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加深認識聖經
Claudio Doglio 神父的視頻及視頻的抄錄
督利奧神父是意大利人
讓我們加深認識聖經 路加福音
9. 門徒的信德日漸成熟
馬爾谷福音的中心,是伯多祿的信仰宣示。我們在第八章29節讀到這段記載。故事的前半部分,聖史指出,門徒們的做法又聾又瞎,不能真正認識耶穌是誰,在這之後,聖史記載這個中心故事,成為第一部分的高峰。
耶穌同門徒們一起在北部,以色列的傳統邊界之外,在斐理伯的凱撒勒雅,在那裡祂問關於祂,人們是怎麼看待的。局外人、遠離耶穌的人以膚淺的、外在的方式認識耶穌:關於祂,他們說什麼呢?門徒們提到流傳的看法。這些看法來自已經發生的事。他們說,耶穌可能是洗者若翰,或一位先知,過去的先知,眾多先知中的一位。
耶穌問的第二個問題,涉及到門徒自己的看法。他們與耶穌住在一起,聽祂講道,看祂工作,和祂一起生活。他們如何看待耶穌呢?伯多祿回答說:“你是基督”。遺憾的是,關於這個問題,許多人習慣把不同的福音混在一起:伯多祿的信仰宣示是什麼?通常人們根據瑪竇福音記載的,回答這個問題。但是,我們現在正讀馬爾谷福音,因此,需要留意觀察兩者之間的差異。
我們絕不能把聖經正典中的四部福音綜合在一起,製作出假想的第五部福音。我們必須尊重正典中的每個故事,留意細節,和每部福音的特殊性。儘管在馬竇福音中,伯多祿信仰宣示說:“你是基督,永生天主之子”,馬爾谷沒有這樣記錄;馬爾谷有意地區分伯多祿的信仰宣示與百夫長的信仰宣示, 前者是第一部分的高峰,後者是第二部分的高峰。 伯多祿說:“你是基督”。百夫長真正認識到這人就是天主子。
福音的開頭,第1節可以作為標題和摘要,談到“天主子耶穌基督福音的開始。 ”這裡,有關於耶穌的兩端真理,兩個都很重要,但又不同。基督是職務性的稱號,指向默西亞的職務,即,達味的合法繼承者、國王。門徒們在第一階段到達了這一點。
伯多祿信仰宣示之前的故事,是瞎子復明的奇蹟,分為兩個階段。這個有點奇怪的故事正暗示了整部福音書的結構。第一次治療之後,這個瞎子說,他看到人像樹木在行走。他還不能看清楚,但開始瞥見些東西。需要第二次治療,讓他看清楚,能看清真實的事物。門徒們也是這樣。他們開始認識到耶穌是基督、默西亞,但是,這還不是信仰的高峰,因為他們還不清楚默西亞身份的含義,還不知道默西亞該做什麼。
實際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耶穌時代,以色列的許多運動對默西亞有不同的想法。總的來說,希臘語“基督”,希伯來語的對應說法是“默西亞”,是一個政治術語,表示國王,因此,代表民事、行政上的主張;可以用來對抗羅馬人,那個時代羅馬人是當權者。耶穌從未明確表示自己是基督,也未自稱默西亞,因為祂知道,這個頭銜模棱兩可,可能誤導人。祂是默西亞,但如果這麼說,可能製造麻煩,而不是給人啟示。
實際上,耶穌對伯多祿的宣認,做出了回應:“嚴厲禁止他們,不要向任何人談及祂。”……耶穌嚴厲禁止門徒重複宣稱對祂的信仰,並不是因為這個宣認是錯誤的,而是因為模棱兩可,會造成混亂。 隨即,故事的第二部分開始了。實際上,我們發現了一個明確的動詞:“耶穌便開始教訓他們,人子必須受許多痛苦,被長老、司祭長和經師棄絕,且要被殺害;但三天以後必要復活。 ”
這是第一次預言受難。作者以他的方式記述:“祂開始教訓他們。”這是一個新的開始;這次,耶穌不是開始“宣佈”,而是開始“教訓”;這是聖史對耶穌傳教的兩個階段,表現的出細微差別。第一個是公開傳教,嚴格來說,叫初傳 (kerygma初期門徒宣講的教理);這是宣講天國的時刻,伴隨著耶穌令人驚奇的神蹟,證明祂的宣講成為可信的。第二個是教導。是教理講授的時刻,培育祂身邊的這個小團體,認識並接受祂是默西亞,但是他們需要進一步培訓,因為他們必須了解默西亞的使命是死亡。難以置信。
