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加深認識聖經
Claudio Doglio 神父的視頻及視頻的抄錄
督利奧神父是意大利人
讓我們加深認識聖經 若望福音
14. 與復活的主相遇
“在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地方,有一個園子,在那園子裡有一座新墳墓,還沒有安葬過人。”根據若望的記載,受難始末在一個園子裡結束,正如耶穌在園子裡被交付。阿黎瑪特雅人若瑟,耶穌的門徒,因為害怕猶太人,沒有公開;還有夜裡拜訪耶穌的尼苛德摩,他也害怕,現在公開了。他們大膽地邁了一步。他們請求領取耶穌的遺體。他們把耶穌的屍體從十字架上取下來,以免被葬於亂墳崗,否則可能無法找到祂的墳墓,或者不能保全祂的遺體。這兩個人有勇氣挺身而出,為耶穌安排相對體面的安葬。
尼苛德摩還帶了大量的沒藥和沉香,這種葬禮相當於皇室的規格。用大量的香液傅抹耶穌的遺體,然後安放在新墳墓裡。這是一座特殊的墳墓,還沒有安葬過人。耶穌是第一個,是開創新世界的人。
緊接著發生的事,也是在這個園子裡,關於這座新墳墓。這裡沒有提到安息日,和前夕,預備日。前夕,希臘語指星期五,耶穌死亡、埋葬的日子。在那個安息日,是逾越節,一個大節日,一切都停止了。絕對禁止任何工作,甚至嚴格限定行走的距離。只能到一周的第一天早上,他們才可以活動。在這個場景中,若望只提到一位婦女,就是瑪利亞瑪達肋納,清晨天還很黑,她就到了墳墓那裡。
留意這裡的對比。如果是早晨,就表示天已經亮了,但又說“天還黑”,如果天還黑,就還是黑夜......還不是“早晨”。這是若望以象徵性的目的,呈現的許多關於時間、關於氣候狀況的細節之一。客觀意義上的旭日已經來到,但瑪利亞瑪達肋納的內心、思想和靈魂,仍然處於黑暗,她來到墓地,僅僅是為哭泣、為紀念死者,而不是期待復活的新生。
看到墳墓打開了、屍體不見了,她很驚訝。她可以想象到復活,但不抱什麼希望,甚至想都沒有想。她仍然以人的、世俗的方式思考。找不到屍體,她立即斷定有人把祂帶走了,她認為是敵人帶走了,也不知道把祂放在哪裡了。她驚慌失措地跑到門徒那裡,提醒他們:“有人從墳墓中把主搬走了,我們不知道他們把祂放在哪裡了。”
這裡用了複數:“我們不知道”,這讓我們認為她不是獨自一人,還有其他婦女,事實上對觀福音講到,復活的早晨,一群婦女去了墳墓那裡。若望只選擇了一個人物,因為他要強調她作為新人類的象徵性作用。若望福音沒有給我們提供關於瑪利亞瑪達肋納的任何資料。其他福音也沒有說她是一個罪人。這是錯誤地解讀了對觀福音敘述的不同人物。
這裡只是說,她是以門徒的形象出現的,是愛耶穌的門徒,尋找和並找到了耶穌。她在一周的第一天,在園子裡遇到了新亞當。一副象徵性的圖景浮現在我們的腦海裡。恰恰是若望的這段敘述,幫助我們在理解上有個飛躍,瞭解深層的意義。瑪利亞瑪達肋納是新人類,還需要光照,還處在黑暗中,沒有完全理解。
兩位門徒,西滿伯多祿和耶穌所愛的門徒,跑去墳墓。一直沒有提名字。我們已經在最後晚餐、十字架下看到過他,現在第三次出現在這個重要的場景中:在復活節的早晨,在空墳墓。這個門徒比伯多祿跑得快,先到了,卻沒有進入墳墓。他停下來等伯多祿。這些都是重要的細節。主愛的門徒代表神恩的教會,偉大的靈性的榜樣,更快、更熱心、先到達,而伯多祿代表制度化的教會,他是權威,到得晚。先到的神恩教會等待,並讓制度化的教會先進去。
他們看到了殮布。若望詳細地描述了安葬時的衣服。他告訴讀者,門徒們看到殮布是如何擺放的。我們注意到,沒有一位聖史敘述耶穌的復活。沒有人可以描述這個事實本身,但說的是所看到的,從這些跡象中,人們認識到耶穌復活了。空墳墓和殮布的擺放、最重要的是與復活的主的相遇、門徒們的變化和巨大的影響,都證明基督確實復活了。
因此,聖史提到殮布的詳細位置,“放著”,是空的。他用了一個普通的希臘詞“ὀθόνια”意思是“亞麻布”。想象一下,古代的亞麻布,很厚。是葬禮上用的白布。這是特殊的東西,不是在床上使用的。專門用於葬禮,大約一米寬,四米長。把屍體放在上面,從頭部折上來,蓋住整個屍體。所以,這塊布就和屍體連在一起。尼苛德摩帶來的香液、30公斤沒藥和沉香,在屍體和亞麻布之間,殮布和屍體粘在一起了。
想像一下,亞麻布是一整塊布,浸入了香液。印出了身體的形狀。它只是一塊布,包裹著整個身體。從脖子,到腰部,再到腳踝,都印出了形狀。拉匝祿從墳墓裡出來時,手和腳都被綁著,還包著別的衣服。而耶穌卻把所有的東西都完好無損地留在墳墓裡。若望補充的唯一特別的說明是,這些“ὀθόνια”(衣服)是“κείμενον”=鬆散的、在那裡放著、空的。什麼都沒有帶走。什麼也沒有動。只不過衣服放在那裡,鬆散了,因為裡面的身體已經不見了。
