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加深認識聖經
Claudio Doglio 神父的視頻及視頻的抄錄
督利奧神父是意大利人
聖經學者 米蘭神學院的教授 寫作了不少關於聖經的書籍。
7. 新的心
耶穌返回家鄉納匝肋之後,(祂在那裡長大),馬爾谷福音繼續記述,現在是第一個部分的第三個片段,這部分到伯多祿的信仰宣示達到高峰。第三個片段,福音仍以一個總結開始,並宣布十二宗徒的使命。
在第六章6節,第二個片段,我們讀到一個非常簡短的總結:耶穌“周遊四周各村施教去了”。劃了一條分界線,由第二步邁向下一步,同樣使用了耶穌的典型做法:到四周各村教導人。我們已經說過的,每個片段都以對聖召的敘述開始。第一個片段是前四位宗徒蒙召,第二個片段是揀選十二位宗徒,第三個片段是十二位的使命。祂“叫來十二門徒,開始派遣他們兩個兩個地出去,賜給他們制伏邪魔的權柄。”
使命開始了。這是第一次傳教經歷。這就是所謂的“加里肋亞的使命”。在公開傳教過程中,耶穌派門徒在祂前面做準備,也準備讓他們以後的獨自工作。從歷史和方法論的角度看,這非常重要。耶穌訓練門徒,正如老師培訓其他老師。派門徒去宣講;告訴他們要宣講的內容,賦予他們做這些事的權力。祂告訴他們如何行動,做什麼,並賦給他們行事的權柄。
聖史使用了記述的技巧。這裡留了一段空白,從十二門徒出去傳教的那一刻,到他們回來,這段時間是整本福音中,唯一一處耶穌不是主角的地方。記載了洗者若翰被殺。福音開始時,就提到若翰被捕,若翰被投入獄中之後,耶穌開始傳教。
現在敘述結局。黑落德囚禁了若翰,因為若翰譴責他通姦,與他兄弟的妻子非法同居,更重要的是,這個女人說服黑落德安提帕,讓先知噤聲。但是,黑落德仍有疑慮,他還拿不定主意。
慶祝活動中,黑落狄雅的女兒撒羅默(Salome)進來跳舞,令黑落德和其客人很高興。國王對女孩說:“你要什麼,向我求吧,我必賜給你。”他甚至發誓許諾了很多:“無論你求什麼,就是我王國的一半,我也必定給你。”這幾乎是對《艾斯德爾傳》的諷刺,在那部書中,偉大的波斯皇帝對皇后做出了同樣的承諾,但是皇后想拯救以色列。在這裡,這個國王在猶太地界,想除掉先知,這個女人不想要救恩、釋放和生命,而是要先知若翰的頭作為賞報。
黑落德像個傀儡一樣,無奈地順服,再次按照要求行動。洗者若翰光榮地結束了生命。他悲劇性的殉道,預示了將要發生在耶穌身上的事。在這件事上,他是前驅。出生、傳教、死亡,都在耶穌之前。
這件事之後,馬爾谷繼續記述。“門徒們聚集到耶穌跟前,將他們所做所教的一切,都報告給耶穌。”這段時間,他們彼此分離,見面後,有許多的事要分享,他們為自己的成功感到高興,但也很累。耶穌邀請他們退避到一個荒野的地方獨自休息,但人們不讓他們獨自休息,群眾跟隨著耶穌,打擾了祂的門徒,以至於他們甚至沒有時間吃飯。這是馬爾谷另一種典型的生動描述。
他們想安靜地單獨休息一下,但是一大群人跟著他們。耶穌聽到了若翰死亡的噩耗,願意讓內心平靜一下。祂開始與人們交談,整天都在聆聽、講話和治病。傍晚時分,他們確實累了,耶穌提出給這群人找食物。這真是個奇怪的想法。
門徒想把他們打發走,自己去買東西吃,但該地區是荒野。這並不是說他們在撒哈拉沙漠中,而是附近沒有人煙。因此,沒有商店,必須步行幾公里才能找到商店。現在已經晚了,耶穌邀請門徒把他們僅有的一點食物與人們分享:五個餅和兩條魚。耶穌拿過餅來,祝福了,擘開,遞給門徒,讓門徒傳給眾人。他們都吃了耶穌祝福的餅,也吃飽了。你能看出彌撒中的語言嗎?
