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加深認識聖經
Claudio Doglio 神父的視頻及視頻的抄錄
督利奧神父是意大利人
讓我們加深認識聖經 若望福音
《羅馬書》 —— 第四部分
你去過流沙地嗎?我從來沒有去過流沙地,但小時候的一些閱讀,以及一些電影讓我想起了這個畫面,從而能更好地理解《羅馬書》的神學。想像一下,你在流沙地上,不可避免地,你會下沉。掙扎並沒有什麽幫助,相反,你越是移動,你就越是下沉,無可奈何。
這是每一個人,我們所有人的狀况。我們下沉。我們有對美好事物及對生命的渴望,但却沒有能力獲得。 掙扎和努力,即使做了很多工作,我們也在下沉,並將完全沉沒。與別人牽手不是解决辦法;或許會有片刻的安穩,但我們會一起下沉,我們無法相互拯救。
我們需要與我們情况不同的一位。我們站在下沉的堤上,我們需要我們之外的人,他站在堅實的地上。有這樣的人嗎?保祿帶給羅馬基督徒的好消息,即福音,就是那個人,他的名字是耶穌基督。他的信仰是他的根基,他是堅實的,與我們不同,他站在堅實的地上,但是,他想拉我們一把嗎?因爲有可能他在堅實的地面上看著流沙中的我們,向我們打招呼,任由我們留在泥濘中。
好消息是,站在堅實地面上的那一位是站在我們這邊的。天主站在我們這邊。耶穌基督站在我們這邊。他是天主向我們罪人伸出的手。他是拯救我們的天主聖言。他是引領我們走向平安的道路。耶穌基督是天主向我們每一個人伸出的手。他伸出他的手讓我抓住。
如果我不抓住這只手,我的信德在哪裏?如果我堅信我無法獨自完成,我就會抓住基督的手。如果我意識到我無力自救,我就會抓住他的手,並爲有一個在外面的人拉我一把而感到高興;但也有另一種可能,驕傲使我處于一個虛假的安全位置:「不,謝謝你,我可以獨自做到。」還有一種風險是,羞于有需要被拯救:「我不想承認……我自己可以做到,我不像其他人那樣行爲不端,我有能力做好。」這不對,但我們有可能在這種形式的宗教傲慢中自欺欺人。
這是保祿作爲年輕人的狀况;作爲一個年輕的法利塞人,他有這種想法。他與天主交談,感謝祂使自己成爲法利塞人,不像其他人那樣,是罪人;而他,是一個遵守誡命的人。隨著他的成熟,也就是說,當他真摯地與耶穌相遇時,他意識到自己是罪人的魁首。在他生命的最後階段,在寫給弟茂德的信中,他說:「基督耶穌到世界上來,是爲拯救罪人;而我就是其中的魁首。」他不以需要被拯救爲耻。
這就是有信德的態度。他是因信得救,而不是因作爲得救。救恩來自天主,並且有一個條件,就是我要讓自己被救。我的信德行爲在于握住耶穌基督的手。不可缺少的條件是,耶穌基督,他在那裏,他想帶我出去,而我允許他這麽做。他不會强行這麽做。他有能力帶我走,將我從泥潭中拉出來;但如果我不想他這樣做,他就不會做。他不會强行這樣做;如果我不同意,他就不會這樣做。他拉著我的手,向我提議救恩;他具體而持續地向我提供被拯救的可能性,但他不會强迫我被拯救。
接受的態度,也就是信德,作爲我這一方,是不可缺少的。我握住天主向我伸出的手,讓自己被拉出流沙。我不是推動者,一旦我握住祂的手,就是祂在用力;不是我把祂拉下來,是祂把我拉上去,我讓自己被拯救自己的基督帶著。救贖的工作是一個過程。保祿教導我們這項工作是如何在我們的生命中完成的,它已經開始,但還沒有完成。它將在永恒的光榮中完成。
現在靠著聖神的力量,我們使肉身的作爲死去,而活出新的生命。我們正從這種流沙境地中走出來。通過這樣一個圖像,我試著再次强調《羅馬書》前兩部分的偉大神學教誨。還有另外兩部分;第三部分包括第9、10和11章,其中保祿談到了那些沒有接受耶穌爲基督的猶太人的狀况,並說他也經驗到了他們的痛苦。這部分是特別難懂的文字,因爲他使用了適合法學士的語言,因爲他要在聖經著作中爲自己所說的尋找依據。但它們也是迷人的章節,因爲它們顯示了保祿並不是明白一切;他自己也這麽說,但他明白更深的含義。
