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加深認識聖經
Claudio Doglio 神父的視頻及視頻的抄錄
督利奧神父是意大利人
聖經學者 米蘭神學院的教授 寫作了不少關於聖經的書籍。
6. 「天主經」
「山中聖訓」佔據了《瑪竇福音》的第5-7章,這是一段論述性文字,聖史以「語錄」的形式收集了耶穌的教導,並以這種編排形式為基督徒團體提出了基本的建議。開啟這篇講道的是「真福八端」,這是天主給予聽從祂的人的讚美,宣告了天主就在他們身邊。這是他們「有福」的原因,因為它提供了幸福的可能性。
這篇講道是由多種不同的特殊語氣編寫而成。首先,我們看到有兩句話,耶穌以肯定語氣告訴門徒們,他們是「地上的鹽和世界的光」。這不是一個邀請,而是一個聲明:「你們是」。耶穌是智慧這一事實,賦予門徒們味道,正因為耶穌是光,祂啟迪門徒,祂照亮他們,使他們隨後也發光。
瑪竇認為,這種賦予味道和光的行為,是履行法律義務。不是替代,而是滿全。祂說得很清楚:「不要以為我來是廢除法律和先知,我來不是為廢除,而是為成全。」這是瑪竇學院的基督徒經師們的神學原則。在與猶太會堂的對話,常常是爭論當中,這個經師學院並不反對法律和先知,也就是不反對舊約。他們非常瞭解舊約,並肯定耶穌不是要戰勝法律,而是為滿全法律。
因此,聖史收集了一系列技術上稱為「對比」的內容。這裡用了五個「公式」來對比古人所說的和耶穌現在所說的。這不是法律的改變,而是深化、實現和滿全。耶穌使天主的提議得以滿全。
耶穌知道立法者天主的最初旨意;祂的臨在使你能真正實現天主的要求。這不是在改變規則,而是向人們傳達天主所要求的生活的可能性。「新」不在法律中,而是在耶穌內。祂的存在,以及祂將愛傳給人類的事實,是決定這改變的新要素。
在講道的中間,即第6章的中部,也是第5-7章內容的中間,我們找到了「天主經」。「山中聖訓」的核心是人類是天主的子女。發現這尊嚴,保持這種關係,可以活出「新」。耶穌講道的基本中心是宣告天主的父親身份,而主禱文(天主經)的教導是這一教理講授的核心。
因此,在第六章第七節,我們找到了相關的「語錄」,即是,耶穌就如何祈禱所作的教導:「你們祈禱時,不要嘮嘮叨叨,如同外邦人一樣,因為他們以為只要多言,便可獲得垂允。你們不要跟他們一樣,因為你們的父,在你們求祂以前,已知道你們需要什麼。」這是與外邦人,其他宗教的人對比。這是一段重要的論述,它讓以色列人倍感真切,因為他們認為自己與其他民族不同,也與當時存在的一個基督團體不同。
這個基督團體是擁有其他意識形態及宗教信仰的世界裡的一個小團體。它是在希臘-羅馬的社會環境中發展起來的,它有自己的組織結構和一套宗教觀念。它不是一個無神論組織,而是一個宗教組織,但不同於以色列的核心訊息,也不同于耶穌的圓滿啟示。外邦人認為神是通過言語來聆聽他們的。
這是一種本能的心態,它最終也成為我們的心態,也就是,認為我們可以用言語說服上主。加倍的言語,說很多祈禱,是許多宗教人士共同的壞習慣。耶穌講到這點時,語氣很強硬:「不要嘮嘮叨叨,如同外邦人一樣……不要跟他們一樣……」區別產生了,這種不同體現在關係的質量上。你有一位天父,祂瞭解你,知道你需要什麼和想要什麼,祂瞭解自己,也知道你的益處。
基本思想是天主的啟示;人的祈禱不是決定性的道德面,天主的存在才是,這也是耶穌宣講的內容。天主是天上的父親,祂瞭解你:祂知道你的需要,祂希望你好。你需要的一切祂都知道,但祂可能不感興趣,祂想要給你別的。
耶穌揭示了天主是一位富有仁愛、關懷、善良的好父親,祂關心祂的受造物。祂知道你想要什麼,所以不必說服祂。因此,「你們應當這樣祈禱」。然後,緊跟著是主禱文(天主經)。這是一個「公式」,這是我們所學到的最重要的一個模範,並且我們經常誦讀。「天主經」不僅是一個祈禱,它還是祈禱的模範,是關於基督徒祈禱方式的教導。
它也被寫進了《路加福音》,儘管其中經文稍微短一些。這裡,我們有來自受託編寫福音的宗徒的傳統指示。《瑪竇福音》呈現了更完整的文本,有7個祈禱意向。特別留意「7」這個數字,瑪竇想要借著數字「7」所代表的圓滿來體現此祈禱的完整性,並把這7個祈求按照「3+1+3」的形式編排在一起。
它們原來可能都是獨立傳達的公式。它們是祈禱的表達,祈禱的態度,願望的公式化。這組合的經文,說明了與天主的關係模式。首先,「我們在天的父!」不是「我」的天父……這是對「團體」的參照。這不是一個個人主義式的句子。即使當我單獨與祂交談而說這句時,我也稱祂為「我們的天父」。因此,我雖獨自祈禱,但總是與我的兄弟姐妹一起;並要意識到,與我建立關係的天主,不是我一個人的,祂是我們的父親,不是地上的,而是天上的父親。
父親的圖像使我們想到我們共有的對父親的經驗。但是,並不是這共有的經驗使我們明白天主是怎樣的;而恰恰相反,是在天之父天主的啟示,使我們明白地上的父母應該是怎樣的。比如,對一個男孩說:「天主就像你的父親一樣愛你。」這是很危險的。因為你很有可能是在與一個對父親有很不好的經驗的人講話。而這個男孩可能會回答你:「如果天主像我父親一樣對我,那我就被毀了」;或者是「我不想要一位像我父親一樣的天主」。所以,不是人類的經驗使我們理解天主,而是天主的啟示幫助我們成為人,成為我們所應該成為的。天主是至高無上的父親,祂是楷模,祂借著耶穌的啟示,使自己的存在變得具體。
