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加深認識聖經
Claudio Doglio 神父的視頻及視頻的抄錄
督利奧神父是意大利人
讓我們加深認識聖經 公函
《若望書信》
我們要講論的七封公函,最後剩下若望書信。這三封書信的作者是若望宗徒,也就是第四部福音和《默示錄》的作者。若望的三封書信,把我們帶到了第一世紀後半葉,接近世紀末,他的厄弗所團體的環境中。
它們是三封非常不同的信;第一封很長,內容豐富;第二封很簡潔,是第一封的提要;第三封也非常短,而且完全不同。另一個問題是,將這三部書信式的著作與福音和《默示錄》放在一起。我們將從第三封開始,因爲若望的這封信可能是一封家庭便函,是這些著作中最古老的。
作者自稱爲「長老」,即長者。這個名稱很適合若望,不僅是因爲他是長者,而且更重要的是,因爲他是權威,他是那個教會環境中的一家之主。這封信是寫給某個名叫加約的人的,感謝他歡迎巡迴講道者。我們必須想像這樣一個教會環境,其中各個基督徒團體都有先知來訪。
若望宗徒在厄弗所,他周圍有一群合作者,他所培育的這些老師、學者、先知被派往該地區的各個城市,繼續培育基督徒。他們去講道,並完成對基督徒的培訓,使他們不斷更新自己。加約一定是某個團體的負責人,他歡迎若望派來的那些人,不像另一個叫狄約勒斐的人,那人傲慢、專橫、喜歡命令、專制,不接受任何人插手他所領導的教會的事務。
他挑戰長老若望的權威,若望威脅說要訪問他,並以另一個叫德默特琉的人來取代他,那人願意合作。《若望三書》是一封簡短的便函,它向我們展現了一個處于困難和衝突中的教會的縮影。
幾年後所寫的《若望一書》,强調了一個嚴重的衝突,即發生在若望所領導的基督徒團體內部的一個衝突。有人認爲這第一封信不是真正的信,它是在福音之後寫的,幾乎是福音的一個補充。現在流行寫序言和結語,若望一定也做了類似的事。福音書出版之後,也就是,若望默想了許多年的偉大的宗徒的講道被收集成册之後,這些文字被誤解了。
在接受若望教誨的團體中,有些基督徒曲解若望的教導。這是一個諾斯替(Gnostic)异端,在厄弗所非常活躍。這個有爭議的群體的領導甚至連名字都有了,叫「Cerinthus」。(注:對「Cerinthus」的最早的注解,是由依勒內(Irenaeus)在他的《駁异端》中給出的。)這些人通過曲解若望的著作來反對若望,這使得團體中的諾斯替主義(Gnosticism)信條在內部産生了衝突。在某個時刻,「Cerinthus」群體分裂了,分歧、分裂産生了。
爲了幫助正確解釋福音,若望寫了類似于講道、教理講授的信函,重點闡述正確地解釋原則。《若望一書》中有一個有趣的元素,即,存在一些反向對比的句子:「如果我們說我們沒有罪,就是欺騙自己;但若我們明認我們的罪過,天主必赦免我們的罪過。」類似的句式重複了許多次。我們明白,宗徒以「如果我們說……」來提出那些分離主義者,即分裂者,所主張的想法。事實上,他說:「他們是出于我們的,但不是屬於我們的。因爲,如果是屬於我們,必存留在我們中;但這是爲顯示他們都不是屬於我們。」他們來自另一個現實;他們有另一種思維方式,他們不是受耶穌基督的真正啓示所啓發。
使分離主義者出現的根本問題是什麽?我們可以將其簡化爲兩個:兩個神學問題,一個與基督論有關,另一個與道德有關。
首先,他們對耶穌的人性提出質疑。這在我們看來很奇怪,因爲,在我們的世界裏,我們非常習慣于聽到對耶穌神性的反對意見,即,相信耶穌只是一個人。相反,這些人,正因爲他們是諾斯替主義者,即知識的熱衷者,純粹的有神論者,相信基督的身體,即祂的人性,也許只是一個表像。其最重要的是神性,而不是人性。「祂看起來是一個人。」重要的是祂所說的,祂的想法。另一方面,若望對這種立場作出了回應,認爲這過于知識化,只滿足于概念、想法、訊息,把言語從「人」這個載體上剝離。若望相信他們是「假基督」(反基督者)。
