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 - 日間彌撒
天主顯示了自己的正義
聖經告訴我們,從人類歷史的開始,就伴隨著一系列的罪惡。在創世紀的第六章,聖經作者用大膽的擬人法寫道:上主見人在地上的罪惡重大,人心天天所思念的無非是邪惡;上主遂後悔在地上造了人,心中很是悲痛(創6:5-6)。
時期一滿,天主就向人顯示了自己的正義。正如今日答唱詠所說的一樣:全球看見了我們天主的救恩。
我們只知道一種正義,就是法庭上的正義,是法官根據犯罪的輕重而執行的懲罰性正義。但這不是天主的正義,因為祂是天主而不是人(歐11:9)。天主對罪人並不實施懲罰和報復,而是給予他們天主的大愛,將自己的兒子賜給世界。
過去有些神學思想把人性的正義認為是天主的正義,天主就是正義的判官。這就導致形成了令人害怕的宗教,而不是「正義、和平與喜樂之國度」的宣講者(羅14:17)。
天主在聖誕節向人類顯示了祂無條件的大愛,這就是祂的正義。所有的人都應懷著驚喜之情來反思,並要除去害怕之情,因為「在愛內沒有恐懼,反之,圓滿的愛把恐懼驅逐於外,因為恐懼內含著懲罰;那恐懼的,在愛內還沒有圓滿」(若一4:18)。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樣的訊息,現在讓我們重複以下的話:
上主,你的正義與我們的正義是何等不同。
讀經一 依52:7-10
那傳佈喜訊,宣佈和平,傳報佳音,宣佈救恩,給熙雍說「你的天主為王了!」的腳步,在山上是多麼美麗啊!請聽,你的守望者都提高了喉嚨一起歡呼,因為他們親眼看見上主返回了熙雍。耶路撒冷的廢墟啊!你們要興高采烈,一起歡呼,因為上主安慰了自己的百姓,救贖了耶路撒冷。上主在萬民眼前顯露了自己的聖臂,大地四極看見了我們天主的救恩。
公元前587年七月份悲慘的一天,拿步高王的士兵攻破了耶路撒冷城牆,進入了城內。他們燒毀了耶路撒冷聖殿、王宮和人民的家園。將以色列的所有青壯年男子當作俘虜流放到巴比倫,只將他們中的一些窮人、佃戶與農民留在了耶路撒冷(列下25:8-12)。
在巴比倫的首幾年非常艱難、傷心痛苦。聖詠就表達了流亡時痛苦的心情:我們坐在巴比倫的河畔,一想起熙雍就淚流滿面(詠137:1)。除了失敗所帶來的苦惱與羞辱、失去親人的痛苦、以及對故鄉的思念之外;人們還在思考一個令人不解的問題:為什麼天主捨棄我們,讓我們陷於敵人手中呢?
他們一致認為,應為這一災禍負主要責任的就是無知愚蠢的統治者。他們沒有聽從先知,反而將人民帶向毀滅;但我們也有罪過,我們陷入了罪惡的陷阱,做了很多惡事。如今誰可以解救我們擺脫奴役呢?上主是否會對我們永遠發怒呢?上主是否永遠拋棄了祂的新娘以色列呢?
上主隨即答覆說:人豈能遺棄他青年時的妻子?你的天主說:其實我離棄了你,只是一會兒,但是我要用絕大的仁慈召你回來。高山可移動,丘陵能挪去,但我對你的仁慈決不移去(依54:6-10)。
事實上,有一天,上主記起了自己的良善和忠誠,即向以色列家族廣施的寬仁(詠98:3),並且決定解救祂的子民。今日的讀經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的。
一位先知蒙天主派遣,去向在巴比倫流亡的以色列子民宣佈安慰的訊息。他對上主的忠信深信不疑,就如同充軍已經結束了一樣。對先知來說,未來就是現實。他看到了成群結隊的流亡者正走向耶路撒冷;傳佈訊息的人飛快地跑在隊伍前面,就像雙腳長了翅膀一樣,向人宣佈充軍者回國的好消息。
先知從耶路撒冷的高山上沉思這一景象,並歡呼說:那傳報喜訊,宣佈和平;傳報佳音、宣佈救恩;給熙雍說「你的天主為王了!」的腳步,在山上是多麼美麗啊(7節)!
