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ts: 1037
* Original voice in Italian, with Subtitles in English, Spanish & Cantonese
Videos subtitled and Voice Over in the same languages are also available.
* Original voice in Italian, with Subtitles in English, Spanish & Cantonese
Videos subtitled and Voice Over in the same languages are also available.
大家主日好。
儘管兄弟姐妹間吵架,但一般都還相處融洽。只要父母健在,即使是老了或病了。弟兄姐妹們有一個參照點並有理由聚一聚,但當父母過世後,弟兄姐妹間的關係就淡了,比較傾向專注在自己的利益,孩子,和孫子他們彼此也越來越少見面。但當分家產的時候,真正的問題通常就出來了。要分的家產把家庭分裂了,因為當論到錢,即使是最好的人也會失去理智除了他們自己的興趣其它什麼都看不見。這在基督徒當中也是真的。
很少見信徒們在開始談論家產之前把福音拿在手裡因為他們想要遵循的不是這世界的標準,而是福音提議給我們的納匝肋人耶穌的標準。這很罕見。這甚至在基督徒當中也發生,因為有的弟兄沒有房子另一個有五六套房子,但他還要他應得的。有時靠明智的朋友的幫助雙方達成協議,但其它時候,爭論導致雙方互相攻擊並留下長久的積怨。有時候兄弟之間不再說話。
這些事在今天發生,在耶穌的時代也有。為什麼呢?因為今天管理財物的標準和以前一樣,如果基礎的標準一樣,就不要期待不同的結果。就會有分歧、仇恨、積怨、衝突、沒必要解決一個特殊的問題…是的,可以解決,但你必須從根部解決問題。必須確定財產管理的標準。這是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要做的。我們聽聽發生了什麼:
人群中有人向耶穌說:「老師,請吩咐我兄弟與我分開家業。」但祂回答:人哪!誰指派我作判官來替你們分家產呢?」祂又對群眾說:「你們要當心,防範和避免一切貪念。因為人的生命不在於擁有大量財產。」
耶穌在人群中真誠地告訴祂的門徒,向他們宣告因為福音的緣故,他們將遭反對和迫害。祂告訴他們:「不要害怕;他們也許會取你的性命,但有一天會顯示出來誰做了正確的選擇誰毀滅了他自己。祂正在談論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題,一個人插話擾亂了祂。我們本來期待他問問題是為了澄清或是反對,但不是。他似乎對主題不感興趣;他想要讓耶穌解決他的問題;就家產的問題他想讓耶穌支持他。
分家產的人應該是長子,按照法律五書,長子應得三分之二的家產因為如果母親健在他有義務照顧他的母親,如果他的妹妹們沒結婚,他也有責任照顧他的妹妹。也許他不遵守規則,年輕的弟弟就要遭受不正義。所以,他求助於耶穌。我們本該做什麼?我們本該在介入這事情之前好好考慮,我們知道這樣的事總是很微妙。在《箴言》第26章中說介入一個與我們無關的爭論就如抓住一個怒狗的耳朵;最好別那麼做。
很可能,我們覺得有點惱火因為當我們正在講話的時候有人打擾了我們,覺得惱火尤其是因為他說話是命令式:「請吩咐我兄弟」;其實,希臘動詞是一個不定過去時的命令,所以,必須被翻譯為:「立刻告訴我的弟兄給我應得的產業。」我們常聽到人們這樣命令神父們:「神父,告訴我丈夫,告訴我兒子,告訴某個基督徒…