在這位我們所信賴的天父面前,我們的祈禱首先上達至祂。前3個祈求的特點是,都是與天主有關的現實。「願你的名被尊為聖,願你的國來臨,願你的旨意承行於地……」有三個基本的願望與我們無關,而與天主有關。這被稱為預見天主的國,渴望天主的正義。我希望你的名是聖的,這不是在給天主下命令,命令祂聖化自己的名;我是在表達我的渴望,渴望天主的名被尊為聖。
在聖經語言中,「名字」是一個人被認識、被愛和被尊重的體現。因此,天主的名,是天主被認識的方式。尊此名為聖,意思是顯示天主的神聖。與眾生不同,神聖是天主的存在方式。天主是不一樣的存在,祂與我們所知道的完全不同。祂的行為是聖的。尊這名為聖,真正揭示了天主是誰,天主是怎樣的。如果我們使用簡單的表達,像孩子一樣,我們可以說「留下一個好印象」。這就是有時父母會向孩子提議:「我求你不要讓我們看起來很壞。」因此,如果一個孩子行為不端,很粗魯,看到他的人會認為這是他父母的錯:「他們沒有教過他嗎?」「看他們把這孩子養得!」孩子令人覺得父親不好,因為似乎是父親沒有教育好他。
通常是,父母有很好地教育孩子,但孩子不好好學。我們,作為天主的子女,確實有為天主留下不好印象的風險,人們因看到我們而蔑視祂。如果那些人可以得救,如果天主的子女這樣行事,那麼他們會有怎樣的父親?祂教了他們什麼?顯然,有這種子女,祂什麼也不能做。因此,祂不被讚賞。
我們祈禱的第一個願望是:「願你的名尊為聖」。我們想以正確的方式展示你的身份。我們想讓你看起來很好。第二,我們希望你的國來臨。不是因為我們要求,天國才來臨。如果我們不要求,它就不來了?這是我們的願望。耶穌教導門徒們要渴望天國,即是天主掌權,統治並領導的國度。當我說「你的國來臨」時,我是在表達我的深切渴望,渴望你主導我,主導我們的生活,主導整個世界。
「你的旨意承行於地……」這不是一種屈從,不是被動的接受:「你想怎樣就怎樣」,而是一種渴望,渴望天主的工程得以實現。如果我們在其後增加一個否定句,也許會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你的旨意承行於地,不是別人的旨意承行於地。」我們希望天主的計劃成真,而不是由其他勢力或其他人的意願來決定我們的歷史。「你的旨意」:我們希望你的工程能在地上進行,就如同在天上。
這個公式把這段標記為「天主的現實」:祂的名、祂的國、祂的旨意,然後到人類塵世的現實。確實,《天主經》的第二部分包含了我們的東西,從「日用的食糧」開始。這是一個積極的請求。
「求你賜給我們日用的食糧。」「日用的食糧」是對我們所需一切的概括。這是一個祈禱公式,借此,我們祈求天父賜給我們今天所需。明天的我們明天再考慮。我們首先祈求日用的食糧,我們並不是要求這些食糧從天而降,而是求祂賜給我們能力去製作這些食糧。「賜給我們食糧」:這是合作的承諾,而不是等待一切從天而降。我們祈求天主賜予恩典,使萬物生長,然後我們去勞作,去製作食糧。
另外3個祈求,即最後的三個,展現了我們故事的消極面:罪、誘惑、兇惡。「寬免我們的罪債,猶如我們也寬免得罪我們的人。」罪的概念以債的圖像來表達。我們欠了一些東西,那東西不見了,我們請求寬免。這是祈求天主以憐憫填補我們的空白,治癒我們的缺陷,賜給我們能力去同樣地對待他人。
不是我們的寬恕決定了天主的寬恕,我們不是度量愛的尺度:「在我們寬恕的範圍內寬恕我們」,但請繼續寬恕,而我們,因著你寬恕的美德,承諾也會這樣做。「不要讓我們陷入誘惑。」有個新的翻譯是:「不要允許我們陷入誘惑。」
這個新翻譯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舊翻譯:「不要讓我們陷入誘惑。」在語言層面,該公式也是正確的,只是必須稍作解釋。天主不會將我們推向邪惡。如果祂要試探我們,那是為了證明我們,也是為了我們的進步。「讓我們陷入誘惑」,意思是在我們接受試探的時候放棄我們。「不要讓我們」,就是說,不要放棄我們。不要允許我們這樣下去。
這裡,我們留意到,祈禱是以複數的形式出現。寬恕我們,不要放棄我們,但救我們免於兇惡。這是一個孩子在祈求他的父親,當他走上危險之路時,用手攔住他。在我們受試探的艱難時刻,不要放棄我們,而要反過來,救我們免於兇惡,也可以說是邪惡。這句也可以譯成:「救我們免於邪惡」,免於惡,免於一切邪惡。做我們的釋放者。
這是耶穌的祈禱。在耶穌的慣常講道和祈禱中,可以發現這些公式的變化。耶穌向天父祈禱,因為祂是兒子。在耶穌內,我們成為了兒女。因著祂,我們有天主做我們的父親,我們學習祈禱,也就是,我們學習滿懷做兒女的信心去與祂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