然後繼續沉思著,整個城市都在歡樂。發生了什麼事呢?先知看到城市的守望者在山上遠眺,忽然,他們跑去向所有的人宣佈喜訊說:他們在天邊看到了從巴比倫流亡歸來的人。
如此的場景變得更偉大了:守望者在人群的隊伍中看到了上主的勝利歸來。上主將自己的子民領回了耶路撒冷(8節),祂從沒有拋棄他們。厄則克耳先知在神視中看見,上主的光榮離開了被毀滅的聖城,而隨著祂的子民到了充軍之地(則10:18-19;11:22-23),如今又一起回到了耶路撒冷。
奴役、痛苦和羞辱都結束了,那些曾經壓迫並剝削人民的邪惡君王、首領與牧人也都永遠消失了。新的時代開始了,上主親自引導自己子民的國度建立了。
在讀經的結束部分,先知邀請人們留意耶路撒冷的廢墟:耶路撒冷的廢墟啊!你們要興高采烈,一起歡呼,因為上主安慰了自己的百姓,救贖了耶路撒冷(9節)。被毀的城牆將會被重建起來,大地四極的人將會看見上主為以色列子民所做的偉大而驚人的事蹟(10節)。
今日的讀經描述的就是先知的夢想,這一夢想真正實現了嗎?
公元前520年,一群流亡者離開了巴比倫,但這還不是太令人感到失望。他們到達故土之後,城內也沒有歡呼雀躍。總之,他們的返回並非勝利。人們對他們非常冷漠,當地居民和流亡歸來的人也產生了爭論。先知講錯了嗎?
他是不是受騙了呢?
人們逐漸明白:從巴比倫的返回只是天主要實現另一個救援的象徵。以色列子民希望先知的預言能夠按照字面上的意義立即實現,因為他們只理解了字面的含義。他們認為天主會以祂的能力來實現人們心中的光榮夢想,他們誤解了。天主的旨意實際上是另一種意義上的「返回」,這一事件將要帶來無法抑制的普世性喜悅。
讀經二 希 1:1-6
天主在古時,曾多次並以多種方式,藉著先知對我們的祖先說過話;但在這末期內,祂藉著自己的兒子對我們說了話。天主立了祂為萬有的承繼者,並藉著祂造成了宇宙。祂是天主光榮的反映,是天主本體的真像,以自己大能的話支撐萬有;當祂滌除了罪惡之後,便在高天上坐於「尊威」的右邊。祂所承受的名字既然超越眾天使的名字,所以祂遠超過眾天使之上。天主曾向那一位天使說過:『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了你? 』或說過:『我要作他的父親,他要作我的兒子? 』再者,當天主引領首生子進入世界的時候,又說:『天主的眾天使都要崇拜祂。 』
人不只用語言來溝通交流。一張陰暗的臉、一個笑容、簡單的一瞥、溫柔的愛撫、握手,這些表情和動作通常比話語更能表達人們心中所想的。即使有時並沒有名片,但禮物卻滿載著訊息,甚至沉默也是一種語言。當厄里亞與天主在曷勒布山上相遇時,天主既不在狂風中,也不在地震與烈火中。聖經告訴我們:烈火以後,有輕微細弱的風聲(列上19:12)。天主就在靜默中來顯示自己。
天主以祂的話語進入了世界。今日的讀經還告訴我們,天主通過不同的方式來和人說話。
在古時,天主通過祂的受造物說話。受造物講論天主是非常正常的,因為它們都是由天主的話語而來、在星辰的秩序運轉中,我們都可以聽到天主的話語。
那些被事物的外在美麗所吸引的人,可能無法認識天主的這一聲音。聖經中稱這樣的人是愚蠢的人,不是惡人或罪人,而是愚蠢,也就是不幸,因為他們因為愚蠢而沒有留意事物存在的真正含義。智慧篇的作者說:凡不認識天主的人,都是真正的愚人,因為他們未能從看得見的美物,去發現那自有者;注意了工程,卻不認識工程師。如果有人因這些東西的美麗而著迷,奉之為神;那麼,他們就應知道:這些美物的主宰更是美麗,因為全是美麗的唯一根源所創造的(智13:1,3)。