耶穌時代,在以色列出現的各種運動,都不支持這種觀點。他們夢想默西亞是一個軍事征服者、一個出色的統治者、社會管理者、宗教改革者、解釋新法律的先知……但是,默西亞的基本任務卻是獻出自己的生命,這不是人的計劃。這是令人震驚的啟示。
耶穌用“人子”自稱。我們也不這麼了解這個詞,有時可能冒著風險,理解的恰恰相反。“人子”指的並不是人之子……指的是超越的人物,用的是舊約《達尼爾》先知書中的阿拉美語詞,其中,人子是與四個獸相對應的象徵人物,自亙古,天主將一切權能、光榮和國度都交給了祂(人子)。
“人子”是光榮的、超越的人物,乘著天上的雲彩降來,來自另一個世界,因此有光榮與權能。然而,耶穌說:“人子”(就是我)必須去耶路撒冷、被殺害。這是自相矛盾的。 “人子”是光榮的人物,乘著天上的雲彩降來,不能被抓住、逮捕、被拒絕或殺害。耶穌開始教導說,達尼爾末世傳統中的人子,就是依撒意亞傳統中的受苦的僕人。
這些古老的預言在耶穌這一個人身上實現了。耶穌是另一個世界的人物,祂是光榮的,祂是主,即使祂是真正的人。祂是以色列的默西亞,但祂將被拒絕,等等。祂非常清楚,祂宣講的這些,即天主完全的、徹底的啟示,宗教權威不會贊成,他們會想設法讓他閉嘴。耶穌知道,祂的宣講會受到阻擋,如果不改變,他們就會迫害祂。祂可以留在加里肋亞,發起自治運動,但是,祂要去耶路撒冷。祂必須去耶路撒冷。祂必須面對現實,不逃避,不退縮,不改弦易轍。
祂直接面對歷史,歷史上有人指出或意識到、明智地預言到,對立發展成衝突,當權者不接納祂,他們拒絕祂。祂的目的不是死。目的是真正宣講天主的聖言;但是,耶穌意識到人們不接受這樣的宣告,並會導致祂悲劇性的死亡。耶穌可以改變主意,收回祂的話,或語氣緩和些,不去耶路撒冷,與權力妥協,或適應局勢。祂可以有很多方法,但,這些都不符合天主的計劃。
耶穌是天父的兒子、父的反映,祂不接受妥協。即使從一開始祂就知道,祂將付出生命的代價,但祂完全相信天主。這是預言的意義。在此行程中,耶穌三次明確地表示,祂知道將在耶路撒冷發生的悲劇。這將是災難性的事件。祂清楚地向門徒宣佈,人們將在耶路撒冷除掉祂、殺死祂,但是隨即總會加上勝利的預言:“第三天”,意思是很短的時間,人子將要復活。
然而,在門徒心中,復活的前景尚不清楚。他們可以想象默西亞的死亡意味著什麼;但他們無法想象復活。但是他們牢牢記住了這一件事。耶穌反複聲明這一點。馬爾谷福音的第二部分,恰好從第八章31節開始,可以清楚地劃分為三個時刻。
第八章、第九章和第十章,叙述了前往耶路撒冷的旅程,這一部分的標記是三次預言受難。每次預言之後,都伴隨著誤解,這樣,強調門徒們如何努力接受耶穌的觀點。因此,耶穌培育他們的信仰。現在,祂需要教導門徒,什麼是天主的道路,默西亞的特點是什麼,因為他們相信耶穌和默西亞。不錯。祂是默西亞。但是默西亞的特點,他們還不了解。需要塑造他們的心態。
行程的最後,我們到達耶路撒冷。講述了耶穌以凱旋式的默西亞形象進入聖城,隨後在聖殿中與宗教權威進行了一些對話。相遇演變成激烈的衝突,最後以耶穌離開聖殿和宣告結束的末世言論告終。這些是第十一章到第十三章的內容。福音第二部分的第三個時刻,包括受難的記載。第十四章和十五章,宣告復活,即圓滿的實現。發生的這一切都正如耶穌所預言的。
第二個高峰,是站在十字架下的羅馬百夫長,認出耶穌是“天主子”,這個認識比認出默西亞更重要。他是羅馬人,是馬爾谷福音的聽眾、羅馬的慕道者的同胞。同胞中的一位,見證了耶穌的死亡,認出了祂的神性。這端教理講授令人振奮,導向洗禮,導向基督徒完整的信仰宣示,通過耶穌的死亡與復活,認出祂是天主子。不只是傳統的基督、君王。天主子,受苦的僕人,死亡並復活。通過相信祂,信眾與基督結合,領受洗禮,死亡,並復活。馬爾谷計劃的培育圓滿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