這裏有對救恩史的解讀問題:在等待默西亞幾個世紀之後,在許諾應驗的高潮時刻,人們不承認他,他們拒絕他。他們中並不是所有人都拒絕他。保祿是猶太人,伯多祿、瑪利亞、宗徒們,大多數早期的基督徒都是猶太人,他們沒有否認猶太教,而是使他們對立約的天主的忠信達至圓滿,承認納匝肋人耶穌是應許的實現。但有一部分以色列人固執、封閉,拒絕耶穌爲默西亞。
這並不意味著天主拋弃了祂的子民,或者不履行祂的許諾,而只是意味著以色列的角色已經被傳給了各民族,那些屬於子民的人並沒有被排除在救恩工程之外。天主繼續著祂對所有信靠祂的人的救恩工程,先是猶太人,然後是希臘人。保祿正在對既有許多猶太人,又有非猶太人的基督徒團體講話,他向前邁進,提出了一個新的情况,即文化和種族的歸屬,對救恩不是决定性的。救恩既爲猶太人,也爲希臘人。然而,希臘人、羅馬人,决不能爲這一救恩感到驕傲,鄙視那些沒有接受基督訊息的猶太人。
保祿用了一個取自農夫世界的圖像,說一棵野生橄欖樹被嫁接到一棵好的家養橄欖樹的樹幹上;其他民族就像野生橄欖樹,被嫁接到以色列的樹樁上。有一棵樹被砍倒了,但樹幹是好的,在樹幹上進行了嫁接,生成了一棵結果實的新樹。但新嫁接的不應爲自己感到驕傲;他們應該認識到,是樹幹在支撑著他們;他們能結果實,是基于他們被嫁接到這樹幹上的事實。
保祿是個猶太人,他沒有放弃猶太教,也沒有扔掉舊約聖經,就像我們沒有這樣做一樣。我們覺得我們被完美地插入到猶太民族的傳統中,我們接受了這個許諾。我們的態度不是反對他們,而是感激,因爲他們給了我們這個遺産,他們給了我們這個許諾。如果我們獲得結果實的恩寵,那不是我們的功勞,而是耶穌基督的工作得到了圓滿的實現。而這工程也留給了他們,使所有人都能稱義,並與天主完全共融。
所以,我們來到了《羅馬書》的最後一部分,從第12章到結尾,保祿宗徒在這裏發展出了一套道德準則。這部分被稱爲附注部分,也就是說,它是勸誡性的。事實上,第12章是這樣開始的:「所以弟兄們!我以天主的仁慈請求你們,獻上你們的身體當作生活、聖潔和悅樂天主的祭品:這才是你們合理的敬禮。」一種基于理性的崇拜,不是動物性的,而是人類和理性的。
「所以我請求你們」,「請求」一詞說明後面所有內容都是規勸,是鼓勵性的道德宣講,但更重要的是「所以」一詞,它承上啓下,把前十一章與後面的內容聯繫起來。這就是「所以我請求你們」,也就是說,「基于剛才所講的一切,我現在邀請你們將其付諸實踐」。因此,我們明白,在基督徒的觀念裏,道德是結果,而不是原因。不是說「我行善就能得救」,而是說「我得救了,就會隨之行善」。
具備這種思想很重要,因爲在我們的講道中,有太多的時候說我們必須行善來贏得天堂,來拯救我們的靈魂。這是一個不正確的觀念;這是一種法利塞式的神學,是「前基督徒」的觀念。我們必須認識到,救贖工作是耶穌基督的,天堂是一份禮物,救恩是白白賜予的,基督在我們仍是罪人之時就爲我們而死了,但已經完成的工作改變了我們的能力,使我們有能力好好生活。而現在,我們蒙召把已經給我們的禮物付諸實踐。
我將嘗試開發另一個圖像,我們可以稱之爲繪畫者的比喻。如果我讓你給我畫一幅畫,你可能會說:「我沒有工具」,「我沒有所需要的東西,我缺少畫布、畫筆、顔料……我如何能做呢?」然後我給你提供所有你需要的材料,讓你能够作畫,我給你提供畫布、畫架和畫筆、顔料、溶劑,所有東西。現在,我告訴你:「給我畫一幅畫。」也許你可能仍會感到有阻礙,因爲你可能會告訴我你沒有這個技能。沒有畫筆和顔料,我不能畫,但現在我有了畫筆和顔料,我却意識到我不會畫,我不會畫圖,不會運用顔色;我可以畫一些斑點,但要畫一張臉太難了。我沒有這個技能,我做不到。