但是,通過受造物來傳達天主智慧的方式是不完美的。與外邦人相比,以色列子民蒙受了天主特別的愛,更清晰地聆聽了天主的聲音:他們通過先知聆聽天主說話(1節)。天主向這些義人啟示了自己的意願,並通過他們向人民傳達。亞毛斯說,吾主上主若不先將自己的計劃啟示給自己的先知,什麼也不作(亞3:7)。
在基督來臨之前的幾個世紀,因為以色列子民的不忠,天主不再為他們派遣先知,而他們也很痛苦地經歷了天主的沉默。亞毛斯先知預言說:他們必由這海走到那海,由北至東,去尋求上主的話,卻尋不到(亞8:12)。
上主,你經常發怒,要到何時;你怒焰如火,要到何時? (詠79:5)虔誠的猶太人祈禱說:主啊!望你衝破諸天降下(依63:20)。
時期一滿,當我們還與天主為敵的時候(羅5:6),天主衝破諸天,給世界派遣了自己的兒子,祂是天父的完美肖像,是祂的聖言(2-3 )。
耶穌是天父最清晰、最完美、最圓滿的啟示。誰看到了耶穌就是看到了父(若14:9)。祂是從天父照射出來的亮光,就如保祿所說:因為那吩咐『光從黑暗中照耀』的天主,曾經照耀在我們心中,為使我們以那在耶穌基督的面貌上,所閃耀的天主的光榮的知識,來光照別人(格後4:6)。
這段讀經的最後部分(4-6節),強調耶穌啟示的崇高性與無可比擬性。猶太人說,天主甚至通過天使對他們說過話。書信作者強調說:耶穌超越天使,遠在天使之上。為了證實這一點,他引用了舊約中的三句話,並總結說:天主的所有天使都朝拜祂。
福音 若1:1-18
在起初已有聖言,聖言與天主同在,聖言就是天主。聖言在起初就與天主同在。萬有是藉著祂而造成的;凡受造的,沒有一樣不是由祂而造成的。在祂內有生命,這生命是人的光。光在黑暗中照耀,黑暗決不能勝過祂。曾有一人,是由天主派遣來的,名叫若翰。這人來,是為作證,為給光作證,為使眾人藉他而信。他不是那光,只是為給那光作證。那普照每人的真光,正在進入這世界;祂已在世界上;世界原是藉祂造成的;但世界卻不認識祂。祂來到了自己的領域,自己的人卻沒有接受祂。但是,凡接受祂的,祂給他們,即給那些信祂名字的人權能,好成為天主的子女。他們不是由血氣,也不是由肉慾,也不是由男慾,而是由天主生的。於是,聖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們中間;我們見了祂的光榮,正如父獨生者的光榮,滿溢恩寵和真理。若翰為祂作證呼喊說:「這就是我所說的:那在我以後來的,成了在我以前的,因祂原先我而有。」從祂的滿盈中,我們都領受了恩寵,而且恩寵上加恩寵。因為法律是藉梅瑟傳授的,恩寵和真理卻是由耶穌基督而來的。從來沒有人見過天主,只有那在父懷裡的獨生者,身為天主的,祂給我們詳述了。
所有作者都特別重視自己作品的首頁內容,因為這相當於是對整個作品的簡介。不僅要有吸引力,而且要有好的內容;還應蘊含作品後部份的主要內容。這是引起讀者的注意力和興趣的一種方式。
若望福音以隆重且令人讚歎的讚美詩開始,思想深奧,因而以「鷹」來代表。這個序言就如同一曲交響樂的前奏,使讀者稍微領略一下後面章節所要表達的內容:耶穌是天父所派遣,祂是生命之源、世界之光、充滿恩寵和真理、是啟示天父光榮的唯一聖子。
