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加深認識聖經
Claudio Doglio 神父的視頻及視頻的抄錄
督利奧神父是意大利人
讓我們加深認識聖經 若望福音
rVm2UDC6BXY
12. 十字架上的光榮
若望福音記載的受難始末與對觀福音的不同。實際上肯定敘述的是同一件事,但第四部福音敘述耶穌死亡的方式有些不同。從象徵性的角度看,若望想把重點(偏重一些)放在這些事件上,寫下耶穌的光榮。十字架是天主臨在的有力而有效的啟示。人們藉此認識耶穌是誰,彰顯了聖父、聖子和聖神對人類的大愛,開創了新的歷史。
為此,第十八章和第十九章,若望記載的受難始末,背景是非常寧靜的。他沒有呈現一系列悲慘的、痛苦的事件,而是描繪了明亮的圖像,揭示了發生的這一切事的意義。若望記載的完整的受難始末,可以分為五大部分。其中每一部份發生在一個特定的地點。通過地點的改變,我們看到場景的變化。
第一個場景發生的地點是在花園裡,第五個和最後一個也是在花園裡。只有若望說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地方,有一個花園,花園裡有一個新墓穴,耶穌的屍體就安放在那裡。在故事的開始,耶穌的被捕發生在花園裡。“園子”這個詞很重要,請記住,受難始末的記述,從這裡開始,在這裡結束。首尾呼應。
我一直提“花園”這個詞,說明它有重要的意義,其實整個受難事件都囊括在花園這個象徵中,你知道這個象徵指的是什麼。標記就是看到這一件事,讓人想起另一件事。若望福音的讀者瞭解聖經,知道“花園”使人想起最初的花園:伊甸園。這裡發生的事情,把人帶到創世之初的狀況。
因此,第一個場景,耶穌被捕,發生在一個花園裡;第五個場景,埋葬,發生在一個花園裡。第二個場景是在蓋法的宮殿裡,蓋法的岳父大司祭亞納斯審問耶穌。這樣,若望記述了對觀福音省略的情節:一個不再掌權的人,還在主持審判。老亞納斯實際上在負責所有的事。大司祭蓋法只是這個老人手中的木偶。在這一切的中心,是比拉多的審判庭。這是主要的場景,真正的、恰當的過程是在羅馬總督面前。第四個場景是在髑髏地,與耶穌被釘十字架和死亡有關的場景。
總之,記述可以分為五個部分:在園子裡被捕、在亞納斯那裡受審、在彼拉多的審判庭、死在哥耳哥達、埋葬在園子裡。從文學角度看,這五個場景完美地組織在一起。
我們從第一部分開始。第一個場景從一個園子裡以被捕開始。若望與對觀福音不同,沒有提到耶穌的祈禱,也沒有提耶穌在革責瑪尼經歷的痛苦。只呈現了光明與黑暗的較量。猶達斯消失在黑夜裡,又重新出現,把耶穌交出去。有兩組對立的人:耶穌和門徒們——猶達斯和那些與他在一起的人。耶穌知道要發生什麼,問他們說:“你們找誰?”這是聖史記載的受難始末中耶穌說的第一句話。我們記得,耶穌在若望福音中說的第一句話,是對最初跟隨祂的那兩個人說的:“你們找什麼?”有意地把這兩者聯繫在一起。
