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加深認識聖經
Claudio Doglio 神父的視頻及視頻的抄錄
督利奧神父是意大利人
讓我們加深認識聖經 聖保祿書信
《雅各伯書》
除了保祿宗徒的書信之外,新約中還有七部著作被命名爲《公函》。之所以這樣稱呼它們,是因爲形容詞「公教的(catholic)」,其意思是具有普世性的。其實,它們與保祿宗徒的書信不一樣,不是寫給某個特定團體的信,而是具有普世性的信,也就是說,是寫給我們所有人的。如今,以教宗制語言,我們可以稱之爲「通諭」。此外,它們被認爲是「公教的」,是因爲所有人都接受它們,公認它們是教會權威文本,也就是說,它們屬於正典,屬於信仰瑰寶,爲此,它們被編入新約中。
總共有七封信,它們是:《雅各伯書》、《伯多祿前書》、《伯多祿後書》、《猶達書》,以及若望的三封書信。我們首先來看《雅各伯書》。首先,必須說,這部著作,確切地說,不具有「信」的特徵,也就是說,不具有用來與遠方朋友聯繫,以便傳遞信息和詢問消息的應用文體的特徵。它主要是講道。
事實上,《雅各伯書》是一部講道文選,幾乎是零碎的片段,是用一種我們不太懂的標準編撰起來的講道文片段,以至于我們無法識別出一個通常的脉絡。作者在開頭簡單地以雅各伯這個名字介紹自己。古傳統一直認爲這個人物是十二宗徒之一。我們知道,有兩個宗徒都叫雅各伯;我們用 「雅各伯」和「次雅各伯」來區分他們。
我們稱年長的雅各伯(雅各伯)爲若望的兄弟,載伯德的兒子。他是第一位殉道的宗徒,死于第一世紀四十年代初黑落德王統治的耶路撒冷。因此,他不可能是這部著作的作者。事實上,次雅各伯被公認爲作者,他被稱爲「主的兄弟」,是生活在耶路撒冷的猶太基督徒團體的領導。他于第一世紀60年代初殉道;對于他被稱爲「主的兄弟」,也許會有一個問題。
在猶太文化中,「兄弟」一詞通常用來表示密切的關係,沒有任何特殊的區分。比如,叔叔和侄子,表兄弟和女婿,媳婦和姐夫……我們用這些詞來說明確切的親屬關係。另外,在當時的猶太語言中,所有這些關係都被稱爲兄弟姐妹、近親、一個大宗族的家庭成員。根據猶太基督徒傳統的信息,我們可以說這個雅各伯是克利奧帕斯(Cleopas)的兒子,克利奧帕斯也叫阿耳斐,他的妻子名叫瑪利亞,確切地說,是瑪利亞克利奧帕斯或瑪利亞雅各伯。克利奧帕斯一定是聖若瑟的兄弟,所以這個雅各伯應該是耶穌的堂兄弟,稱他爲「主的兄弟」只是爲了强調他們親密的家族關係。
然而,我們不能肯定這個雅各伯就是這封書信的作者。我們不要忘記,「James(雅各伯)」這個名字是「Jacob」的變形;它們實則是同一個名字,事實上,在希臘語中,它是「Jákobos」,經由拉丁文變成「Jácopo」,然後我們將它變成「James(雅各伯)」。所以,按文本原旨,作者自稱爲雅各伯(Jacob),寫信給他的12個兒子,即12支派。這是一種濃烈的猶太式寫作風格。有兩次,他提到了耶穌基督,但都是在不重要的段落裏。必須說,該書的整個思想並沒有强烈而典型地基督化。
它所包含的道德教誨,也可能屬於良好的猶太標準,也像是雅各伯留給他的兒子們,即散居的十二支派的精神遺囑。也許,作爲基督徒的作者,將自己想像成一位新族長,寫信給散居在世界各地的新以色列的新十二支派,寫了許多建議和忠告。