耶穌說:「人哪!誰指派我作判官來替你們分家產呢?」似乎是一個不友善的回答。其實,耶穌只是想和主題保持一定距離;祂兩次講到產業,但不是這個人腦子裡的產業。一個法學士有一天問祂:「我必須做什麼才能承受永生?」一個人不能給自己生命,只能繼承。永生也只能被繼承;一個人不能給他自己永生。當生理的生命結束時,如果沒有接受永生一切就都結束了。耶穌要回答如何準備接受這產業。
還有一次是一個富人,他問耶穌同樣的問題如何承受永生。耶穌也回答他說:「變賣你所有的一切,施捨給窮人,你將得到這產業。」在耶穌和祂的門徒的對話中,祂再次講述了產業:「那些為福音的緣故捨棄房屋、田地、弟兄姐妹、父母親、子女的人將在現世得到百倍的賞報,然後要領受永生作為產業。」
這是耶穌感興趣的產業。很顯然這與這個人所講的產業不同。耶穌回答:「人哪」;祂稱他為人,沒有名字,就是因為這訊息是講給我們所有人的;這是一個聯合人類的新邏輯。「誰指派我作判官來替你們分家產呢?」我不是經師;我不是拉比;他們對這些問題小心翼翼因為他們像今天的律師一樣賺很多錢。他們是被指定的權威來按照他們的正義標準來解決這些問題。很快我們將看到耶穌不接受他們的標準因為這些標準造成分歧、仇恨、甚至戰爭。耶穌想要把祂的正義介紹給世界,一種新的正義。
祂邀請我們現在尋找邪惡的根源來診斷病症。你和弟兄之間的問題和爭論從哪裡來?首先,來自對這世界的財物屬於誰不清楚,誰是主人。需要澄清;否則就會有問題。為外邦人而言,這世界的物質屬於那些手裡很有錢可以把東西買到手的人;他們從那些靠交易而不是靠勞動獲利而合法儲備的人手中賺來這些物質。工作的人沒有變富;在交易中一個人才獲利,很清楚如果物質屬於他,一個人即使死了仍可以管理;即他可以把這些東西留下作遺產。耶穌說物質不是他的。造成這些問題的人們所行的正義是一個謊言因為沒有任何東西屬於人。一切都是天主的,一切都是祂的恩賜。
《聖詠》第24篇第一節說:「大地和其中的萬物屬於上主。」這是一個不可否認的真理;沒有任何東西是我們的。物質的東西是天主準備為滿足我們的需要的:食物、衣服、祂子女們的健康。靈性的物質也是祂的:智慧、能力;生命本身不屬於我們;而是賜給我們的。我們收到的一切都是禮物。這是真理。
所以,如果只有天主是主人,只有祂能把物質留下作產業;不是生理的父親,因為他不是主人;只有天主可以留下產業,從一代到下一代,給祂所有的子女。其實,在以色列,人們用以獲取食物的土地(他們都是農夫和牧人),不能被買賣,因為土地屬於天主。可以被留下作為產業永遠是天主的財產;所以,不可能囤積房子和田地;這不在天主的計劃內。
現在耶穌責斥所有邪惡、分裂、甚至戰爭的起因。祂說:「你們要當心…」讓我們直接翻譯希臘文的現在命令時態,意思是「時刻小心,」時刻遠離各樣的貪婪。這裡是邪惡,可以命名的危險,在希臘文中「πλεονεξίας」意思是貪婪狂,這個詞來自「'pleon éfein」意即總想要更多;想要更多東西的貪婪。這是病,是耶穌想要警告我們的危險。如果我們允許自己參與這樣的邪惡,我們使自己變得不像人。
這種每個人天生的貪婪是從哪裡來的呢?總想囤積更多的狂熱是從哪裡來的呢?它來自我們對生命執著的欲望。我們看到生命從我們手中溜走,就如智者所說:過去的每一秒都是逝去的生命。如何保留它呢?那是欺騙;對死亡的恐懼告訴我們要抓住這世界的物質。它們滋養生命,但它們也誤導你讓你覺得藉著佔有這些物質、藉著它們,你可以保存生命。