現在,在福音的結尾,又提出了同樣的問題:“你們找誰?”他們回答說:“納匝肋人耶穌”。祂對他們說:“我就是”。耶穌的回答有深層的意義,祂再一次用天主的名“我是”指稱自己。以至於“祂一對他們說’我是’,,他們便倒退跌在地上”。之後,耶穌又問了同樣的問題。他們給了同樣的回答。耶穌又說:“我已給你們說了我就是”。這樣的回應值得注意:敵人後退、跌倒。
聖詠說,我呼喚你的聖名,那攻擊我的人就退後跌到。這是一個神學性的敘述。在一開始,就實現了。在耶穌啟示的光榮神性面前,敵人退卻了,倒下了。是他們失敗了,無力對抗光明。這是神學上的場景,然後是敘述事實:“我已給你們說了,我就是。你們既然找我,就讓這些人去吧!”他們就下手,逮捕了祂。伯多祿拿出劍,試圖決鬥。他甚至已經砍掉了一個僕人的耳朵,若望指明那個僕人的名字是瑪耳曷。伯多祿是在跟隨耶穌,但沒有按照耶穌的風格行事。他不接受耶穌的思想和行事方式。多少有點像猶達斯,他用自己的方式思考。希望老師改變主意。
他們把耶穌捆起來,帶到亞納斯那裡,這個老人在耶路撒冷手握實權。這是初步的審訊。他想知道耶穌的情況,以便決定如何處置。之後,他將告訴掌權的蓋法該怎麼做。這段情節的敘述,在隨後幾個段落中逐漸展開,幾條線索最後趨向一個中心。
在一開始,我們看到展開了序幕。耶穌被帶到亞納斯那裡。有兩位門徒跟著祂,伯多祿和另外一位。大司祭認識另一位門徒,他可以進去,伯多祿要留在外面。另一位門徒對看門的人說了一聲,讓伯多祿也進了庭院。這個細節很重要,因為另一位門徒很有可能就是若望本人,這位聖史,這個細節披露他是耶路撒冷的重要人物,大司祭也認識他。由於這個原因,他可以順利地進去,並要求讓不認識的伯多祿也進去,否則他只能留在外面。
現在,我們看到伯多祿因為天冷,烤火取暖。他們點了火,伯多祿和僕人們一起烤火。這事發生在外面。同樣,在最後,伯多祿在那裡感覺暖和了,就回來了。天很冷。就是當時的外在環境,伯多祿冷的時候,否認了耶穌。這是悲劇的時刻。這是伯多祿真正背叛了耶穌,他否認認識耶穌。
他們問他是否是那人的門徒,他回答說:“我不是”。我們留意這裡的不同。他們問耶穌時,祂回答:“我是”。他們問伯多祿時,他回答:“我不是”。“不是”就是否認“存在”、拒絕光明、拒絕啟示。為此,伯多祿感到冷,烤火。這些都是若望福音中的真實細節,具有明顯的神學意義。就在這個門徒拒絕做門徒的時候,審訊正在進行。
亞納斯開始詢問耶穌的教導。耶穌回答。一個差役打祂。耶穌回應。亞納斯把耶穌綁起來,送到蓋法那裡。我們注意到平行和對稱的結構。中心是打了一個耳光。這是若望記述的少數痛苦事件之一。這是一個強烈的象徵性事件。大司祭的僕人打了耶穌一個耳光,中心是耶穌被輕視、被定罪。這一耳光的象徵意義,在耶穌的話那裡:“你為什麼問我?你問那些聽我的人,我給他們講了什麼?他們知道我所說的”。“在暗地裡我沒有說過什麼,我向來公開地對世人講話。你為什麼問我?”
這裡的另一個情節說,他們也同時在外面質問門徒。他們問伯多祿。伯多祿知道耶穌說過什麼。但他否認了。誰打了耶穌?在裡面,是亞納斯的僕人,他用手打了耶穌。在外面,是門徒,因為他實際上否認知道耶穌所宣講的。“我若說得不對,你指證哪裡不對;若對,你為什麼打我?”