你們明白這個圖像的含義了嗎?作畫的工具可以比作法律。法律告訴你要做什麽,法律給你知識,但沒有給你技巧。法律告訴你做什麽,但沒有給你做的能力。理論上,你可以做。你具備了所有的工具,知道要如何做,但是,知道如何拿畫筆、如何塗抹顔料是一回事,做起來又是另一回事。如果你畫不了,那就沒有什麽可做的了。
這就是人類的狀况。我被告知要寬恕。他們向我解釋了所有寬恕的規則。我已經學習了,我知道它們,但是當我發現自己面對有人對我不好,對我造成巨大傷害的情况時,我不能原諒他們,我不能。我知道我該怎麽做,但我做不到。所以呢?法律是不够的,還需要恩寵。恩寵沒有廢除法律,而是使其成爲可能。回到繪畫者這個圖像,我可以說,借著天主的恩寵,我們被賦予了繪畫的能力。從人的角度講,我可以給你畫筆和顔料,但我不能給你藝術能力。賦予能力是神聖的工作。那麽,耶穌基督的工作就在于此,賦予我們做藝術家的能力。
我們被賦予了能力,去活出美好和聖潔的生命。我們被賦予了畫出絢麗畫面的能力。然而,請注意,我已經給了你工具,給了你藝術能力;現在,我繼續告訴你:給我畫一幅畫。畫布仍然是白色的,必須由你來畫。你們已經得到了律法,但這還不够;你又被賜予了恩寵。現在,是的,你可以了。畫布仍然是白色的。你必須做這個工作。你是那個繪畫者。但是一旦你作畫,請記住,你是在實踐主給你的東西,即啓示給你的法律,以及使你能將自己的生命變爲藝術品的恩寵。
「所以弟兄們!我以天主的仁慈請求你們,獻上你們的身體當作生活、聖潔和悅樂天主的祭品:這才是你們合理的敬禮。」這不再是獻上羔羊或山羊的問題,而是獻上自己,這是基于理性的崇拜,是獻上自己的生命,改變自己的思想,更新自己。這最後一部分非常重要,是一個邀請,邀請我們不要順應世界的思想,跟隨時尚和習俗,尤其不要跟隨你的本能,而要改變你的思想,按照耶穌基督的模範更新你自己。
他告訴我們,我們要做的不是從外面改變,而是從裏面。他改變了我們;他賜給了我們聖神,使我們有能力獲得新生命。因此,我們在《羅馬書》第12、13、14和15章中看到的所有文字,都不是得救贖的原因。「如果你想得救就這樣做」,不,它們是結果;既然你已經得救,也就是說,你已經有能力將你的生活轉化爲藝術作品,那麽你必須具體地活出來。
「迫害你們的,要祝福;只可祝福,不可詛咒。應與喜樂的一同喜樂,與哭泣的一同哭泣。彼此要同心合意,不可心高妄想,却要俯就卑微的人。不可自作聰明。對人不可以惡報惡;對衆人要勉勵行善;如若可能,應盡力與衆人和睦相處。諸位親愛的,你們不可爲自己復仇……你不可爲惡所勝,反應以善勝惡。」這些是《羅馬書》結尾處保祿衆多規勸中的一部分。
我認爲這可能是一個真正的頂峰;戰勝邪惡的唯一方法是行善,總是而且只行善。借著賜予我們的能力,即聖神內的新生命,我們能够行善。這是善對惡的勝利,是對惡的回答,總是且只用善。因此,我們可以用保祿在他作品的結尾處所說的來結束,贊頌和感謝:「願光榮歸于天主,祂有能力堅固你們,使你們合乎我所傳布的福音,和所宣講的耶穌基督,並合乎所啓示的奧秘——這奧秘從永遠以來,就是秘而不宣的,現今却彰顯了,且按照永恒天主的命令,借著先知的經書,曉諭萬民,使他們服從信德,——也就是說,他們接收所賜給他們的機會——願光榮賴耶穌基督歸于唯一全智的天主,至于無窮之世。亞孟。」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