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若望默示錄》
Claudio Doglio 神父的視頻及視頻的抄錄
督利奧神父是意大利人
讓我們加深認識聖經 公函
1.《若望默示錄》
導言部份的神視 本人衷心問候各位觀眾。
我們在這次講題,開始一個新系列,集中介紹《默示錄》,又稱為《若望默示錄》, 是《新約》的最後一本書。這書引人入勝,但讀來有點困難, 因其寫作體裁與我們今天所習慣的不同。
若望這本書,是在主後一世紀末寫成,其文學體裁 如今稱為Apocalyptic「默示文學」(或譯:啟示、天啟), 正是《新約》最後一部書的書名。本書的第一個字就是「默示」。 第一個困難是在我們現代語言中, 尤其在記者口中,這個字被用來形容天災和災難性事件。
實際上,希臘文Ἀποκάλυψις 在英文是 Apocalypse,意思是「啟示」,正是這書的英文名稱。 這字由兩個字組成:apó是前置詞,意指消除和排除; 然後calipto是動詞,指隱藏或掩蓋某物。因此,若有人移除覆蓋物, 就是將遮蓋揭開,以展露那曾隱藏其中的內容。所以Apocalypse的意思在中文是:揭示、默示、天啟(尤指艱難時期下)。
經文寫道「耶穌基督的啟示」(1:1)。 這本書要顯示什麼? 通常為回答這個問題,許多人會說「顯示世界末日」。 我們要從一開始就說明,《默示錄》不是講世界末日。 書的標題是「耶穌基督的啟示」,也就是身為基督的耶穌的啟示。
因此,與《新約》其餘各書一樣,這部書也是關於耶穌基督。 它揭示了誰是默西亞耶穌,最重要的是揭示了耶穌在領導世界方面的角色。 若望一開始是默觀復活的基督,也就是默觀復活後、 經歷了死亡和復活奧秘的基督。從祂升天到天上,坐在天父的右邊並且為王統治。 聖保祿曾寫信給格林多人說: 「基督必須為王統治,直到天主把所有的仇敵都制服在祂的腳下。」(格前15:25)
《默示錄》從一開始就顯示了救贖的歷史,從亞當, 甚至從天使的墮落說起,列出了天主憐憫地 干預人類歷史以拯救我們的各個階段。 扭轉局勢的決定性事件,就是耶穌的死亡和復活。 現在是基督統治到來的時候, 因這位復活者已升到天上,坐在天父右邊。祂的統治,沒有盡頭。 主已取得自己的國度,祂已確立了國度,並正在掌權, 儘管世界繼續走歪道。
初代的基督徒團體,特別是 居住在聖若望周圍的基督徒,即位於小亞細亞首都厄弗所附近的地區, 今天是土耳其的西海岸。 當時該區的基督徒面臨嚴重困境,也許有人已想到: 怎麼可能認定基督是掌權的統治者, 而不是羅馬皇帝在統治呢?此外,我們還受到許多其他因素的壓迫: 經濟規律、市場規律……而我們正處於極大的不安和壓迫中。
《默示錄》的誕生是要為人帶來安慰和鼓勵, 對象自然是一個經歷艱苦考驗的信仰團體。這是典型的默示類型文學。 他寫下默示作品,是要把那被掩蓋著的、正在發生的事情顯露出來。 就是說:我們沒有被上主拋棄;世界不是受黑暗勢力的支配; 即使邪惡似乎橫行霸道,但統治與王權仍屬於上主和祂的基督。 因此,若望揭示了基督的主權,以安慰在困難的基督徒, 並鼓勵他們在基督徒信仰的見證中保持一致。
基督徒有各種困難:
首先是羅馬人與他們為敵, 因帝國開始要求眾人順服並崇拜王帝有如崇拜神明。 希臘文化對基督徒也是嚴重問題,因希臘哲學和魔術般的思維方式, 在厄弗所是流行的風俗。
他們還遇到了 該區80年代非常強大的猶太教的攻擊, 因猶太教認為基督徒是異端份子,引起強烈爭議。
基督徒團體內部也有難題,他們因意見不同而分裂: 有的追隨這種思想,有的是另一種思想, 彼此敵對。
在這艱難的情況下,若望所記載的耶穌基督的啟示,即《啟示錄》誕生了。 這作品的第一節就是書的名稱,然後以若望寫給七個教會的書信體裁, 呈現了亞細亞幾處教會團體的樣貌。 當提到Asia「亞細亞」時,是指羅馬的一個省。今天,我們用Asia一詞 表示廣闊的亞洲大陸。在若望時代,亞細亞這區域 有七個城市接受了若望發出的訊息(1:11)。 這並非說只這些城市有基督徒團體, 但《默示錄》中的數字意義不在於量而在於質。
當若望寫「七」時,就意味著全部。 他寫信給這七個教會,意味著寫給這七個教會所象徵的全部教會。 「願恩寵與平安…賜給你們」看似保祿的風格,其實是書信的開頭。 人偕渴望的恩寵與平安,來自三個源頭,即父、子和聖神, 「從那今在、昔在並正在來臨的一位」(1:4)。
天父用時間上這三個細微的差別來呈現自己: 過去、現在,和即將臨到的將來。那不是說「將會是」,卻是:正在來,來臨中。 第二個來源是「祂寶座前的七神」(1:4),這是指聖神 被想像成七種火焰,有七種形式。在禮儀裡,拉丁文稱聖神為Septiform「七形」, 我們也談論聖神的七種恩賜,以表示聖神的整體 及聖神所賜的全部恩典。
