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加深認識聖經
Claudio Doglio 神父的視頻及視頻的抄錄
督利奧神父是意大利人
聖經學者 米蘭神學院的教授 寫作了不少關於聖經的書籍。
1. 從結尾開始
《新約》是從《瑪竇福音》開始的。 它收錄了 70年來生活在納匝肋人耶穌周圍的基督徒團體所寫的書, 也收錄了繼承猶太傳統的經文。 《新約》的第一部書是《瑪竇福音》, 也是四部福音的第一部。自古以來,《瑪竇福音》被認為是 最早、最古老的福音。
也許,教父們所指的 並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瑪竇福音》, 而是一些早期的版本。比如,宗徒團體 在耶穌死而復活後的30年裡,他們不僅講道, 還開始寫一些講道詞。 在最初的幾年裡,有一個原始的、基本的、最初的福音, 是耶路撒冷宗徒們講道詞的基本概要。 他們向以色列民宣講,耶穌是以色列及所有民族的默西亞。
我們稱之為「對觀福音」的福音書, 包括《瑪竇福音》、《馬爾谷福音》和《路加福音》, 都是來自這個最初的概要。也許,這用閃族語言寫成的最初文本, 是由稅吏瑪竇完成的。瑪竇是一個把自己賣給羅馬當局 做收稅員的人,但是在找到耶穌後,他的生命完全改變了; 在主耶穌復活後,肋未,即瑪竇,他也許 在宗徒們最初的文本之上進行了擴寫, 目的是為自己關於耶穌的講道有一個正式的文稿。
這文稿是在傳教中使用的;比如,Barnabas,在公元40被派往安提約基雅, 為見證一個希臘團體在那個大城市的誕生。 他帶去了12位宗徒所宣講的福音, 在安提約基雅,第一個版本誕生了,以希臘文寫成, 進行了擴寫和改寫。這個文本也許是以《瑪竇福音》之名 被帶到安提約基雅的,因為,瑪竇確實曾在安提約基雅宣講過。 在安提約基雅,一個活躍的基督徒團體誕生了,並且,多年來, 他們不斷發展這最初的文本。直到公元80年, 即該文本到達安提約基雅40年之後, 安提約基雅的一個基督徒作家團體,我們照慣例稱之為 「聖瑪竇學院」,編寫了一個確定的版本, 也就是我們現有的版本,即《瑪竇福音》。 我們想要學習,為更好地去認識和瞭解福音。 然而,我們會從福音的結尾開始。 我們不是從第一頁開始,而是從最後一頁開始,因為我們往往 借著結尾的啟發而能更好地理解一部文學作品。 就像我們的生命,其結果照亮了其他的一切。
其中,從文學角度看,《瑪竇福音》以一種開放的,特別有趣的方式結束。 它沒有結論,就像一個故事仍懸著, 沒有結果,讓讀者自己去想像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第一部福音(《瑪竇福音》)總共有28章, 是最長的一部福音書,其最後一章專門描述 與復活之主的相遇。與其他福音書一樣, 瑪竇描寫了婦女們在復活節的早上去看到了空墳墓, 與復活之主相遇,並向宗徒們傳報了這一訊息。 但之後,他還描述了兵士們受古猶太最高評議會(Sanhedrin)的收買, 就空墳墓之事說謊的情節。 最後,他呈現了一個極具象徵意義的情節,這對他的神學思想至關重要。 讓我們從第16節讀起: 「十一個門徒就往加里肋亞,到耶穌給他們所指定的山上去了。」 這裡,宗徒不再是12個,而變成了11個。這表明不完滿; 有一個猶達斯背叛的情節,他是離耶穌最近的人之一, 但他卻背叛了耶穌,並且離開了。 猶達斯應對耶穌的被捕負責,這使耶穌的生命以悲劇而告終。 其他11位宗徒聽從了耶穌。
