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加深認識聖經
Claudio Doglio 神父的視頻及視頻的抄錄
督利奧神父是意大利人
聖經學者 米蘭神學院的教授 寫作了不少關於聖經的書籍。
6. 奇蹟
用比喻教導人,是耶穌的典型特點。聖史馬爾谷第四章的敘述,從耶穌的講道中,收集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比喻。第一個,按照計劃是撒種人的比喻,隨後是第二位聖史簡短的、獨有的記述。只有馬爾谷福音提供了“種子自長”的比喻。
“天主的國好比一個人把種子撒在地裡,他黑夜白天,或睡或起,那種子發芽生長,至於怎樣,他卻不知道,因為土地自然生長果實:先發苗,再吐穗,最後穗上結滿麥粒。當果實成熟的時候,便立刻派人以鐮刀收割,因為到了收穫的時期。”
這是恩寵的比喻,說明天主特殊的干預結出果實,人甚至都不知道這是怎麼發生的。撒種後,農夫可以睡覺,可以保持清醒,而他對植物學各種原理的了解,並不能決定種子的產量。聖史馬爾谷想要強調是,對那些願意接受天主聖言的人,恩寵能產生驚人的功效。
不要忘記,馬爾谷福音主要針對的是剛入門的人,慕道者,那些對耶穌這個人著迷的人,願意了解祂的訊息,願意找到祂。因此,一開始,必須首先宣佈天主的恩寵。天主在採取行動,天主是主動者。
芥籽的比喻說明,天主的道起初很小,可以長成大樹,可以接納空中的飛鳥,並成為守衛者和庇護者。耶穌沒有把天主的國比做灰塵,以表明它很小。灰塵一直是灰塵;不會改變。
相反,芥菜籽很小;如果您將其放在手中,在手掌上就是一個小黑點,幾乎看不見,但播下種子,植物發芽,長成接近三米高的樹。
主要的因素是成長,是變化;開始時很小,但後來長大了。它在改變,變成了高大的灌木叢。這就是天主的國。如果你接受,她將進入你的生命,並改變你的生命。
耶穌“用許多這樣的比喻,按照他們所能聽懂的,給他們講道。若不用比喻,祂就不給他們說什麼,但私下裡卻給自己的門徒解釋一切。”
馬爾谷不是說,耶穌講比喻是為了易於理解,因為聖史已經告訴過我們。門徒需要解釋。並不能說,比喻是初級的。人們可以理解一些事情。耶穌用比喻的方式宣佈祂的偉大訊息,也就是說,關於現實做一點點提示,推動聽眾思考、理解,並進入比喻中,成為故事的主角。門徒私下請求耶穌解釋,顯然是因為他們不理解。
比喻不是給純樸和未受教育的人講的初級故事。比喻很簡明,有智慧的元素,反映了智慧,目的是講給聰明人,讓他們用頭腦、用心靈聆聽,能夠開始與主對話。人能聽懂祂的教導,不只是因為他聽過,而是因為他與主在一起,能請求解釋。老師對與祂在一起的人解釋一切。
比喻的故事之後,言語的教導之後,馬爾谷突出了耶穌的行動。祂的話有效力、有力量,實現祂所說的。因此,在第4章結尾和整個第5章,我們讀到了一系列關於奇蹟的故事。在葛法翁湖邊講比喻的的記述結束後,同一天下午,耶穌邀請門徒去湖的對岸。
“他們遂離開群眾,就照祂在船上的原狀,帶祂走了;與祂一起的還有別的小船。忽然,狂風大作,波浪打進船內,以致小船已滿了水。”
加里肋亞湖被群山環抱,尤其東部,是戈蘭高地,常有劇烈的氣流吹來,導致湖上有風浪、暴風雨。一天都在講道……沒有我們常用的戶外音響設備,講道需要付出巨大努力……耶穌累了,在船上睡著了。
另一方面,門徒們急著划船,緊緊地握著船舵,落下帆,強風迎面吹來,他們驚恐不已,小船已滿了水。馬爾谷給我們的敘述,很有可能是他直接從聖伯多祿的講道中聽來的。
請記住,一開始我們就說過馬爾谷是伯多祿的弟子,跟著他成長,從他那裡學習福音,聽門徒西滿講故事。他記述了他的憤怒,生耶穌的氣。“耶穌卻在船尾依枕而睡。”只有馬爾谷提到了“枕”這一細節,本身沒有什麼價值。
這個印象一定是在聽了西滿伯多祿多次重複講這個故事後留下的。他是專業的漁夫,在盡力使船保持平穩,沒有看見耶穌,然後瞥了一眼,看見祂在對面,依枕而睡!伯多祿的工作異常艱辛……而耶穌在睡覺。你是否曾經有過類似的經歷,自己超級忙,但是看到其他人甚麼都不做?