第三個來源是「耶穌基督,那忠信的見證者、 死者中首先復活者、地上萬王的元首」(1:5)。 這三個重要的頭銜加在基督身上,說祂是忠信的見證者, 更好說祂是可靠的、保證人和有信用,因祂保證天主啟示和信徒復活都是真確的。 祂是死者復活的第一位,出死入生的第一人, 第一位復活者;祂是復活的保證人, 正因為祂是經歷這過程的第一人, 並成了世界的君王、首領和統治者。 為此,祂可以保證信徒可享有「恩寵與平安」。
接著是一種禮儀式的歡呼:
「祂愛我們,用自己的血解救我們脫離我們的罪, 又使我們成為國度,成為司祭,為事奉祂的父天主。願光榮和權能歸於祂,直到世世代代。阿們!」(1:5-6)
《默示錄》的序幕是一場禮儀聚會。的確,傳達啟示的《默示錄》是一場禮儀。 這書誕生於禮儀,包含對「古代經文」的反省, 並默觀復活的基督如何掌管歷史。 為此,基督徒團體聚集起來,在慶祝禮儀時感受到復活基督的臨在, 並在此時此地有力的行動,信徒因此而努力生活。
在第9節中,作者若望說明了全文的背景。復活的基督向他顯現, 委託他執筆記述;這段也是先知蒙召的典型敘述。
「我若望,就是你們的兄弟,在耶穌內與你們同乎迫害,同享天國王權並一同堅忍。」
若望的意思是說:「我像你們一樣處於困境, 像你們一樣要回應世界的局勢,也像你們一樣努力抗拒。」 《默示錄》是一部抵抗的作品,是一種宗教宣言,呼籲信徒抵抗。
「為了天主的聖言和耶穌的見證,我曾來到一座叫帕特摩的島上。」(1:9)
若望被流放到厄弗所海岸附近的岩石小島上, 他不能與團體聯繫,因他被認定是危險人物。 他在流放期間,與社會隔絕時,得到一次強烈的經驗。 經文說:「有一個主日,我在聖神內聽見…」(1:10)。有些翻譯說「神魂超拔」, 但我不能認同。經文裡沒有談到狂喜或出神。 經文是說「在聖神內」,這是先知經驗的一種深刻狀態, 來自先知讓自己受聖神的引導,深刻地理解生命和歷史的意義。
事情發生在主日,星期日。這是復活日,復活節的日子。 剛好在每週第一天的禮儀中, 「我聽見身後有一個大聲音,如同號角……我轉過身來, 想看看是誰跟我說話。」他轉身就見一位「像人子」的人物(1:10-13)。
要十分注意這有象徵意義的描述:他聽到一些聲音,然後他轉身,轉過頭來,面對面地看見。 這代表了從舊約進入新約的過程。他先是聽到背後傳來一個聲音, 只有一個聲音;然後,轉過身來,也就是改變了方向,意即皈依了, 若望能面對面地看到復活的基督。關於基督模樣的描述,取自古代眾先知的經文, 尤其來自達尼爾和厄則克耳。
你若現在有聖經在手,就能看到經文邊緣 有舊約相關的參考章節。假如你有耐性去查找這些經文, 將會發現這從天而來的人物模樣,是舊有經文的匯集, 用已存的元素組成的拼貼或馬賽克。 若望要說的是,眾先知曾論述的人子和光榮的特徵, 就是他如今所見的那位。
這就是復活的基督。
「有一位好像人子的,身穿及踝長袍,胸束金帶, 頭和頭髮白如羊毛,潔白如雪。」(1:13-14)
你能想像基督是白頭髮的嗎? 若望為何這樣介紹祂?因為在達尼爾書提到那位永恆之父的特徵是白髮, 白髮是榮譽、尊嚴和遠古的頭銜, 也是象徵神性的元素。因此,為呈現耶穌 有永恆之父的特徵,就以默示文學的象徵語言, 在人子的形象顯出神聖特質。 這種文字遊戲是重要的,因可以傳達神學信息。
「祂雙眼像火燄,兩腳好似爐中燒煉的光銅, 聲音有如大水奔騰,右手拿著七顆星, 口中吐出一把鋒利的雙刃刀劍, 面容就像烈日發光。我一看見祂,就仆倒在祂腳前,像死人一樣。」(1:14-17)
受造物面對神聖顯現,其中一個反應是立即軟弱無力。 「祂用右手按在我身上,說:不要害怕!」 這是最初的象徵;復活的基督以團體的首領兼先知的身份 向團體顯示自己,祂將手放在那像死掉的人身上,說: 「不要害怕!我是最先的、最後的,也是永活的。我曾死過,看啊,如今我是活著的, 直到世世代代;我也掌握死亡和陰間的鑰匙!」(1:14-17)
這是主耶穌最清楚的特徵:「我曾死過,如今我是活著的」, 就這樣展示了死而復活的基督形象。如今祂擁有統治權, 也擁有鑰匙,那是死者世界的鑰匙(1:18-19)。祂是老闆, 只有祂能夠打開死者的世界。祂也願意打開它,因此告訴若望,並透過若望告訴信仰團體, 也告訴我們,說:「不要害怕。在宇宙中,總司領是我……你們要記得 我曾在虛弱和死亡的狀態,但也要記得,我已戰勝了死亡, 現在統治宇宙;我擁有克勝死亡的力量。」
所以,「寫下你所見的一切」,然後發送給七個教會」(1:19)。 神視是若望使命的起點。因他擁有復活基督的強烈經驗, 他必須將自己的經驗傳給別人。 「因你見過我,所以寫信給七個教會。」
接下來是有象徵意義的描述, 若望藉此表達基督在世界歷史中如何統治。 復活的基督在直接發言後,繼續向若望顯現, 口授他寫信給厄弗所地區的七個基督徒團體。 《默示錄》第二章和第三章就是這七封信的內容。
我們將在下一集討論這七封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