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加深認識聖經
Claudio Doglio 神父的視頻及視頻的抄錄
督利奧神父是意大利人
讓我們加深認識聖經 路加福音
4. 聖殿中的事件
聖路加福音中的童年敘述,是福音中的一個亮點。耶穌的啟示吸引了接受並傳遞的人。聖史路加本人接受了啟示,還有關於瑪利亞的記載,她接受了“聖言”,並將“聖言”傳播給依撒伯爾。他記載了牧人,他們接受了基督、救主誕生的福音,親身證實後,把他們發現的傳佈給別人。 “滿了八天,孩子應受割損,遂給祂起名叫耶穌,這是祂降孕前,由天使所起的”。名字的意思是“天主拯救”,上主進入了歷史,為拯救祂的子民。 法律規定的40天結束後,嬰兒將從聖殿贖回。路加記載的另一件事,是“獻主於聖殿”,同時是母親的取潔禮。這些禮儀是在孩子出生後40天舉行的,將孩子從聖殿贖回。但是,路加沒有詳細描述這一禮儀。 寫到若瑟和瑪利亞到聖殿去舉行這些禮儀,路加記述了一點別的事情。他講述了與一位老人西默盎的相遇。與匝加利亞和依撒伯爾一樣,這是一個象徵性的人物,代表上主的窮人。西默盎正在等候救恩。他得到聖神的許諾,未見到默西亞以前,他不會死。就在那一天,偶然情況下,受聖神推動,他去了聖殿,認出了耶穌。 想象一下當時的場景:我們在聖殿前的空地上,一個擁擠的大廣場,熙熙攘攘的人群,其中有兩個人,母親懷子抱著嬰兒。這個人,這個老人,正文沒有說是老人,但是我們推測是老人,西默盎,在人群中認出了這兩個人,認出被抱著的嬰兒就是默西亞。 路加把另一首聖歌放在西默盎口中,這是一首猶太基督徒團體的聖歌:“主啊!現在可照你的話,放你的僕人平安去了!”現在可以讓我平安去了,因為你實現了你的諾言,“我親眼看見了你的救援”。這裡用了一個專用的詞:“σωτήριόν”,並不是常用的“σωτήρια”。這是一個中性的詞,表明具體的事實,表明天主為拯救祂的子民所做的工作。我的眼已經看到了“你在萬民前早已準備好的”救恩。你在萬民前已準備好的。 “為做啟示異邦的光明”。我們翻譯為光明,我們翻譯成啟示。這個孩子是光明,照耀列國。祂除去了列國的帳幕,列國指的是所有的民族。 這個孩子是祂的子民以色列的光榮。我說過,老西默盎是一個象徵性的人物,他身上體現的是舊以色列。天主的子民前去聖殿,認出了他們的主。西默盎找到了祂,並認出了祂。他是通向萬民的橋樑。古老的以色列在耶穌身上認出了光榮和光明,但不據為己有,而是認識到,這個孩子將照耀,把天主啟示給所有的人。老匝加利亞在兒子出生後重新開口說話,為“聖言”預備道路,同樣,老西默盎,並不是司祭,並不需要為耶穌舉行任何礼儀,只是認出了耶穌。為所有的人開闢了得救的道路。 他也向這位母親,瑪利亞揭示了孩子的重要地位。正如依撒伯爾告訴瑪利亞,她懷孕的孩子是主,現在西默盎向瑪利亞詳細解釋:“看,這孩子已被立定,為使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和復起,並成為反對的記號”。這是對立的記號,有人說他好,有人說他不好,有人說這樣,有人說那樣。這個孩子將幫助你“叫許多人心中的思念顯露出來”,至於妳,西默盎向瑪利亞宣佈:“將有一把利劍刺透妳的心靈”,天主聖言的利劍。 接受聖言並不能使妳免受牽連,或經歷巨大的痛苦。接受天主的旨意,妳將完全參與到這些事件中。“他的父親和母親就驚異他關於耶穌所說的這些話”。可能是這樣,最初,瑪利亞看到這個人靠近,就很害怕,把孩子緊緊抱在懷裡……他要做什麼?他想讚美上主。你在這個孩子身上看到了什麼?我們已經說過:天主對萬民的啟示。 這時,一位婦女加入了西默盎的行列。亞納,有資格被稱為女先知,她年輕時就守寡,現在已經84歲。據說她日夜住在聖殿裡,從未離開。肯定像流浪者一樣,住在聖殿裡的婦女,沒有自己的房子,意味著她睡在廊道裡;這是個奇怪的人物。她是貧窮的婦女,很可能是乞討者,但是,明智而有遠見,見識超出常人。她一直等待以色列的安慰,認出這個孩子就是人們期待的那一位。她開始講話。 路加再一次強調傳播福音的幅度。亞納與遇到的每個人都談論這個孩子。“他們按著上主的法律,行完了一切,便返回了加里肋亞,他們的本城納匝肋。孩子漸漸長大,充滿智慧,天主的恩寵常在祂身上”。 路加用這句過渡性的句子,給我們描述了正常的生活。一切恢復正常,孩子在一個偏遠的小鎮長大。 故事跨越到十二年後,孩子長大後。根據猶太教的法律,十二歲就達到了法定年齡,要舉行“成人禮”,就是孩子要遵守法律,父母可以在逾越節到耶路撒冷朝聖。虔誠的猶太教徒至少每年去耶路撒冷朝聖一次:在逾越節、五旬節或帳篷節。 逾越節尤其是朝聖者去聖殿朝聖的好時機。很多年沒有去朝聖,因為孩子還小。