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ts: 979
* Original voice in Italian, with Subtitles in English, Spanish & Cantonese
Videos subtitled and Voice Over in the same languages are also available.
* Original voice in Italian, with Subtitles in English, Spanish & Cantonese
Videos subtitled and Voice Over in the same languages are also available.
大家主日好。
上個主日,耶穌對接受祂生命提議的門徒們說:“你們是有福的。”“有福的”並不是說“做我告訴他們的一切”,而是一種誇贊。他們的生命已得保障。最後的一個真福是:“世人爲了人子的緣故,憎恨你們、驅逐你們、羞辱你們,你們就是有福的……”世界不愛他們說明他們與衆不同,因爲,如果世界愛他們說明他們和其他人都一樣。另一方面,你已接受的耶穌提議的生命選擇與世界的提議非常不同。當我們說“世界”,我們的理解是那些順從生命中的自然衝動的人。
在今天的福音中,我們將看到接受耶穌的生命提議不是那麽簡單。這提議和我們本能所建議的非常不同。所以,如果作爲基督徒你沒有被不斷的煩擾,你得問自己,並檢驗一下,你是不是已變成了失去味道的鹽,正如耶穌說的,那樣的鹽只能被扔掉,被人踐踏。如果基督徒推理和講話都和其他人一樣,如果他遵循了和別人一樣的原則和價值觀,如果符合那些不認識福音的人的生命道路,他們必不會煩擾你。你不會受迫害。你不干擾任何人。但是,如果基督徒活出了福音,以自己的生命質疑已建立的秩序,他難免會受到迫害。
耶穌說:當你有這樣的痛苦經驗時,“你是有福的”。人會問:當門徒受迫害時該怎麽辦?當他面對虐待他或使用暴力的人時,當他被排擠時,當他遭受不正義,甚至可能失去性命時……這不只是第一世紀的經驗;這也是教會今天經驗到的。主說什麽?自然的本能讓門徒反擊,以同樣的手段回擊,以暴力還擊暴力,以惡還惡來報復。
聽聽耶穌對處于這種情形中的門徒們說什麽。他們應該受本能的驅使,還是應由天父那裏領受的新生命——聖神來帶領?讓我們聽聽:
耶穌對祂的門徒說:“但是,我對你們這些聽道的人說:要愛你們的仇敵。善待仇恨你們的人,給那咒駡你們的人祝福,爲那虐待你們的人祈禱;如果有人打你的臉,把另一邊也轉給他;有人拿走你的外衣,連內衣也讓他拿走;有人向你求什麽,你就給他;有人拿了你的東西,不要追回。”
說了四個清楚的命令,隨後舉了日常生活中的四個實例。所以,耶穌想要非常清楚地說明,當門徒遭受不正義和迫害時,祂的要求是什麽。第一個命令:“愛你的仇敵。”這裏用的動詞不是翻譯爲“友誼”=“filei”。而是另一個動詞。你們是否曾問過,你怎麽可以成爲傷害你的人的朋友?你無法做到……很清楚,這是不可能的。耶穌沒有要求你作他的朋友,而是要求你去愛他。這裏用的動詞是“agapán”,這是希臘古典文學中的一個動詞,出現的次數還沒有超過十二次。非常少見,但對基督徒而言,它却成了表達無償的愛的動詞,這不是出于人的本性——人類本性會帶你走相反的方向“agapán”出于天父賜給你的生命,祂自己的生命。祂的生命就是“愛”。 “Agapán”意思是隨時準備行善只做善事,無條件地。與傷害我的仇敵對峙時,即使是很嚴重的傷害,即:做一切可能的事來給我製造麻煩,“行善”不是自發的東西。自然的本能帶我們走向相反的方向。耶穌要求的是“愛”,準備好回應別人的求助,即使是來自仇敵的請求。當仇敵有需要,不管他曾經對我做了什麽,我必須要爲他服務。這是第一個命令:接受或拒絕它,但這是納匝肋人耶穌的提議。