「貪婪狂」是恐懼死亡的長女。這是幻覺;這是物質給你提供的解決方案。耶穌沒有像那些憤世嫉俗的哲學家一樣輕視物質的財富,但如果人們把囤積物質當作生命的目標就有禍了。耶穌繼續說:「即使物質豐富,一個人的成功不是靠囤積物質。」今天,成為某個人,一個人必須有很多錢。這是假像;耶穌說一個人的成功不是靠囤積的物質來衡量的。這是瘋狂。福音的智慧可以參考《弟茂德前書》第6章第7節。
我想讀一下短短的這節:「因為我們沒有帶什麼到世界上,同樣也不能帶走什麼。」它們不是我們的。只要我們有吃有穿,就當知足。至於那些想望致富的人,卻陷於誘惑,墮入羅網和許多背理有害的欲望中,這欲望叫人沉溺於敗壞和滅亡中。因為貪愛錢財乃萬惡的根源;有些人曾因貪求錢財而離棄了信德,使自己受了許多刺心的痛苦。我想給你們讀《訓道篇》中的一段話;他是人類所知道的最有智慧的人之一。在這本書的第2章,他作了一個反省;他想像自己是撒落滿,擁有生命中的一切。他能儲備所有的物質,我們來聽聽他以撒落滿的名字說了什麼。現在他以撒落滿的名字講話:我心下自語:「來,試一試快樂,享受一下福樂!」看,這也是空虛。我為自己做宮室,栽植葡萄園…買了奴婢…擁有許多唱歌的男女,無數的嬪妃,以及人間所有的享受。我的富足超過以往住在耶路撒冷的人。凡我眼所希求的,我決不加以拒絕;凡我心所願享受的快樂,我決不加以阻止;最後:「我惱恨生命。」一個享樂主義者最後惱恨生命。使用物質應該是為了生活,如果瘋狂地去使用物質,這病會導致你最後惱恨生命。
我們現在去看耶穌講的比喻來確定祂在說什麼:
耶穌對他們講了這個比喻說:「有個財主,他的田地大豐收,便對自己說:「我該怎麼辦?我已沒有足夠的地方儲存我的收成了。」又說:「我要這麼做,我要拆掉我的穀倉,另蓋幾個更大的我可以把我全部的麥子和我所有的貨物放進去。那時我會對自己說:「你已儲存了大量財物,夠用好多年了!該放鬆休息啦,吃喝享樂吧!」
當我們聽比喻時,我們要小心。因為給我們講比喻的人想要我們在其中找到和自己吻合的人物,耶穌是最會講比喻的人。就我們的情況,不可能有誤會祂想讓我們認同那個幸運的農夫,田地大豐收;祂想讓我們來說:「我希望是我而不是那個人。」耶穌以一種非常同情的方式介紹他;他辛苦勞動、有遠見;天主也祝福了他因為在《申命紀》第28章說「田地的出產是來自上主的祝福。」比喻中沒有說他是一個賊,他辦事不公;所以我們假定他是一個誠實的人,所以,他應該快樂;但他現在有個問題,「我田地裡這麼多的收成該怎麼辦?那個農夫就是你。記住你手中有這麼多的東西,現在你必須決定做什麼。不僅是錢,還有所有屬於你的財富,你的才智,好個性,好運氣以至你能學習並拿到兩三個學位…現在,你拿這些財富做什麼?
Basil of Caesarea有一段名言。我想讀一點摘錄:「注意,這個農夫不快樂因為他的田地出產豐富,為他所擁有的,他更不快樂因為他不知道該拿這些東西怎麼辦。等待他的是什麼呢?為他而言,田地不出產糧食而是歎息;豐富的出產讓他非常擔心憂慮。他就像一個窮人抱怨。他呼喊:「我該怎麼辦,」這和窮人的呼喊不一樣嗎?我將在哪裡找到食物和衣服?富人也發出了同樣的呼喊;他很傷心。給其他人帶來快樂的東西害了他;當糧倉充滿時他沒有高興。滿溢的財富害了他。他擔心幾滴雨會把它弄濕。這是掛慮的原因,就像一個窮人。
「我該怎麼辦?」他的推理占了比喻的主要部分;他找到了解決辦法:「我要拆掉我的穀倉,另蓋幾個更大的,我可以把我全部的麥子和我所有的貨物放進去。這是他做的選擇。耶穌說要小心,因為你也會這麼想:「我要把我的財富給我自己存下來。」農夫的解決辦法是錯的。沒有讓這些貨物去他們被造的目的地。我們領受了這些物質但這些財富有接受者。他阻擋了他們,把財物據為己有。不是滿足饑餓的人,不是滿足他周圍的人的需要;用糧倉,他沒把貨物送到需要的人那裡。