伯多祿非常緊張,矛頭指向了耶穌,把祂叫醒,說:“老師,我們要喪亡了,你不管嗎?”好像在說,祂很從容,在睡覺……讓我們應付這些事。耶穌“醒來,斥責了風,並向海說:’不要做聲,平定了吧!’風就停了,遂大為平靜。”祂對他們說:“為什麼你們這樣膽怯?你們怎麼還沒有信德呢?”
門徒仍然沒有信德。在暴風雨的夜晚,他們感到害怕。門徒很害怕,他們不信耶穌,他們因為耶穌在睡覺而抱怨:“你不管嗎?”這是非常人性化的問題,人遇到困難向主請求,責怪祂:“你為什麼讓我遭受這樣的情況?你不管我嗎?”我很害怕,因為我真的不信賴祂,儘管聽了很多講道,亦知道祂掌管著一切,信德仍然不夠堅固,不敢相信祂會救我。門徒很驚奇,因為耶穌一站起來,沒有掌舵,沒有划船,沒有拉繩索,而是對風和海說話,而風和海立即服從耶穌,門徒卻沒有服從。
這個細節非常重要。大自然的力量服從耶穌,而門徒抗拒。耶穌的親屬認為祂瘋了,經師污衊祂是魔鬼的盟友……門徒們“非常驚懼,彼此說:’這人到底是誰?連風和海也聽從祂?’”但是他們還沒有回答這個問題:耶穌是誰?祂是誰?一個有超常力量的人?顯然,祂使風浪和洶湧的大海都服從祂。這些漁夫知道這些情況。
馬爾谷福音中巧妙地貫穿這個重要問題:這是誰?還記得耶穌開始在葛法翁會堂裡傳教時,人們也想知道這是什麼教訓?這是新事物,擁有權威。現在,門徒們在問同樣的問題。他們到了湖的對岸,遇到了一個奇怪的人。
第5章的第一部分,我們讀到在革辣撒地區治好附魔人的記載。馬爾谷的這段記載擴充了許多。與《瑪竇福音》第8章的平行文字對比,會發現馬爾谷福音的這段文字長了多少。因此,說馬爾谷濃縮了福音,是不正確的。與瑪竇福音相比,馬爾谷記載的事件和講道少得多,但這不是濃縮。與瑪竇相比,他記載的事件肯定更豐滿。
這是典型的例子:被邪惡控制的人,受魔鬼的害。生活在墳墓中,邪魔控制著他。馬爾谷特別強調了這個場景:
“那人居住在墳墓裡,沒有人能捆住他,就是用鎖鏈也不能,因為人屢次用腳鐐和鎖鏈將他捆縛,他卻將鎖鏈掙斷,將腳鐐弄碎,沒有人能制伏他。”他是一個不能控制自己的人,滿腔憤怒地生活在墳墓裡。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代表人性,是邪惡控制下的可憐的人性,狂躁、不順服。耶穌一上岸,就被這個狂躁的人攻擊,他大聲喊說:
“至高天主之子耶穌,我與你有什麼相干?我因著天主誓求你,不要苦害我!”(因為耶穌曾對他說過:“邪魔,從這個人身上出去!”)。
我們已經看到,耶穌傳教開始時,在葛法翁會堂發生過同樣的情況。耶穌命令風和海:“平靜下來!”現在祂命令邪魔:“滾出去!”正是這種邪惡的力量控制著這個人,他反對耶穌,不想被折磨。
耶穌對那個人說話,問他:“你名叫什麼?”他回答說:“我名叫’軍旅’。因為我們眾多。”希臘文中說:“Λεγιὼν”=軍旅。這是一個羅馬的拉丁詞。是軍事用語;這個詞讓人想起羅馬的佔領軍。一個“軍旅”正佔領著一個人。在那個年代,有一個政治性質的軍事問題影響著以色列人,但是有另一種佔領,比佔領以色列領土的羅馬軍團更讓人擔憂,就是魔鬼軍旅的佔領,邪惡的世界使人墮落;基督的力量以一種特殊的方式解救了這個人:那群魔鬼進入了豬內,那些豬正在牧放,然後那些豬在海裡淹死了。
按照我們的想法,這段記載有點奇怪。首先,不要忘記,豬被認為是不潔的,因此在以色列境內沒有豬。如果發現了豬,說明是在國外。實際上,加里肋亞湖對岸,屬於十城區(Decapolis),那裡住著希臘人,而不是希伯來人。