在福音的第一部分(1-5節),若望採用了智慧文學中常用的形象語言,把天主的智慧描述成為一位美麗且令人喜愛的女人。智慧在箴言中說:大地還沒有形成以前,遠自太古,從無始我已被立;深淵還沒有存在,水泉還沒有湧出以前,我已受生;山岳還沒有奠定,丘陵還沒有存在以前,我已受生。當祂建立高天時,我已在場;當祂在深淵之上劃出穹蒼時,當祂上使穹蒼穩立,下使淵源固定時;當祂為滄海劃定界限,令水不要越境,給大地奠定基礎時,我已在祂身旁(箴8:22-29)。
德訓篇也運用了這種擬人法,並說這一智慧隱藏在梅瑟五書與法律中,並在以色列設立了她的帳篷(德24:3-8,22)。
若望非常了解這些經文,甚至也可能有一些是針對猶太教的想法,隨將這些經文運用在耶穌身上。天主的智慧已經到來並且居住在我們中間。祂向人類顯示了天主的面容與旨意,而不是梅瑟的法律。祂就是聖言,是天父給世界最後且最圓滿的話語。天主在創世之初,藉著祂並通過衪而創造了世界。
不僅如此,與人格化的智慧不同(德24:9),在耶穌內成了血肉的天主聖言不是被創造的,而是與天主同在,在起初就已存在,聖言就是天主。為以色列人來說,智慧是一株生命樹;凡堅持她的,必將納福(箴3:18)。若望更清楚地說:天主的智慧在耶穌身上完美地顯示出來了。衪就是生命的源泉,而不是法律。
天主聖言來到世界上,將世界歷史分成兩部分:基督降生前與基督降生後。祂不在黑暗,祂臨在光明。哪裡有聖言,哪裡就有光明。天主的話猶如一把利箭,穿透每個人的骨髓和內心深處(希4:12-13),使人內在的光明與黑暗得以分開。黑暗要試圖戰勝光明,但卻不能獲勝。甚至人類拒絕天主的行為也不能將光明熄滅,而最後光明將照耀在每個人的心靈上。
福音第二部分(6-8節)的敘述介紹了若翰洗者,並沒有說他與天主同在。若翰只是一個蒙天主揀選來完成使命的人,他將是光明的見證者。這段福音中強調了三次,顯示了他使命的重要性。他不是那光,而是能夠認識那光,並將這光指示給所有的人。
第三部分(9-13節)強調基督是光,以及人們對祂降來人間的回應。
這篇序言以歡呼喜悅開始:真光正在進入這世界。與人類智慧所反映出來的虛假閃爍、一絲光亮、海市蜃樓、以及誤導性的光輝不同,而耶穌就是真光。
隨之就是與這個歡呼聲對立的悲哀:世界卻不認識祂,遠離、拒絕、甚至反對這光。人們喜歡黑暗勝過光明,因為他們的行為是邪惡的(若3:19)。
即使是以色列人——祂自己的人,也不歡迎祂。但是,他們應該在耶穌內認出天主最終的啟示,天主智慧的圓滿化身。我在萬民和列國中,曾尋找安息之處,但我究竟應住在誰家?創造萬物的主宰給我出了命令:你要住在雅各伯那裡,在以色列中建立產業。 (德24:7-8)。
人們拒絕了光明和生命,甚至包括那些妥善準備的人也拒絕了,真令人感到驚訝。同樣,耶穌也對自己同胞的無信感到詫異(谷6:6)。這就是說,從上而來的光明並不強迫人,也不會使用暴力要人接受,而是讓人自由選擇。但這種選擇卻是不可迴避的,必須要在祝福與詛咒(申11:27 )、生命與死亡(申30:15)中作出選擇。
這一部分以相信光的人獲得了極大的喜悅來結束。相信並不意味著在理智上同意一系列的真理條文,而是接受一個人,天主的智慧--耶穌。
接受這光的人將會獲得一個聞所未聞的特權:成為天主的子女。就是耶穌對尼苛德摩所說的由上而生,重生(若3:3),與人的意願和自然生育沒有任何關聯。由上而生是另外一個意義,是聖神的工作。
