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加深認識聖經
Claudio Doglio 神父的視頻及視頻的抄錄
督利奧神父是意大利人
讓我們加深認識聖經 若望福音
5. 撒瑪黎雅婦人
在《若望福音》開頭,神跡之書的部分,顯示了從舊約的制度過渡到耶穌帶來的更新。第二章到第四章特別記載了兩個神跡,都發生在加里肋亞的加納。
在這兩個事件之間,還有一些其他的敘述,在其中,耶穌與不同的人見面,用祂的宣講,提供了制度上的更新。我們已經看到在加納,以酒重立了盟約,看到新的聖殿,而此聖殿正是耶穌的身體,看到耶穌在與尼苛德摩的對話中,顯示出新的法律,強調洗者若翰作為仲介,新郎的朋友,開始引退,給新郎耶穌讓路。要去耶路撒冷參加逾越節筵席的耶穌,決定回到加里肋亞。
在第四章,我們發現一段很長的敘述,簡單地敘述了一次相遇——耶穌與撒瑪黎雅婦人的相遇。在第4節,聖史在這段敘事的開頭,說“祂必須途徑撒瑪黎雅”。從猶太到加里肋亞確實要經過撒瑪黎雅,但這並不是朝聖者通常走的路線,因為撒瑪黎雅人被認為是信仰不純正的民族,是不友好的民族。他們信仰的宗教是混合的,有些部分與猶太教相同——他們保留了梅瑟五書,但他們加入了自己創造的其他元素,這被猶太教視為異端。撒瑪黎雅人被認為是不潔的。
猶太人不經過撒瑪黎雅,因為害怕被打劫,但最重要的是,嚴格守規的猶太人不應經過撒瑪黎雅,因為他可能因為碰到不潔的物品、吃到不潔的食物、接觸不潔的撒瑪黎雅人而受到玷污。所以一般情況下,朝聖者從耶路撒冷下到耶里哥,渡過約但河,在河對岸北上,然後在貝特商再次穿過約但河,再到加里肋亞。
因此,聖史在開頭提到的:“祂必須途徑撒瑪黎雅”,這個說法提出了挑戰。這不符合當時的慣例和風俗,與人們的習慣做法相悖。為什麼耶穌必須經過撒瑪黎雅?因為天主的道路,使祂對以色列的不相往來的人、對宗教不純的社會開放。
這位撒瑪黎雅婦女恰恰代表屬於那種宗教的人,但是,他們信奉的是錯誤的宗教。耶穌也必須與這種人相遇。在這個事件中,並沒有發生什麼特別的事。這不是一次醫治,也許是一次皈依。如果說有對話的話,在這裡也不是強調的重點。這裡發生了變化,但一切都是由於與耶穌的相遇。那位婦女遇見了耶穌,意識到她已經找到了生命的意義,她的生命發生了變化。現在讓我們仔細閱讀這段文字,因為在細節中,聖史隱藏著珍貴的教導。耶穌“到了撒瑪黎雅的一座城,名叫息哈爾,靠近雅各伯給他的兒子若瑟的莊田,在那裡有雅各伯泉。耶穌因行路疲倦,就順便坐在泉旁;那時大約是第六時辰”(中午)。
重要的是要留意“六”這個數字,若望喜歡這個特殊的數字,它表示不完美。“六”是人性的數字,是不圓滿的數字,接近“七”的圓滿。“井”是一個有重要象徵意義的地方。在舊約的傳統中,戀人經常在井邊相會。姻緣很容易在井邊產生,因為年輕女子去打水。
那是少有的能單獨見到姑娘的場合。通常是在清晨或傍晚,一天中不太熱的時候,操持家務的婦女去井裡打水。耶穌累了,行路疲倦,坐在井邊。現在是第六時辰,是一天中最熱的時候,應該沒有人。祂的門徒去了鎮上,準備買了一些食物作午飯。不料想一位婦女來打水。一天中最熱的時候,單獨來打水。
聖史什麼都沒有說。但他讓讀者明白,那位婦女在不尋常的時間去井邊,她並不是要去見什麼人。她不想見到村裡的人。很明顯,她想隱瞞什麼事,或者不想與人交往。撒瑪黎雅婦人帶著水罐來打水,但是耶穌正坐在井邊,她無法打水。井是地上的一個洞,深入地下,可以從地底深處取水。