和拉匝祿不一樣,他的身體出來了,回到世上的生命,慢慢老去,再次死亡。復活的耶穌卻消失了。發生了轉變。一些無法解釋的事情。基督的身體不在那裡了,可是一切完好無損。殮布在那裡放著,“Sudarium”是常用的詞,就是“汗巾”,一塊大的、四方形的汗巾,折成三角形,包住頭,在死者的下巴那裡打一個結,讓死者的嘴閉合,保持面部的完整。這是一個簡單的、基本的做法,我們今天也知道這樣做,為保持死者的容貌,特別是這樣死的,或者由於窒息死亡的。
這塊捲著的布沒有動。仍在那個地方。“uno loco”,就在原地,沒有動。但顯得比較厚,有立體感。若望從遠處看的效果就是殮布仍在原來的地方,但是塌下去了。看起來就像頭,因為頭的部分,殮布是鼓起來的,因為在那裡捲著。義大利語的聖經翻譯以前不正確,現在的版本改進了,但並沒有完善。例如,在這段文字中,他們想譯為“在另外的地方”,最好譯為:在同一個地方,就在以前的位置。(譯者注:漢語思高版聖經:“另在一處捲著”)
最後,耶穌的愛門徒“也進去了,一看見就信了”。他親眼看見埋葬了,現在看到殮布的狀況,就相信耶穌復活了。他明白,人無法把屍體取出來,讓殮布和頭巾保留原來的樣子。所有這些描述都是為了理解這個標記,復活的重要證據。保留原樣的衣服,是在宣告主的復活。
兩位門徒回去了,而瑪利亞瑪達肋納仍在墳墓外邊哭泣。她還沒有相信主的復活,還封閉在自己的觀念中。她沒有理由哭泣,她確信耶穌死了,現在祂的身體被帶走了,她為之哭泣。現在,一位未提名的人給她帶來驚喜。耶穌叫住她,問道:“女人,你哭什麼?你找誰?”
這個問題很重要。我們在福音的開頭就讀過。在若望福音中,耶穌說的第一句話就是這個問題:“你們找什麼?”同樣,在園子裡,被捕的時候,耶穌對那些來抓祂的人,問道:“你們找誰?”現在,復活之後,聖史記載耶穌復活後的第一句話就是:“你找誰?”這幾處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找“什麼”,改為找“誰”,指代某個人。複數“你們”改為單數“你”。這是決定性的時刻。耶穌再一次用“女人”這個詞。“女人,你找誰?”我們已經看到過“女人”——忠信的以色列、母親;撒瑪黎雅女人——人類錯誤的宗教朝拜;被憐憫的淫婦——與天主隔絕的人類;現在我們又看到——復活的新人。
又一次以女性人物為象徵,代表人類。她把祂當作了園丁,就是整理花園的人。她錯了,因為耶穌不是園子裡的工人。但從象徵意義上看,她是對的,如果我們理解“園子”是人類起初樂園的象徵,在那裡人類與天主和睦共處。耶穌是樂園的守護者,保存並培育園子裡的人與天主之間的友誼。
現在,祂讓我們重新獲得起初失去的共融。她說:“先生,若是你把祂搬走了,請告訴我,你把祂放在哪裡,我去取回祂來”。而祂直呼她的名字。只是用特殊的語氣叫她的名字,輕聲責備她。祂說:“瑪利亞。”很明顯,祂認得她,她也認出了祂,叫祂“辣布尼”:我的師傅。耶穌阻止她:你別拉住我不放。不要以為我還沒有升天,不要以為我恢復了以前的生命。 現在,開始了新階段、新的世界、新的創造。到你的弟兄們那裡,把你看見的一切告訴他們。她跑去,給宗徒們傳福音:我看見了主。這個經歷改變了她的生命。標誌著新人類的誕生。瑪利亞瑪達肋納象徵巴斯卦的新人類。
若望記載,同一天晚上,復活的主在晚餐廳顯現,門徒們都在那裡,儘管因為害怕猶太人,門戶都關著。復活的主站在他們中間,以平安,shalom——猶太人常用的問候語,問候他們。但在這裡,這問候有深刻的意義。這是默西亞的平安,也是最終福祉的實現。“我把平安留給你們,將我的平安賞給你們。”祂死亡前,在同一個地方說過。現在祂帶來了平安,創造了美好的日子,帶來了新的福祉。祂向他們展示受難的標記,不是傷口,而是愈合的傷痕。有疤痕,代表受過致命的傷,但祂已戰勝死亡。祂一直保留著傷痕,但卻決定性地戰勝了死亡。門徒因見到主而歡喜踴躍。
這時,耶穌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舉動。祂向他們吹氣。若望用了與《創世紀》同樣的動詞,在《創世紀》中,天主向泥土吹氣,使之擁有生命。在耶穌身上,天主完成了新的創造;這是聖神的恩賜。祂在十字架上賜下了自己的聖神。。現在吹氣,說:在復活節領受聖神吧!對若望來說,死亡和復活是同一個事件。從這唯一的巴斯卦奧跡,賜下聖神的恩賜,即天主的生命,讓門徒們能繼續耶穌的工作:赦免罪過——聖神使門徒將天主的寬恕帶到整個世界。
耶穌的工作通過教會完成了,通過耶穌所賜的聖神完成了,耶穌是真理,死而復活。唯一的巴斯卦奧跡分施生命之神的恩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