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加深認識聖經
Claudio Doglio 神父的視頻及視頻的抄錄
督利奧神父是意大利人
聖經學者 米蘭神學院的教授 寫作了不少關於聖經的書籍。
11. 衝突和最後的結局
耶穌進入耶路撒冷後,在馬爾谷筆下似乎什麼都沒有做,一天內只有一件重大的活動。聖史提到,耶穌和祂的門徒早晨步行,從伯達尼去耶路撒冷。半路上耶穌看到一棵無花果樹,枝繁葉茂,耶穌想找點果子。但是,什麼都沒有。耶穌向無花果樹發出嚴厲的詛咒,門徒們都聽到了,沒有做聲。
耶穌在聖殿裡驅逐販賣祭獻用的牲畜的商人,這個姿態是反對聖殿的體系。這不僅是清潔聖殿,或譴責腐敗,祂這樣做的目的,是要挑戰已經成為市場、腐敗的聖殿。宗教行為包含了買賣,給天主一些東西,換取天主的賞報。這是普通的商業宗教思想,不要認為救恩可以討價還價。
引發聖殿事件之後,耶穌於晚上返回伯達尼。早晨,他們沿著相同的路線,路過同一棵無花果樹,發現無花果樹已經完全乾枯了。門徒對祂說:“你昨天詛咒的樹枯乾了。”這是重要的標記,先知性的行動。耶穌的話很有效,行之有效。對不結果實的無花果樹說的話,是先知性的標記,讓我們理解,耶穌對聖殿說出的悲劇性的話,是有效力的。
問題就在這裡。不成功的宗教系統結不出好果實,結不出天主想要的果實。耶穌到達聖殿後,權威人物質問耶穌:誰給了祢權柄?昨天誰允許祢把商人從聖殿裡趕出去?允許他們在這裡交易。從這裡開始了一系列耶穌與聖殿宗教團體的不同代表之間的對話,或者叫爭論。
關於權力,耶穌沒有回答,而是提出了一個相反的問題:你們為什麼不接受洗者若翰?你們認為,他的洗禮來自天上,還是來自人?那些人物害怕陷入危險,不想說是或不是。耶穌在這群沒有主意的群眾面前,說,祂也不回答他們。
然後祂講了惡園戶的比喻。耶穌設計這個比喻確實高明。因為耶路撒冷聖殿的權威人物在加里肋亞有很多葡萄園,是富有的園主。那些年,經常有農民起來反抗僱主。他們可能理解為,耶穌用這個故事提醒他們,儘管農民不繳納出產,但他們必須容忍、幫助他們、與他們會面,寬恕他們。面對這樣的故事,農民反抗園主,折磨他,殺了他的僕人,以致園主派遣自己的兒子,他們也殺了。耶穌問他們:“你們說該怎麼辦呢?”他們站在葡萄園主人的位置,嚴厲地說:“必須除掉這些作惡的人,主人要嚴懲他們”。耶穌澄清並扭轉了局面,說:“你們判斷得好,只是你們不是葡萄園的主人,而是反叛的人。”主是主人。你們製造了麻煩,被趕走。你們已經定了自己的罪,你們說了,你們該受嚴厲的懲罰。
然後,法利塞人問祂,向凱撒納稅是否合法。這是一個兩難的問題。如果祂同意,他就得罪了虔誠法利塞人。如果祂反對,將得罪代表羅馬政府的人。耶穌很明智,沒有回答能或不能。祂要了一枚錢幣,然後對他們說:凱撒的(因為錢幣上有凱撒的頭像)就應歸還凱撒,天主的就應歸還天主;一切都是天主的。一切都來自天主,整個人都屬於天主。
不相信死者復活的撒杜塞人問祂的意見。他們講了一個女人的故事,這個女人有過七個丈夫,一個接一個都死了。遵循古老的梅瑟法律,死者的兄弟要娶她為妻。他們編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故事,這時他們問耶穌:復活的時候,她將是誰的妻子?如果死者會復活,這個婦女將遇見七位丈夫,七兄弟,他們都娶過她為妻。七個丈夫,一個妻子,這將是什麼樣的家庭呢?他們微笑著,好像說,我們給祢設好圈套了。耶穌果斷地回答:“你們不知道天主的能力,也不了解聖經,關於復活你們什麼都不知道,因為復活是全新的。你們想的是塵世的生命轉換到另一維度,但是,復活後我們都是全新的,家庭關係也是全新的,完全更新了。”然後祂引用了《出谷紀》,天主是活人的天主,而不是死人的天主。“你們錯了”。