第二個命令:“善待仇恨你們的人。”仇恨不是簡單的對那些不喜歡你的人的反感或厭惡,這是我們所有人都會有的感受。危險就在于這些感受變成憎恨。心懷仇恨的人想毀掉別人。他恨我,想要不好的事發生在我身上,他認爲如果我不存在,日子會更好過。如果一個人恨我,自然的本能——從我人的本性而來的——會把我帶到哪裏?它會帶我做任何可能的事去毀滅他。他想要毀滅我,所以,我希望一些不好的事會發生在他身上……也許讓他生病……這就是回應仇恨,以另一種仇恨來回應那些想傷害我的人。這是來自本性。
很顯然,如果有人恨我,我不喜歡。這不是我能决定的,而危險在于反感變成我內心的仇恨。基督的聖神走的是相反的方向。耶穌要求我們想盡辦法讓他快樂,對他好。這是仇恨你的敵人,他希望毀滅你,他不想讓你在這個世界上存在,你應該做一切事來使他幸福。行善並不是說要“擁抱”他,縱容他的隨心所欲。這不是在愛傷害我們的人。“行善”意思是和那人對峙時做出堅强的决定,因爲你想讓他成長,你想要使他變得人性化。他(或她)處于一種境况中,如果我贊成他的隨心所欲,將會對他更糟……所以,我不能這樣做。但我必須盡我所能去做任何能使他成長,也許是人性化,也許是變得快樂的事情。
無論如何,基督的門徒除了愛他或她,不能做任何其他的事情。有時候我們問自己:這樣能行嗎?我不知道。我,作爲天主的一個孩子,不能做任何事情,只能愛他或她。也許這人會更封閉,會更恨我……但我讓自己受神聖生命的引導,受天父的生命引導,祂就是愛……甚至當此人仍然封閉的時候,我也不能做別的。葡萄樹除了結葡萄外什麽都不能做,這就是它的本性。茉莉花除了散發香氣外什麽都不能做,這也是本性;即使你踩在它上面,它還會繼續散發芬芳。基督徒的本性是天主子女的本性,他除了愛以外什麽都不能做,即使是對那些傷害他的人,那些恨他的人。
第三個命令:“給那咒駡你們的人祝福。”詛咒意思是想讓別人死。祝福是希望別人得到生命。當我們承認一切生命都來自天主時,我們贊美祂。天主祝福我們,賜給我們生命。當我們祝福別人時,意思是:“我想要你生活。”“生活”的意思不僅是“活著”。而是希望你會有圓融的生命和喜樂。當一個基督徒祝福詛咒他的人時,他的意思是希望對方幸福他願意做一切可能的事來達成目的。這不容易。
因此,有第四個命令:“爲那虐待你們的人祈禱。”練習前三個命令很難,所以,需要祈禱。只有真正的祈禱——不是重複固定格式的經文——而是真正的祈禱,即與天主的想法搭調,以天主的眼光去看那恨我和虐待我的人。當我發現天主愛他……天主沒有告訴我他是好的,一切都是好的;祂告訴我祂的兒子很好,即使他做了壞事。天主恨他做的壞事,但祂愛他。只有在祈禱中,我們才能感受天主的感受。
當我們面對上主時,我們不能撒謊;我們求祂滿滿地祝福那虐待我們的人。當人這樣祈禱時,他的心就會和天父的心意一致,祂使太陽照耀善人和惡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現在耶穌以四個實例來解釋祂對新世界的提議。讓我們立刻澄清,耶穌這裏用的是矛盾的圖像:如果有人打你的臉,把另一邊也轉給他……不要按字面意思來解釋……甚至耶穌也沒有這麽理解。讓我們試著理解耶穌想要祂的門徒做什麽,祂願意讓他們受聖神——他們所領受的神聖生命的推動,而不是受本性的驅動。爲了展現這種無條件的愛的定律耶穌舉了幾個例子。