重返加里肋亞的邀請, 可能沒有多大的歷史意義,但卻很有象徵意義。 試著重新構建這些事實,似乎宗徒們在復活節之後仍留在耶路撒冷。 在五旬節,他們仍在那裡,傳教工作開始於以色列的首都, 但是,返回加里肋亞有其象徵意義,因為加里肋亞是外邦人地區。 「加里肋亞」並不是它最初的名字,它有一個表示地區、省份的通用名字, 叫「GUELIL」,加上人民的屬性,為「GUELIL AGOYÍN」, 即「人民的加里肋亞」。那裡是耶穌傳教工作開始的地方,是外邦人地區, 猶太人也居住在那裡,但並沒有佔據整個人口, 他們與來自其他民族和宗教的人民住在一起。 加里肋亞,是耶穌傳教的起點,也成為了理想的回歸之地。
復活節過後,耶穌邀請宗徒們返回加里肋亞,回到最初的地方, 去重新思考與主一起度過的傳教生活的點點滴滴, 並參與到人民的共同生活中,甚至是非猶太人民的生活。 《瑪竇福音》的結尾是開放式的結尾,向所有人開放。 默西亞主耶穌不是只為以色列人,而是為所有人。
「山」在聖經中有特殊的象徵意義,它是升上天的陸地。 「山」象徵人類與天主的相遇之地。 人升到天上,主降至大地。 在山上,梅瑟找到了天主,並在那裡立了約; 梅瑟得到了法律和天主的應許。 瑪竇對山特別感興趣, 他在一些重要的敘述中都提到了它。 我們清楚地記得山上的談話,新的法律,新盟約的建立。
瑪竇的整個故事結束於另一座山,即耶穌已向他們指示的一座山。 他們沒有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而是去了耶穌所指示的地方。 這是一次與神的相遇,也就說,那是天主顯示自己的地方。 這是天主在復活的耶穌身上的明確啟示。 「他們一看見祂,就朝拜了祂,雖然有人還心中疑惑。」 聖史瑪竇把兩個方面放在一起: 一方面是忠信,另一方面是猶豫。只有11人,代表了不完美。
他們朝拜耶穌,但他們仍不確定,並心存疑惑。 「耶穌走近他們……」動詞「走近」對於聖史瑪竇有很微妙的意義。 在司祭們的語言中,這是一個術語,表示司祭們走近 那神聖的世界。借著這個圖像,瑪竇用這個動詞來表明 神聖的那位走近人類。耶穌走近門徒, 祂上前,走近那些朝拜祂的人。
耶穌便上前對他們說:「天上地下的一切權柄都交給了我,所以你們要去 使萬民成為門徒,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授洗, 教訓他們遵守我所吩咐你們的一切。看! 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 我們來到了結尾,經文的結束點,但這並不是故事的結束點。 我們把門徒們留在了山上,他們跪在復活之主的面前。 聽到這些話之後,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他們跟祂說話了嗎?他們走了嗎?他們做了什麼? 而耶穌去了哪裡?聖史瑪竇對此沒有任何描述。 福音結束於一個重要的情節, 在山上,復活之主給了門徒們行動上的指示。 這也是瑪竇的基督徒團體的大憲章(Magna Carta)。 我們重讀這些文字,是因為它們很重要。
首先,耶穌發表聲明, 描述祂自己,以及所賦予祂的權柄。 「天上地下的一切權柄都交給了我。」 所有天上地下的「神聖權柄」都交給了耶穌。 「兩極」的表達是為表明一切。 復活之主已登上寶座,並獲得了宇宙的權柄。受羞辱者得到了光榮; 他們所驅逐的人,卻被天主舉揚。 這是一個「被動」,技術上稱為「神聖的被動」。 「都交給了我……」是誰給了祂? 這裡沒有明確敘述,但很明顯是「天主」。 這是閃族人避諱天主名字的一種典型的方式。我們可以說: 「天主給了祂天上地下的一切權柄。」「所以去使萬民成為門徒」。
