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加深認識聖經
Claudio Doglio 神父的視頻及視頻的抄錄
督利奧神父是意大利人
讓我們加深認識聖經 若望福音
《羅馬書》—— 第二部分
保祿給羅馬人寫信,提出了他自己的福音。他的意思是,他想提出並解釋他對福音的看法;那不是他個人的創作,而是他所理解的宣揚基督福音的正確方式。他講述了救恩工程,並强調人有必要信靠那顯示了自己並提供救恩的天主。
《羅馬書》是一篇很長的文章,有十六章之多。它是保祿所有書信中最長的,其結構複雜,但我們可以將它分爲四個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在通常的問候、美好的祝福和主要議題之後,其包括如何對待人類犯罪。我們可以說,它包括前五章。
從第1到第5章,保祿宗徒隱約把注意力集中在人類身上,集中在所有人身上,集中在人類自身的狀况上,指出人類沒有能力靠自己的力量獲得救贖。這是主要思想。在第二部分,即第6、7和8章中,保祿談到了基督徒,談到了那些已經接受基督救恩的人的狀况。在第三部分,即第9、10和11章中,他談及猶太人,即那些沒有接受基督的提議的人。在最後一部分,即從第12章到結束,他介紹了接受救恩的道德效果。 現在,讓我們來詳細討論一下第一部分。在法利塞人的觀念裏,救恩在于遵守法律,而保祿想要强調,人如何沒有能力靠自己的力量行善。因此,在《羅馬書》的前幾章中,宗徒給人類賦予了一個悲慘形象。在第一章中,他提出了希臘世界的罪。以猶太人的身份進行推理,並寫給猶太人,論述了自己的思想。按照他的思想,世界分爲兩組人,猶太人與其他人。而其他人,基本上,在那個古代文化背景下,是希臘人,是希臘世界。
所以,在兩個立場之間進行選擇,猶太人或希臘人。這幅畫卷開始描述希臘世界的腐敗,展現出一種墮落的情况。人類,一般來說,沒有能力找到天主並完成天主的計劃;正如我們所看到的,是因爲普遍的腐敗:「充滿了各種不義、毒惡、貪婪、凶殘、滿懷嫉妒、謀殺、鬥爭、欺詐、乖戾;任憑他們作讒謗的、詆毀的、恨天主的、侮辱人的、高傲的、自誇的、挑剔惡事的、忤逆父母的、冥頑的、背約的、無情的、不慈的人。」(羅1:29-31)
有時,我們會說,以前很好,但現在一切都腐敗了。保祿在兩千年前就做了這樣的描述,對我們來說可能是現在的圖景,其實是一直適用的圖景,因爲人類的這種腐敗根深蒂固。猶太人,當他們聽到對外邦世界的這種負面描述時,他們莫名地喜歡,因爲其他人都很壞。在列舉了其他人的負面行爲之後,保祿明智地繼續談及猶太人的負面行爲:「你不論是誰,你判斷人,必無可推諉,……因爲你這判斷人的,正做著同樣的事。」(羅2:1)
你認爲因爲你是猶太人就能置身渡外嗎?不,在判斷人時,你正做著同樣的事。雖然你懂得法律,但你和其他不懂法律的人一樣,是個罪人。區別不在于你是否懂得,而是在于你是否能做到。保祿指出,猶太人和希臘人的行爲基本是相同的,區別只是有些人知道道理,有些人不知道。要想獲得天主的正義,需要人自身以外的東西。
他開始他的論述,說:「原來天主的忿怒,從天上發顯在人們的各種不敬與不義上」(羅1:18)。什麽是天主的忿怒?對我們的語言來說,這是一個有難度的概念;我們不能簡單地將其理解爲天主的憤怒,就好像天主失去了耐心。這是一種末世性語言,用以表達關係的破裂。「天主的忿怒」引發了一種敵對的狀况。想想你生活中的一種情况,你與一個人無法融洽相處,你們因某些原因而分道揚鑣了;你們不再見面,你們不知道要說什麽,什麽也不想說;這是一種分離。你們之間的關係不好;沒有共融和溝通。這種狀况是保祿所定義的「忿怒」。因此,所顯示出來的「天主的忿怒」,是指關係破裂的狀况。
