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加深認識聖經
Claudio Doglio 神父的視頻及視頻的抄錄
督利奧神父是意大利人
讓我們加深認識聖經 路加福音
12. 路加的苦難敘述
一周的第一天,黎明時分,(跟隨耶穌到十字架和墳墓的)婦女們到墓地去行安葬禮。耶穌去世的那天晚上,她們沒有時間,因為逾越節的慶典開始了。她們必須在日落之前趕回來,還沒有來得及完成安葬的儀式,現在,她們帶著節後買來的香液,在這一天的清晨,也就是安息日之後的第一天,新的一周開始時,去了墳墓那裡,卻驚奇地發現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
她們沒有想到耶穌會復活;驚訝地發現墓穴的石頭被搬走了,進去後她們驚訝地發現,找不到主耶穌的屍體。她們不知道這一切是什麼意思。一直低著頭,彎著腰,難過地靠在一起;很奇怪,兩位來自天主的使者問她們為什麼在死人中尋找活人。
《路加福音》第24章專門講述與復活主的相遇。四位聖史都沒有記載復活本身。他們敘述的是復活之後的情形:空墳墓、與復活的主相遇、門徒們的改變。這些都是珍貴而重要的線索,敘述了耶穌帶來的變化與更新。被釘在十字架上的人已經不在了,祂不在墳墓裡了。天使們給人解釋,就像在聖誕節時,他們向牧人宣告:救世主、主基督,已經為他們降生了。
所以,現在天使向婦女們解釋,“祂不在這裡,祂已經復活了。”這是基本的教理講授。天使告訴她們:“你們應當記得:祂還在加里肋亞時,怎樣告訴過你們,說:人子必須被交付於罪人之手,被釘在十字架上,並在第三日復活”。留意這個非人稱動詞:“必須被交付”。“必須”在路加福音24章重複了三次,是一個特別重要的詞。這是天主教教理的一個基本要素。“必須”是指天主的計劃。這是一定要實現的計劃。
還記得耶穌12歲時留在聖殿裡的事件,母親問祂:“祢為什麼這樣做”時,祂回答說:“你們不知道我必須留在我父親那裡嗎?”在耶路撒冷,逾越慶典期間,三天之久,先是失落,然後是發現,發現之後,是問題:為什麼。答案是:“必須要這樣”。這是在天父的計劃中必須發生的。耶穌在天父的計劃中,門徒必須學會順從、熱愛同樣的計劃。“必須這樣”。天使告訴婦女們:“記住祂對妳們說過的話。”祂曾說過:“必須被交付”。事情一定這樣發生。
記住祂說過的話,記住發生的事。現在要宣佈勝利,那些婦女“從墳墓那裡回去,把這一切事報告給那十一位門徒及其餘的眾人”……但是她們的話“好像是無稽之談,不敢相信”。伯多祿和其他門徒跑到墳墓那裡,但是沒有找到耶穌。路加記述的第二個事件是厄瑪烏兩位門徒的經歷。這是第三位聖史獨有的記錄,堪稱他的傑作。綜合了路加的神學思想:旅途中的相遇。
路加喜歡旅行的故事,他以基督徒的身份走了很多路,和保祿一起在古代的世界行走,他意識到,在路上是找到耶穌的地方。
兩位門徒在同一周的第一天晚上,主日,復活節那天,回到家裡,疲憊而失望,他們回到自己個人的地方,對耶穌感到失望。他們彼此交談。傷心欲絕地訴說著那幾天看到的事,祂的悲劇:被逮捕、被判刑、死亡,不可能與死亡抗爭。祂已經死了,埋葬了,所以他們認為一切都結束了。他們在路上時,耶穌走近他們,他們不知道那是耶穌,他們把祂當成一個普通的朝聖者,他們沒有認出祂。
他們的眼睛無法認出祂來;而耶穌卻借此機會教育他們、陪伴他們,讓他們說出心裡的話:“你們走路時,彼此談論的是什麼事?”關於發生在耶路撒冷的事......發生了什麼?耶穌問他們,好像什麼都不知道。到底怎麼樣?他們說:你是外邦人嗎?
