉獻供物”。為解除誓願、行取潔禮,預備禮儀需要七天,因此,保祿去了聖殿好多次,按照猶太習俗穿戴、行事,每天隨著熙熙攘攘的人流一起進入聖殿,幾天以來沒有被人認出來。
“當七天快完時,從亞細亞來的猶太人見保祿在殿裡,就煽動所有的群眾,向他下手,喊著說:以色列人!請幫忙,這就是到處教訓眾人反對人民、法律和這地方的那個人。他還領了希臘人們進聖殿,褻瀆了這聖地”。這正是他擔心的。來自亞細亞省的猶太人,特別是來自厄弗所的猶太人,保祿在那裡住了三年,他們認識保祿,認出了他,並大聲喊叫,誹謗他、指責他,所說的,就是在猶太人中間經常流傳的反對保祿的批評。
他沒有做過任何指控提到的。但用褻瀆聖殿這樣敏感的話題,足以煽動群眾,那群人當然不會仔細調查指控的真假,就認為指控是真的,沖向保祿。“原來他們以前見過厄弗所人特洛斐摩同他在城裡”,這是保祿的門徒,沒有通過希伯來傳統、皈依基督教的希臘人,“就以為保祿領他進了聖殿”。這是絕對禁止的,保祿也沒有做過,但是誹謗像一陣旋風,有人煽風點火,就會狂風大作、山雨欲來。
怒火在群眾中蔓延,保祿險些被私刑處死。他被帶上法庭,因為整個耶路撒冷都亂了。當時猶太總督不在;一般情況下只他在節日去耶路撒冷,害怕節日發聲暴亂。通常羅馬士兵住在那裡,住在安多尼堡,千夫長也住在那裡,安多尼堡是大黑落德建成的,獻給馬爾谷安多尼,比拉多曾住在這裡,耶穌曾被帶到這裡在比拉多面前受審。
現在是58年,耶穌被處死是在30年。過去了28年。在聖殿和安多尼堡之間,同樣的地方,保祿被捕了。千夫長和士兵制止了群眾,停止了騷亂,看到有人被打,便將他拘捕,帶到安東尼堡的監獄。安東尼堡緊挨著聖殿,通過一些臺階通往聖殿。
當然,常去聖殿的猶太人並沒有去過安多尼堡,認為那裡是不潔的。請留意,控告耶穌的人沒有進入審判庭,為避免染上不潔,因為他們如果踏入那個羅馬人的地方,就意味著會導致不潔,不能慶祝逾越節。然而,羅馬士兵通過那條通道,走到聖殿的入口,控制住局勢,類似的情況往往會惡化,形成暴力事件。
因此,為避免群眾的暴力,保祿被帶走,帶上了那條通往安多尼堡的臺階。“許我向你說句話嗎?他說:你會希臘話?莫非你就是前些日子作亂,帶領四千匕首黨人,往荒野去的那個埃及人嗎?”保祿說,肯定不是。他懂希臘語,千夫長感到驚訝。一般情況下,這些人只懂希伯來語或阿拉美語,因此,聽不懂他們說話,這個人能說流利的希臘語,確實感到驚訝。保祿回答說:“我是猶太人,是塔爾索人,並非無名城市的公民。我求你,准我向百姓講話”。千夫長認為可以。現在比較安全,傳統的猶太人不會踏上臺階,羅馬士兵在兩側,被抓的囚犯在中間,他現在可以對群眾講話。
人們聚集在這裡,臺階下有很多人,保祿利用良好的位置,抓住這次機會,開始講道,他用希伯來語。對千夫長,他講希臘語,對猶太群眾,他講希伯來語。第廿二章記述了他的辯護,這是《宗徒大事錄》的作者第三次,用保祿自己的話,講述他的皈依經歷。
保祿開始講述他的情況,他是傳統的猶太人,生在基裡基雅的塔爾索,在這座城裡長大,在加瑪里耳足前接受教育,接受最嚴格的祖傳法律。人們聽到他用希伯來語說話,都安靜下來,聽他說話。保祿,作為優秀的修辭學家,以友善的姿態開始,回憶他以前的情況:傳統的猶太人、嚴格遵守猶太法律、著名的拉比加瑪里耳的學生等等。隨後,保祿繼續講到與基督的相遇、改變他生命的事件:在去大馬士革的路上,遇見了復活的基督。
遇見了復活的主,對保祿來說,是他最圓滿的宗教經驗。他不是皈依,而是成熟了,成了真正的猶太人,也就是說,他實現了自幼就接受的法律;他意識到,是耶穌讓他實現了。他提到最初的困難,他說:“我回到耶路撒冷,在殿裡祈禱時,就神魂超拔,看見主向我說:趕緊,快快離開耶路撒冷,因為這裡的人,將不接受你為我作的證”。主警告了我,事實上,他們也不接受我的話,保祿繼續對眾猶太人說:主對我說,“你去!因為我要打發你到遠方外邦人那裡去”。他接受了向萬民傳教的使命。“他們聽他說到這句話,便揚聲說:從地上除掉這樣的人,他不該活著!”