增餅的故事是基督徒團體學會舉行聖體聖事之後寫下來的,耶穌用的基本動詞也是相同的:祂拿起餅來,祝福來,擘開,遞給他們。門徒們是中介,他們從耶穌那裡領受了餅,然後傳遞給群眾。餅滿足了許多人的需要。在這裡,耶穌並不是想行慈善,並不是要養活飢餓的人。
這是一種姿態,顯示出祂神聖的力量,祂能滿足人們的渴望,使尋找的人獲得滿足。使現有的增多。現在我們討論一下分享的奇蹟。耶穌拿起餅,擘開,分享,每個人都分享了。因此,奇蹟在於分享利益,這是耶穌的神聖力量在運作,祂分享了我們的人性,進而滿足了所有的人。門徒們正是要實行這使命。他們從耶穌那裡領受,然後傳遞給別人。耶穌想獨處。
晚餐之後,祂退到山上祈禱。門徒們一起乘船走了。到了深夜,即黎明將要破曉,耶穌在水面上行走,即將追上他們。這是另一個表示,顯示耶穌的能力。耶穌知道如何讓人吃飽。耶穌能掌握海洋的力量。
在聖經中,水,尤其是海洋,是原始混沌的標記。是邪惡的力量。耶穌在水面上行走,意思就是,祂成功地控制液體,跟使用固體一樣。耶穌一定會戰勝統治世界的罪惡,找到門徒,幫助他們。門徒很害怕,認為祂是鬼魂,但是耶穌對他們說:“放心,是我,不要怕!”這是神聖的“我是”,正如在焚而不毀的荊棘叢中顯現給梅瑟一樣,這是宣告無名之神、以色列的主。現在耶穌說:“是我”。“放心,是我,不要怕”。因為我在這裡,不要害怕。我與你們同在,我站在你們的身邊。
這是天主的顯現,天主的自我啟示。為了人,天主在耶穌這個人身上完整地啟示了自己。他們到達對岸,在革乃撒勒地區開始治病。這裡講的是治愈、是幫助。但是,隨後的第7章,講述的是重要的教理。
我們發現來自耶路撒冷的經師和法利塞人,聚集在耶穌周圍,找祂的麻煩。他們質疑門徒的行為。他們告訴祂,祂的門徒在吃飯前不洗手,也就是說,他們沒有遵守有關清潔的規矩,而法利塞一直嚴格遵守。馬爾谷福音是為羅馬人寫的,他們不太了解猶太人的宗教法律,作者進一步解釋說,法利塞人和所有猶太人都遵守祖先的傳統,不徹底洗手就不吃飯。“從街市上回來。若不先沐浴,也不吃飯。還有其他許多按傳授應拘守的事:如洗杯、洗壺、洗銅器等。”
關於取潔禮的規定,他們認為非常重要。耶穌超越了這些規定,超越了猶太人的宗教傳統,批判了由人發明的教義和儀式。祂引用了《依撒意亞》二十九章的話:“這民族用嘴唇尊敬我,他們的心卻遠離我。”說話的嘴唇和內心是不一致的。
嘴唇很虔誠,誦唸經文、誦句、規則、法律,但是心卻遠離天主。這都是膚淺的、內外不一的宗教狀態,耶穌拒絕、批判這一切。他們忽視了天主的命令,遵守人為的傳統,耶穌指責他們這一點。
我們必須小心,不要將(教會的)“聖傳”與我們的傳統或習慣混淆。聖傳是從宗徒傳下來的,正統的教導,是耶穌留給我們的聖訓,是忠於福音的。存留在教會內的宗徒傳統,與我們的傳統、我們的習慣、“我們一直都是這麼做的……”不一樣。我們的宗教實踐中充滿了習慣,有些是好的,有些不是,因為我們習慣了,我們不斷地重複。法利塞人也是這樣。他們向耶穌發起挑戰,因為耶穌批評了他們。
耶穌也批評我們說:你尊重自己的傳統,繼續做這些事,是因為你習慣了,因為你喜歡這些事,並且認為這樣很“虔誠”,然而,你卻沒有遵守天主的命令。你做的是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天主希望的,並且說自己虔誠,這是騙人的,因為你在做自己喜歡的事,重複自己的習慣,但是你在尋找自我,尋找自己的品味,尋找你的記憶,尋找你喜歡的事、習慣的事、使你感覺滿意的事、使您感覺良好的事。
對那些冒著陷入習慣危險、忽視天主命令的“虔誠”的人,耶穌對法利塞人的批評,仍然有效。
就此而言,耶穌是一個變革者,改革了宗教體系,以至於門徒們驚訝地請求解釋祂的話。耶穌說,污穢不是來自外部,而是來自內部。法利塞人害怕碰觸到不潔淨的東西。他們從街市上回來為什麼沐浴?因為衣服、手,觸及了世俗的物品,世界是骯髒的,罪人是骯髒的、是不潔的。如果碰觸了,就會讓自己不潔,那就必須徹底洗淨可能在室外接觸過的所有東西。
耶穌說“不”,污穢不是來自外部,而是從人心裡發出來的。如果確信別人是壞人、並且會使你不潔,繼續洗手,這毫無用處。污穢來自內心,你的思想、意圖、言語和手勢都是發自內心的。腐爛在內裡發生。這是一場革命。
因此,重要的是,要照看好自己的心,而不是表面遵守宗教的外在規則。你必須從內心深處改變,耶穌提供了這種可能性。正是祂提供了機會,擁有一顆新的心。
隨後,馬爾谷立即記述了敘利腓尼基婦女的故事,這個外邦婦女找到耶穌,代替附魔的女兒請求祂驅魔。馬爾谷再次記述了惡魔的控制。邪惡摧毀生命。
這個外邦婦女請求耶穌:“救救我女兒吧”。耶穌套用了猶太極端主義者的做法,說:“應先讓兒女們吃飽,因為拿兒女的餅扔給小狗是不對的”。“我被派遣,只是為尋找以色列家迷失了的羊”(瑪竇福音)。“我不是為外邦人來的。兒女就是以色列人。我要把餅扔給小狗嗎?”祂在說,那婦女是狗,“不忠的狗”)。誰聽了不感覺被傷害並憤怒呢?但是那個婦女並沒有為這個的消極態度爭論,而是知道如何反轉這個比喻:“是啊,我是狗,但在家裡狗也吃東西,麵包屑和剩飯都給了狗”她同意被稱為狗,並指出它們也被飼養。面對這種態度,耶穌以祂的風格回應。祂說:“太好啦……你的信德真大”。就按你的意願,給你成就吧。那婦女一回家,就發現她的女兒已經康復。這位母親的信德把女兒從邪惡勢力中釋放了。
這是釋放。即使被貶低過。這位婦女遇見了耶穌,自己的心被治愈,轉變了她的心。
緊接著,馬爾谷記述了聾啞人的痊愈。這是第二位聖史獨有的事件,並且特別重要,以至於這個事件影響了羅馬團體的洗禮禮儀,因為馬爾谷福音正是為羅馬準備受洗的人寫的,聾啞人的痊愈宣佈了洗禮的拯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