一般來說,人類不能與上主好好相處,沒有溝通,沒有相遇,這些都不可能有;甚至那些懂得法律理論的人也不能與上主好好相處,因爲有一些東西阻止這種良好關係的建立。保祿用聖經選段來總結第一個具破壞性的負面評論。他刻意從舊約中摘取了一些語句,這些語句清楚地說明了沒有人行善,「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沒有一個明智人,沒有尋覓天主的人;人人都離弃了正道,一同敗壞了;沒有一人行善,實在沒有一個。」(羅3:10-12)這不是保祿的話,它來自舊約的一篇聖咏。保祿宗徒總結說:「凡法律所說的,都是對那些屬法律的人說的」(羅3:19)。
因此,如果一段啓示性文字說,甚至沒有一個人行善,而且它也是這樣說猶太人的;那麽其觀點是:即使是他們,也不行善;他們即使知道道理,也不將其付諸實踐,「這樣,每個人都會被禁言,整個世界都對天主負責」。沒有其他選擇;在天主面前,每個人,真的,每個人都有罪,大家都必須閉嘴;沒有個人救贖的可能性;沒有人可以說:「我可以拯救我自己;我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做到。」
在這個破壞性的部分之後,保祿似乎在說我們是絕望的可憐蟲嗎?似乎在說我們沒有出路了嗎?這就是福音,即好消息的所在:「如今,天主的正義已經在法律之外顯示出來,法律和先知也爲此作證」(羅3:21)。「天主的忿怒」的反面就是「天主的正義」。
讓我們重溫之前的圖像。一段破壞了的關係,其相對的是良好的關係。想像一下你和一個朋友的關係,你和他/她在一起時感覺很好,你愛他/她,你與他/她總是有話可說,你喜歡他/她的陪伴,因爲你和這個人很合拍。這就是一種良好的關係。試著具體對比一下,與你無法忍受的人的那種糟糕關係,和與另一個你所愛的人的良好關係。
這種良好的友誼關係就是保祿所說的「天主的正義」。「天主的正義」獨立顯示于法律之外;也就是說,它不是法律的效果,不是說通過瞭解規則,我就能成爲天主的朋友。這種友誼,是深刻而親密的個人與主的共融,並不是因遵守規則而産生的,因爲我可以遵守所有的外在規則,却不能在內心以真正的友誼與主聯結。憑我自己的力量,我做不到;沒有人可以憑自己的力量做到。「天主的正義」獨立顯示于法律之外,而且法律和先知也爲此作證,也就是說,舊約也爲此作證。天主的啓示曾談及此事:「天主的正義,因對耶穌基督的信德,毫無區別地,賜給了凡信仰的人」(羅3:22)。
對基督的信德是决定人類處境轉折點的軸心。我們所說的「對基督的信德」是什麽意思?不是指耶穌相信天主這個事實,而是指他信靠的態度。但首要的是,按照猶太人的思想,信德是基礎,對基督的信德是基于耶穌這個人而構成的基礎。耶穌是根基,是要建于其上的磐石。他是堅實的人,他與天主有良好的關係。
只有一個人與天主有良好的關係。「道成肉身」的耶穌是基石;只有通過他才可能擁有這種正義,才能進入這種友誼的關係。「毫無區別地」,他重複了一遍又一遍。「所有的人都犯了罪,都失掉了天主的光榮。」(羅3:23)但所有人都因他的恩寵而稱義;也就是說,他們被帶入與天主的正確和良好的關係中,無償的,不需要支付任何東西。他們沒有購買正義,他們因著恩寵,即天主仁慈的愛,而無償地獲得了正義。
之所以稱爲恩寵,是因爲它是白白賜予的,無需付出任何代價。你不會因你是好人而得到恩寵。恩寵的賜予不取决于人的狀况,它始于消極和罪惡的的狀况,因爲所有人都犯了罪,都失掉了天主的光榮,而不配得到恩寵,因此是無償的。而恩寵,是與天主的良好關係。因著耶穌基督所完成地救贖工程,我們有可能成爲天主的朋友。這是一個基督作爲贖價而完成的救贖工程。「這耶穌即是天主公開立定,使他以自己的血,爲信仰他的人作贖罪祭的;如此,天主顯示了自己的正義,因爲以前他因寬容放過了人的罪。」(羅3:25)