第四部分(14節):聖言成了血肉,居住在我們中間。這是整篇序言的高峰,也是今天的信經中我們應當跪下來唸的部分。天主為了愛我們人類,離開光榮、空虛自己,取了我們人性、居住在我們中間。初期基督徒面對天主的這一奧跡,常會充滿感恩和讚頌。
「血肉」在聖經中指的是人的軟弱、脆弱、短暫與易逝性。我們可以從依撒意亞的描述中體會到血肉與天主話語之間的鮮明不同:凡有血肉的都似草,他的美麗似田野的花;草能枯萎,花能凋謝,但我們天主的話永遠常存(依40:8)。 」
當若望說「聖言成了血肉」時,並不只是說聖言取了一個有死的身體,有血有肉;而是說祂成了我們中的一個,在各方面都與我們相似(包括情感、感情、感覺、文化傳統、感到疲勞、甚至無知、誘惑、內心的衝突等)。在各方面都與我們相似,只是祂沒有罪惡。
我們看到了衪的光榮。人們知道,人的眼睛不能去看天主,只能默思天主的光榮,也就是天主臨在的標記、祂的工程以及祂大能的行為。 「我要在法郎和他全軍,戰車和騎兵身上,大顯神能」(出14:17)。
若望一書中充滿感情的敘述正好呼應了序言中的這一表達:論到那從起初就有的生命的聖言,就是我們聽見過,我們親眼看見過,瞻仰過,以及我們親手摸過的生命的聖言----這生命已顯示出來,我們看見了,也為他作證,且把這原與父同在,且已顯示給我們的永遠的生命,傳報給你們----我們將所見所聞的傳報給你們,為使你們也同我們相通;原來我們是同父和他的子耶穌基督相通的。我們給你們寫這些事,是為叫我們的喜樂得以圓滿(若一1:1-4)。
若望用複數來寫,因為他想要表達的是基督徒團體的經驗。他們以信德的眼光,在耶穌血肉上的面紗背後,在受辱和被釘的耶穌身上,看到了天主的面容。
天主時常通過標記和奇蹟來顯示祂的光榮,而從來沒有如此圓滿而清晰地啟示自己,就是通過祂的唯一子,充滿恩寵和真理。在聖經中,「恩寵和真理」指的是「忠信的愛」。在舊約中,天主顯現給梅瑟時稱呼自己是雅威,慈悲寬仁的天主,緩於發怒,富於慈愛忠誠(出34:6)。天主在耶穌身上顯示了圓滿與忠信的愛。耶穌不可置疑地證明了,任何事物都無法戰勝天主的慈愛。
第五部分(15節)再次介紹若翰,而且說他是為給耶穌作證,他向所有的人呼喊並證明耶穌是唯一的。
第六部分(16-18節)是一首喜悅的詩歌,是基督徒團體對領受天主滿溢恩惠的感恩,真是無可比擬的恩賜。梅瑟法律也是天主的恩賜,但卻不是圓滿的;因為法律的外在形式無法傳達「恩寵與真理」,也就是不能帶給人忠信於天主的愛作出回應的力量。「恩寵與真理」是藉著耶穌而賜予的。這是耶穌名字的第一次出現。
從來沒有人看見過天主,這是若望常說的一句話(若5:37;6,46;若一4:12,20)。這句話也在舊約中出現過:天主對梅瑟說:我的面容你決不能看見,因為人見了我,就不能再活了(出33:20)。
舊約中記載的事蹟、顯現、和關於天主的異象都不是人肉眼所看到的,而是以人的方式來表達天主的啟示、思想、旨意和計劃。
如今,我們在耶穌身上真實而具體地看到了天主。為了看到天父,我們不需要哲學的反思或嚴密地探討。我們只需要默想耶穌、觀察祂的所言所行、聆聽祂的教導、看祂怎樣愛人、經常與哪些人來往、與誰一起進食吃飯、揀選了誰、批評了誰、又維護了誰,這就足夠了。尤其是要默想他被高舉在十字架上時的「光榮」。耶穌在十字架上向所有的人,顯示了天父對人類最偉大的愛。