到了十二歲,他們與朝聖的行列一起去了聖城。同樣,路加記載的這個事件,有重要的神學意圖。不單單是記錄歷史,而是耶穌三十年隱居生活的一瞥。 耶穌成年後,舉行了“成人禮”,耶穌開始意識到祂的位格、祂的任務、上主授予祂的使命。祂的父親若瑟把經卷交給祂,大概會說:“你長大了,現在你要負起責任,必須實踐天主的法律”。慶典結束後,他們返回自己的村莊,孩子留在了耶路撒冷。彼此熟悉的人組成的朝聖隊伍走了一天,父母沒有注意到耶穌不見了。晚上他們找祂時,怎麼也找不到。但是他們已經離開耶路撒冷有一天的路程,不可能在晚上返回去。第二天清晨,他們往回走,走了一天,到了耶路撒冷。天已經晚了,他們也不能尋找祂。第三天,他們開始尋找耶穌,他們在聖殿找到了祂。祂留在那裡,與經師們在一起。 想象一下,這個聰明的男孩對宗教問題非常感興趣,祂在聖殿中發現了一些出色的老師,他們精彩地講解聖經。祂一直去納匝肋的小會堂,納匝肋是一個小鎮,會堂的講道人可能知識貧乏,可能講不出多少內容。誰知道這個聰明的孩子有多少問題。在耶路撒冷,祂發現了有真才實學的人,能回答祂深刻的問題,這些專業的經師發現這個孩子如此聰慧,能提出如此深刻的問題,都感到驚訝。 我們不要誤以為耶穌坐在椅子上講道,經師們在聆聽。這個孩子很有天賦,祂尊重老師,也在問一些嚴肅的問題。失去耶穌已經三天了,當時正在慶祝逾越節。他們找到祂時,祂的母親問了祂一個問題,像是責備,語氣非常微妙:“孩子,為什麼祢這樣對待我們?看,祢的父親和我,一直痛苦地找祢”。耶穌回答的方式有些奇怪:“你們為什麼尋找我?”你怎麼可以說:你們為什麼要尋找我呢?在這個世界上,父母丟了孩子,焦急地尋找,這是最順理成章的事。 在對話的背後,我們必須了解記述者的神學意圖。瑪利亞問的問題,是基督徒團體在未來的複活節提出的問題,耶穌死亡後三天,丟失了三天。問題是:“你為什麼這樣做?為什麼救恩必須經過死亡?祢知道在失去祢時我們經歷的痛苦嗎? ”耶穌用一個反問回答:“你們為什麼找我?你們不知道我必須留在我父的家裡嗎? ”這就是若瑟教給我的:祢必須關心天主的事,像我一樣。瑪利亞說:“祢的父親和我,一直痛苦地找祢”。耶穌說:“我必須留在家裡,留在我父的家裡”。 耶穌表明,祂知道若瑟不是祂的父親。這並不是冒犯,而是顯示祂意識到了,認識到了。路加用這種方式想告訴我們,耶穌如何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身份和使命。這並不是說,祂馬上知道了一切。作為真正的人,祂已經成熟、長大,對自我的意識也有所提高。當我們認識到生命的意義時,我們無法描繪我們是如何有自我意識的。我們中誰能清楚地說出來呢?我們正在說的,是耶穌的事,祂是個獨一無二的人。 祂並不是從一開始就了解一切,祂在年齡、智慧和恩寵中逐漸成長。作為一個真正的人,祂成長並開始理解,聆聽聖經、默想聖經、嘗試理解。並找最有知識的人尋求幫助,以便更好地理解。大概祂第一次到了耶路撒冷,看到輝煌的聖殿,遇見法律經師,令祂著迷,留在祂的天主父那裡。“我必須留在……”在第二十四章,復活節早晨、復活節白天、復活節晚上,祂三次用同樣的話回答祂的門徒。復活節的早晨,對婦女們說:“你們應當記得:祂還在加里肋亞時,怎樣告訴過你們”,說這事必須發生;復活節當天,耶穌對厄瑪烏的兩個門徒重複:“你們的心竟是這般遲鈍……默西亞不是必須受這些苦,才能進入祂的光榮嗎? ”晚上,在晚餐廳,復活的主再次對門徒們說:我已經告訴你們,為獲得勝利,“默西亞必須受苦”。 在巴斯卦慶期,耶穌失而復得,這個事件,在神學上預示將來的死亡與復活。父母代表基督徒團體,經歷失去的痛苦和重新相遇的喜樂。中心的意思是:我們必須履行天主的計劃。耶穌明白,祂做到了。瑪利亞和若瑟——門徒到典範——也做到了。“他們不明白祂對他們所說的話”……但祂的母親“把這一切默存心中”,反覆思索。用另一個過渡性的句子結束了童年敘述:“祂就同他們下去,來到納匝肋”。 耶路撒冷在海拔800米的山上,因此,向北,往納匝肋,是下去。耶穌“屬他們管轄”。在耶路撒冷,那一刻,耶穌開始嘗試祂的神聖意識,但是,祂仍然屬祂的父母管轄。“祂的母親把這一切默存在心中”。這是一位長期監護人、忠信的門徒的正確態度。聖言要用“心”默想,可能不理解,但是,保存、默觀。“耶穌在智慧和身量上,並在天主和人前的恩愛上,漸漸地成長”。 路加用這幾句話,總結耶穌在人性方面不斷成長。然後結束了童年敘述。隨後,第三章,與對觀福音,馬爾谷和瑪竇福音一樣,記述對以色列的公開啟示,洗者若翰,三十歲左右的成年若翰,開始宣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