「假基督」這個詞在《默示錄》中從未出現過,但却出現在《若望一書》中。當若望使用「假基督(反基督者)」這個詞時,他指的是思想與基督相反的人,不是指公然與耶穌敵對的人。他說有許多「假基督」(反基督者);他把那些思想與基督相反,有另外的思想,否認宗徒傳統的人,稱爲「假基督」(反基督者)。「如今已經出現了許多假基督。」他們否認耶穌在肉身內降世,否認「子」的人性現實。因此,若望的這一反省,部分原因是爲了强調耶穌道成肉身的現實,强調耶穌的人性。
第二個問題有關道德本質;它是理論與實踐之間的紐帶。對于那些對耶穌的教導有异議的人來說,理論就已足够,實踐是沒用的;具體行爲是無關重要的。而若望則强調實踐結果的必然性,正是因爲天主是愛,所以,一個認識天主,並與天主生活在一起的人,必然會實施具體的愛的工作,在愛的關係中表現出自己的信仰,這是基本原則。
若望認爲,在具體生活中活出信仰是必需的。若望與之爭鬥的諾斯替主義危險是:將信仰集中在頭腦中,把它變成一個智力問題、思想的問題,與具體生活無關。《若望二書》只是《若望一書》的一個提要。它包含了與第一封信相同的思想;它非常簡短,可能是作爲一個可以快速閱讀的摘要寫的,使人能够立即知道宗徒想說的內容。
現在,讓我們來談談第一封信的一些重要段落。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序言,即第一小節經文。它介紹了對若望福音序言的反省:「論到那從起初就有的生命的聖言,就是我們聽見過,我們親眼看見過,瞻仰過,以及我們親手摸過的生命的聖言——這生命已顯示出來,我們看見了,也爲祂作證,且把這原與父同在,且已顯示給我們的永遠的生命,傳報給你們——我們將所見所聞的傳報給你們,爲使你們也同我們相通;原來我們是同父和祂的子耶穌基督相通的。我們給你們寫這些事,是爲叫我們的喜樂得以圓滿。」
讓我們注意到與福音的聯繫,强調起初就有的生命聖言,成了血肉,居住在我們中間;作爲宗徒的若望,說:「我們是見證者,我們聽見過祂,親眼看見過祂,親手摸過祂,我們親手摸過這天主聖言。」觸摸這天主聖言是很難的。讓我們從一開始就認識到這對具體事實的强調。若望說,他已經摸過這天主聖言;因此,他是個見證者,親眼見證了「聖言成了血肉」的事實。
然後,他强調了「相通」;「我們作爲宗徒,與父和子相通;若要與父和子相通,你們必須與我們宗徒相通。」這個强調很重要,因爲宗徒是教會信仰的基礎;他們是那些有具體歷史經驗的人;他們不是接受了一種思想,而是認識了一個人,經歷了一個事件,因著與那人的相遇,自身有了改變,與耶穌共同經歷了一個具有决定性的事件。因此,他們的共同經歷成爲了教會的基礎,被定性爲「宗徒的」。他們進入了與父和子的「相通」,而我們若要獲得這「相通」,就必須與宗徒們「相通」。我們不能走自己的路;參照點是宗徒。
按照我剛才提到的兩個主題,《若望一書》的整篇反省可以劃分爲兩部分。有一些文學上的綫索;第一章第5節中說:「我們由祂所聽見,而傳報給你們的,就是這個信息:天主是光,在祂內沒有一點黑暗。」這就是訊息;這就是福音。第一個基本訊息是:天主是光。此外,在第三章第11節,我們找到了類似的表達,提出了另一個主題:「原來你們從起初所聽的訓令就是:我們應彼此相愛。」這是福音的第二個方面:共享的愛。
那麽,我們可以把整部書分爲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關于光、知識、對天主真實而正確的認識的訊息。天主在耶穌內降生成人;祂是光。第二部分,即福音的第二個方面,互愛的必要性。我强調一下第一部分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在第二章的中間,宗徒說:「你們不要愛世界,也不要愛世界上的事;誰若愛世界,天父的愛就不在他內。」他說的「世界」是什麽意思?他不是指受造物;他不是指所有人類。我們要記得,在福音中,耶穌說:「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而現在,宗徒怎麽會說:「不要愛世界」?在這裏,他是指別的東西;「世界」這個詞本身也意指世俗的腐敗結構;它是指世界的腐敗思想,被理解爲腐蝕人的思想,破壞我們社會關係的負面結構。不要愛現世的思想;簡單地說,是指「不要跟隨你的本能」。