這個用辭很複雜;它參照的是古代猶太教的人都很瞭解的一種禮儀,但我們却很難理解。贖罪祭的工具,其希臘文爲「ilasterion」,是指約櫃的覆蓋物。它是放在耶路撒冷聖殿內的聖物,放在至聖所內。在贖罪日,大司祭把犧牲的血灑在它上面,以請求天主寬恕罪過。保祿已經有了不同的理解:耶路撒冷聖所內的那件聖物只是一個標志,爲更大更真實的東西做準備。
它是耶穌本人的憐憫之座;也就是說,是耶穌本人。他使人得蒙天主的恩寵,將人帶入與天主的正確關係之中。耶穌基督以祂的聖血作禮物,以祂的生命作禮物,並通過對我們人類經驗的完全參與,爲我們獲得了這關係。祂犧牲自己,救贖我們;祂把我們從無助中釋放出來,從無法與天主共融的狀况中釋放出來。
這是保祿神學的核心,也成爲了基督信仰的核心。救恩是因著恩寵;它是天主無條件給我們的禮物;沒有人配得到它;但所有人都可領受它。在第四章中,保祿舉了一個有關以色列歷史的例子,談到了族長亞巴郎,他是人民之父,並强調聖經如何贊美亞巴郎的信德。亞巴郎因著他的信德成爲我們的父親。因著相信天主,他在年老時有了一個兒子。爲什麽亞巴郎和天主之間會有這種良好的關係呢?亞巴郎被稱爲天主的朋友,因爲他信任天主。那時法律還不存在。亞巴郎生于梅瑟之前;亞巴郎無需遵守那些法律規則。他是天主的朋友,因爲他信任天主。但當保祿繼續向前時,他回到了原點,在第五章談到了亞當,最卓越的人,是人類的始祖。正是在這非常重要的第五章中,保祿闡述了日後被神學家們系統化爲原罪學說的相關主題。也就是說,這意味著存在人類無能的普遍狀况。
保祿將亞當和基督作爲人類的兩個模範進行對比。他宣告了基督內的圓滿,說明基督才是真正和真實的人,因爲他與天主有良好的關係,並說明亞當(人類)與天主沒有良好的關係,而是處在一種明確破裂的關係中。之後,保祿對比了兩種情况,歸納出了後來的有關原罪的教義。我在第18節中讀到:「這樣看來,就如因一人的過犯,衆人都被定了罪;同樣,也因一人的正義行爲,衆人也都獲得了正義和生命。」
如果說,因一人的不順從而毀了所有人,那麽現在可以補充說,因一人的順服而使所有人成義。人類的普遍狀况是無能,不能與天主建立關係,不能成爲天主的朋友。只有耶穌基督的作爲能填補這種無能,讓人有能力建立友好和正義的良好關係,正如保祿所說。「因著一人(亞當)的悖逆,大衆都成了罪人。」(羅5:12)
所有人都犯了罪,所有人都成了罪人;「罪人」不是指犯了什麽罪,而是指沒有能力和有缺陷;我們所說的原罪不只是一個污點,而更像是一個洞,是一個破洞,一道裂痕;我無法修補。由于這種悖逆,我仍然是悖逆的,但這裏有相反的:「因一人的服從,大衆都成了義人。」(羅5:19)正如所有人都承擔了亞當的罪,所有人也將承受基督的正義。我們有這樣的機會。保祿的意思是,如果一個人與天主有良好的關係,這不是靠他自己的德行,而是靠基督的恩寵。
即使他不認識基督,他若與天主有正確的關係,有良好的關係,那都是由于耶穌基督的關係。無需刻意去瞭解亞當不能行善,這是一個我們能感覺到的根深蒂固的情况,然而恩寵也是根深蒂固的,它在理論知識以外作爲。所以,人的角色是恩寵的領受者。保祿强調,我們如何地與天主和平相處,因信稱義,天主的聖神已經傾注在我們心中,這發生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天主顯示了祂對我們的愛,因爲當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基督爲不虔敬的人而死,不是爲好人而死,甚至沒有一個是好人。因爲我們都是罪人,所以基督爲我們而死。這一恩寵事件扭轉了局面,人類不再處于亞當的標記之下,而是在基督的標記之下。
這就是好消息,得救贖是可能的;無能的人類,現在可以成爲天主的朋友。這就是保祿(所宣揚)的福音;這就是《羅馬書》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