那時我會對自己說:你已儲存了大量財物,夠用好多年了!該放鬆休息啦,吃喝享樂吧!多麼可悲!這人只意識到生命也只是吃、喝、休息、享樂…不是的,他花生命去儲備;他沒有生活。我們也注意到他沒有計劃狂歡,沒有…在《智慧篇》第2章中從年輕人的口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一點,「我們的生命短促,來!讓我們享受現有的美福,趁年青及時享受這世界,我們要痛飲美酒,濃施香液,莫讓春花空空溜過。在玫瑰花尚未萎謝以前,用來作我們的花冠;不是的;這是我們在當今社會也能感受到的狂熱的享樂主義的讚美詩。
藉著這農夫的眼睛,我們捕捉到了他的生活理想,也可能是我們的。如果耶穌讓我們認同這個人物,我們看到了貪婪狂,囤積物質導致這樣的推理:「現在我可以休息享受生活了。」這就是結局。一個不快樂的生命計劃,因為沒有愛;這人獨自一人。我們想知道這人是否有一個家庭,有妻子和孩子;他是否有鄰居、工人…當然,他們在他身邊,他生活在人們中間,但他看不到他們。他沒時間給這些人,他沒精力去消耗;他不能考慮他們,他沒有培養感情。他只對那些談論物質並建議如何在田地裡得到好的出產的人感興趣;他想到的是糧倉裡的莊稼,
在他的腦子裡,其它什麼都沒有,當然天主被排除在一切之外。物質是給他造成空虛的偶像,這空虛包圍著他,讓他沒有人性。我們意識到這一點,在這個比喻中,在農夫的獨白中,用了59個字。14個用的是「我」-「我的」。只有他。這是耶穌想要指責的危險。你崇拜這個農夫,但要小心,因為你也參與使用這些物質。「我該怎麼辦?我將享受生命、休息、現在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你縮回到自己。財產造成了這問題:它們讓你忘記你的財富的領受者。
一位老的拉比談論財富的危險並對他的一個門徒說,「去窗戶那裡,看窗外,你看見了什麼?」「我看見一個窮人在求施捨;我還看見一個母親抱著一個孩子;一個工人在驅趕一頭載貨的驢。」然後拉比拿了一張銀錢;(在希伯來文中,銀是「kesef」也有錢的意思)。他把那張銀錢放在窗戶上它變成了一面鏡子。然後他告訴他的門徒去看看窗外,「你看到了什麼?」「我看見了自己。」你明白嗎?如果你把錢放在你的眼前,你就再也看不見人了,你只看到你感興趣的。這就是財富的危險。
現在耶穌讓你同情這個農夫,讓你明白你很幸運可以管理這麼多的東西。如果你想和這個農夫一樣來管理這些物質,你就失敗了。現在另一個人物進來了,祂的審判在最後很重要。讓我們聽聽他怎麼想:
但天主對他說:「愚昧的人!今夜,你的生命就要被收回,那你的儲備要歸誰呢?」所以,那只為自己積財,卻不在天主的事情上致富的人,便是這樣。」
現在,突然在比喻中,第二個人物出現了;是天主,我們非常不喜歡祂因為祂的行為難以理解;祂沒有讓這個勞苦工作的人享受晚年。我們不喜歡這個人物,耶穌不想讓我們喜歡祂,就是因為祂影響到這個農夫的推理,這些推理是我們的。如果我們不喜歡,說明現在由天主所宣佈的判決也是給我們宣佈的。
當然,不是天主讓他死;他死於壓力、太多的擔心、問題、失眠症,每個噪音都讓他難以入睡,因為他認為他們是賊。還有,太多的工作。簡言之,他死於心臟病。考驗:這人腦子裡的計劃,他對物質的使用很繁瑣。耶穌說他瘋了;耶穌說「afron」這個詞在希臘文中的意思是「輕率的」,一個不反省、不明智的可憐蟲。