有趣的是,耶穌並沒有轉過另一邊臉頰,或者如果他們再給祂一個耳光,祂就接受,但並不是被動地、默默地承受。祂沒有以暴易暴,而是用沉著的智慧回應,讓打祂的人看清自己的責任。“你為什麼打我?若我說錯了,你指出哪裡錯了。若我說得對,你為什麼打我?”這句話有更深層的含義,因為這句話是對那群拒絕耶穌的猶太人說的。
聖史總結說,如果耶穌的啟示是錯的,你指出祂錯在哪裡。反過來,如果這與聖經和天主的啟示是一致的,你為什麼不接受呢?門徒和祂的反對者都可以不接受耶穌的啟示。不接受耶穌的啟示,便是打祂。轉換到另一個場景。沒有記載在蓋法那裡的情況,因為亞納斯已經決定要處死祂,所以大司祭下令,把祂帶到比拉多那裡。
受難始末的第三個場景是在比拉多的總督府。這段敘述豐富而詳細,比對觀福音的敘述要詳細得多。這裡也是精心設計的文學結構。連續記載了七個內外交替的場景。我們可以這樣劃分這七幅畫面:前面三幅,然後是中心,後面三幅。第一部分是比拉多和猶太人在外面、比拉多和耶穌在裡面、然後比拉多在外面對猶太人說話,然後中心是耶穌戴茨冠。這非常重要。這裡是核心。我們說過,受難始末分為五個場景。
我們正在講最中心場景,這一場景的中心是戴茨冠。戴上荊棘編成的王冠,披上紫紅袍,稱祂為猶太人的君王。士兵們有意嘲諷祂,然而這卻是事實。祂確實是猶太人的君王。為此,若望單獨列出這一幕,放在中心位置。前邊是鞭打,然後聚焦於用君王的裝束戲弄祂,但諷刺的是,這正宣示了真理。另一邊,我們又看到了外部的場景-比拉多與猶太人;內部的場景是比拉多與耶穌,最後一個外部場景—定罪。
這個時刻很重要,這是比拉多與耶穌對話的時刻。主題是王權。“你就是君王了?”他們控告你是猶太人的君王。這話是由你自己說的,還是別人論我而對你說的?別人說的,我也不清楚......你到底是不是君王呢?按照若望的風格,再次用神學的語言,耶穌說:“我是君王,我為此而生,也為此而來到世界上,為給真理作證”。
耶穌的王權就是為真理作見證。比拉多,信奉實用主義的羅馬人,一聽到這樣的理論,扔下一句:“什麼是真理”,不等祂回答,就離開了。如果他等一下,可能耶穌會告訴他:我就是真理,就像晚餐時祂對門徒們說的:“我就是真理”。真理不是一個想法,不是一個說法,不是哲學體系,而是一個人。耶穌是真理,是天主的全部啟示。祂是君王,正是由於這個原因。祂來到世界上,要使人認識天主。
比拉多意識到耶穌不是危險人物,想釋放祂。比拉多讓人鞭打祂,只是為了迎合控告祂的人。之後,他把祂領出來:“看,這個人”。比拉多本想說:看這個可憐的人,你們害怕這樣的人嗎?但若望反而肯定,比拉多是在展示真正的人。“看,這個人。”祂是真正按照天主的計劃實現人性的人。但當局卻指責說,祂稱自己天主子。比拉多面對這樣的說法,害怕了。
他又進去和耶穌談話。“你到底是從哪裡來的?”這是一個基本問題。耶穌從哪裡來?加納的水從哪裡來?耶穌奉獻的酒從哪裡來?給撒瑪黎雅婦人喝的水從哪裡來?讓人吃飽的餅從哪裡來?耶穌從哪裡來?耶穌沒有回答。比拉多有點生氣:“你對我也不說話嗎?你不知道我有權柄釋放你,也有權柄把你釘在十字架上嗎?”耶穌告訴他:“若不是由上賜給你,你對我什麼權柄也沒有”。你代表皇帝,你可以下令,因為皇帝給了你下命令的權力。但最重要的是,這意味著你在完成某件事情,因為天主、那位真正命令你的,讓你這樣做。否則,你什麼權力也沒有。
比拉多心裡很願意釋放祂,但也很害怕。他怕影響他的前途。使他下定決心的是,猶太人對他喊叫說:“你如果釋放這人,你就不是凱撒的朋友”。你是誰的朋友?比拉多必須做出選擇。他想做凱撒的朋友。因此,他就不能做耶穌的朋友。他決定把祂交給他們。他們把祂帶出去,讓祂坐在寶座上,嘲笑祂,讓祂坐在石頭充當的寶座上,展示給眾人,說:“看,你們的君王”。他們大喊,大司祭大喊說:“除了凱撒,我們沒有君王。”
這是叛教。以色列的宗教當局應該以天主為唯一的君王,現在卻承認羅馬皇帝為唯一的君王。他們全盤皆輸。這是褻聖。第六時辰。是耶穌累了、坐在井邊與撒瑪黎雅婦人談話的時刻。這是一個悲慘的時刻,比拉多把祂交到猶太人的手中。現在他們把祂帶走,要把祂釘在十字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