有一個法利塞人問祂,第一條誡命是什麼,耶穌平靜地給他講解愛天主與愛人之間的聯繫,並引用《申命紀》和《肋未紀》,說明這兩者是一致的,應該放在一起。然後耶穌提出了關於《聖詠》109篇的問題,“上主對我主起誓說。”傳統上把這篇聖詠歸於達味。古代的國王達味,告訴我們,天主向默西亞起的誓,但是達味稱默西亞為“主”,耶穌問,為什麼經師們說默西亞是達味的後代,而達味稱呼祂為“主”呢?意思是說,祂不單單是達味的後代,比達味地位低。默西亞在達味之前就已存在,是達味的主。這個對聖經的解釋與反省非常重要,藉此,耶穌顯示祂的默西亞信念,堅信默西亞是達味的主,並不單純是他的後代。
“大批群眾都喜歡聽”耶穌。耶穌面對聖殿銀庫坐著,提醒門徒們:“你們要謹防經師:他們喜歡穿上長袍遊行,在街市上受人請安,在會堂裡坐上座,在宴席上坐首席;他們吞沒了寡婦的家產,而以長久的祈禱作掩飾”。這是對猶太聖殿的權威人物嚴厲的譴責。耶穌對他們嚴重的指控是:他們侵吞寡婦的財產,就是利用制度,攫取窮人的財產。比如,寡婦,沒有社會保障,宗教系統也剝奪了她們自我保護的能力。
祂正說話時,看到一位婦女向聖殿銀庫了投了幾枚硬幣。一般的宣講者會稱讚這個寡婦,並說耶穌祝賀這位婦女。實際上,在經文中看不到稱讚,耶穌也沒有因為她為聖殿捐獻而祝賀她。整個背景與這個想法大相徑庭。耶穌不完全贊成捐錢維持耶路撒冷聖殿的運轉,也不是要表明這個婦女比其他富裕的人從剩餘的財富中捐獻得更多。相反,她已奉獻了一切。就在這個具體的事件中,經師們侵吞了寡婦的財產。如果這位婦女獻出了她賴以生活的一切,晚上就沒得可吃,因為她把錢給聖殿了。耶穌沒有祝賀她,也沒有批評她,但是,祂為這種宗教體系感到悲傷,這就像枝繁葉茂的無花果樹,但是沒有果實。耶穌那刺耳的話,聽起來像詛咒一樣,也揭示了這一現實。
隨即,祂離開聖殿。門徒們指給祂聖殿建築的華麗石頭。耶穌好像失去了耐心。不知道多少次,門徒們理解不了耶穌的思想,他們為聖殿的華麗感到自豪:“師傅!看,這是何等的石頭!何等的建築!”耶穌對他說:“你看見這些偉大的建築嗎?將來這裡決沒有一塊石頭留在另一塊石頭上,而不被拆毀的。”這句話好像祂對無花果樹說的話。
這是宣告聖殿的毀滅,也是有關末世論述的開始,用了整個十三章,這一段特別不容易解釋,是用末世性的語言寫的,就是要揭示什麼,但是是用特殊的體裁,展示一些“翻轉”的狀況。希臘語中,’catastrophe’意思是翻轉、顛覆,從這一面轉到另一面。耶穌用先知性的語言說出了結局,典型的翻轉事件。哪一個?祂沒有說這是世界的終結。耶穌並沒有宣佈千年以後會發生什麼。祂宣佈幾天後會發生什麼:祂的死亡和復活。
基本的翻轉是耶穌的死亡和復活。真的,所有事物都根本性地翻轉。天主子被殺害,但天主子復活了。毀滅帶來新生,一切重新開始。最重要的是,末世性的語言指耶穌的苦難、死亡和復活。因此,從更廣的角度看,這裡是宣佈耶路撒冷聖殿的毀滅。這將在40年後發生。宣佈的時間是30年,到了70年,羅馬王提多(Titus)的軍隊征服了耶路撒冷,完全毀滅了聖殿,石不疊石。這發生在耶穌這些話之後40年。如果馬爾谷福音的寫作時間是60年代初,羅馬的基督徒,聽到的關於叛亂的第一次宣佈,最終將在猶太戰爭中達到高潮,以聖殿被毀告終。耶路撒冷的提多凱旋門、羅馬的提多凱旋門,代表耶路撒冷聖殿被毀,上面刻著羅馬士兵帶走七個燭台的金燈檯,建造凱旋門時,伯多祿剛去世不久,馬爾谷正在羅馬,正在書寫福音。對於接受福音的基督徒團體來說,這些就是同時代的事。
第三種觀點是世界末日。這是最後一次徹底的災難。耶穌宣佈了祂的死亡、耶路撒冷的毀滅,世界的終結,但祂也宣佈了祂的復活、耶路撒冷的轉變,和末世性的新天新地。宣佈人子乘著天上的雲彩降來,就是宣佈逾越、復活。苦難,耶穌受難之後,太陽要昏暗,他們將見到人子。這些在耶穌死亡之後發生了。然後他們將看見人子乘著天上的雲彩降來。
宣講的最後部分,邀請人警醒:“所以,你們要醒悟,因為你們不知道,家主什麼時候回來”。祂列出了四個時間:“或許傍晚,或許夜半,或許雞叫,或許清晨。免得他忽然來到,遇見你們正在睡覺,我對你們說,我也對眾人說:’你們要醒悟。’”這四個時間點:或許傍晚,或許夜半,或許雞叫,或許清晨。描繪出了“受難”的輪廓,隨後的十四章馬上開始,這也是馬爾谷偉大敘事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