「原來世界上的一切:肉身的貪欲,眼目的貪欲,以及人生的驕奢,都不是出于父,而是出于世界。」
三個重要的現實:「肉身的貪欲」是占有的欲望;它是一種基本的本能,總是想擁有更多。例如,在其他方面,各種技術近在咫尺,今天的我們很容易成爲「肉身的貪欲」的受害者,我們甚至都沒有意識到這種占有欲,擁有這麽多電視頻道,擁有存儲了成千上萬首歌曲的音樂設備;我們有這麽多的頻道,即使我們不能一次看超過一個頻道;我們擁有成噸的食物,但我們却無法全部吃完。而且,我們還注意到,這想要更多的本能是如何表現的:填滿購物車,用電影和歌曲填滿自己,使我們看到擁有更多是好事。這是一種潜在的本能,以千百種方式表現出來;這是欺騙人、使人失望的「肉身的貪欲」。第二個是「眼目的貪欲」;這是對外表的欲望,要留下印象的欲望;是一種外表比實質更重要的情况。
這是一個直接感受的問題。你有沒有觀察過一個小孩子,當他開始走路時,如果他摔倒了,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四處張望,如果媽媽明智地假裝什麽都沒發生,他就會站起來繼續走,好像什麽都沒發生,但如果有人看見他(摔倒了),這孩子就會開始哭鬧,不是因爲他受傷了,而是因爲本能的反應是,他覺得自己摔倒了,他很生氣,因爲他被看見了,這就是爲什麽他試圖通過哭泣來修復情緒。
「眼目的貪欲」是另一個本能要素,想要看起來很好,看起來很年輕,看起來很富有,看起來很聰明。它是推動歷史和我們人類關係的另一個「引擎」。
「世界」的第三大本能是「人生的驕奢」。感覺自己比任何人都强;這是自尊心膨脹,是基本的自我主義態度,認爲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比其他人都優越,所以,我必須總是按自己的喜好行事,迫使他人低我一等。
這是世界的三個特徵;它們是以許多不同方式毀壞世界的三種本能。不要愛這些東西。若望說:「這世界和它的貪欲都要過去;但那履行天主旨意的,却永遠存在。」在第二部分,當若望强調愛時,他建立了一個偉大的神學理論:天主是愛。
「可愛的諸位,我們應該彼此相愛,因爲愛是出于天主。」他用了「agape(基督之愛)」這個詞,這是基督宗教神學中的一個重要詞匯,强調了這種愛的圓滿性、禮物性、慷慨性,以及完全的接納。愛來自天主。「凡有愛的,都是生于天主,也認識天主。」凡有愛的,都認識天主。
這種「認識」是通過愛産生的,而不是簡單地通過智力推理;你「認識」你所愛的;你越愛一個人,你就越「認識」他;你越「認識」她,你就越愛她。「認識(認知)」必須與「愛(基督之愛)」一起。這才是正確的方法。「那不愛的,也不認識天主,因爲天主是愛。」
這是基督宗教神學所制定的最美的定義:天主是愛,而且是實實在在的愛,因爲這是一個由人組成的團體;父愛子,子愛父,聖神是父對子的愛;這是一個由人組成的愛的團體。「天主對我們的愛在這事上已顯出來:就是天主把自己的獨生子,打發到世界上來,好使我們借著祂得到生命。愛就在于此:不是我們愛了天主,而是祂愛了我們。」祂不需要我們做什麽,祂來到我們中間,使我們有份于祂的神聖生命。
宗徒總結說:「我給你們這些信天主子名字的人,寫了這些事,是爲叫你們知道:你們已獲有永遠的生命。」經過這麽多世紀,這句話仍然是完全真實和有生命力的。宗徒們仍在對我們說話,爲使我們的信仰充滿「認識」和「愛」,我們對天主的「認識」會在「愛」的經驗中達至圓滿。「我給你們寫這些事,是爲叫你們知道:你們已獲有永遠的生命。」不是因爲你們已經征服了「永遠的生命」,而是因爲「永遠的生命」已經作爲禮物被賜給了你們。
我也曾試著向你們說話,傳達這愛的認識。感謝天主聖言,感謝宗徒們做我們的中保,使我們能安詳而確定地進入這「永遠的生命」。謝謝大家,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