我們必須留意「所以」的重要性,它表明了一種因果關係。 「因為我已接受一切權柄,所以你們,我的門徒,去使萬民成為門徒。」 雖然「去」這個詞翻譯過來是一個祈使語氣的動詞,但原文是一個分詞。 我們用另一個詞來翻譯會更好些,即「行走」,以使人成為門徒。 這個祈使語氣的動詞,指向的是「discipling」。這個動詞在英文中不存在, 它超越了語言的規範,因為在希臘原文中,有個動詞 與「disciple(門徒)」一詞有相同的詞根。 一些舊版翻譯使用了「training(訓練)」一詞。 這並不是一個好的翻譯,因為這個動詞常用於動物,尤其是它含有 做一名「導師」的想法,而原文的意思是做一個門徒。耶穌的跟隨者, 不會成為導師,而是繼續做一個門徒,並使其他人 也成為門徒。耶穌這個命令的接收者是門徒, 目標是讓世界萬民都成為門徒。 所以,他們「學習」。門徒是要學習的人。
接著,他們要 在整個生命中行走,以使萬民都成為門徒。 這裡是面向全體的開放,「πάντα τὰ ἔθνη」,意思是世界上的所有民族。 這是一種種族的開放,而以色列人認為自己的民族是獨一無二的,他們是孤立的。 這裡是在召喚宇宙間所有的種族。所有民族都蒙召 成為唯一的主,即復活之主的門徒, 祂擁有天上和地下的一切權柄。
然而,要如何使人成為門徒呢? 有兩種方式:施洗和教導。第一個動詞讓人想到聖事的層面, 教會禮儀的工作,借著聖事傳遞復活之主的恩典。 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我們洗禮中仍在使用的規範話語: 「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這是一個完美體現「三位一體」的話語, 它取自《瑪竇福音》的結尾,用以劃十字聖號、舉行洗禮和降福。
洗禮意味著浸入,聖事性地使所有民族 都沉浸在父、子和聖神三者間的關係中,使他們的生命 與在耶穌身上所顯示的聖三的生命共融。 施洗和教導,是一種培育、教育類的工作。 只是施行聖事還不夠,還需要介紹知識。 那他們該教些什麼呢?他們必須教人們去遵守、維護耶穌所吩咐的一切。
讓我們注意文中對「整體」的堅持。在這些章節裡, 以不同的方式,都使用了「所有/一切」這個形容詞。 「『一切』權柄都交給了我;去使『萬』民成為門徒; 教訓他們遵守我所吩咐你們的『一切』;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 門徒團體傳達耶穌所教導的一切,而且,不僅是傳達, 還要保存、內化,並教導他人如何去遵守和堅持。 最後一句話是許諾;這是對身份的肯定:「我會同你們在一起。」 詞組「我是(I am)」,非常重要,因為它是天主的名字, 它是天主在西乃山上向梅瑟所啟示的自己的名字。
現在,耶穌以「我是(I am)」顯示自己…… 不僅如此,「我(是)同你們一起(I am with you)」。 這啟示了「天主與我們同在」。最初以「厄瑪奴耳」之名所宣佈的是: 「我與你們同在(I am with you)」。現在,被公認為天主的耶穌, 與以色列的天主「Lord Adonai」有著密切的關係, 而這位天主在西乃山上與祂的群體確認了關係。 「天天」,表示持續,在每天的所有現實中,在加里肋亞的每一天中。 「直到今世的終結」,或者可以說,「直到世界的終結」。 「終結」:這是一切事物所指向的目標和術語。這是歷史時代的圓滿, 是基督臨在所改變的世界實相的圓滿實現。
瑪竇的團體,以復活之基督的臨在力量去生活,去經驗。 「我總是和你們在一起」,生命的共融開啟了傳教工作。教會本就是為傳教…… 朝著加里肋亞,朝著世界的外圍,朝向所有的實相。 每一天,教導耶穌所吩咐的一切,目標是使人成為門徒。 讀《瑪竇福音》,意味著再次把我們自己置於耶穌的學院,祂是唯一的導師, 使自己成為真正的門徒,並使他人也像我們一樣成為門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