第一個是身體的暴力:奴隸該做什麽?祂說:把另一邊也轉給他。意思是:“你不要以暴力回擊暴力。”我們在生命中經驗到很多種的攻擊,甚至是最簡單、最平凡的時刻……我們可能在路上開車我們在一些車的後面,而我們後面的一輛車,希望超前,在後面按喇叭……車裏的人對我說:“你這該死的!”這是施加給我們的一種暴力。如何回應?基督徒只能以愛來回應。你必須把另一邊也轉給他。如果你無法改變情形,你一定不能以暴力回擊。
第二個行爲:盜賊偷走他看到的第一個東西。“有人拿走你的外衣,連內衣也讓他拿走。”這是自相矛盾的。但,如果有一天你看到偷你外衣的人——如果你在街上看到他他快凍死了,你必須給他一件內衣(短上衣)……你自己受凍,把它給你的弟兄。你可以接受或拒絕,但這就是福音。
第三個例子:不要找藉口:“有人向你求什麽,你就給他。”這是請求幫助。有時候沒有考慮就做了,製造了不愉快的場面,但你不必找藉口。如果你可以幫助弟兄,你必須幫他,即使他是你的仇敵。行善和施捨時要注意。我們要警惕。在一本以安提約基亞語寫的《Didache》書中有一段美麗的文字,甚至在瑪竇福音之前就有。其中說:“把救濟金緊握在手中,直到你知道最應該給誰。”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短語。“施捨之前要考慮好,對別人行善之前要想好,因爲,你必須知道別人如何使用你的幫助。”所以,行善要有智慧。
第四個例子與經濟正義有關:“有人拿了你的東西,不要追回。”有人拿了你的東西。如何反應?耶穌沒有說你應該處于被動,屈從。不是的。基督徒不是天真或愚蠢。耶穌建議一個積極的行動來使惡人人性化。首先,不要和惡人一樣去做。所以,門徒被要求履行正義,捍衛屬�你自己的東西,你自己的榮譽,你自己的生命。基督徒不是傻瓜;他不容忍不正義。
愛也不是沒有反應地在沉默中忍耐。基督徒積極投身于終止謊言、搶劫、不正義,但他不能用福音中譴責的方法。當以福音的方式不能建立正義時,當唯一可用的方式是對弟兄作惡的話,你必須顯示自己是基督的門徒:寧願承受不正義的代價,而不是對弟兄姐妹行惡。現在是耶穌給我們的“金規玉律”,它幫助我們在不確定該怎麽做時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
讓我們聽聽:
你們願意別人怎樣對待你們,你們就應怎樣對待別人。如果你們只愛那些愛你們的人,有什麽可贊賞的呢?連罪人也愛那些愛他們的人!如果你們只善待那善待你們的人,有什麽可贊賞的呢?連罪人也這樣做!如果你們只肯借錢給那些能够償還的人,有什麽可贊賞的呢?連罪人也借給罪人,好能如數歸還!
耶穌以一個明智的勸告開始。想知道做什麽來幫助那些有困難的人,或當你不知道做什麽選擇時,耶穌建議你問這個問題:“如果你處在別人的情形中,你願意別人怎樣待你?”“你願意別人怎樣待你,你就應怎樣對待別人。”然後,祂引入了無償的愛——基督徒的愛的主題。“agapán”的特徵是願意無償地行善,不期待任何回報。
很多次,我們剛才聽到的福音在《瑪竇福音》中是這樣說的:如果你們只愛那愛你們的人,有什麽賞報呢?如果你只善待那些善待你們的人,有什麽賞報呢?如果你借錢給那些會還的人,你有什麽賞報呢?”(瑪5:46)瑪竇用了這個詞“mistós”=“賞報”。但路加巧妙地用了另一個詞:“jaris”意思是無償。所以,兩者意思不同。如果你愛那愛你的人……你無償做了什麽?納匝肋人耶穌的真愛其特徵是什麽:就是不求任何回報的愛。祂單純地這樣做,因爲祂高興,因爲除了愛、除了行善以外,祂不能做別的。