這是生命的象徵,象徵著來自深處的原始生命。這是出生、深化、內在的母性象徵。雅各伯泉,在若望宗徒時代的猶太教的說法中,是律法的象徵,是生命的源頭,也是產生生命的神聖教導的源頭。坐在井邊的耶穌,代替了法律的位置,那位婦女要打水,必須經過祂。祂主動對那位婦人說“請給我點水喝”。
她的反應有些粗魯。在某種程度上,她覺得被冒犯了。她從口音中認出祂是猶太人。她看到這是個男人,然後然後她像吵架一樣回應說:“你是個男人,也是猶太人,你看不起我這個女人,你看不起我們撒瑪黎雅人。現在你需要,你就向我要水”。奇怪的地方就是,一個猶太人,從宗教的角度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卻向撒瑪黎雅婦女要水喝。這是不正常的,提出這種要求的人,確實有點奇怪。這位婦女的反應是驚奇,甚至是責備。然而,耶穌卻增加了談話的深度。是祂在要水喝,卻馬上揭示出,他自己能給這位婦女水喝。“若是你知道天主的恩賜,並知道向你說:給我水喝的人是誰,你或許早來求他,而他也早賜給了你活水”。耶穌以禮貌又有神學深度的方式回應。祂首先說,你不知道我是誰。如果你知道,你就會向我要水,因為我有一種水,可以使你得到永生。婦人的反應幾乎是在諷刺祂:你以為你是誰?“難道你比我們的祖先雅各伯還大嗎?他留給了我們這口井,他和他的子孫以及他的牲畜,都曾喝過這井裡的水”。
據說當年雅各伯掘這口井時,水噴湧而出,並且長期湧流,所以羊群可以安靜地喝水。耶穌更偉大嗎?祂沒有取水的工具,沒有罐子,沒有水杯。祂怎麼能汲到水呢?耶穌的回應是接受挑戰,但增加的談話的深度:“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但誰若喝了我賜予他的水,他將永遠不渴”。這是真正解除飢渴,滿足了每個人的願望。
這是天主的恩賜。他說的是什麼?聖神;聖神是天主的恩賜。如果這位婦女知道,她會向祂請求,因為聖神,活水,就是耶穌要給的水。現在,這是一個許諾:解除飢渴的水。這位婦人不明白耶穌的神學道理。她繼續從實際出發,從物質的角度考慮水。她感覺到,這個奇怪的人可能有一些能力。如果祂真有解渴的水,便會有所收穫。她就不需要每天來回打水了。
她向耶穌要求:“請給我這水吧”。耶穌轉向一個非常奇怪的話題:“去,叫你的丈夫,再回來這裡”。這位婦人覺得她的身世暴露了。她與一個陌生人談話,從水開始。現在,她被問到個人生活。她必須承認她沒有丈夫。而耶穌平靜地繼續揭示她的生活,或者說向她表明祂瞭解她,知道她的錯誤:“你說:我沒有丈夫,正對。因為你曾有過五個丈夫,而你現在所有的,也不是你的丈夫”。
六個。再一次回歸“五”的象徵意義。這位撒瑪黎雅婦人,婚姻複雜又不穩定,但她代表的是撒瑪黎雅人,代表人性,代表錯誤的宗教,有多個偶像,敬拜許多神。丈夫的形象使人聯想到,天主是祂百姓的夫君。六接近七。耶穌是第七個,天主與以色列婚姻的圓滿。
井邊的真正新郎,約定了婚姻,在這裡,基督與人類新的婚姻關係正在形成。這位有罪的婦人,人類錯誤宗教的形象,被基督糾正,被基督拯救。婦人很驚訝,因著她人性的脆弱被打動,深化了宗教話題:“先生,我看你是位先知”,請告訴我,我們應該在什麼地方朝拜天主?“我們的祖先一向在這座山上朝拜天主,你們卻說:應該朝拜的地方說耶路撒冷”。你知道,請告訴我在哪裡朝拜?