此文本包含極少宣告,很多勸告;例如,讓我們看看開頭,在作者介紹了自己之後。「天主及主耶穌基督的僕人雅各伯,祝散居的十二支派安好。」在這之後,立即以勸告開始:「我的弟兄們,幾時你們落在各種試探裏,要認爲是大喜樂,因爲你們應知道:你們的信德受過考驗,才能生出堅忍。」正是從這段經文,聖方濟各得出了他的「完美的喜樂」的訊息。
雅各伯邀請他的弟兄們考慮更大的快樂,圓滿的光榮,通過考驗的時刻。顯然,他是在對正在經歷困難的基督徒團體講話,因此,這是一個勸告,規勸他們要有勇氣,要忍耐、交托,甚至要看到困難處境的價值。「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因爲他既經得起考驗,必能得到主向愛祂的人,所預許的生命之冠。」誘惑被理解爲試探/考驗,是將人的深層意識、意圖、意志展現出來,讓人陷入困難的時刻。
「人受誘惑,(在困難時刻,面臨困難的時候)不可說:『我爲天主所誘惑』,因爲天主不會爲惡事所誘惑,祂也不誘惑人。每個人受誘惑,都是爲自己的私欲所勾引,所餌誘。」(「ἐπιθυμία」 = 「episumia」,聖保祿也用了這個詞——衝動、私欲、本能、欲望。)「然後,私欲懷孕,便産生罪惡;罪惡完成之後,遂生出死亡來。」
作者强調了腐敗的動力,表明在絕大多數情况下,問題出在我們內部,是我們的欲望、想法、狂熱,以及自命不凡,欺騙了我們,導致我們渴望邪惡,乃至行惡事,說惡言。
雅各伯特別强調的是口舌的問題。「誰若自以爲虔誠,却不鉗制自己的唇舌,反而欺騙自己的心,這人的虔誠便是虛假的。」稍後,他又再次强調:「誰若在言語上不犯過失,他便是個完人,也必能控制全身。試看,我們把嚼環放在馬咀裏,就可叫它們順服我們,調動它們的全身。又看,船隻雖然很大,又爲大風所吹動,只用小小的舵,便會隨掌舵者的意思往前轉動;同樣,舌頭雖然是一個小小的肢體,却能誇大。看,小小的火,能燃著廣大的樹林!」它是非常危險的。
我們有相關的諺語,說舌頭沒有骨頭,但它能弄碎骨頭。舌頭比刀劍更能殺人,這裏是指傷害人的言語。我們可以用舌頭來傷害人。雅各伯說,如果我們知道如何控制它,我們就能用這個舵來引導船的其他部分。
在第二章,作者就信德和行爲之間的關係進行了複雜的論述,這是典型的保祿式論述。雅各伯所說的,看似與保祿的相反。我們記得,聖保祿在一些著作中教導說,救恩是因信德而來,不是因行爲而來。憑藉遵行法律的行爲,沒有人能成義。
相反,雅各伯寫道:「我的弟兄們,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德,却沒有行爲,有什麽益處?難道這信德能救他嗎?假設有弟兄或姐妹赤身露體,且缺少日用糧,即使你們中有人給他們說:『你們平安去吧!穿得暖暖的,吃得飽飽的!』却不給他們身體所必需的,有什麽益處呢?信德也是這樣:若沒有行爲,自身便是死的。也許有人說:你有信德,我却有行爲;把你沒有行爲的信德指給我看,我便會借我的行爲,叫你看我的信德。你信只有一個天主嗎!你信得對,連魔鬼也信,且怕得打顫。虛浮的人啊!你願意知道信德沒有行爲是無用的嗎?我們的祖宗亞巴郎,把他的兒子依撒格獻在祭壇上,不是由于行爲而成爲義人的嗎?……正如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同樣信德沒有行爲也是死的。」