回憶撒瑪黎雅人的比喻。耶穌隱藏在這個外邦人身後。祂是神聖的外邦人......祂看起來像外來的,但實際上,完美地融入到故事中。他們向祂解釋;他們告訴祂關於耶穌死亡與埋葬的悲劇。他們還告訴祂關於墳墓那裡發生的事,並以一種近乎惡意的態度說,婦女去了墳墓,她們說有一個天使出現,聲稱祂還活著,但她們沒有看到祂。我們有些人去了墳墓,也沒有看到祂。
他們盯著耶穌的臉,譏誚地說,他們的同伴去墳墓的時候,沒有看見耶穌。他們現在也沒有看見祂。他們看著祂,卻沒有認出祂。他們解釋發生的事情的意義,對一切都失望,卻沒有意識到是他們還沒有明白。那個陌生人卻對他們說:“無知的人哪!”心這般遲鈍。
按聖經的說法,心指的是頭,是智慧。心遲鈍的人,就是腦袋不開竅,理解得慢,是愚鈍。對話的開頭不順利。這個外邦人侮辱他們。讓他們意識到,他們無法理解所發生的事,有什麼意義。他們對先知、對聖經所說的理解得很慢。
耶穌親自告訴他們(這是第二次—第26節—出現這個非人稱動詞):“默西亞不是必須受這些苦難,才進入祂的光榮嗎?”這不是必要的嗎?”這是預料中的事,不是意外,是計劃中的事,必須經過這些苦難才進入光榮。祂從梅瑟開始,接著是眾的先知,向他們解釋聖經中論及祂的話。耶穌是在給兩個門徒教授聖經。
他們一起走向厄瑪烏的旅程教理講授之路、培育之路。耶穌給他們講解聖經,介紹情節、場景、話語、先知的預言性,並從基督論的角度解釋聖經。表明,先知書上所寫的一切,都與祂有關,而這一切都在逾越奧跡中實現了。這兩個門徒感到,他們的心火熱。聽到耶穌的話,他們被改變了。
這是耶穌再一次實施慈悲。這是慈悲的教誨,暴露了他們的愚昧,耶穌用祂的智慧治好了他們。天色已晚,他們快到厄瑪烏了。耶穌假裝繼續前行。這又是一個教育的姿態,那兩位門徒不想與祂告別,邀請祂留下來,他們實行了慈悲,為一個無處投宿、還要趕路的朝聖者提供住宿。“請同我們一起住下吧!因為快到晚上,天已垂暮。耶穌就進去,同他們住下”。
我們要深入地理解這個詞,因為這是根本。祂“進去了”我們認為是進了屋子。但是聖史並沒有說是屋子。他的意涵更深刻:祂進入了他們內,進入了他們的生活。祂進去住到裡面。在家裡,主持晚餐的是耶穌:“拿起餅來,祝福了,擘開,遞給他們”。這顯然是彌撒聖祭的姿態。祂擘餅時,“他們的眼睛開了,這才認出耶穌來;但祂卻由他們的眼前隱沒了”。祂不再是一個陌生人,祂已經進入了裡面。當他們認出祂的時候,他們就看不見祂了。
“他們的眼睛開了”,是聖經中一句重要的話。記得在《創世紀》中說到,男人和女人吃了天主禁止他們吃的果子後,“他們的眼睛就開了”,他們意識到自己赤身露體。現在,在彌撒聖祭中與復活的主相遇,門徒的眼睛開了,他們看到的,不是自己赤身露體,而是看到祂的臨在。他們明白了聖經;他們與他一起進食。
你可以看到,這個情節描述的是彌撒聖祭。兩個部分:聖道禮儀和聖祭禮儀。一路走來,回顧聖經,講解耶穌和門徒生活的意義。然後是共進晚餐,眼睛打開了,瞭解奧跡。耶穌進入到裡面,改變了他們,那兩個疲憊又失望的門徒,現在已經改變了,他們返回去了。
從耶路撒冷到厄瑪烏的路是下坡,他們下午回家,一路下山。現在天黑了,他們重走上山的路,跑回耶路撒冷,說:“我們遇見了復活的主,在擘餅時我們認出了祂”……他們回到晩餐廳時,門徒們彼此說,他們也看到了祂。他們在耶路撒冷也知道。他們說:“主真的復活了。並且顯現給西滿了”。