耶穌用聖三的本性,精彩地回答:“以心神以真理朝拜父”。很多時候,對這句話的解釋是錯誤的。聖神不是與物質相對的,因此並不是說不需要有形的敬禮、只與個人的良心有關。同樣,“真理”也不是指不虛偽、不一致。“心神”就是聖神,“真理”就是耶穌本人。
在若望的說法中,“真理”對應的是“啟示”。耶穌是真理,因為祂是天父的啟示者。因此,天父希望、也必須在耶穌所賜的聖神中被朝拜,因為耶穌是真理。天父尋找這樣的朝拜者。而這位婦女打開了這個主題。與撒瑪黎雅婦人相遇事件的中心,就是朝拜的地方。在哪裡可以朝拜天主?耶穌說“既不在這座山,也不在聖殿,乃是在我賜的聖神內,我就是啟示”。這超越了與自然、與山有關的朝拜,超越了與宗教架構、與聖殿有關的敬禮。基督徒是在聖神內朝拜,聖神是耶穌基督的恩賜,祂使我們成為天父的子女,與天父結合共融。
這就是基督給這位信奉錯誤宗教的婦女帶來的更新。她拋棄了水罐,跑到城裡去叫人。一個重要的細節:她拋下了那個用來汲水的器皿。什麼也沒有做,她沒有打水,沒有給別人水,沒有從耶穌那裡得到物質的水。他們彼此交談,但在她身上發生了變化。這位婦女經常在四下無人的時候打水,為的是不與任何人會面,現在去叫城裡的人,召集他們來見耶穌。她說:“有一個人說出了我所做的一切”。很可能城裡的人都知道她做過什麼。他們一定也跟她說過。她避免與人們見面,正是為了不因她做的事受到責備或羞辱。
在耶穌身上,她發現了這樣的人,即使知道自己的錯誤,也給她提供了更新的可能。於是她成了一個傳福音的人。自從與耶穌相遇,她的生活發生了改變。她聚集同胞,使他們也能遇到耶穌。撒瑪黎雅人急忙去見耶穌。
與此同時,門徒回來了,開始了另一次相遇。門徒們買了些吃的東西,他們叫耶穌吃飯,耶穌開始了一段奇怪講道:“我已有食物吃,那是你們所不知道的”。門徒們的推理很普通,就像撒瑪黎雅婦人一樣,認為一定有人給祂送了吃的東西。耶穌從物質的東西出發,提高了談話的層次。
耶穌總是用象徵,展示一個更高的、神學性的道理。“我的食物,就是承行派遣我來者的旨意……舉起你們的眼,細看田地,莊稼已經發白,可以收割了”。祂的手指向田地。我們必須想象,撒瑪黎雅人正湧過來,耶穌指著湧過來的撒瑪黎雅人,說已經成熟可以收割了。
這時,祂指出:“我辛勤勞作,你們必須繼續我的工作。我勞作,播種,好有收穫。你們,我的門徒,被派遣去收穫我勞苦的果實”。記得一開始提到,耶穌累了,坐在井邊。耶穌疲倦了,坐下,這個態度代表祂的苦難。耶穌將在第六時辰,再次坐在比拉多的審判庭裡,那時祂被人以一種輕蔑的方式稱為猶太人的君王。耶穌疲倦,是祂的生命和傳教工作,是祂的苦難和死亡。
疲倦帶來收穫,門徒隨後要收穫果實。《宗徒大事錄》講到,首先是七人中的斐理伯,然後是伯多祿和若望,下到撒瑪黎雅,許多撒瑪黎雅人接受了福音。耶穌什麼時候經過撒瑪黎雅?斐理伯、伯多祿和若望在這個地區傳教時,許多基督徒被描繪為撒瑪黎雅婦人,以前是四散的崇拜偶像的人,都跟隨耶穌,承認祂是真理,並從祂那裡領受了聖神,使他們與天父進入完全的共融,使他們真正以心神、以真理朝拜父。
旅程在加里肋亞結束,同樣是在加納。旅程結束了。一切從加里肋亞的加納開始,耶穌回來了,在那裡行了第二個神跡,治愈了一個人,他沒有死,而是活了。第一部分結束了,開始了第二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