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加深認識聖經
Claudio Doglio 神父的視頻及視頻的抄錄
督利奧神父是意大利人
讓我們加深認識聖經 若望福音
11. 晚餐廳裡的講道
“在逾越節慶日前,耶穌知道祂離開此世歸父的時辰已到,祂既然愛了世上屬於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隨著第十三章,聖史若望的敘述到了“時辰”,即期待已久的時刻。完成的時刻已經到來。耶穌完成了拯救工程,祂因著愛來到世上,現在祂要實現這個計劃。
聖史知道耶穌意識到時刻已到,並著重強調這一點。“耶穌因知道父把一切已交在祂手裡,也知道自己是從天主來的,又要往天主那裡去。就從席間起來,脫下外衣,拿起一條毛巾束在腰間,然後把水倒在盆裡,開始洗門徒的腳”。
隨著洗腳,開始第13-16章的記述,其中包括最後的晚餐——這是告別,是重要的事,若望記述耶穌的臨別贈言,對團體的要求,重要的任務。若望沒有記載建立聖體聖事。
沒有提到晚餐中的餅和酒,沒有提到我們成聖體時的經文。但他在增餅的神跡那裡,幾乎用整個第六章,都在講論聖體聖事,並且用了耶穌當晚在晚餐中說的話,建立聖體聖血的聖事,若望詳細敘述這端教理,並放在第六章。現在在晚餐時,他記載了其他聖史忽略的事。
洗腳禮有其意義,並指向聖體聖事。在某種程度上,使人聯想到聖體聖事的意義,就是完全犧牲自己,代表耶穌降生成人的奧跡和拯救工程。祂從席間起來,脫去外衣,脫去自己的神性,伏在地上,伏在門徒腳下。像僕人一樣拿起毛巾,開始為門徒洗腳。
伯多祿不明白其中的意義,他的反應是,不願意讓老師給他洗腳。但耶穌表示,他必須接受。“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份了”。耶穌做的不僅僅是外在行為,背後有象徵意義。提示洗禮的水,有巴斯卦與犧牲的意義,耶穌的愛洗淨門徒的罪。如果你不讓耶穌洗你,你就與祂無份。需要接受祂的愛,接受令人敬畏的天主,俯身到我們腳前,洗淨我們的無能,洗淨我們有限的人性、我們的污穢。這就即將來臨的事情的意義。偉大的愛,讓我們潔淨。
這個姿態讓門徒無言以對,之後,耶穌穿上外衣,坐下,開始解釋。我們又一次發現慣常的做法:先是標記,然後是解釋。行動伴隨著講道,解釋其意義。“你們明白我給你們所做的嗎?你們稱我為師傅、主子,說得正對:我原來就是。若我為主子、為師傅的,給你們洗腳,你們也該彼此洗腳。我給你們立了榜樣,叫你們也照我給你們所做的去做”。
這些話與對觀福音記載的建立聖體聖事的最後一句話非常相似。“你們要這樣做,來紀念我”。我是榜樣,是模範,是原型,你們也要繼續這樣做。耶穌不只是立榜樣。祂是愛的源頭。不是簡單地演示一下,然後讓我們獨自面對自己的軟弱。祂愛的行為有效地觸及我們的生命,使我們也像祂那樣做。這一點非常重要。
耶穌的工作不只是樹立一個可供效仿的榜樣,而是恩寵的力量,讓門徒也能這樣做。在這非常緊張的時刻,耶穌透露,其中一個門徒要出賣祂。
在若望福音中,猶達斯被描寫得特別陰險。他被描寫成小偷、常中飽私囊的保管錢囊的人、偽君子,他在伯達尼建議賣掉香液,把錢施捨窮人,不是因為他關心窮人,而是因為他想中飽私囊。撒殫已經把出賣耶穌的計劃放在猶達斯心裡。耶穌知道,並告訴這個門徒趕快去做他要做的事。猶達斯看到了耶穌的這種態度。送給他一片餅,用朋友的態度警醒他。他接過那片餅,撒殫進入了他的心。我們說:鬼迷心竅(義大利語“每根頭髮都有一個魔鬼”)。在這時這位門徒對耶穌也產生了憤怒。一般都用“叛徒”、“背叛”指猶達斯和他的行為。如果忠實地讀希臘原文,我們應該用“交付”這一動詞。猶達斯是交付者。在拉丁文中,動詞“tradeere”不表示出賣。類似的讀音會誤導我們,但這裡的類似是錯誤的。在拉丁文中,叛徒是“proditor”。背叛是“prodere”。而這裡卻用了“tradeere”這個詞,對應的希臘詞是“paradidomi”。在英語中用的是:to deliver(交付)。從動詞“tradeere”衍生出來的,比如英語中的“trade”一詞,與背叛無關,指商業上的交易。因此,猶達斯所做的,就是把耶穌交到敵人手裡。
猶達斯也不一定是背叛。關於這個致命的角色,人們說了很多壞話。耶穌沒有藏在一個難以找到的地方。如果祂想隱藏,就藏起來了。此刻,祂去了耶路撒冷,在城裡,眾目睽睽之下,隨時都可以逮捕祂。祂無法自衛,沒有武器。祂每天都在公共的地方。所以,不需要叛徒發現秘密的藏身之處,也不需要像追捕藏匿的逃犯一樣。猶達斯的作用可有可無。他促成了逮捕耶穌一事。這件事肯定會發生。