這就是“jaris”,無償。如果你善待那善待你的人,有什麽可贊賞的?所有人都這麽做。這是出于人的本性。行善而不求任何回報是基督之愛的特徵。行善而不求任何回報,無償地,也指行善不是爲了在樂園裏積功勞。這仍然自私。不是“無償”。如果我愛窮人,後來,在樂園裏,我積攢了功勞……那麽,我仍是一個自我主義者。我還沒有進入象徵門徒之愛的 “無償” 中。
這種無償的愛使人變得與衆不同,成爲基督的真門徒。高貴,因爲從他或她而來的光象徵著納匝肋人耶穌這個高貴的人。當耶穌說:“你們必須作世界的光”,其意思是:“你們的生命必須散發出我生命的光明。”現在我們來看看基督徒倫理的最高峰:愛仇:但是,你們要愛仇敵,善待他們,借出而不望償還。那麽你們的賞報必定豐厚,並成爲至高者的兒女,因爲祂對待忘恩和作惡的人,一樣仁慈。
愛仇敵:在這種特殊的情形下才可能顯示無條件的愛。只有納匝肋人耶穌完全的愛才能達到這個層次。耶穌的提議已經由舊約的七本書準備好了。我們記得《出谷紀》中說:“假使你遇見你仇人的牛或驢迷了路,應給他領回去。”(出23:4)假使你遇見你仇人的驢跌臥在重載下,不可弃而不顧,應幫助驢主卸下重載……”(出23:5)如果他失去了驢,他就沒有生活來源了。
所以,在舊約中已經有了:幫助你那有需要的仇敵。即使是外邦賢士們也有類似熟知的表達。比如,Epictetus說過:“就連太陽也不等祈禱和詛咒而升起,而是照耀衆人,被衆人迎接:所以,你也不要等人的鼓掌、喝彩和贊美才履行責任;而且,要自願行善,你將如太陽得到愛戴。”Seneca說:“如果你想仿效衆神,那麽對不感恩的人也要同樣行善因爲,太陽也升起照耀惡人。”這些斯多葛學派哲學家的思想似乎和耶穌及福音的思想是一致的,但其實非常不同,因爲“無償”。
斯多葛學派的哲學家提議這樣做是爲了得到內在的平安,以及面對痛苦和不正義時的沉著冷靜。他們想顯示他們完全的自製,所以,他們在內心深處尋找自己,不是無償的。我前面已經提過,對于尋求個人優勢的基督徒,這或許也是行善的理由。錯!行善是因爲這是善的。
門徒不應該被自私的想法捉弄而尋找某些個人的滿足。這樣,你將經驗到愛的喜樂,那是天父的愛。許諾的賞報是什麽?他們的賞報必定豐厚……什麽樣的賞報?他們將成爲至高者的兒女,因爲祂對待忘恩和作惡的人,一樣仁慈。沒有許諾在樂園裏有一個更好的位置。不是的。
豐厚的賞報是你將成爲“至高者的兒女”,相似祂,祂是愛、只有愛。天主顯示祂天主的身份尤其在于愛仇敵,作惡的仇敵。天主的子女和天父一樣因爲惡人也是天主的子女,你應該表達出天父的生命,即愛惡人。
這段福音結尾勸誡基督徒團體的成員要使天父的面容在人眼中可見:
“你們該是慈悲的,正如你們的天父是慈悲的。你們不判斷,就不受判斷;不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寬赦別人,就會得到寬赦。你們給予別人,也必會給你們,並用十足的升鬥,連按帶搖,滿溢地倒在你們懷裏。因爲你們怎樣量給別人,天主也會怎樣量給你們。”
這個形容詞,“慈悲的”沒有重現聖經中描寫天主的“rajum”的意義。在《出谷紀》第34章,當天主出現時,祂說:“aní rajum”,被翻譯爲:“我是慈悲的”。“rajum”是天主的第一個圖像,這是一個女性化的圖像。這個詞來自“rejem”即母胎,子宮。天主顯示祂的愛就如母親的子宮。沒有說是“天主的心”,而是說子宮。是女性化的,因爲我們都有心,但只有女人才有子宮。天主選這個圖像來表明祂對每個人的無條件的愛。