這與保祿所說的相反嗎?看起來似乎是,但其實不是。我們需要澄清一些關鍵問題。保祿用「信德」這個詞來指一個人對天主的信靠。這是救贖的基礎。如果我們信服于天主,祂就會救我們;祂會基于我們的信德拯救我們。當雅各伯談到「信德」時,他指的是所有教理和教條。這裏,信德是指真理的理論知識。魔鬼也相信天主的存在,並且怕祂,憎恨祂。在這個意義上,雅各伯說,知道並接受這些理論的東西是不够的。
雅各伯說,魔鬼也相信有天主;而聖保祿絕不會說魔鬼信天主,因爲「信」意味著信靠、捨弃自己、有信心;而魔鬼的態度恰好相反,是拒絕、敵視、反對,因此,是兩個不同的信德概念。
其次,當保祿說到行爲時,他是指遵行法律的行爲,遵行猶太法律的行爲;它們是儀式上的行爲;例如,遵守安息日,實行割損禮,區分潔與不潔的食物。這些禮儀規則對與天主建立良好關係沒有什麽幫助。這些是遵行法律的行爲,並不足以使人得救。另一邊,當雅各伯談到行爲時,他指的是善行。它們是非常不同的東西。他的意思是,只有真理的理論知識是不够的,必須將它們轉化爲生活實踐。知道天主的存在,會成就一個積極而美好的生命。
另一方面,保祿說的是得救贖的原因,原因永遠不可能是人類的行爲;而雅各伯說的是救贖的效果,他說必須有效果。因此,保祿和雅各伯(的觀點)是完全一致的;他們從不同的角度說了兩件事,但本質上是一致的。保祿說,救恩是基于對天主的信靠,人不是靠聲稱做工來獲得救恩的。而雅各申明,對真理的認識必然需要善行作爲實際效果,從而使理論具有生命力。這就是爲什麽雅各伯堅稱要有行爲,但不是作爲得救贖的原因,而是作爲效果;它們是結果,是所産生的效應。
他所有的文字都是勸告性的話語。例如,「你們中間的戰爭是從哪裏來的?爭端是從哪裏來的?豈不是從你們肢體中戰鬥的私欲來的嗎?你們貪戀,若得不到,于是便要凶殺;你們嫉妒,若不能獲得,于是就要爭鬥,起來交戰。你們得不到,是因爲你們不求;你們求而不得,是因爲你們求的不當,想要浪費在你們的淫樂中。淫亂的人啊!你們不知道:與世俗友好,就是與天主爲仇嗎?」我們注意到强烈的說教語氣。
他繼續抨擊,再往後,他說到了富人。顯然,雅各伯是窮人的代表,他看到了社會的不公,以及嚴重的正義問題。
在第五章中,我們看到了一段凶狠的謾駡,就像對地主的批鬥大會一樣:「好!你們富有的人啊,現在哭泣哀號吧!因爲你們的灾難快來到了。你們的財産腐爛了,你們的衣服被蛀蟲吃了,你們的金銀生了銹,這銹要作控告你們的證據,也要像火一樣吞食你們的肉。你們竟爲末日積蓄了財寶!看,工人們收割了你們的莊田,你們却扣留他們的工資,這工資喊冤,收割工人的呼聲,已進入了萬軍上主的耳中。你們在世上奢華宴樂,養肥了你們的心,等待宰殺的日子。你們定了義人的罪,殺害了他,他却沒有抵抗你們。」他們隨心所欲地吃了很多東西,他們已經變胖了,他們將像養肥的動物一樣被宰殺。這是非常强烈的語氣,也體現了早期基督徒的講道風格。
最後一個細節,在接近尾聲時,雅各伯提到了病人,這也是唯一提到給病人傅油的經文。正是從這段宗徒教導,教會立足于自身論及這件聖事。「你們中間有患病的嗎?他該請教會的長老們來;他們該爲他祈禱,因主的名給他傅油:出于信德的祈禱,必救那病人,主必使他起來;並且如果他犯了罪,也必得蒙赦免。」從一個話題到另一個話題,沒有一個統一的脉絡;很明顯,它是一部集勸告、責備和建議的文選,爲使基督徒的生命可以更加真實,並且總是保持一致。
這就是《雅各伯書》的寫作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