問題是,這個人不認同耶穌的風格。他反對耶穌的行事方式。他不是不相信祂。他深信耶穌是默西亞。令他困擾的是,祂進展太慢了,需要大力推進,成就大事業。所以他想強迫耶穌改變祂的風格。把耶穌交到公議會,讓祂完全展示自己是誰,使歡迎祂的人都明白,最後建立默西亞的神聖王國。猶達斯本來希望事情按照他的想法發展。猶達斯錯了。他的嚴重錯誤是與基督對立的態度,並不是順服地跟隨基督。他想強迫祂。
耶穌表明祂知道猶達斯的想法、他的態度,儘管如此,祂仍然愛他,並把代表友誼的餅遞給他,面對這個情況,猶達斯生氣了。他憤怒地起來,摔門而去。“隨著那片餅,撒殫進入了他的心……猶達斯一吃了那片餅,就出去了。那時,正是黑夜。”這是若望寫的最悲慘的話,看似平淡無奇。那時正是黑夜,夜晚。猶達斯自己就是黑夜。
這是黑暗與光明的較量。一個人親身遇到了光明,卻仍然讓自己處於黑暗的籠罩之下。那個門徒出去了,那時正是黑夜,門徒猶達斯,把自己和主人對立起來,一個不學習的門徒,卻想方設法讓老師按他的意思做。猶達斯離開後,耶穌說,現在已經完成了。我們正在此刻。陰謀開始運轉,即將實施,再過片刻,士兵就會來抓捕我,一切都會按計劃發生。
現在是光榮時刻,一切將在此刻發生,耶穌對門徒們講話,恨不得把心掏出來。若望在隨後的五章中,收集了耶穌大量的教導。我們正處在耶穌默西亞教導的中心。有託付,有愛的偉大誡命。
這就是耶穌的新盟約。我給你留下的,就是我的誡命。希臘語用的是“Ἐντολὴν”,直譯為“提議”更好。因為愛不是命令。耶穌是在提議。祂讓門徒們有愛的能力,把愛放在他們心裡:“我給你們愛的能力,正如天主愛了你們”,我要為你們預備地方。祂反覆用回歸天父的形象解釋,祂的死亡是回歸的過程。
耶穌的受難故事是開拓性的。祂開闢了通向天主的道路,讓每個人都有能實現自己的存在。“我去的地方,你們知道去那裡的路”。門徒們說,不,我們不知道你往哪裡去,怎麼知道那條路呢?“我是道路、真理、生命。”
這是另一個著名的、重要的神學主題,耶穌以此說明祂的神性:“我是道路、真理、生命”。祂曾說過“我是門”,與道路有聯繫。必須經過我才能到那裡。“我就是生命”。在瑪爾大兄弟的墳前,祂告訴瑪爾大:“我就是復活及生命”。現在又加上“真理”,並把三個詞:道路、真理和生命結合在一起,表達祂的神聖位格。“我是道路,是方法,我是方法,是到達天主的途徑。我就是啟示。“真理”在若望福音中是啟示的意思,即不隱藏。耶穌是天主的啟示。祂在生活中,用祂所言、所行,啟示了天主。祂是生命。祂是終向。
目標是:獲得豐富的生命。耶穌就是生命,是獲得生命的途徑。祂啟示了生命,祂本人就是生命。“你們知道這路,因為我就是道路。你們被召叫要通過我找到生命”。門徒們在臨別贈言中提的問題,暴露了他們的限度,他們無法理解。伯多祿口頭上說,無論去哪裡,都願意跟隨。耶穌告訴他,你以後要跟隨我。我去的地方,你現在不能去。“你不能去”,非常重要。現在耶穌是去父那裡。伯多祿和任何人都不能憑自己的能力跟隨祂。但以後會跟隨祂。
在臨別贈言中,重要的宣告“Παράκλητος”—應許護慰者。聖神是若望經常提到的主題。對應的拉丁語是“advocatus”,意思是辯護人。辯護人就是護慰者。與我站在一起,站在我這一邊的意思。祂是安慰者,不離我左右、為我的利益辯護。聖神,真理之神。是天父因耶穌之名派遣來的“護慰者”,繼續耶穌的工作。一些重要的行動是歸於聖神的。“祂要使你們想起,我對你們說的一切,祂必要教導你們一切,祂要帶領你們走向真理,祂將為我作證,要遭到世界的反對,祂將對你們宣佈即將來臨的一切”。這是耶穌的囑託,聖神的工作。聖神,天主第三位,要在門徒的歷史中、在教會的歷史中,繼續門徒的行動、繼續耶穌的工作。最重要的是留在耶穌內。
隨後深入講解了葡萄樹和枝條的比喻,敦促基督徒團體要與耶穌聯合在一起,結出果實。最後一章,即第十七章,結束了總共五章的晚餐敘述,其中包含了精彩的“大司祭的祈禱”,耶穌說要奉獻自己,使門徒們能完全合而為一,使合一日臻完美,成為一體,與天主的人合一。
正如天父與耶穌合一,祂的朋友也要在這神聖的親密關係聯合為一,完全的合一。耶穌為別人祝聖祂自己,為使別人也因真理而被祝聖。祂就是真理。在祂內被祝聖,以參與天主性的生命,祂是唯一的真神。這裡,達到了宣講的頂峰。
晚餐以後,耶穌和門徒一起出去,迎接我們通常所說的光榮的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