這情形曾在28年前發生,人們向比拉多大喊,要除掉耶穌。現在這些人向千夫長大喊除掉保祿。“他們遂喧嘩呐喊,扔下衣服,並向空中揚土。千夫長只得下令將保祿帶進營裡,說是要用鞭子拷問他”。
保祿容許人鞭打他,但當他們舉起鞭子時,保祿對旁邊站著的百夫長說:“一個羅馬人,又沒有被定罪,難道你們就可以鞭打他麼?百夫長聽了,就來到千夫長前報告說:你可怎麼辦?這個人是羅馬人!千夫長就前來問保祿說:告訴我,你是羅馬人嗎?保祿說:是。千夫長回答說:我用一大筆錢才購得這個公民權。保祿說:我卻生來就是”。保祿為自己生來就是羅馬公民感到自豪,作為塔爾索的居民,他有這個特權,因為當時馬爾谷安多尼准許塔爾索的居民自動成為羅馬公民,因此宗徒享有公民權,並利用這個特權,阻止不合法的刑罰。千夫長對這複雜的情況感到害怕,認為把這個犯人送到公議會就可以解決問題。
他逮捕的這個人有點複雜:他是羅馬公民,能說流利的希臘語,是守法的猶太人,能按照傳統說希伯來語。他很有勇氣;千夫長意識到,群眾由於一些奇怪的原因,對他感到憤怒,但這與羅馬法律無關,所以他想讓公議會審判他,所以他把保祿轉交給公議會,公議會在耶路撒冷聖殿的一個大廳裡。被告人要在這裡,接受猶太最高權威的質詢。
保祿立即決定開始辯護:“諸位仁人弟兄!我在天主前,作事為人,全憑純善的良心,直到今天。大司祭阿納尼雅卻命站在旁邊的人打他的嘴。那時,保祿向他說:粉白的牆啊!天主將要打擊你;你坐下審判我,應按照法律,你竟違反法律,下令打我嗎?旁邊站著的人說:你竟敢辱駡天主的大司祭嗎?保祿說:弟兄們!我原不知道他是大司祭,因為經上記載說:不可詛咒你百姓的首長”。保祿並不認識這位權威人物。
阿納尼雅是那個曾審問耶穌的亞納斯的親戚,蓋法是亞納斯的女婿。名字很像,他們是親戚,來自同一個司祭家族。這群撒杜塞人嚴厲地質問保祿,就像他們曾經對待耶穌一樣,他們打祂耳光,只是為了讓祂屈服,保祿反應果斷,用了狡猾的手段。他知道公議會成員中,一多半和他一樣是法利塞人,他想得到這一方的支持,對抗撒杜塞人,而且知道撒杜塞人否認復活,而法利塞人卻接受復活。所以保祿自我介紹說:“諸位仁人弟兄!我是法利塞人,是法利塞人的兒子,我是為了希望死者的復活,現在受審”。“我是為了希望復活,在這裡受審”。他沒有特別指出,他相信耶穌的復活。他肯定相信復活,因為他就是由於宣講死者復活才受審的。法利塞人當然支持他,因為這是他們基本的信念,他們說,這個人無可指責,他完全可以講出他的觀點。甚至提高嗓門,據理力爭:“或者有神靈或天使同他說了話!
撒杜塞人不相信有天使。現在他們又加上一個神學上的爭論,反擊對方。撒杜塞人自然喊出相反的觀點,忘了保祿,兩組人互相指責。宗徒巧妙地離間了公議會。這時,雙方都大聲喧嚷,爭論已經白熱化,很像義大利議會中最慘烈的一幕,不同的議員跳到中間,互相攻擊。千夫長嚇壞了,“爭辯越來越大,千夫長怕保祿被他們撕裂,便命軍隊下來,把保祿從他們中間搶出來,帶到營裡去了”。無奈。公議會的審判無法解決問題。
“次夜,主顯現給保祿說:你放心罷!你怎樣在耶路撒冷為我作證,也該怎樣在羅馬為我作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