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加深認識聖經
Claudio Doglio 神父的視頻及視頻的抄錄
督利奧神父是意大利人
聖經學者 米蘭神學院的教授 寫作了不少關於聖經的書籍。
11. 有關忠信的比喻
在耶穌逗留耶路撒冷期間,聖殿廣場上的最後一次相遇,變成了對抗。所有聖史都記述了這決裂的情況,這也標誌出耶穌生命的結束。瑪竇特別強調了這一對抗,也許是因為,在即將步入80年代之際,瑪竇學派與新猶太會堂(由JohananbenZakkai重組)有著激烈的爭議;它與改革後的猶太結構發生了爭議。該結構試圖在聖殿被毀後保持其猶太身份,並因此自我封閉而反對基督徒團體。他們驅逐了那些承認耶穌是默西亞的人;一場真正的對抗開始了,有激烈的口頭爭論,也許還有會給基督徒帶來痛苦後果的敵對;因為當時的基督徒發現自己屬少數群體,並失去了公民權利和應有的保護。
《瑪竇福音》第23章維持了這種強烈的爭論基調。最後一個偉大的講道開始了,有關末世的,最後一個,它分析了歷史的最終實現,佔據了第23、24和25章;它對應于《瑪竇福音》第一個大講道,即包括了第5-7章內容,通常被稱為「山中聖訓」的一個系統的講道。這個有關末世的講道,被恰當地放置于第24章,第23章是其前言,而第25章是一個比喻式的附錄。
第23章包含了耶穌對經師和法利塞人所說的強烈而巨大的譴責。我們看到了一組「禍哉」,這是真福的反面。就如「山中聖訓」以對那些歡迎天國的人的祝賀開始,最後的決定性的講道,以展現那些拒絕接受天主聖言的人的毀滅開始。
第24章包含了早期基督徒團體的一個古老的公式,用末世的語言,也就是,末日已被宣告;我們不易理解提及末日的意義。首先,第一個目的是宣佈耶穌的末日,即祂戲劇性的苦難和死亡。正是拒絕的劇情導致了毀滅,毀滅了他的生命。末日的宣告,通常代表復活節;這是對命運的顛覆,被殺之人乘著雲彩勝利而歸。這是對耶穌死亡與復活的宣告,是天主創造的歷史轉折點。匠人棄而不用的石頭,成了屋角的基石。天主創造了這個奇跡。另一個最後的視角是耶路撒冷城。
事實上,在公元70年,羅馬軍隊征服並摧毀了這座城市。對於猶太人團體來說,這無疑是一個痛苦的結局,因為他們失去了聖殿和與聖殿相關的整個禮儀。公元70年有一場徹底的變革。屬猶太會堂的一群人,來自法利塞學派,組織了改革,試圖在這場災難中倖存下來。以某種方法,早期基督徒在這個有關末世的講道中看到了對「末世(eschaton)」的宣告,即,耶路撒冷的毀滅,這建築的終結,註定的聖殿的毀滅。
但是,往深處看,相對於這兩個事件,即耶穌的死亡和聖殿的毀滅,還有一個普遍的視角,就是世界的終結,即最終的實現。經文並不是在暗示事件發生的時間,而是表明歷史正在走向它的終結(最終實現),這可能是悲慘的,正是鑒於已經發生的這兩個悲劇:默西亞被殺以及聖城的毀滅。
對於這古老的末世文本,馬爾谷和路加做了幾乎相同的保留,而瑪竇卻增加了一章內容,即是第25章,描述了他自己的三個比喻。就如他用三個比喻來描述以色列的拒絕,現在他提出了三個關於忠於委託的比喻;同時,在這樣的背景下,瑪竇對救恩史有了預見。這三個比喻不是講相同的東西,而是針對故事中不同的情況。它們是:去見新郎的十個童女的比喻,以及受託保管主人財產(塔冷通)的僕人的比喻。還有一個是所謂的「普世審判」,天主將所有民族聚集在一起,然後將他們分開,如同牧人分開綿羊和山羊一樣。讓我們快速看一下這些比喻。
第一個比喻是發生在典型的巴勒斯坦背景下,一個小鎮上,(人們)正在慶祝婚宴。雖然它講述的是當地的習俗與傳統,但它並沒有很強的敘事連貫性。經文以寓言(或比喻)的形式呈現,它是用愛的圖像以比喻的形式對救恩歷史的重讀,它呈現了一場婚禮,新郎與新娘的會面,一個重要的基督圖像。丈夫是被期待的,這意味著他還不在那裡。這十個出去迎接新郎的童女被分成兩組。這是敘述者所說的,但並沒有立即被理解。五個是明智的,五個是糊塗的(我要說,以更通俗的語言,應該是「愚蠢的」)。你知道誰是明智的,誰是糊塗的嗎?