這並不意味著天主說一切都好。不是的。沒有人像天主那樣憎恨邪惡,因爲邪惡的第一個受害者就是作惡的人,因爲邪惡使人失去人性所以,天主憎恨邪惡,但是祂不能做任何事情,只能愛所有人。讓我們舉個母親的例子。我們都聽過類似的話:當一位母親被告知說:“你的兒子犯了大罪……發生了什麽?”母親回答說:“不會的。我兒子是好人……這是罪,但我的兒子是好人。”她以“母性的心腸”來回應。這是天主對祂的每個子女的無條件的愛的隱約的圖像。天主比任何其他人都憎恨邪惡,因爲是對祂的子女作惡;但祂愛每個人。如此反應,對所有人都顯示愛,不會自然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不會自動去愛對我們不好的人。
天主憎恨邪惡,但愛所有人,尤其愛作惡的人。這不會自動發生在我們身上,但這是天主的本性。事實上,不能不愛最壞的罪犯,天主愛的本性才因此得以彰顯。想想那些褻瀆的話說天主懲罰那些沒有藉口違背祂誡命的人。這是違反天主身份的褻瀆,祂的身份就是祂無條件的愛。因爲天主就是那樣,我們作爲祂的子女必須相似祂:憎恨邪惡,但要愛,且只有愛,甚至是對那些最壞的罪犯。
該做什麽才能做到這一點?必須避免兩種行爲,並且必須要做兩件事。避免:不判斷,不定罪。耶穌說“不判斷,不定罪”是什麽意思?這意思是說我們必須對一切事閉上眼睛,否認錯誤,就如它們不是錯誤一樣嗎?不是的。我們必須區別我們對某個行爲的判斷和對人們的判斷。
判斷的是福音的話:祂告訴你,一個選擇是否使你變得有人性。聖言指出什麽是好的並邀請人去分辨,但不定人的罪,而是譴責行爲。天主不判斷,不定任何人的罪。如果我們判斷和定罪,我們就在定不定罪的天主的罪……祂只是愛。我們必須避免這些事才能不受判斷,不被定罪。有人說:“我不判斷和定罪,這樣天主將不會判斷和定我的罪。”錯!不是那樣,否則,我們就錯了……我們仍然認爲天主是定罪的天主。如果我判斷別人,那麽我認爲我也會照一套標準被定罪,我在定我自己的罪。如果我們遵守這定罪的原則,我們就處于給自己定罪的境况中。
必須被定罪的是邪惡、罪、而不是罪人。人不能被判斷因爲判斷意味著將這個人和已經做的壞事綁起來。不對。壞行爲是一碼事,但人是你應該愛的。如果我們有天主的想法和感受,我們將看到這些人值得愛。寬赦別人,就會得到“寬赦”。
“寬赦”這個動詞在希臘文中是“polùein”意思是“解開”。意思是不要把繩子套在犯錯誤的人的脖子上。把人和錯分開,那樣你也會得救。這非常美,因爲如果我們“讓”別人走出他們的錯誤,我們也會讓自己走出錯誤。爲了快樂地生活,我們必須使自己從所犯的錯誤中解脫。我們不否認,而是平靜地看待它們,知道天主沒有把我們和我們的錯誤綁起來,沒有等著召我們去算帳,爲懲罰我們。沒有的。我們意識到有一個錯誤,我們看看能做什麽來彌補這個錯誤以致不再犯,解開別人,我們也給自己松了綁。
最後,“你們給予別人,也必會給你們,並用十足的升鬥,連按帶搖,滿溢地倒在你們懷裏。因爲你們怎樣量給別人,天主也會怎樣量給你們。”“給予”是什麽意思?“給予”的意思是給予一切。我們回到“貧窮的人是有福的”,那些脫離一切束縛的人,那些將自己的生命作爲一個禮物的人他們將得到一個慷慨的賞報,豐厚的,按照他們所給予的,得到不可估量的賞報。這賞報是什麽?不是在樂園裏一個更好的位置。這賞報是更相似天父祂奉獻一切。我們越是奉獻,就越相似天父。
祝大家主日好,並過好新的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