這裡提到的革辣撒城距離湖岸約20公里,但這是該地區的主要城市。現在我們處於外邦地區。這些人養的豬讓人想起了墮落的世界。聽到這個消息的人趕來了,他們看到這個曾被軍旅控制的人,現在頭腦清醒,安靜,穿著衣服,坐在那裡,很平靜,他被解救了,但是耶穌不只是對那個人做了有益的事,同時傷害了養豬的人,他們請求耶穌離開。他們希望耶穌離開他們那地方。
為了便於理解,我試圖想象我們目前的狀況。想想販毒的人獲得的暴利;客戶多,利潤才豐厚。如果有人努力使人擺脫毒癮,把他們從毒販手中解救出來,這些人是在做對人有益的事,但會傷害養豬的人。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新聞,來自貧困地區的婦女被剝削,被奴役,被當作妓女。
如果有人承諾解救這些婦女,就會給某些人帶來損害,因為管理她們的人將她們當作奴隸,在獲取好處。顯然,致力於把人從剝削體系中救出來,也會帶來損害,給養豬的人帶來損害。他們請求耶穌離開。真正對人的責任感,惹惱了一些人,就是聖史以東方的象徵性語言指出的養豬的人,他們以邪惡的遊戲讓人處於重壓之下。
“那曾附過魔的人,懇求耶穌讓他同耶穌在一起,耶穌沒有允許他,但對他說:’你回家,到你的親屬那裡,給他們傳述上主為你做了何等大事。’”
這是一個使命。這個附魔的人現在健康了,從邪惡的權勢中釋放出來了,他成了傳教士、傳福音的人:“你回家,到你的親屬那裡,給他們傳述上主為你做了何等大事。”上主的力量解救了你,你經歷了人性的釋放,你必須為此作證;你親身經歷的,不是理論,而是具體的經驗。
緊接著,第5章記載了兩個奇蹟事件,一個是治愈,一個是複活死人,一個套在另一個中間。會堂長請求耶穌,因為他12歲的女兒快死了,耶穌同意與他同去,在途中,一位患血漏病的婦女觸摸了祂。她這個做法是違法的,因為她知道自己不潔,應該遠離人們,更不能觸摸拉比。但是她暗自想,這人能治愈她,並從背後觸摸了耶穌衣邊,她感受到有力量治愈了她。耶穌感覺到有能力從祂身上出去了。
在這事件中,馬爾谷強調,沒有人能治愈她,她試過很多辦法,找了很多醫生,花了很多錢,都沒有治好,且越來越嚴重。馬爾谷描寫的這一段有點諷刺。就像沒有人可以制伏魔鬼一樣,也沒有人可以治愈這個婦人。
祂到了會堂長的家,那個女孩已經死了,耶穌讓她重返生命。她對父親說:’即使沒有生命,也要繼續保持信德(因為只要有生命,就有希望...我們也這樣說)。但是現在已經沒有生命了,祂對他說:繼續擁有信德,因為人們認為不可能的事,耶穌做到了,超越了期望。
馬爾谷告訴我們耶穌說的話“ipsisisima verba Jesu”,聖經學家若雅敬·耶利米斯解釋說:耶穌的話“塔里塔,古木”。“塔里塔talita”:女孩;“古木kum”:起來。但是馬爾谷加上一句,以耶穌的口吻說:“我告訴你”。祂有力地命令說:“我告訴你:起來!”耶穌命令風、海、魔鬼、死亡。
祂發出命令,它們都服從祂。人們都對耶穌這種強大的能力感到驚訝。
祂回到納匝肋,祂自己的地方,在自己人那裡,在那裡,祂失敗了。祂那裡的人不相信祂,沒有信德,耶穌沒有行驚人的奇蹟,不能解救不信賴祂的人。我們又到了被拒絕的境地,衝突與反對的境地。聖史馬爾谷記載的第一部分的第二片段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