十個人都在那裡等新郎,她們拿著燈,她們必須為這些燈添加燈油,才能使燈火常亮。新郎來遲了;夜已深,她們都睡著了。當新郎來到時,只有5個人準備好了,其他人沒有準備好,因為她們沒有油了,她們的燈熄滅了。她們還沒準備好迎接到來的新郎。她們太糊塗了,半夜去尋找賣油的商販,自然,所有店都已經關門了。當她們回來時,門已經關上了。她們在外面敲門,說:「主啊!主啊!給我們開門吧!」但新郎在裡面說:「我不認識你們。」「所以,你們該醒悟,因為你們不知道那日子,也不知道那時辰。」
這個比喻與「山中聖訓」結尾處的比喻強調了相同的要點:「明智的人把房屋建在磐石上,愚昧的人把房屋建在沙土上。」早前,在「山中聖訓」中,耶穌說:「不是凡向我說『主啊!主啊!』的人,就能進天國;而是那些承行我在天之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天國。」這裡,在這個比喻中,愚蠢的童女敲門說:「主啊!主啊!」但是她們沒有進去,因為她們沒有承行父的旨意。這是此比喻的關鍵。燈油代表什麼?
個人的投入,即每個人對生存的回應;這是不能傳借的,它不能簡單地從一個人傳借給另一個人。明智的人不能把自己的油傳借給別人,因為那是失敗的投入,他們自己並沒有投入。據瞭解,他們在關鍵時刻很愚蠢,那時為時已晚,凡事必須事先考慮。有關末世的講道的目標正是:事先考慮。
另一個比喻,有關於「塔冷通」,它提出了一個相當的經濟問題,一個包括銀行儲蓄在內的財物管理問題。一位富有的紳士把他的財產託付給他的管理者,然後動身去旅行了。(對他的管理者,)他一個給了五個「塔冷通」,一個給了兩個,一個給了一個。在古代語言中,「塔冷通」是一個重量單位,是一種量化白銀的方法。一「塔冷通」在40-60-100公斤之間浮動,具體取決於地點。
「塔冷通」一詞對我們來說應該像是「公斤」和「噸」。那位紳士把五噸銀子託付給他其中一個管理者;而最少的託付是一噸。這不是一個小東西,不是一枚可以放在口袋裡的硬幣,它是一噸硬幣;因此,這是一份必須結出果實的遺產。有個普遍的誤解源於這樣一個事實:在我們的語言中,「talent(塔冷通)」一詞的意思已經變成了能力、資質、天賦,以及天主賜給我們的才能,我們將它們視為我們的天賦、資質,必須說,每個人都在運用他從天主那裡得到的天賦。事實上,這個比喻是說,主人以不同的方式分配他的財產(祖產/遺產),按照每人的能力來分配。
因此,「talent」不是指技能,而是指天主留給我們的遺產。那麼,我們要如何解釋天主給門徒們留下了什麼?祂的遺產是什麼?是福音、恩典、教會、聖事、天主的聖言,有很多的表現形式。這是給我們的財富,是存款,是牧函傳統中所說的「好存款」,即信仰存款。「存款」是一個銀行術語,它讓人想起了這個比喻的意象。
前兩位管理者在銀行收到了一大筆存款,他們試圖讓存款產生更多收益。很久以後,當主人回來時,他們連本帶利還給他。那存款是本金的兩倍;相反,第三位管理者什麼也沒做,他拿了遺產,把它埋起來;這遺產對他毫無用處。當主人回來時,這個人把收到的東西原封不動地還給了主人,並說:「這東西沒用,我什麼也沒做。」