他為什麼被稱為一個愚昧的人?有幾個原因。他犯的第一個錯誤衍生出所有其它的錯誤:他沒有考慮某個時刻,有人會接管這些財產;他沒有想到我們的生命有開始和結束。富足讓他忘記財富和物質是不確定的,心中貪戀這些是愚昧的。在世人的眼中。這人的推理被認為是明智的;甚至很多基督徒,當他們聽到一個人能買得起船、飛機、去太空旅行,他們會說「他真幸運。」不對,他不是幸運;按照耶穌的判斷,他是愚昧的。
這個農夫想要確保他的未來,但他走錯了路;他下注的不是可以存留的東西,而是不能久存的東西;所以,在生命的關卡上,你被徵用了;在那裡你擁有的物質不能通過,你的頭銜也被徵用了,它們在另一邊什麼用都沒有。在那裡能通過的是你如何使用了這些物質。如果你為了愛使用了物質,愛可以通過那個關卡。
財富欺騙了你,因為你把死亡置諸腦後。在過去,這想法容易讓人害怕。今天,我們處於相反的境地,但同樣有害。我們試圖讓人們忘記在我們出生的時刻,我們也開始了死亡。看看財富能讓你變得有多瘋狂,就在死亡面前,因為有人死時會分家產。貪婪在那一刻讓你忘記死亡。這是瘋狂的其中一個不會錯的徵兆。這農夫是瘋狂的,他沒有生活在真實的世界裡,而是生活在一個他給自己建造的想像是永恆的世界裡。《聖詠》第90篇提醒他:「我們的壽數,不外七十春秋,若是強壯,也不過八十寒暑;上主,求禰教導我們詳數年歲,使我們達到內心的智慧。」
這人瘋了;他不明白他的財物最後就沒了,然後他怎麼想呢?他認為他的孩子和孫子們會繼續享受。「你瘋了;你的生命結束了,當你過關卡時,你不能帶著這些東西。」Qoheleth沒有瘋;我們在第一篇讀經中聽到了;他邀請人對產業作一個反省他明智地說:「人在太陽之下,所受的一切勞苦,以及操心的事,究竟有什麼益處?(訓 2:22).我將勞苦所得留給我的後人,他是智是愚,有誰知道。「那未曾勞作的人要享受我的勞苦果實;這也是空虛和大不幸。」還有《聖詠》第39篇:「人生實如泡影,只是白白操勞,他們所有積蓄,不知誰來得到。」
現在是第二個錯誤,在比喻的最後遭到譴責:他為自己儲備了貨物。他有很多財富因為他辛苦勞動了,因為他有決心,幸運,沒有被譴責,但因為他為自己儲備了。他瘋了,因為他不明白一個人在人性上富有了,人才成長為一個人,不是靠給自己儲備貨物,而是因著愛把這些東西給出去讓人快樂,把這些東西分施給有需要的窮人。
這個農夫對他自己未來的計劃和很多基督徒的提議沒什麼不同。當他們說:「我覺得合適就花。」「這是我辛苦賺來的錢。」我能付得起旅行、乘游輪、度假、聚會… 你的想法就像那個農夫一樣。沒有人告訴你不要休息,但要警惕;你在為自己考慮;你有犯疏忽罪的危險。有很多弟兄姐妹需要你的服務。如果你只關心自己,如果按照你的可能性,能力、準備、如果你不繼續對你的弟兄姐妹行善直到最後,為耶穌而言,你就是一個瘋子。
這個農夫的第三個錯誤:他沒有在天主前致富;他把天主排除在他的生活之外;他以偶像代替了天主。他生命的目標是財富;他別的什麼都不想。一個人怎麼在天主前變富呢?耶穌在路加福音後來的章節(路12:33)裡給我們解釋了一點,當祂說:「為自己預備永不破爛的錢囊,即是在天上取之不盡的寶藏,那裡盜賊無法走近,蛀蟲也不會咬壞。因為你們的寶藏在哪裡,你們的心也在哪裡。」
在我們生命的最後只能帶走一樣東西,她跟我們到任何地方,即使死後她也跟著我們。不是物質,而是愛的工作;不是我們給自己儲備的東西,而是我們的付出。這是我們可以永遠帶著的,即使是在死後。
祝大家主日好並過好新的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