他們都聚在晚餐廳時,耶穌又顯現了。這是第三次,在同一天。這次所有的門徒都聚集在這裡。路加強調接受復活是多麼困難;這似乎太美好,難以置信;他們難以接受;心中產生懷疑。路加總是試圖為門徒們開脫,他們還是不相信這份喜悅,充滿了驚奇。此刻,耶穌繼續給他們講解。
在第44節,第三次出現了非人稱動詞:“必須應驗”。第三次重複了中心思想。“我以前還同你們在一起的時候,就對你們說過這話:諸凡《梅瑟法律》、《先知》和《聖詠》上指著我所記載的話,都必須應驗”。同樣,在這裡引用了聖經。指的是希伯來的聖經:梅瑟的法律、先知書和其他作品——首先是《聖詠》。在聖經中,默西亞的事蹟被描述為死亡和復活的時刻。這是天主選擇的路,古代聖經中多次提到,在耶穌身上實現了。“這些必須應驗,而且應驗了;經上記載,基督將要受苦,並從死者中復活”。
現在,耶穌給門徒們一份使命:宣講祂就是基督,最重要的是要向所有的人宣講悔改和罪過的赦免,從耶路撒冷開始。門徒是這一切事的見證人:見證耶穌在歷史上生活、見證祂的死亡與復活。他們經歷了天主以慈悲帶來的改變;他們自己也需要被改變。伯多祿和其他的人,因著與耶穌的相遇改變了。復活的主開了他們的眼睛,開啟了他們的心智。聖史路加用一種美妙的表達方式,直接說:“祂打開了他們的心靈,讓他們理解聖經。”
復活的主打開了門徒的心靈,打開了他們的眼睛,打開了他們的頭腦,開始奇妙而新穎的認識。這就是復活節的啟示;這就是慈悲和真實救恩的實現。從這一刻起,門徒們就是耶穌工作的延續者。
聖史路加以升天的場面結束他的敘述,這一場景這似乎發生在復活節的夜晚。“耶穌領他們出去,直到伯達尼附近,就舉手降福了他們”。這一細節非常有意義。耶穌舉起手降福門徒,這是司祭手勢。降福只保留給聖殿裡的司祭,祭獻之後降福信眾。
路加這個特別的細節,說明耶穌是真正的司祭,完成了唯一而真實的獻祭之後,祂舉起手,降福那些歡迎祂的群眾、新子民和門徒。“正降福他們的時候,就離開他們,被提升天去了。門徒們叩拜了祂,皆大歡喜地返回了耶路撒冷,常在聖殿裡稱謝天主”。
路加福音從聖殿開始。記得第一個敘述的場景,是天使加俾額爾在聖殿裡顯現給匝加利亞;最後一個敘述的場景又是在聖殿裡。好多年過去了,世界已經改變。現在耶穌的門徒們在聖殿裡,歡歡喜喜地讚美天主。人類已經改變,得到了真正的祝福,他們見證了耶穌的復活和光榮。他們開始向所有的人宣講悔改和罪過的赦免。
門徒們得到的慈悲,現在開始宣告給所有的人。路加福音結束了,路加的第二本書馬上開始:《宗徒大事錄》,講述教會在聆聽之後,如何付諸行動;接受憐憫之後,他們準備將主的憐憫傳給所有的民族,以便所有人都能得到治愈,正如宗徒們被耶穌的慈悲治愈一樣。
為我們也是一樣。拿起《路加福音》,默想其寶貴的細節。這可以成為真實的關於慈悲的體驗,可以改變我們的頭腦,進而轉變我們的心靈,使我們通過天主的這種治療方法得到治愈。祝願你有美好的體驗,就像一次美麗的相遇,留下深刻的印記,帶來根本的轉變;真正獲得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