我們知道,這齣戲是在說,一個人告訴主,認識福音對他毫無用處。教會有聖事、恩典、天主聖言,「這些一點也沒幫到我」。「我的鄰居,一個無神論者,或信奉其他宗教,他活得和我完全一樣,即使我擁有所有這些遺產。」天主的反應合乎邏輯,祂說:「禍哉,可惡懶惰的僕人!你既知道:我在沒有下種的地方收割,在沒有散佈的地方聚斂;那麼,你就應該把我的銀子,交給錢莊裡的人,待我回來時,把它們連本帶利取回。所以,你們把這一個『塔冷通』從他手中奪過來,給那有了十個『塔冷通』的。」那什麼也沒做的僕人,被叫做「可惡懶惰的僕人」。
在舊時的翻譯中,有「疏忽」一詞,意思是「懶惰」。「可惡」是「懶惰」的同義詞;這是講給基督徒的一個比喻,講給基督徒團體中那些接受了基督的遺產,即祂的信仰存款的人,這些存款供他們使用。有兩個人確實用了;也就是說,有三分之二的人很好地使用了它們;有的用得多,有的用得少;有五個「塔冷通」的人能力也更強,他獲得了很多收益,原來的財產翻了一番。第二個人獲得較少「塔冷通」,意味著他的能力較弱,但他也使財產翻倍了一倍。這意味著他的投入已經起作用了;福音遺產已經結出果實。「很好!善良忠信的僕人,你既在少許事上忠信,我必委派你管理許多大事:進入你主人的富樂吧!」
這是喜樂的宣告,這宣告的對象是基督徒管理者,是基督徒團體中那些在福音遺產的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忠信」是「懶惰」的反面。懶惰的人不忠信。不使用「塔冷通」就是背信;不傳福音,就是背棄天主給你的任務。我們可以看出第一和第二個比喻之間的細微差別。從等待新郎的童女,我們可以看出基督來臨之前的情形;從這些少女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等待默西亞的以色列的身影。當默西亞來臨時,有些人已經準備好迎接祂,而另一些人則滿足於理論,但事實上,他們錯過了機會,他們沒有進入天主的國。
而財產管理者的比喻,偏向於針對基督徒團體的領袖,那些跟隨耶穌的人,他們擁有祂的遺產,並自由使其發揮作用。在這個團體中,有可惡和懶惰的人,就像那個沒有穿婚宴禮服進入婚宴而被扔出去的人,因此,這個沒有價值的懶惰的管理者被驅逐了:「把他丟在外面的黑暗中,在那裡必有哀號和切齒。」
最後一個場景,我們稱之為「普世審判」,看起來像是一個普世性的開放,受審問的不僅是以色列人和基督徒,而且包括普世萬民。事實上,面對默西亞,每個人都很驚訝。坐在寶座上的國王說:「你們給了我吃的」——「你們沒有給我吃的」。而兩類人的反應都是說:「我們什麼時候看見你餓了?」「我們從來不知道,我們供養了你,或沒有供養你。」
他們不認識祂,他們沒有直接認出耶穌,但啟示是:「凡你們給或沒有給我這些最小兄弟姐妹中的一個做的,就是給或沒有給我做。」這是默西亞的啟示,祂將所有人視為兄弟姐妹。每個人對他人的態度,就是對默西亞的態度。善待他人就是善待默西亞;輕蔑他人就是輕蔑默西亞。這是審判的標準,適用於那些還沒有領受福音遺產的人;他們沒有作為配偶的期望,以好的或壞的方式生活;對他們的標準就是慈悲善工,以及歡迎並服務他人。
第26章以典型的結束語開始:「耶穌講完了這一切話,便對祂的門徒說:你們知道,兩天以後就是逾越節。」所有這些講道現在都結束了。隨著第五個講道結束,福音的中心內容結束了,隨後是福音的最後一部分,敘述了默西亞的苦難、死亡與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